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排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9109发布日期:2019-10-13 00:2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充电排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终端服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排椅。



背景技术:

在车站等公共场所,常常有大量排椅存在,以为人们提供休憩之处。而随着人们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依赖度升高。在一些大型车站等公共场所中,常常设置有具有充电功能的座椅等。而充电座椅内通常都集成安设有配电箱以用于容置相关的强电和/或弱电设备。

目前,充电座椅内的配电箱通常都集成安装于座椅下方,如此虽可实现隐藏化安装,高效利用充电座椅所占用的空间,但一旦配电箱发生失火事故,那么火焰便会不可避免的朝向座椅燃烧蔓延,如此便会危及到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排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座椅内的配电箱高度集成于座椅下方而导致配电箱发生失火时,容易危及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排椅,包括座椅支架、若干座椅、若干充电扶手和用于容置强电和/或弱电设备的配电箱,各所述充电扶手均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架上并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座椅均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架上且分别位于相邻的两所述充电扶手之间,所述配电箱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架远离各所述座椅和各所述充电扶手的一侧且独立于各所述座椅和各所述充电扶手而单独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不设置于任一所述座椅或者任一所述充电扶手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支架包括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支撑梁和若干脚架,各所述座椅和各所述充电扶手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梁上,各所述脚架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梁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包括绝缘隔离件和用于安装强电和/或弱电设备的主箱体,所述绝缘隔离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梁和所述主箱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上开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绝缘隔离件上贯通开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主箱体朝向所述绝缘隔离件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过线孔,所述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所述第三过线孔一一对应设置以使得电缆线自支撑梁内延伸至主箱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隔离件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减重腔,所述减重腔内设有若干加强筋,各所述加强筋均沿所述减重腔的宽度方向安装于所述减重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隔离件朝向所述支撑梁的一侧形成有倾斜壁板,所述倾斜壁板与所述支撑梁的一侧壁面相贴合并可拆卸连接,所述倾斜壁板的下端边缘弯折形成有连接板条,所述支撑梁一侧壁面弯折形成有水平装配片,所述水平装配片和所述连接板条贴合设置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还包括两侧罩壳件、封接板和封盖板,两所述侧罩壳件分别安装于所述支撑梁上且分别罩设于所述绝缘隔离件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封接板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连接于两所述侧罩壳件上,所述封盖板安装于两所述侧罩壳件上并覆盖于所述绝缘隔离件。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隔离件的下端还封接有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两端与两所述侧罩壳件相连接,所述下底板的中间板段的上端与所述绝缘隔离件的下端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支架还包括若干连接组件,各所述连接组件分别固定安装于各所述座椅和所述支撑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排椅,由于设置有若干充电扶手,这样便实现了其充电功能,为使用者的智能移动终端充电提供了便利。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排椅的配电箱是安装于座椅支架远离各座椅和各充电扶手一侧的,这样便实现了配电箱与由座椅支架、若干座椅和若干充电扶手所组成的排椅主体的分离式设置和相对独立的存在,而当配电箱发生失火意外时,由于配电箱与排椅主体是分离式设置,火势不会立即蔓延至各座椅上,从而留给了使用者充足的逃生时间,如此便显著地提升了充电排椅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排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排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排椅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排椅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排椅的按摩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排椅的按摩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排椅的按摩椅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排椅的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排椅的配电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排椅的绝缘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座椅支架 11—支撑梁 12—脚架

13—连接组件 14—配电箱 20—充电扶手

30—座椅 31—按摩椅座 32—按摩椅背

111—水平装配片 131—连接件 132—支撑件

141—主箱体 142—绝缘隔离件 143—倾斜壁板

144—减重腔 145—加强筋 146—侧罩壳件

147—封接板 148—封盖板 149—下底板

150—门板 151—第二过线孔 152—第三过线孔

311—装配斜面 312—第一装配槽 313—第二装配槽

314—限位凸条 321—安装斜面 322—第一装配柱

323—第二装配柱 324—阻挡凸条 1311—装配部

1312—安装部 1313—第一安装板 1314—第二安装板

1315—水平安装片 1316—装配缺口 1321—支撑部

1322—折板部 1323—折板段 1324—固定片

1325—安装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11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排椅,包括座椅支架10、若干充电扶手20、若干座椅30和用于容置强电和/或弱电设备的配电箱14,各充电扶手20均安装于座椅支架10上并相互间隔设置,各座椅30均安装于座椅支架10上且分别位于相邻的两充电扶手20之间,配电箱安装于座椅支架10远离各座椅30和各充电扶手20的一侧且独立于各座椅30和各充电扶手20而单独设置。

