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排风结构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61487发布日期:2020-01-10 21:04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排风结构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排风结构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吸尘器中,电机所排出的流体都是通过壳体上的排风孔排出至吸尘器的外侧。然后,由于手柄的位于靠近排风孔的位置,因此,当流体量过大时,所排出的气流就会吹到使用者的手上,导致手部不适,降低用户的体验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吸尘器排风结构及吸尘器,用以解决现有吸尘器排风时,过大的气流会造成使用者手部不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吸尘器排风结构,吸尘器排风结构包括:主排风部、第一辅助排风部和第二辅助排风部;

主排风部括相互连通的主排风管和主排风孔;主排风管设置在吸尘器主机的外壳内部,主排风孔设置在吸尘器主机的外壳上;

第一辅助排风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出风孔和第一辅助排风孔;第二辅助排风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出风孔和第二辅助排风孔;

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均设置在主排风管上,第一辅助排风孔设置在吸尘器主机的外壳上,第二辅助排风孔设置在吸尘器主机的集风罩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第一辅助排风孔设有第一导电部,第二辅助排风孔设有第二导电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主排风管包括主排风管和风道板;

风道板与吸尘器主机的外壳连接,并将吸尘器主机的外壳和集风罩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独立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通过主排风孔与吸尘器主机的外壳的外部连通;第二空间通过第二辅助排风孔与吸尘器主机的外壳的外部连通;

主排风管的一端与吸尘器电机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空间连通。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第一出风孔设置在主排风管上,用于连通主排风管与吸尘器主机的外壳之间的空间与主排风管;第一辅助排风孔用于连通主排风管与吸尘器主机的外壳之间的空间和吸尘器主机的外壳的外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第二出风孔设置在风道板上,用于连通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吸尘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机包括可拆卸的前部和后部,吸尘器的旋风集尘结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前部内,吸尘器的电机组件和供电组件均设置在后部;

后部还设有排风结构,排风结构为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吸尘器排风结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集风罩设置在后部进风端面上,并与吸尘器主机的外壳和风道板共同限定第二空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第二导电部为导电片;

前部设有导电柱,导电柱能够插入第二辅助排风孔并与导电片电连接;导电柱插入第二辅助排风孔时,导电柱的侧壁与第二辅助排风孔的侧壁之间设有缝隙。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可拆卸的前部和后部安装在一起时,前部的外壳与后部的外壳之间设有缝隙。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吸尘器主机的外壳设有支撑座,支撑座设有支撑面,吸尘器主机的重心在支撑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支撑面内;支撑座至少部分设置在后部的外壳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第一辅助排风孔设置在支撑座位于后部的部分上;

第一导电部为充电接触片;

支撑座能够与吸尘器的充电器连接,且充电接触片能够与吸尘器充电器电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效果之一:

1.本发明通过第一辅助排风部和第二辅助排风部,可以将电极排出的部分气流从吸尘器的侧面排出到吸尘器外,减少了从吸尘器尾部的排气孔排出的气流流量,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2.本发明的第二辅助排风部排出气流时,气流流经电机外壳和电源外壳与后部外壳之间的空间,气流经过围绕在电机外侧的供电组件,可以降低供电组件表面的温度;

3.本发明的第一辅助排风孔和第二辅助排风孔均设有导电部,可以将电机在运转时所产生的静电中的负电荷,随气流一同吹出至吸尘器的外侧,防止静电量过多后对电机造成损坏。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第一辅助排风部外部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第一辅助排风部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支撑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支撑座局部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的第二辅助排风部外部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的风道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的集风罩局部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排风管;2-风道板;3-第一出风孔;4-第二出风孔;5-第一辅助排风孔;6-第二辅助排风孔;7-主排风孔;8-集风罩;9-充电接触片;10-导电片;11-支撑座;12-前端;13-后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发明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上方”、“下”和“在……上”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

