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1252发布日期:2019-10-29 20:45阅读:5662来源:国知局
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烤炉,特别是涉及一种烘烤温度均匀且熟成速度快的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



背景技术:

坊间的胡椒饼炉结构,包含一碳火炉座及一安置在该碳火炉座顶部的主烤炉,该碳火炉座内部装设已燃烧的碳火,利用碳火的温度上窜至主烤炉内,主烤炉的炉壁贴附胡椒饼食材,即可通过碳火温度来达到焖烤的作用。

现有的胡椒饼炉固然可以达到烘烤的作用,但是,实际操作上却发现有以下许多的使用问题:

一、利用碳火温度向上窜升的方式,最常发生的困扰在于,碳火温度虽然很高,但是温度自碳火炉到达主烤炉的上炉位置时,温度已不足,而导致下炉位置的食材烤熟,而上炉位置的食材却尚未熟成。一来,增加烘烤时间与成本,二来,上炉、中炉、下炉食材的熟成状况,全凭工作人员的经验来判断,相当耗工与耗时,而且也会减低烘烤食材数量。

二、使用碳火烧烤的方式,必须预先燃烧碳火,且碳火温度很高,工作人员容易被烫伤。而且,碳火的数量若是放太多,一来,很难控制上、下炉的熟成速度,二来,高碳火量燃烧而产生大量的烟雾,极不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包含:一底座单元,具有一容室、一设置在该容室中间处的电热箱,及一设置在该电热箱内的第一加热组;一烤炉单元,设置于该底座单元上方,并具有一中空状且与该电热箱相连通的炉体,及一围绕在该炉体外周侧的第二加热组,且该炉体具有一供食材置入与取出的上开口及一内部空间;一运转单元,具有一套设在该电热箱外侧的定位盘、一设于该定位盘上方的转动盘、多个设置在该定位盘和该转动盘之间的滚动元件、一无刷马达及一马达驱动电路,该马达驱动电路驱动该无刷马达转动,并带动该转动盘运转;一电控单元,具有一设置在该容室内的主控制电路,及一装设在该底座单元外侧的电控箱,该电控箱供给该窑烤炉所需的电力,通过操控该电控箱得以启动该主控制电路,以驱动该第一加热组及第二加热组产生热源,让热源充斥于该炉体的内部空间。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更包含一风扇及一通气环圈,该第一加热组包含一基础座及一置于该基础座上且朝向炉体该内部空间延伸的电热管,该基础座设置在该电热箱内,并与电热箱之间形成有一通道,该通气环圈架设在该电热箱和该基础座的顶部,并封阻在该通道的顶部,该通气环圈设有多个通孔,该电热箱底部开设有一入气孔,该风扇设置于该底座单元的容室中,通过该风扇将外部空气自该入气孔导入该电热箱内的通道中,并经该通道向上循环且通过该通孔,以形成一股朝向炉体的该内部空间并向上排放的风力。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第二加热组为呈蜿蜒状设置在该炉体外周壁的电热线。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烤炉单元的炉体更具有一邻靠该内部空间的炉壁,及两个相间隔环绕在该炉壁外侧的保温层,该第二加热组夹设在两保温层之间,该炉壁由陶瓷材料所制成。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该烤炉单元更具有一铰链组及一栓扣组,该炉体是由截面呈半圆状的一第一炉壳及一第二炉壳所组成,且该第一炉壳与第二炉壳的其中一衔接处通过该铰链组予以枢接,而该第一炉壳和第二炉壳的另一衔接处则通过该栓扣组予以扣接,使该第一炉壳和该第二炉壳组合为一体。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更包含一外盖,该外盖盖合在该烤炉单元的上开口,以使热气积留在该内部空间,防止外泄。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更包含一装饰外层,该装饰外层环绕在该炉体的外侧,该装饰外层的外表面由木质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更包含一装饰外圈,该装饰外圈锁固于该底座单元上,且环绕于该炉体的外侧,该装饰外圈的外表面由木质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更包含多数个活动轮组,该活动轮组安装在该底座单元的底部。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该电控箱具有一电源键、一马达控制键、两个温度控制键及两个风速控制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可旋转的炉体,以及电热加热方式,让炉体烘烤的内部空间温度均匀分布,以使食材烘烤速度加快,且达到食材的熟成时间驱近一致的使用效果,以解决现有碳火炉烧烤速度慢且容易造成烫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的侧视图,是显示该烤炉单元的第二加热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中电控箱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设置装饰外圈及活动轮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将炉体的第一炉壳与第二炉壳予以开膛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中第一炉壳和第二炉壳通过栓扣组锁固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显示两组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交错并置为双口炉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0 底座单元;11 底座主体;12 容室;13 电热箱;131 入气孔;14 第一加热组;141 基础座; 142 电热管;143 锁接件;144 通道;15 风扇;16 通气环圈;161 通孔;17 活动轮组;20 烤炉单元;201 第一炉壳;202 第二炉壳;203 第一衔接处;204 第二衔接处;21 炉体;211 炉壁;212 保温层;22 第二加热组;23 上开口;24 内部空间;25 装饰外层;26 铰链组;27 栓扣组;271 栓;272 栓座;273 耳;28 装饰外圈;30 运转单元;31 定位盘;32 转动盘;33 滚动元件;34 无刷马达;341 定子;342 转子;35 马达驱动电路;40 电控单元;41 主控制电路;42 电控箱;421 电源键;422 马达控制键; 423温度控制键;424温度控制键;425风速控制键; 426风速控制键; 50外盖;60 食材;70 基板;100 窑烤炉。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窑烤炉100包含一底座单元10、一烤炉单元20、一运转单元30,及一电控单元40。

