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装结构及包含该拆装结构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61492发布日期:2020-01-10 21:0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拆装结构及包含该拆装结构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拆装结构及包含该拆装结构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包括过滤件,且吸尘器的内部形成有排风腔。过滤件安装于排风腔的腔壁,并与排风腔连通,以对吸入吸尘器内部的气体进行过滤。传统的过滤件通过旋扣、机械按键等结构与排风腔的腔壁进行安装,然而受排风腔内部空间的限制,导致过滤件拆装复杂,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过滤件拆装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拆装简便的拆装结构及包含该拆装结构的吸尘器。

一种拆装结构,用于实现装配件与固定件的拆装,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拆装结构包括:

抵接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上且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周侧;

卡持件,可伸缩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且具有与所述抵接件锁定的锁定状态或与所述抵接件分离的解锁状态;以及

驱动组件,包括形变源及与所述抵接件连接的变形部件;

其中,所述形变源受控驱动所述变形部件形变,致所述抵接件与所述卡持件分离。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形变源用于向所述变形部件提供致形变的形变信号,所述变形部件能够感应的形变信号为热信号、电信号、压力信号或磁场信号。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为所述抵接件提供朝向所述安装孔方向滑动的复位力。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形部件包括伸缩部及连接部,所述伸缩部与所述固定件及所述抵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伸缩部及外部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所述形变源受控驱动所述伸缩部收缩。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导线,所述伸缩部为记忆金属丝。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件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提供促使所述卡持件由所述锁定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时退出所述安装孔的弹性力。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沿所述卡持件退出所述安装孔的方向抵接于所述卡持件上方的弹片结构。

一种吸尘器,包括:

固定件;

装配件;以及

如上述拆装结构,所述装配件通过所述拆装结构与所述固定件实现拆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排风部,所述排风部具有排风腔,所述装配件设置于所述排风腔外,并与所述排风腔连通。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形变源驱动所述变形部件形变。

上述拆装结构及包含该拆装结构的吸尘器,操作卡持件伸缩并穿设于安装孔,进而抵接件活动,并与卡持件锁定,可实现装配件与固定件的安装。当需要拆卸装配件与固定件时,形变源受控驱动变形部件形变,可使得抵接件与卡持件分离,进而操作卡持件退出安装孔,即可实现装配件与固定件的拆卸。因此,通过设置抵接件、卡持件及驱动组件,使得装配件与固定件具有拆装简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固定件、装配件与拆装结构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拆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固定件、装配件与拆装结构安装的俯视图;

图4为图3在a-a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驱动组件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抵接件的俯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抵接件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向件及弹性件安装于固定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在b-b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抵接件安装于固定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在c-c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抵接件安装于固定件上的侧视图;

图14为固定件与装配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拆装结构11。拆装结构11用于实现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的拆装。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拆装结构11包括抵接件110、卡持件120及驱动组件130。固定件13上开设有安装孔131,抵接件110活动安装于固定件13上且位于安装孔131的周侧。具体地,活动安装的方式可以理解为抵接件110安装于固定件13上并相对固定件13可滑动、可旋转、或同时可滑动并可旋转等等,具体的活动安装方式在此处不做限定,只需确保抵接件110可相对固定件13活动即可。

卡持件120可伸缩地穿设于安装孔131,且具有与抵接件110锁定的锁定状态或与抵接件110分离的解锁状态。驱动组件130安装于固定件13上。驱动组件130包括与形变源(图未标)及与抵接件110连接的变形部件1301。其中,形变源受控驱动变形部件1301形变,致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分离。具体地,卡持件120伸出安装孔131时,抵接件110活动并与抵接件110锁定,可实现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的安装。当需要拆卸抵接件110时,驱动变形部件1301形变,使得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分离。进而操作抵接件110退出安装孔131,即可实现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的拆卸。因此,通过设置抵接件110、卡持件120及驱动组件130,使得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具有拆装简便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卡持件120可伸缩地穿设于安装孔131可由人工驱动或者驱动机构机构,抵接件110活动并与卡持件120锁定可由人工或驱动组件130驱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提升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的安装稳定性,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抵接件110及卡持件120均为多个,多个抵接件110沿固定件13的周向设置,多个卡持件120沿装配件12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多个卡持件120与多个抵接件110位置一一对应进行配合。与此对应的,固定件13上的安装孔131亦需为多个,并与多个卡持件120一一对应。

