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身可折叠叠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8179发布日期:2019-09-17 20:05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身可折叠叠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自身可折叠叠凳。



背景技术:

凳子,一种没有靠背的坐具,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几乎家家户户都具有。

现如今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都住到了高楼房里,而随着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家里的物品也越来越多,人们比较发愁的是没地方搁置物品,所以人们就从一切常用家具当中着手进行改造设计,比如凳子的凳体设计成箱体,再在箱体的水平一侧设置抽屉,如此抽屉就能够放置一些物品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提供一种收纳空间大、占地面积小、合理利用空间自身可折叠叠凳。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身可折叠叠凳,包括一对上下平行布置的面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一对左右平行布置的侧板,所述面板、底板和两侧板围合成前后通口的置物腔,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板与底板之间均通过一对合页相枢接,每块所述侧板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一组凸出于其表面的支撑脚,每组所述支撑脚均由一对张开成喇叭状开口的斜支撑组成。

作为优选,两所述侧板的高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底板的长度。如此折叠起来,两侧板就不会交叠起来,压制的纵深也能更薄。

作为优选,两所述侧板的上侧端上均设置有一与其各自端面形成台阶的榫头,所述面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一对分别一一配合与两所述侧板上榫头的榫槽。有榫头和榫槽结构就能够使面板在上方稳定。

作为优选,同一组所述支撑脚中的两所述斜支撑的上自由端之间均连接有一加强档,所述加强档的上侧端与所述面板之间保留有活动间隙。加强档使斜支撑在支撑力度上得到保障。

作为优选,所述置物腔的前侧通口处设置有一门板,所述门板通过一对合页枢接在所述面板上。所述置物腔的后侧通口处设置有一背板,所述背板通过一对合页枢接在所述面板上。门板和背板与底板之间可以设置门吸或门锁,门锁比如插销之类的。

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完全可以从两个侧面向中间折叠,整体从纵向长度上压制的非常小,大大缩小了占空面积,合理利用室内空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替换方案,所述置物腔的前侧通口处设置有一门板,所述置物腔的后侧通口处设置有一背板,所述门板和背板的两侧棱上端均设置有一对滑销,两所述侧板相对峙的内面上端分别设置有一水平布置的滑槽,所述门板上的两滑销分别一左一右对应滑入两所述侧板上的滑槽内,所述背板上的两滑销分别一左一右对应滑入两所述侧板上的滑槽内,每条所述滑槽的两端下沿处均设置有一托举所述门板或背板的托销。门板或背板可以往上托举滑动,从而贴着面板叠置,优选门板和背板的宽度之和小于等于面板的宽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替换方案,一种自身可折叠叠凳,包括一对上下平行布置的面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一对左右平行布置的侧板,所述面板、底板和两侧板围合成前后通口的置物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和底板均从中间断裂分成两部分,两部分之间均通过一对合页相枢接,每块所述侧板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一组凸出于其表面的支撑脚,每组所述支撑脚均由一对张开成喇叭状开口的斜支撑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置物腔的前侧通口处设置有一门板,所述门板通过一对合页枢接在其中一所述侧板上,所述置物腔的后侧通口处设置有一背板,所述背板通过一对合页枢接在另一所述侧板上。

作为优选,同一组所述支撑脚中的两所述斜支撑的上自由端之间均连接有一加强档,所述加强档的上侧端与所述面板之间保留有活动间隙。

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先往里面推门板和背板,然后提着两边支撑脚往上一拱,将面板和底板从中凹折折叠起来,从横向缩小占空面积,合理利用室内空间。

作为优选,两侧板与面板之间均通过一对合页相枢接,两侧板与底板之间均通过一对合页相枢接。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可以多个从上往下叠置起来,相邻下一个叠凳的面板吻合贴靠于上一个叠凳的底板,相邻上一个叠凳同一侧两斜支撑的喇叭状张开区域收纳了下一个叠凳同一侧两斜支撑对应箱体侧面内侧的占用空间,如此整排叠凳缩小了占地面积,又扩充了储物空间,合理利用室内空间。