该底座单元10,具有一底座主体11及一容室12、一设置在该容室12中间处的电热箱13、一设置在该电热箱13内的第一加热组14、一安置于该容室12内的风扇15,及一通气环圈16。

该烤炉单元20,设置于该底座单元10上方,并具有一中空状且与该电热箱13相连通的炉体21,及一围绕在该炉体21外周侧的第二加热组22,且该炉体21具有一供食材60置入与取出的上开口23及一内部空间24。本实施例中,该炉体21更具有一邻靠该内部空间24的炉壁211,及两个相间隔环绕在该炉壁211外侧的保温层212,该第二加热组22夹设在两个保温层212之间,该炉壁211由陶瓷材料所制成,该保温层212为保温棉。而该第二加热组22是由一条(或两条)呈蜿蜒状设置在该炉体21的炉壁211外周壁的电热线。另外,该烤炉单元20更包含一环绕在该炉体21外侧的装饰外层25,该装饰外层25是结合于该炉体21上,且外表面由木质材料制成(如图2所示),让该窑烤炉100外表展现出古朴、仿旧的造型,运用于烘烤传统小点心,如胡椒饼、烧饼及各式甜饼、咸饼等,更增添复古风味,并营造出朴实怀旧的感受。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加热组14包含一基础座141及一置于该基础座141上且朝向该内部空间24延伸的电热管142,该电热管142呈回圈状伫立在该基础座141的顶部,组装时先将该基础座141设置于该电热箱13内部,并利用一锁接件143予以固定在该电热箱13上,此时该基础座141与该电热箱13的壁面之间形成有一通道144。该通气环圈16架设在该电热箱13和该基础座141的顶部,并封阻在该通道144的顶部,且该通气环圈16设有多个通孔161,该电热箱13底部开设有一入气孔131,该风扇15设置于该底座单元10的容室12中,通过该风扇15将外部空气自该入气孔131导入该电热箱13内的通道144中,并经该通道144向上循环且通过该通孔161,以形成一股朝向该炉体21内部空间24并向上吹送的风力,借此,通过该风扇15的抽风作用,将外部空气导入该电热箱13,并将电热箱13的热气朝上吹送,促使该窑烤炉100上层的温度和下层温度趋近一致,如此,在该窑烤炉100上下层的烘焙食材60,便能达到均温烘烤的使用效果。

该运转单元30,具有一套设在该电热箱13外侧的定位盘31、一设于该定位盘31上方的转动盘32、多个设置在该定位盘31和该转动盘32之间的滚动元件33、一无刷马达34及一马达驱动电路35。该无刷马达34包含有一安置于该定位盘31的定子341,及一装设在该转动盘32上并与该定子341对应设置的转子342,当该电控单元40启动该马达驱动电路35,进一步带动该无刷马达34,磁激效应促使该转子342相对于该定子341转动,同步连动该转动盘32以带动设置其上的炉体21产生旋转动作,通过旋转运动的炉体21让食材60以三百六十度缓速转动,而获得均匀受热的作用。

该电控单元40,具有一设置在该容室12内的主控制电路41,及一装设在该底座单元10外侧的电控箱42,该电控箱42供给该窑烤炉100所需的电力,操控该电控箱42启动该主控制电路41,以驱动该第一加热组14及第二加热组22产生热源,让热源充斥于该炉体21的内部空间24。如图3所示,该电控箱42具有一电源键421、一马达控制键422、两个温度控制键423、424及两个风速控制键425、426,该电源键421提供启闭该电控单元40的电力,该马达控制键422供启闭该马达驱动电路35,以开启或关闭该无刷马达34的运作。前述两个温度控制键423、424分别控制升温、降温,每按一下分别升降摄氏一度的温度,前述两个风速控制键425、426分别控制该风扇15的风速大小。

