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窗的功能部件集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9018发布日期:2019-10-29 21:36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门窗的功能部件集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门窗的功能部件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的智能门窗一般是结合了智能防盗、智能报警等技术的先进门窗,随着智慧家居及商务的普及,智能门窗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门窗通常会集成诸如风量传感器(即:风量测量仪)等外部环境因素检测装置、诸如燃气浓度或有害气体浓度传感器等内部环境因素检测装置以及诸如太阳能电池板等能量采集及转换装置等等;其中,为了保证对外界环境的风量进行有效检测,现有的智能门窗的风量检测装置独立地安装于门窗扇或门窗框的外壁上,虽然能够对风量进行相对精准的检测,但凸出门窗外壁的风量检测装置以及与其配合的连接线路往往也会严重影响门窗的整体结构美观性并降低风量检测装置装配的牢固性;同时,前述的其他装置一般会根据门窗的结构构造采用分布式的方式布置于门窗的各个位置;如此,不但极大地增加了相关装置的装配、布线、检修维护等工序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门窗的结构复杂性并降低了门窗的结构美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窗的功能部件集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门窗的功能部件集成装置,它包括叠置并锁固于门窗框架的外壁上的覆壁板,所述覆壁板的内壁面与门窗框架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结构间隙通道,所述覆壁板上开设有贯通孔洞,所述贯通孔洞与结构间隙通道相连通,所述贯通孔洞内装设有一风量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风量检测装置包括罩设并锁固于贯通孔洞的外端口上的防护网罩以及位于结构间隙通道内并锁固于覆壁板的内壁上的风速计。

优选地,所述风速计为风杯风速计、螺旋桨式风速计、热线风速计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覆壁板的外壁面上且位于贯通孔洞的外端口的周侧嵌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结构间隙通道内设置有用于与太阳能电池板和风量检测装置作电连接的集成控制板以及与集成控制板电连接的储能电池。

优选地,所述覆壁板上还嵌装有温度传感器和红外热释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红外热释传感器分别与集成控制板作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覆壁板包括一相对于门窗框架的外壁呈倾斜分布的斜置支撑板部以及由斜置支撑板部的底边沿朝门窗框架所在的方向作弯折后成型并叠置锁固于门窗框架上的底部锁固板部,所述斜置支撑板部的顶边沿与门窗框架锁固为一体;所述贯通孔洞沿垂直于斜置支撑板部的方向分布,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嵌装于斜置支撑板部的外壁面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覆壁板与风量检测装置共同组成智能门窗的功能部件的集成结构件,利用贯通孔洞和结构间隙通道为风量检测装置提供相当于内置在门窗框架内的结构装配空间,使风量检测装置能够充分融合至门窗结构内,解决了传统智能门窗因风量检测功能部件设置于门窗外壁侧而容易干扰门窗整体结构的问题或者规避风量检测功能部件容易从门窗上脱离的风险;同时,也可为与风量检测装置连接的线路被布置于门窗框架内提供结构条件。另外,利用覆壁板也可同时将智能门窗的诸如温度传感器、红外热释传感器等外接环境因素检测装置以及诸如太阳能电池板等部件集成为一体,便于对相应部件进行同时装配、布线、检修维护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应用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门窗的功能部件集成装置,它包括叠置并锁固于门窗框架10的外壁上的覆壁板20,在覆壁板20的内壁面与门窗框架10外壁面之间形成有结构间隙通道b,同时在覆壁板20上开设有贯通孔洞a,贯通孔洞a与结构间隙通道b相连通,在贯通孔洞a内装设有一风量检测装置30。基于改变传统智能门窗上的风量检测装置的安装结构及方式的思路,本实施例利用覆壁板20与风量检测装置30共同组成智能门窗的功能部件的集成结构件,通过贯通孔洞a和结构间隙通道b为风量检测装置30的装配提供相当于内置在门窗框架10内的结构空间,使风量检测装置30能够充分融合至门窗结构内,解决了传统智能门窗因风量检测功能部件设置于门窗外壁侧而容易干扰门窗整体结构的问题或者规避风量检测功能部件容易从门窗上脱离的风险;同时,也可为与风量检测装置30连接的线路被布置于门窗框架10内提供结构条件,当风量检测装置30工作时,气流可经由贯通孔洞a进入结构间隙通道b内并最终由结构间隙通道b的两端端口排出。另外,利用覆壁板20也可同时将智能门窗的诸如温度传感器、红外热释传感器等外接环境因素检测装置以及诸如太阳能电池板等部件集成为一体,便于对相应部件进行同时装配、布线、检修维护等等。

在风量检测装置30实际使用时,可利用风量检测装置30来检测通过贯通孔洞a内(即:外界环境中的气流经贯通孔洞a通过风量检测装置30)的风量,结合贯通孔洞a在门窗上的面积占比,即可为是否关闭或开启门窗提供数据支持。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基于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在针对智能门窗进行设计或改造时,直接在门窗框架10上设置预留槽位,以将风量检测装置30装配在门窗上,从而改变传统智能门窗中的风量检测功能部件的安装方式。

作为一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风量检测装置30包括罩设并锁固于贯通孔洞a的外端口上的防护网罩31以及位于贯通孔洞a内并锁固于覆壁板20的内壁上的风速计32。由此,可利用防护网罩31对风量检测装置30的主体进行防护,以避免外部诸如树叶、较大颗粒物等杂物侵入贯通孔洞a内而堵塞贯通孔洞a或者影响风速计32的检测精度和效果。另外,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风速计32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诸如风杯风速计、螺旋桨式风速计、热线风速计中的一种,其中,风速计32中与风直接接触的部分(如扇叶、热线金属丝等)是置于贯通孔洞a内的,而电子计量部分则可设置于门窗框架10内并与相应的主控装置进行连接。

为最大限度地丰富整个装置的实用功能,在覆壁板20的外壁面上且位于贯通孔洞a的外端口的周侧嵌装有太阳能电池板40,同时利用结构间隙通道b为诸如用于与太阳能电池板40和风量检测装置30作电连接的集成控制板(图中未示出,需要针对其本身作防水处理)以及与集成控制板电连接的储能电池(图中未示出,需要针对其本身作防水处理)等辅助控制部件提供装配空间。由此,通过将太阳能电池板40等同时集成于覆壁板20上可有效增强整个装置的功能部件的集成效果,便于对智能门窗上的功能部件进行同步装配、布线及检修维护等等。

作为优选方案,在覆壁板20上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嵌装用于对外界环境进行温度检测的温度传感器50和用于对是否有人员准备经门窗侵入室内进行检测的红外热释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和红外热释传感器分别与集成控制板作电连接。

为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个覆壁板20的结构,增强其装配及使用的性能,本实施例的覆壁板20包括一相对于门窗框架的外壁呈倾斜分布的斜置支撑板部21以及由斜置支撑板部21的底边沿朝门窗框架10所在的方向作弯折后成型并叠置锁固于门窗框架10上的底部锁固板部22,斜置支撑板部21的顶边沿与门窗框架10锁固为一体;而贯通孔洞a则沿垂直于斜置支撑板部21的方向分布,太阳能电池板40嵌装于斜置支撑板部21的外壁面上。由此,利用底部锁固板部22和斜置支撑板部21的顶边沿以前后叠置锁固的方式被装设于门窗框架10上,从而利用斜置支撑板部21、底部锁固板部22与门窗框架10共同形成结构间隙通道b,而利用整个覆壁板20所呈现出的类似于三角形的结构构造来增强其本身或者装配后的结构稳定性并提升其承力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