(2)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整体从纵向长度上压制的非常小,大大缩小了占空面积,合理利用室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身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门板打开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门板打开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板,2-底板,3-侧板,4-支撑脚,5-合页,6-门板,7-背板,11-榫槽,31-榫头,32-滑槽,33-托销,34-滑销,41-斜支撑,42-加强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身可折叠叠凳,包括一对上下平行布置的面板1和底板2,面板1和底板2之间设置有一对左右平行布置的侧板3,面板1、底板2和两侧3板围合成前后通口的置物腔。每块侧板3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一组凸出于其表面的支撑脚4,每组支撑脚4均由一对张开成喇叭状开口的斜支撑41组成。同一组支撑脚4中的两斜支撑41的上自由端之间均连接有一加强档42,加强档42的上侧端与面板1之间保留有活动间隙。

如图3和图4所示,两侧板3与底板2之间均通过一对合页5相枢接,两侧板3的高度之和等于底板2的长度。

两侧板3的上侧端上均设置有一与其各自端面形成台阶的榫头31,面板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一对分别一一配合与两侧板上榫头31的榫槽11。

置物腔的前侧通口处设置有一门板6,门板6通过一对合页枢接在面板上。

置物腔的后侧通口处设置有一背板7,背板7通过一对合页枢接在面板上。

使用1: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榫头和榫槽是紧配合连接可以脱卸的,所以在折叠前,面板要先拆掉,然后门板和背板依托合页进行折叠,接着两个侧板及支撑脚部分完全可以从两个侧面向中间折叠,整体从纵向长度上压制的非常小,大大缩小了占空面积,合理利用室内空间。

实施例2:如图5和图6所示,置物腔的前侧通口处设置有一门板6,置物腔的后侧通口处设置有一背板7,门板6和背板7的宽度之和小于等于面板1的宽度。门板6和背板7的两侧棱上端均设置有一对滑销34,两侧板3相对峙的内面上端分别设置有一水平布置的滑槽32,门板6上的两滑销34分别一左一右对应滑入两侧板3上的滑槽32内,背板7上的两滑销34分别一左一右对应滑入两侧板3上的滑槽32内,每条滑槽32的两端下沿处均设置有一托举门板6或背板7的托销33。

其余同实施例2。

使用2: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门板或背板可以往上托举滑动,从而贴着面板叠置,其中有了托销的后支撑之后,滑销在滑槽中由边缘向中间滑动过程中,门板或背板是逐渐倾斜变陡,最终成水平整体面对面贴着面板,两个侧板及支撑脚部分折叠方式如使用1。

实施例3:如图7所示,一种自身可折叠叠凳,包括一对上下平行布置的面板1和底板2,面板1和底板2之间设置有一对左右平行布置的侧板3,两侧板3与面板1之间均通过一对合页5相枢接,两侧板3与底板2之间均通过一对合页5相枢接。

面板1、底板2和两侧板3围合成前后通口的置物腔,面板1和底板2均从中间断裂分成两部分,两部分之间均通过一对合页5相枢接,每块侧板3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一组凸出于其表面的支撑脚4,每组支撑脚4均由一对张开成喇叭状开口的斜支撑41组成。同一组支撑脚4中的两斜支撑41的上自由端之间均连接有一加强档42,加强档42的上侧端与面板1之间保留有活动间隙。

置物腔的前侧通口处设置有一门板6,门板6通过一对合页枢接在其中一侧板上,置物腔的后侧通口处设置有一背板7,背板7通过一对合页枢接在另一侧板上。

使用3: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先往置物腔里面推一前一后门板和背板,然后提着两边支撑脚往上一拱,将面板和底板从中凹折折叠起来,从横向缩小占空面积,合理利用室内空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