具体地,充电扶手20内安装有用于为外界的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的充电模组,且充电模组包括有用于与外界的供电源电性连接的充电模块和若干充电线,充电模块安装于充电扶手20的壳体内,各充电线均与充电模块电性连接并均自充电扶手20的壳体内延伸至外界。同时,充电扶手20的壳体上还可装设有若干用于显示二维码等图码的显示屏,显示屏可装设于壳体的上部和/或侧部的等位置,且显示屏与充电模块电性连接。如此,用户即可通过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等图码,以激活充电模块,为智能移动终端充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排椅,由于设置有若干充电扶手20,这样便实现了其充电功能,为使用者的智能移动终端充电提供了便利。又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排椅的配电箱14是安装于座椅支架10远离各座椅30和各充电扶手20一侧的,这样便实现了配电箱14与由座椅支架10、各座椅30和各充电扶手20所组成的排椅主体的分离式设置和相对独立的存在,而当配电箱14发生失火意外时,由于配电箱14与排椅主体是分离式设置,火势不会立即蔓延至各座椅30上,从而留给了使用者充足的逃生时间,如此便显著地提升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排椅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座椅30可为按摩座椅,各按摩座椅均包括按摩椅座31和按摩椅背32,各按摩椅座31均安装于座椅支架10上,且各按摩椅座31分别位于相邻的两充电扶手20之间,各按摩椅背32分别安装于各按摩椅座31上。如此,通过将各充电扶手20间隔安装于座椅支架10上,并将各按摩座椅30间隔设置于相邻的两充电扶手20之间,如此按摩座椅30和充电扶手20便实现了基于座椅支架10的有效结合,使得坐于按摩座椅30上的使用者不但能够在按摩座椅30的按摩椅背32和按摩椅座31的作用下得到按摩放松,还能够借助于充电扶手20来为自己的智能移动终端实现充电,这样便实现了对基于座椅的按摩和充电功能的高度结合,充分利用了座椅平台,实现了对传统充电座椅的深度功能挖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配电箱14不设置于任一座椅30或者任一充电扶手20的底部。这样便杜绝了配电箱14起火而导致坐于座椅上的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现象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座椅支架10包括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支撑梁11和若干脚架12,各座椅30和各充电扶手20均安装于支撑梁11上,各脚架12均安装于支撑梁11的下端。具体地,通过将支撑梁11的横截面形状限定为三角状,这样由于三角形的支撑稳定性,支撑梁11的整体力学性能便得到了保证,进而便能够为装设于其上的座椅30的按摩椅座31和充电扶手20提供稳固地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座椅支架10还包括若干连接组件13,各连接组件13分别固定安装于各座椅30和支撑梁11之间。具体地,通过设置若干个连接组件13,这样各座椅30的按摩椅座31便能够避免直接安装于支撑梁11上,如此也避免了为使得各按摩椅座31能够与支撑梁11相配合而对按摩椅座31的底部进行较为复杂的改动,从而降低了按摩椅座31的生产成本。同时,将各连接组件13分别固定安装于各座椅30和支撑梁11之间,这样过渡连接件131便能够将支撑梁11和各座椅30的按摩椅座31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同时由于过渡连接件131能够独立于支撑梁11和各按摩椅座31之间,那么其便能够根据支撑梁11和各按摩椅座31的连接特点而独立制造,这样便能够有效保障对各按摩椅座31的支撑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各连接组件13均包括两连接件131,两连接件131的下端固定安装于支撑梁11上,两连接件131的上端固定连接于座椅30下端。具体地,由于两连接件131的存在,这样相互独立设置的两连接件131便能够对按摩椅座31提供双重支撑,进而保障了按摩椅座31能够更为稳固地设置于支撑梁11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两连接件131均包括安装部1312,安装部1312的下端凸起延伸形成有第一安装板1313和第二安装板1314,第一安装板1313和第二安装板1314相对设置并形成有夹角,第一安装板1313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梁11的一侧梁壁上,第二安装板1314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梁11的相对另一侧梁壁上,各座椅30分别设于各安装部1312的上端。具体地,由于第一安装板1313和第二安装板1314的存在且第一安装板1313和第二安装板1314之间存在有夹角,这样第一安装板1313和第二安装板1314便能够稳固地贴合于支撑梁11的相对两侧的梁壁上并与之可拆卸连接,如此安装部1312便等于骑坐在支撑梁11上而实现了与支撑梁11更为稳固地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支撑梁11与第一安装板1313和第二安装板1314相配合的相对两侧的梁壁的下端均折弯形成有水平装配片111,第一安装板1313和第二安装板1314的下端均相应地折弯形成有水平安装片1315,各水平装配片111和各水平安装片1315通过锁紧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如此,便实现了第一安装板1313和第二安装板1314与支撑梁11的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安装部1312的下端还开设有装配缺口1316,装配缺口1316为尖角形缺口,且与支撑梁11的两相对梁壁所形成的凸棱相吻合。装配缺口1316的两相对内壁分别与第一安装板1313和第二安装板1314平滑相接。这样,安装部1312便能够通过其装配缺口1316与支撑梁11的凸棱的相互配合而稳定地安设于支撑梁11上,进而便进一步地保证了连接件131与支撑梁11安装配合的稳定性。优选地,两安装部1312分别对应于按摩椅座31下方的相对两端设置,如此便显著提升了按摩椅座31装设于两安装部1312上的平衡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两连接件131均还包括装配部1311,各装配部1311分别一体成型于各安装部1312的上端,各按摩椅座31分别安装于对应的两装配部1311上。具体地,通过设置装配部1311,这样装配部1311的存在便为按摩椅座31提供了相对合适的装配对象,也使得连接件131实现了从功能性角度的清晰划分,使得连接件131能够从容兼顾与支撑梁11和按摩椅座31的装配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各按摩椅座31的下端均开设有两装配槽(图未示),各装配部1311分别嵌设于对应的各装配槽中。具体地,由于各装配部1311和各按摩椅座31的装配槽插设配合,这样装配部1311和各按摩椅座31之间便形成了简单且稳固地装配关系。