抵接件110为块状结构,包括相对的活动端及驱动端。抵接件110的活动端可操作地与卡持件120抵接或分离,驱动端与变形部件1301固定连接。形变源受控驱动变形部件1301形变,驱动驱动端带动活动端活动,以使得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分离。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形变源用于向变形部件1301提供致形变的形变信号,变形部件1301能够感应的形变信号为热信号、电信号、压力信号或磁场信号。

形变源受控启动时,可发出形变信号,变形部件1301感应形变信号,进而发生形变,使得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分离,卡持件120由锁定状态至解锁状态的转换,以便于实现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的转换。当形变源受控关闭时,形变源停止发出形变信号,变形部件1301可自动恢复至自然状态。具体地,变形部件1301恢复至自然状态的过程中,可作用于抵接件110上,并推动抵接件110活动,以使抵接件110可与卡持件120再次锁定,或者,也可以与抵接件110之间不产生力的作用,仅单纯地恢复至自然状态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变形部件1301包括伸缩部13010及连接部13012,伸缩部13010与固定件13及抵接件110固定连接,连接部13012与伸缩部13010及外部控制器电连接,以使形变源受控驱动伸缩部13010收缩。

具体地,伸缩部13010具有固定端及伸缩端,固定端与伸缩端相对设置或成夹角设置。固定端与固定件13固定连接,伸缩端与抵接件110固定,连接部13012连接于伸缩部13010与外部控制器之间,因此,形变源可在外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伸缩部13010收缩。伸缩部13010收缩,可驱动抵接件110沿伸缩部13010的收缩方向滑动,以使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分离。可以理解的,收缩方向即为背离抵接件110的方向。相较于抵接件110通过旋转,或者旋转及滑动叠加的活动方式与抵接件110分离而言,伸缩部13010驱动抵接件110沿单个方向滑动的活动路径及活动方式均较为简单,伸缩部13010的结构设置也更为简单,如此,可提升整个拆装结构11整体布局的简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012为导线,伸缩部13010为记忆金属丝。具体地,导线可以使用硅胶、金属等材质制作。外部控制器通过导线控制形变源向记忆金属丝发送热信号和/或电信号。记忆金属丝感应热信号和/或电信号后,温度持续升高并达到预设温度值。而后,记忆金属丝收缩,长度变短,可拉动抵接件110沿背向安装孔131的方向滑动。记忆金属丝对形变信号的感应及在感应到形变信号后的反应均极为灵敏,如此,抵接件110沿记忆金属丝收缩方向滑动时的反应也更敏捷迅速,因此,可实现卡持件120由锁定状态至解锁状态的快速切换,固定件13与装配件12的拆卸效率也可得到有效提升。此外,记忆金属丝及导线的体积较小,且均较为柔软,占用的空间较小,还可根据容纳的空间大小进行弯曲、折叠等,并与容纳的空间进行适配,故可减小拆装结构11的体积,便于实现拆装结构11的小型化。当形变源停止发出热信号和/或电信号,记忆金属丝逐渐冷却,并恢复原长。恢复原长的记忆金属丝具有一定的松弛度,对抵接件110不产生力的作用。