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均规定:气流上游对应吸尘器的前方,气流的下游对应吸尘器的后方。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6、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排风结构,主要用于手持吸尘器或需要持握吸尘器主机的吸尘器。现有的吸尘器中,为了方便吸尘器的内部电机和气流通路的设计,往往排风口设置在吸尘器的后部,但是作为手持吸尘器,为了方便持握和操作,手柄往往也设置在吸尘器的后部,其结果就是,在使用吸尘器时,大量的气流从后部的排风口朝后吹出,往往直吹使用者的手臂或面部,造成使用者的不适,影响了使用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吸尘器排风结构包括:主排风部、第一辅助排风部和第二辅助排风部,主排风部括相互连通的主排风管1和主排风孔7;主排风管1设置在吸尘器主机的外壳内部,主排风孔7设置在吸尘器主机的外壳上。主排风部保留了原有排风部的部分功能,第一辅助排风部和第二辅助排风部则分担了部分原有排风部的功能。

如果完全放弃原有的排风部,即省去主排风部,那么为了能够满足排出气流流量的需求,第一辅助排风部和第二辅助排风部需要增加气流流量,反而提高了吸尘器内部周向结构的复杂程度或增加了吸尘器的尺寸,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辅助排风部和第二辅助排风部均利用了主排风部和吸尘器主机外壳的现有结构,既没有增加结构的复杂程度,也没有增加吸尘吸主机的整体尺寸。具体的,第一辅助排风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出风孔3和第一辅助排风孔5;第二辅助排风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出风孔4和第二辅助排风孔6;第一出风孔3和第二出风孔4均设置在主排风管1上,第一辅助排风孔5设置在吸尘器主机的外壳上,第二辅助排风孔6设置在吸尘器主机的集风罩8上。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辅助排风部和第二辅助排风部均为在主排风部和吸尘器主机原有结构上的孔,气流通路则利用排风孔和出风孔连通的空间,在没有增加额外部件、保证结构不变复杂、吸尘器尺寸不增加的前提下,减少主排风孔7的气流流量,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此外,第一辅助排风孔5设有第一导电部,第二辅助排风孔设有第二导电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能够将电机在运转时所产生的静电中的负电荷,随气流吹出至吸尘器的外侧,防止静电量过多后对电机造成损坏。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均采用导体片的形式,可以节省材料,方便安装和固定,示例性地,导体片插设在辅助排风孔的侧壁上,导体片采用铜等低电阻率金属的单质或合金,具备一定的弹性,即使多次插拔依然可以正常使用,不会因外力损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主排风管1包括主排风管1和风道板2;风道板2与吸尘器主机的外壳连接,并将吸尘器主机的外壳和集风罩8之间的空间分隔为独立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通过主排风孔7与吸尘器主机的外壳的外部连通;第二空间通过第二辅助排风孔6与吸尘器主机的外壳的外部连通;主排风管1的一端与吸尘器电机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空间连通。集风罩8设置在电机的出风口处,且与电机外壳连接为整体,电机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全部通过主排风管1引出至第一空间,气流随即通过主排风孔7流出。

第一出风孔3设置在主排风管1上,用于连通主排风管1与吸尘器主机的外壳之间的空间与主排风管1,从电机出风口流出的部分气流会先经过第一出风孔3流入主排风管1与吸尘器主机的外壳之间的空间,再经过第一辅助排风孔5,从主排风管1与吸尘器主机的外壳之间的空间流动到吸尘器主机的外壳外部,实现第一辅助排风部的辅助排风。主排风管1中其余的气流则会流入到第一空间内。由于第一出风孔3位于第一空间的上游,因此第一辅助排风部的辅助排风效果极其明显,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辅助排风部能够减少主排风部10-30%的气流流量。

第二出风孔4设置在风道板2上,用于连通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进入到第一空间的气流,除了能够通过主排风孔7排出到吸尘器主机外,也会有一部分气流通过第二出风孔4进入到第二空间内,进入第二空间内的气流通过第二辅助排风孔6排出到吸尘器主机外。集风罩8还与吸尘器主机的外壳连接为整体,即电机的外壳、吸尘器主机外壳、集风罩8风道板2共同形成第二空间。由于第二空间的气流会流经电机外壳的外侧,再加上供电组件围绕电机组件设置,气流在第二空间内流动时,能够带走电机运转和电源供电产生的热量,起到散热效果。持续运转吸尘器1h,由于第二排风部的散热作用,电源的温度会比不设置第二排风部的吸尘器电源温度低10%-20%。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辅助排风部能够减少主排风部5-10%的气流流量。