进一步地,装配部1311可为方通件。如此,由于方通件易被获取,且制造成本低廉,但力学性能良好,支撑性能佳的优点,连接件131便实现了在整体制造成本降低的同时,保证了其力学性能不下降,进而能够为按摩椅座31提供稳固地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各连接组件13还均包括支撑件132,支撑件132的下端固定安装于支撑梁11上,且支撑件132位于相邻的两连接件131之间,支撑件132的上端抵接于按摩椅座31的下端。具体地,通过在两连接件131之间加设支撑件132,这样按摩椅座31在受到两连接件131的支撑作用的同时,其底部的中间位置也能够得到支撑件132的有效支撑,这样便实现了对按摩椅座31的双重有效支撑,进而使得按摩椅座31在座椅支架10上的安装更为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各支撑件132均包括折板部1322和支撑部1321,折板部1322的两折板段1323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梁11的相对两侧梁壁上且位于相邻的两安装部1312的第一安装板1313和第二安装板1314之间,各支撑部1321分别安装于各折板部1322上,且各支撑部1321的上端分别抵接于各按摩椅座31的下端。具体地,通过使得折板部1322的两折板段1323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支撑梁11的相对两侧梁壁上,这样折板部1322便可在支撑梁11的相对两侧梁壁的双重支撑下稳固地装配于支撑梁11上。而通过使得各支撑部1321分别安装于各折板部1322上,如此按摩椅座31的下端即可通过与支撑部1321相抵接而进一步增强装设于支撑梁11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两折板段1323的下端均相应地折弯形成有固定片1324,各固定片1324均和水平安装片1315通过紧固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如此,便实现了两折板段1323与支撑梁11的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折板部1322的下端还形成有安装缺口1325,安装缺口1325为尖角形缺口,且与支撑梁11的两相对梁壁所形成的凸棱相吻合。安装缺口1325的两相对内壁分别与两折板段1323平滑相接。这样,折板部1322便能够通过其安装缺口1325与支撑梁11的凸棱的相互配合而稳定地安设于支撑梁11上,进而便进一步地保证了支撑件132与支撑梁11安装配合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以及图9~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排椅还包括用于容置强电和/或弱电设备的配电箱14,配电箱14安装于支撑梁11的一端。具体地,通过将配电箱14设于充电排椅的支撑梁11的一端,这样配电箱14便能够和充电排椅上设置有的各按摩椅座31实现物理分隔,如此便避免了配电箱14在突然发生起火等事故时危极到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保证了配电箱14自身不易受损。

进一步地,如图9~11所示,配电箱14包括用于安装强电和/或弱电设备的主箱体141和绝缘隔离件142,绝缘隔离件142安装于支撑梁11和主箱体141之间,这样便实现了主箱体141和支撑梁11通过绝缘隔离件142固定连接。同时,绝缘隔离件142由工程塑料制成,那么处于支撑梁11和主箱体141之间的绝缘隔离件142便能够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避免了主箱体141内的用电设备发生漏电而导致支撑梁11带电,使得坐于座椅30上的使用者发生触电的现象发生。

更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支撑梁11上开设有第一过线孔(图未示),绝缘隔离件142上贯通开设有第二过线孔151,主箱体141朝向绝缘隔离件142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过线孔152,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151和第三过线孔152一一对应设置以使得电缆线(图未示)自支撑梁11内延伸至主箱体141内。如此,支撑梁11内排设的电缆线便能够通过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151和第三过线孔152而进入到配电箱14内并与配电箱14内的用电设备电性连接。