而形变源的控制可以由外部或者设置于装配件12和/或固定件13上的外部控制器进行控制。

而形变源受控于外部控制器,可使得抵接件110在锁定状态至解锁状态的切换更自动化且智能化,便于进一步提升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拆装的简便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30还包括连接件1303。连接件1303连接伸缩部13010的伸缩端及抵接件110的驱动端,以实现抵接件110与变形部件1301的固定。具体地,连接件1303可以包括基座13030及突出于基座13030的限位柱13032,伸缩端与基座13030固定连接,驱动端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柱13032穿设并卡持于限位孔。通过卡持的方式在无需使用紧固件的情况下可实现连接件1303与抵接件110的简单拆装。可以理解的,连接件1303的具体结构不局限于上述一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303上可以设置限位孔,抵接件110的驱动端形成有与限位孔配合的限位柱13032。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30还包括安装件1305。安装件1305连接伸缩部13010的固定端及固定件13,以实现变形部件1301与固定件13的安装。具体地,安装件1305可以包括底座13050及突出于底座13050的固定柱13052,底座13050与固定端连接,安装件1305上开设有固定孔,固定柱13052穿设并卡持于固定孔。

通过卡持的方式在无需使用紧固件的情况下可实现伸缩部13010与固定件13的简单拆装。可以理解的,安装件1305的具体结构不局限于上述一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件1305上也可以设置固定孔,伸缩部13010的固定端形成有与固定孔配合的固定柱13052。

优选地,当卡持件120及抵接件110为多个时,变形部件1301及连接件1303的数量与卡持件120或抵接件110的数量相同,安装件1305仅为一个,每个抵接件110通过一个连接件1303与变形部件1301连接,多个变形部件1301的固定端通过同一个安装件1305固定于固定件13上。

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30包括复位件1307,复位件1307为抵接件110提供朝向安装孔131方向滑动的复位力。

由于记忆金属丝仅提供驱动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分离的驱动力,因此,当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分离后,无法进行自动复位,导致下一次卡持件120与抵接件110锁定时耗费的时间较长。而复位件1307的设置,复位件1307提供的复位力在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分离后可驱动卡持件120沿朝向安装孔131的方向滑动,使得抵接件110回复至可与抵接件110锁定的位置。因此,可有效减小下一次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进行装配的时间,便于提高装配效率。

优选地,抵接件110回复至与抵接件110锁定的位置时,抵接件110在安装孔13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部分覆盖安装孔131。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抵接件110回复至与抵接件110锁定的位置时,抵接件110在安装孔13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位于安装孔131的边缘。

需要说明的是,在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分离的过程中,由于复位件1307始终作作用于抵接件110上,因此,记忆金属丝收缩驱动抵接件110沿收缩方向滑动的过程中,记忆金属丝的收缩力需大于复位件1307的复位力,才可保证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可分离。当记忆金属丝逐渐冷却并恢复至自然伸长状态的过程中,记忆金属丝的收缩力逐渐减小,当收缩力小于复位力时,抵接件110便可在复位力的驱动下自动复位。

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拆装结构11还包括导向件140,导向件140层叠设置于固定件13与抵接件110之间,复位件1307与固定件13及抵接件110的配合方式为以下一者:

请同时参阅图7、图8及图9,导向件140上开设有导向槽1401,抵接件110上开设有限位槽1103,导向槽1401与限位槽1103沿层叠方向相互连通。复位件1307的一端固定于限位槽1103的槽壁,复位件1307的另一端可伸缩地抵接于导向槽1401的槽壁。

或者,导向件140上开设有导向槽1401,抵接件110上开设有限位槽1103,导向槽1401与限位槽1103沿层叠方向相互连通;导向槽1401的槽壁形成有伸入限位槽1103的导向部1403,限位槽1103的槽壁形成有伸入导向槽1401的限位部1105,复位件1307相对的两端分别与导向部1403及限位部1105抵接。

或者,导向件140上开设有导向槽1401,抵接件110上形成有伸入导向槽1401的限位部1105,复位件1307的一端固定于导向槽1401的槽壁,复位件1307的另一端可伸缩地与限位部1105抵接。

或者,抵接上开设有限位槽1103,导向件140上形成有伸入限位槽1103内的导向部1403,复位件1307的一端固定于导向件140上,另一端可伸缩的抵接于限位槽1103的槽壁。

通过设置导向件140,导向件140与抵接件110配合,可对复位件1307进行限位,以防止复位件1307在伸缩的过程中剧烈晃动而导致抵接件110的滑动发生偏移,继而保证了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锁定的可靠性。