实施例2

如图4、图5、图8、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吸尘器主机包括可拆卸的前部和后部,吸尘器的旋风集尘结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前部内,吸尘器的电机组件和供电组件均设置在后部,且供电组件围绕电机组件外部;后部还设有排风结构,排风结构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尘器排风结构。

集风罩8设置在后部进风端面上,并与吸尘器主机的外壳、电机组件外壳、供电组件外壳和风道板2共同限定第二空间,使得流经第二空间的气流能够带走电机运转和电源供电产生的热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供电组件除了相电机组件供电,还要向前部供电,考虑到前部和后部能够拆卸,第二导电部为导电片10,前部设有导电柱,导电柱能够插入第二辅助排风孔6并与导电片10电连接,当前部和后部安装后,导电柱与导电片10连接,实现供电组件对前部的供电。导电柱插入第二辅助排风孔6时,导电柱的侧壁与第二辅助排风孔6的侧壁之间设有缝隙,以保证导电柱插入到第二辅助排风孔6时,气流能够从第二辅助排风孔6中流出。

当可拆卸的前部和后部安装在一起时,气流通过第二辅助排风孔6进入前部和后部之间的空间,前部的外壳与后部的外壳之间设有缝隙,进入前部和后部之间的空间的气流,通过该缝隙排出到吸尘器主机外。

为了能够将吸尘器放置在某一稳定平面上,吸尘器主机的外壳设有支撑座11,支撑座11设有支撑面,吸尘器主机的重心在支撑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支撑面内;支撑座11至少部分设置在后部的外壳上。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为手持吸尘器,通常采用充电的方式补充电能,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支撑座11与吸尘器充电器进行连接,以实现对吸尘器的充电。具体的,第一辅助排风孔5设置在支撑座11位于后部的部分上;第一导电部为充电接触片9;支撑座11能够与吸尘器的充电器连接,且充电接触片9能够与吸尘器充电器电连接。由于吸尘器不会在充电时工作,充电器的连接并不会对第一辅助排风部的排风造成影响。为了防止使用者误操作,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充电器与支撑座11连接时,充电器的连接部插入第一辅助排风孔5,且充电器的连接部的侧壁与第一辅助排风孔5的侧壁之间留有缝隙,气流可以从该缝隙流出。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辅助排风孔5和第二辅助排风孔6除排风外,均具备其他功能,因此第一辅助排风孔5和第二辅助排风孔6的孔径需要综合考虑导电部的需求,所以同时设置第一辅助排风部和第二辅助排风部时,二者能够使主排风部气流流量降低约30%-40%。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使用者感受测试:

随机邀请健康的15-55周岁的50名男性和50名女性作为使用者感受测试的被测对象。

100名被测对象先使用现有吸尘器10min,再对使用现有吸尘器的感受进行评价,认为现有吸尘器使用时排风口的气流会产生不适感的人超过50%,其他不足50%的人认为无所谓或可以忍受。

100名被测对象再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10min,对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的感受进行评价,超过90%的被测对象认为主排风部排出的气流并未对其产生不适感。

同时被测对象还杯要求对现有吸尘器的使用感受和本发明实施例吸尘器的使用感受进行比较,超过70%的被测对象认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使用感受由于现有吸尘器,其他不足30%的被测对象认为无所谓或不关注使用感受、只关注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排风结构及吸尘器,本发明通过第一辅助排风部和第二辅助排风部,可以将电极排出的部分气流从吸尘器的侧面排出到吸尘器外,减少了从吸尘器尾部的排气孔排出的气流流量,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本发明的第二辅助排风部排出气流时,气流流经电机外壳和电源外壳与后部外壳之间的空间,气流经过围绕在电机外侧的供电组件,可以降低供电组件表面的温度;本发明的第一辅助排风孔5和第二辅助排风孔6均设有导电部,可以将电机在运转时所产生的静电中的负电荷,随气流一同吹出至吸尘器的外侧,防止静电量过多后对电机造成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