另外,该窑烤炉100更包含有一外盖50,该外盖50盖合在该烤炉单元20的上开口23,在热烤食材60的过程中,能让热气积留在内部空间24,防止外泄。

据此,使用该窑烤炉100时,预先开启该电控箱42的电源键421,使经由该主控制电路41启动该第一加热组14、第二加热组22通电,开始进行加热作业,当预热一段时间后,再将食材60(胡椒饼、烧饼、甜饼、咸饼)逐一贴附在该炉壁211的内侧面,并将该外盖60封阻在该上开口23顶部,这时该炉体21的内部空间24已形成封闭状态,接着,该炉壁211上的食材60主要受热于该第二加热组22所产生的温度而逐渐熟成,进一步,再通过该第一加热组14的电热管142所散发出的热气,依据热上升原理通过该电热箱13后,而散布至该炉体21的内部空间24,同时,还可切换该风速控制键425、426,利用该风扇15的抽风作用,导入外界空气以将电热管142产出的热气进一步朝上吹送,让热气充斥于整个内部空间24。如此一来,便可改善该窑烤炉100上层的温度与下层温度不一进而影响同一炉食材60的熟成时间。而且,在烘烤的过程中,还可适时操控该马达控制键422,以选择是否启动该无刷马达34运转,一旦该无刷马达34被启动则同时带动该炉体21以三百六十度缓速运转,通过该炉体21的运转,让炉壁211上的食材60与内部空间24的热气更均匀地接触而受热,以达到均温烘烤的使用效果。

在图1中,该窑烤炉100的装饰外层25是固定安置于该转动盘32上,从外观上,可以看见该装饰外层25随着该转动盘32运转而旋转,让消费者和操作者能看见该窑烤炉100正在运转,一来,具有警惕作用,可避免误触高温的炉体21,二来,可以营造出窑烤炉100正在旋转运作的运律感。

另外,如图4所示,该窑烤炉100可增设一装饰外圈28,该装饰外圈28锁固于该底座单元10上,且环绕于该炉体21的外侧,以遮蔽住整个炉体21,而且该炉体21是安置在一块不会运转的基板70上,如此一来,可杜绝任何人直接碰触到高温的炉体21,以免受伤,而该装饰外圈28的外表面也可以由木质材料制成(参考图2),复古朴实的外观,以与传统美食相互呼应。其次,在该底座单元10底部还可安装有多数个活动轮组17,以利于移动的方便性。

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窑烤炉100包含一底座单元10、一烤炉单元20、一运转单元30、一电控单元40及一外盖50。该第二实施例的该底座单元10、该运转单元30及该电控单元40,以及该烤炉单元20具有炉体21、炉壁211、保温层212、第二加热组22、上开口23及内部空间24,以上细部结构皆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参见图1、2),不再多加叙述。

该第二实施例的特点在于,该烤炉单元20更具有一铰链组26及一栓扣组27,该炉体21是由截面呈半球状的一第一炉壳201及一第二炉壳202所组成,且该第一炉壳体201与第二炉壳202的第一衔接处203通过该铰链组26予以枢接,而该第一炉壳201和第二炉壳202的第二衔接处204则通过该栓扣组27予以扣接,让该第一炉壳201和该第二炉壳202组合在一起,通过剖半结构的炉体21结构的设置,当使用一段时间,该炉体21的陶瓷材料产生耗损现象,或是加热组需要维修时,只要将该栓扣组27解扣之后,即可让该炉体21的第一炉壳201、第二炉壳202呈现开膛状(参见图6),以助于后续维修的方便性,进一步更延长使用寿命。此外,如图7所示,该栓扣组27更包含一栓271及至少一栓座272,当第一炉壳201和第二炉壳202对合之后,更通过该栓271穿入该栓扣组27的耳273及栓座272上,即可防止该第一炉壳201和第二炉壳202松开。

如图8所示,是说明两座窑烤炉100以一百八十度并列摆放,借此,在同一地点可提供两组以上的窑烤炉100来使用,且工作人员可独立看顾一座窑烤炉100。一来,不会相互干涉,二来,可增加烘烤产量,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胡椒饼炉温度不均的使用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均匀受热的窑烤炉,确实具有以下诸多功效优点:

一、利用可旋转的炉体,以及电热加热方式,让炉体的烘烤的内部空间温度均匀分布,以使食材烘烤速度加快,且食材的熟成时间趋近一致的使用效果,以给解决现有碳火炉烧烤速度慢且容易烫伤的问题。

二、通过风扇将第二加热组所产生的电热温度朝向吹送,以使得该炉体的上、下炉的温度分布均匀,以利于烘烤作业与速度。

三、通过剖半设置(第一炉壳201、第二炉壳202)的炉体结构,让炉体可提供开膛作清洁、修补、维修等作业,以延长炉体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数个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