在抵接件110与抵接件110分离的过程中,抵接件110相对导向件140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复位件1307的形变增大。在抵接件110复位的过程中,抵接件110与导向件140之间亦产生相对滑动,复位件1307的形变逐渐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件140的具体结构不限于上述几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140及抵接件110相对的表面还可分别设置导向部1403及限位部1105,导向部1403与限位部1105间隔设置形成导向空间,复位件1307相对的两端分别与导向部1403及限位部1105固定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拆装结构11还包括设于固定件13上的弹性件150,弹性件150提供促使卡持件120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时退出安装孔131的弹性力。

当变形部件1301驱动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分离时,卡持件120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此时,弹性件150作用于卡持件120上的弹性力促使卡持件120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条件下自动从安装孔131内退出。如此,可实现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的自动拆卸,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的拆装更简便性。

进一步地,弹性件150为沿卡持件120退出安装孔131的方向抵接于卡持件120上方的弹片结构。弹片结构抵接于卡持件120的上方,即弹片结构的下表面抵接在卡持件120上。

在卡持件120穿设于安装孔131并未伸出安装孔131时,弹片结构可以为自然伸长的状态,弹片结构上未发生形变且弹性力为零。当卡持件120伸出安装孔131,并随着卡持件120的进一步深入,卡持件120与弹片结构抵接,并驱动弹片结构沿背向安装孔131方向弯折。弹片结构发生形变,并向卡持件120施加弹性力。随着卡持件120的继续滑动,弹片结构的弯曲变形加剧,且弹性力逐渐增大。当卡持件120伸入至预设位置时,卡持件120与抵持件锁定,卡持件120停止伸长,弹片结构的弹性力达到最大值。继而,操作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分离,卡持件120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弹性力驱动卡持件120退出安装孔131,可实现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的拆卸。卡持件120退出安装孔131的过程中,弹片结构上的弹性力逐渐消失,最终恢复至自然伸长的状态。弹片结构一般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且厚度较薄,较大的表面积可方便与卡持件120接触并抵接。较薄的厚度使得弹片结构容易弯曲及回弹,以便于实现弹片结构的重复利用。此外,弹片结构在形变的过程中不易发生晃动,因此,还可提升卡持件120与弹片结构接触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弹片结构在未与卡持件120抵接时,还可呈沿背向安装孔131的方向弯折的弯曲状。而为保证弹片结构可与卡持件120接触,优选地,弹片结构应位于安装孔131的上方,并与安装孔131间隔设置。在安装孔13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上,弹片结构的投影部分覆盖安装。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150不限于弹片结构,具体还可以为压缩弹簧,弹性垫等等。

请一并参阅图4、图11及图12,卡持件120与抵接件110通过卡扣结构进行锁定。在本发明的实施中,卡扣结构可形成于抵接件110或者卡持件120上,在此不作限制。以下实施例均以卡扣结构形成于卡持件120上为例进行说明。

卡持件120包括主体1201及与主体1201连接的卡持体1203,主体1201与卡持体1203围设形成卡扣结构,抵接件110沿朝向安装孔131的方向滑动,直至卡合于卡扣结构,可实现卡持件120的锁定。通过设置卡扣结构,使得卡持件120与抵接件110的锁定较为牢靠,可提升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安装的可靠性。

主体1201与卡持体1203可一体成型,也可分开成型,并通过胶接或者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卡持体1203设置于主体1201的一端及一侧,具体地,卡持体1203可以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与主体1201围设形成封闭或开放的卡扣结构。

请同时参阅图9,进一步地,主体1201具有第一卡持面12010,卡持体1203具有第二卡持面12030,第一卡持面12010与第二卡持面12030连接并围设形成卡扣结构的卡合部。抵接件110具有第一抵接面1107及第二抵接面1108。第一卡持面12010及第一抵接面1107相对设置并抵接,第二卡持面12012与第二抵接面1108相对设置并抵接,可实现抵接件110对卡持件120的锁定。

