一种荧光显示的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2572发布日期:2019-10-19 02:5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荧光显示的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荧光显示的床。



背景技术:

床是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人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 经过千百年的演化不仅是睡觉的工具,也是家庭的装饰品之一了。床的种类有平板床、四柱床、双层床、日床等,智能体检仪器通过数据监测装置,检查使用者血压、血脂等身体状况,现有技术中,身体状况监测床多应用医用领域,在家居领域中缺少监测智能家居床,普通床缺少荧光结构,在夜晚使用,需要开灯使用,造成其他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身体状况监测床多应用医用领域,在家居领域中缺少监测智能家居床,普通床缺少荧光结构,在夜晚使用,需要开灯使用,造成其他成本的浪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荧光显示的床,包括床本体,所述的床本体设有床头、床体,床体上方设有床垫,床体为长方形,床体下方设有荧光显示结构,四角设有感应装置,床体内设有报警装置,床头设置有检测区域,检测区域为检测腔体,检测腔体内设有测温仪、血压检测仪、血氧监测器。通过设置荧光显示结构,可以在晚上不开灯的情况下,找到物品,节约成本,在床头设置医疗检测装置,对老人或孩子的身体状况实施实时监测,符合智能家居潮流。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荧光显示结构为荧光条插槽,荧光条插槽上设有亚克力荧光板材。

所述的床垫为分层结构,包括表面为耐磨层,耐磨层内设有棕榈接触垫层,棕榈接触垫层内设有弹簧支撑层,弹簧支撑层设有压力感应器。通过设置多层床垫,连接感应装置和报警装置,实施检测老人和小孩的情况。

所述的感应装置为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的红外线感应器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床体的四个边角上。通过设置红外线感应装置,防止老人因身体原因,跌落床下。

所述的报警装置为蜂鸣器、红蓝报警灯。通过数据采集,如果发现老人掉落床下,可以设置报警程序,提醒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救助。

所述的检测区域设有信息发送和信息接收装置,信息发送和信息接收装置包括数据线传输和蓝牙传输。

所述的荧光显示结构上设有可以打开闭合的盖体,荧光条插槽两端设有滑道,滑道上设有滑片,滑片连接盖体,滑片可在滑道内上下滑动,盖体可以打开或全部覆盖在荧光条插槽上。通过盖体,可以将荧光条插槽全部覆盖。

所述的检测腔体为长方形,检测腔体内设有感应片,感应片通过数据线传输和蓝牙传输连接测温仪、血压检测仪、血氧监测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荧光显示的床,通过设置荧光显示结构,可以在晚上不开灯的情况下,找到物品,节约成本,在床头设置医疗检测装置,对老人或孩子的身体状况实施实时监测,符合智能家居潮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条插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床体;2-床头;3-床垫;4-检测腔体;5-测温仪;6-血压检测仪;7-血氧监测器;8-耐磨层;9-棕榈接触垫层;10-弹簧支撑层;11-红外线感应器;12-荧光条插槽;13-盖体;14-滑道;15-滑片;16-感应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荧光显示的床,所述的床本体设有床头2、床体1,床体1上方设有床垫3,床体1为长方形,床体1下方设有荧光显示结构,四角设有感应装置,床体1内设有报警装置,床头2设置有检测区域,检测区域为检测腔体4,检测腔体4内设有测温仪5、血压检测仪6、血氧监测器7。床垫3为分层结构,包括表面为耐磨层8,耐磨层8内设有棕榈接触垫层9,棕榈接触垫层9内设有弹簧支撑层10,弹簧支撑层10设有压力感应器。感应装置为红外线感应器11,所述的红外线感应器11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床体1的四个边角上。报警装置为蜂鸣器、红蓝报警灯。检测区域设有信息发送和信息接收装置,信息发送和信息接收装置包括数据线传输和蓝牙传输。

参见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荧光显示的床,所述的荧光显示结构为荧光条插槽12,荧光条插槽12上设有亚克力荧光板材,荧光显示结构上设有可以打开闭合的盖体13,荧光条插槽12两端设有滑道14,滑道14上设有滑片15,滑片15连接盖体13,滑片15可在滑道14内上下滑动,盖体13可以打开或全部覆盖在荧光条插槽12上。

参见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荧光显示的床,检测腔体4为长方形,检测腔体4内设有感应片16,感应片16通过数据线传输和蓝牙传输连接测温仪5、血压检测仪6、血氧监测器7。

由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不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的等同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