优选地,如图10所示,绝缘隔离件142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减重腔144,减重腔144内设有若干加强筋145,各加强筋145均沿减重腔144的宽度方向安装于减重腔144内。这样,通过在绝缘隔离件142内开设减重腔144,这样便显著地降低了绝缘隔离件142的自重,减轻了绝缘隔离件142的受力负担。而由于绝缘隔离件142的减重腔144内还形成有若干加强筋145,那么各加强筋145便能够弥补开设减重腔144而产生的绝缘隔离件142强度不足的现象,实现对绝缘隔离件142结构的强化。

更优选地,如图11所示,绝缘隔离件142朝向支撑梁11的一侧形成有倾斜壁板143,倾斜壁板143与支撑梁11的一侧壁面相贴合并可拆卸连接,倾斜壁板143的下端边缘弯折形成有连接板条,支撑梁11一侧壁面弯折形成有水平装配片111,水平装配片111和连接板条贴合设置并可拆卸连接。如此,绝缘隔离件142与支撑梁11便能够在倾斜壁板143与支撑梁11的一侧壁面的可拆卸连接与水平装配片111和连接板条的可拆卸连接的双重连接配合下而实现稳固地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配电箱14还包括两侧罩壳件146、封接板147和封盖板148,两侧罩壳件146分别安装于支撑梁11上且分别罩设于绝缘隔离件142宽度方向的两侧,封接板147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连接于两侧罩壳件146上,封盖板148安装于两侧罩壳件146上并覆盖于绝缘隔离件142。如此,两侧罩壳件146、封接板147和封盖板148的存在便实现了对绝缘隔离件142的全封闭处理,进而进一步提高了配电箱14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如图10所示,绝缘隔离件142的下端还封接有下底板149,下底板149的两端与两侧罩壳件146相抵接,下底板149的中间板段的上端与绝缘隔离件142的下端相抵接。如此,绝缘隔离件142便可在下底板149的承托下更为稳定安装于座椅支架10上。更优选地,主箱体141的一侧安装有门板150,门板150通过主箱体141内设置有的铰接开合机构铰接连接并封盖于主箱体141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8所示,按摩椅座31的一侧形成有装配斜面311,装配斜面311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装配槽312,按摩椅背32的下端形成有安装斜面321,安装斜面321上的相对两侧均起延伸形成有第一装配柱322,两第一装配柱322分别插设于两第一装配槽312中。如此,按摩椅背32便通过第一装配柱322与第一装配槽312的配合而实现了与按摩椅座31的稳固且便利的可拆卸连接,如此便显著提升了按摩椅背32与按摩椅座31的装配效率,节省了装配时间。同时,在某些使用场合中,当无需用到按摩椅背32时,其也可快速地自按摩椅座31上拆下,这样也提升了座椅30的不同使用环境的适应性。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两第一装配柱322的横截面均呈梯形状,两第一装配槽312均为梯形状凹槽,这样两第一装配柱322便不易自两第一装配槽312中滑脱,进而确保了按摩椅座31和按摩椅背32的装配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装配斜面311的相对两侧还均设有第二装配槽313,安装斜面321上的相对两侧均延伸形成有第二装配柱323,两第二装配柱323分别插设于两第二装配槽313中。如此,两第二装配柱323和两第二装配槽313的配合便进一步地提升了按摩椅座31和按摩椅背32的装配稳固性。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两第一装配槽312分别靠近装配斜面311的第一边缘设置,两第二装配槽313分别靠近相邻于第一边缘的装配斜面311的相对两侧边缘设置,两第一装配柱322分别靠近安装斜面321的第一边缘设置,两第二装配柱323分别靠近相邻于第一边缘的安装斜面321的相对两侧边缘设置,如此,两第一装配柱322和两第二装配柱323的装配位置便实现了相对于按摩椅座31的包覆性安装,这样便进一步地提升了按摩椅背32安装于按摩椅座31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按摩椅座31的第一边缘凸起延伸形成有限位凸条314,按摩椅背32的第一边缘凸起延伸形成有阻挡凸条324,阻挡凸条324和限位凸条314相抵接。如此,当按摩椅背32受到来自使用者的推力作用时,阻挡凸条324便能够牢牢抵接在限位凸条314上,实现对按摩椅背32的进一步地支撑。且阻挡凸条324和限位凸条314的存在也减缓了两第一装配柱322和两第二装配柱323所受到的剪切力,进而保证了按摩椅背32装配于按摩椅座31上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