更进一步地,第一抵接面1107与第一卡持面12010平行设置,第二抵接面1108与第二卡持面12012平行设置,因此,第一抵接面1107与第一卡持面12010抵接,第二抵接面1108与第二卡持面12012时,第一抵接面1107可与第一卡持面12010完全贴合,第二抵接面1108与第二卡持面12012可完全贴合,故可有效增大卡持件120与抵接件11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卡持件120与抵接件110的锁定更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1107与第一卡持面12010,以及第二抵接面1108与第二卡持面12012均可成角度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定安装孔13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为固定件13的支撑面,第一卡持面12010及第一抵接面1107垂直于支撑面,第二卡持面12012朝向支撑面,第二抵接面1108背向支撑面。则第一卡持面12010及复位件1307可对抵接件110在支撑面内的滑动进行限位,第二卡持件120及支撑面可对抵接件110在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上进行限位,故防止抵接件110在与卡持件120锁定的过程中晃动,以保证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安装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卡持体1203具有第一装配面12032,抵接件110上具有第二装配面1109。第一装配面12032及第二装配面1109均为平行设置的斜面。具体地,第一装配面12032背向第二卡持面12012设置,第二装配面1109与第一抵接面1107及抵接件110上与第二抵接面1108相对的一侧表面连接。第一装配面12032远离第二卡持面12012的一侧到第一卡持面12010的距离小于第一装配面12032邻近第二卡持面12012的一侧到第一卡持面12010的距离。

由于抵接件110在支撑面上的投影部分覆盖安装孔131,因此,在卡持件120伸入安装孔131前,安装孔131内可通过卡持件120的间隙较小。而第一装配面12032远离第二卡持面12012的一侧到第一卡持面12010的距离小于第一装配面12032邻近第二卡持面12012的一侧到第一卡持面12010的距离,即表示抵接件110上靠近第一装配面12032远离第二卡持面12012一侧具有较小的外周缘尺寸,而抵接件110上远离第一装配面12032靠近第二卡持面12012一侧具有较大的外周缘尺寸。因此,首先操作抵接件110上靠近第一装配面12032邻近第二卡持面12012一侧伸入至安装孔131内,并使得第一装配面12032与第二装配面1109接触。随着卡持件120的持续滑动,第一装配面12032可推动第二装配面1109推动抵接件110沿背向安装孔131的方向滑动,安装孔131可通过卡持件120的间隙逐渐增大,以方便卡持件120伸入至安装孔131内。在卡持件120滑动地过程中,复位件1307作用于抵接件110上的复位力可使得卡持件120与抵接件110始终紧密接触,使得卡持件120与抵接件110之间可进行相互限位,以保持抵接件110及卡持件120在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当卡持件120滑动,使得卡持体1203与抵接件110错位设置时,在复位件1307的作用下,抵接件110沿朝向安装孔131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一抵接面1107与第一卡持面12010抵接。因此,卡持件120与抵接件110实现锁合。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卡持件120伸入至安装孔131的过程中,第二卡持面12012始终与第二抵接面1108贴合。

请同时参阅图12及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持件120还包括加强筋板1205。加强筋板1205设置于主体1201相对的两侧,并位于抵接件110相对的两侧。每个加强筋板1205均与固定件13及主体1201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加强筋板1205,可增强卡持件120与装配件12的接触面积,以便于提升卡持件120与装配件12安装的可靠性。

具体地,加强筋板1205可以为三角板、矩形板或者其他形状的板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板1205为直角三角板,加强筋板1205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装配件12及主体1201固定连接。在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锁定时,加强筋板1205的斜面12051与安装孔131的孔壁抵持,以对卡持件120进行限位,防止卡持件120在锁定的过程中晃动。

进一步地,斜面12051临近卡持体1203的一侧到第一卡持面12010的距离小于斜面12051远离卡持体1203的一侧到第一卡持面12010的距离。即表示加强筋板1205邻近卡持体1203的一侧的外周缘尺寸小于加强筋板1205远离卡持体1203的一侧的外周缘尺寸。

因此,在卡持件120伸入安装孔131的过程中,可方便加强筋板1205邻近卡持体1203的一侧首先伸入至安装孔131内。随着卡持件120的逐渐伸入,加强筋板1205上的斜面12051与安装孔131的孔壁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直至斜面12051与安装孔131的孔壁抵接。具体地,不同孔径的安装孔131孔壁与斜面12051上的不同位置进行抵接配合,以实现卡持件120的固定。因此,通过设置斜面12051,卡持件120可与不同孔径的安装孔131配合,使得拆装结构11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请再次参阅图1,并同时参阅图14,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吸尘器10。该吸尘器10包括固定件13、动力组件(图未示)、电供应组件、分离组件(图未示)、装配件12、拆装结构11及手柄15。具体地,固定件13为壳体结构,并为气流提供流动通道。装配件12可以为吸尘器10的过滤件。动力组件、电供应组件及分离组件收容于固定件13内,且动力组件与电供应组件电连接。动力组件在电供应组件的驱动下于固定件13内形成负压吸力,以使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形成气流进入固定件13内。分离组件用于分离气流中的灰尘及杂物,以形成清洁气流。装配件12通过拆装结构11安装于固定件13上,并与固定件13连通。装配件12通过拆装结构11与固定件13进行拆装,使得吸尘器10具有拆装简便的特点。装配件12用于对流入固定件13内的气流执行过滤。手柄15安装于固定件13的外壁,以方便用户持握。

需要说明的是,动力组件、电供应组件、分离组件及手柄15的结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固定件13包括排风部132,排风部132具有排风腔1321,装配件12设置于排风腔1321外,并与排风腔1321连通。

因此,在装配件12安装的过程中,装配件12从外部与固定件13进行拆装,使得装配件12几乎不受排风腔1321内部空间的限制。因此,装配件12具有拆装简单的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风部132包括底壁1323及围绕底壁1323周向设置的侧壁1325,底壁1323与侧壁1325围设形成排风腔1321。侧壁1325远离底壁1323的一端开设有与排风腔1321连通的开口13250。具体地,底壁1323可与排风部132一体成型,或者,也可分开成型,并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连接。底壁1323面向排风腔1321的表面形成支撑面13230。支撑面13230上开设有排风口13232。

装配件12包括支撑框架121及过滤部122。支撑框架121起支撑及固定作用。过滤部122收容并固定于支撑框架121内,并用于对流入固定件13内的气流执行过滤后排出。具体地,支撑框架121为中空筒状结构,支撑框架121的一端端面开设有进风口1210,支撑框架121的侧壁1325开设有通风栅格1212。装配件12与排风部132装配时,支撑框架121开设进风口1210的一端通过装配件12拆装结构11安装于底壁1323,并通过排风口13232与排风腔1321连通。气流从排风部132的开口13250流入排风腔1321,并通过过滤部122过滤后,流经通风栅格1212排到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3上设置有控制部,控制部用于控制形变源驱动变形部件1301形变。

具体地,控制部包括外部控制器及控制按键,外部控制器即为上述描述的电供应组件,控制按键设置于固定件13的外周,控制按键、外部控制器及连接部13012依次电连接,按下控制按键,外部控制器向伸缩部13010输入电流,伸缩部13010加热收缩。再次按下控制按键,外部控制器停止输入电流,伸缩部13010逐渐冷却,并恢复至原长。在该种实施例下,形变源为电流,形变源提供的信号为电信号。

通过设置控制部,拆装结构11通过简单的按压控制按键便可实现对变形部件1301的形变控制,进而可进一步提升固定件13及装配件12拆装的简便性,且使得固定件13与装配件12的拆装更智能化及自动化。

上述拆装结构11及包含该拆装结构11的吸尘器10,操作卡持件120伸缩并穿设于安装孔131,进而抵接件110活动,并与卡持件120锁定,可实现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的安装。当需要拆卸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时,形变源受控驱动变形部件1301形变,可使得抵接件110与卡持件120分离,进而操作卡持件120退出安装孔131,即可实现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的拆卸。因此,通过设置抵接件110、卡持件120及驱动组件130,使得装配件12与固定件13具有拆装简便的特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