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式可调颈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3249发布日期:2020-01-14 23:2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式可调颈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式可调颈枕。



背景技术:

座椅包括但不仅限于汽车座椅,一般包括椅座、靠背以及头枕,头枕一般通过两根硬质杆的连接于椅背。出于久坐的舒适性考虑,一般在座椅上会外加颈枕。

授权公告号为cn20581410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以两面使用的双面颈枕,包括颈枕本体和固定带,所述颈枕本体两端连接有固定带,所述颈枕本体包括凉爽材料层、第一填充层、隔层、第二填充层和保暖材料层,所述隔层上部依次为第一填充层和凉爽材料层,所述隔层下部依次是第二填充层和保暖材料层。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每个的身高不同,对颈枕的抵靠高度的要求也会不同,虽然可通过固定带与硬质杆的连接的位置不同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受椅背和头枕的位置限制,颈枕的抵靠正位的调整幅度非常有限,难以根据不同的人的身高需求匹配对应的抵靠位置,舒适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式可调颈枕,具有根据不同人群身高需求调整颈枕的抵靠位置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动式可调颈枕,包括载体、沿载体滑移升降的枕块、带动枕块移动的驱动组件、将软套固定至座椅的背固组件,所述载体和枕块上包裹有软套;所述载体上设置有供枕块滑移且阻止枕块脱离的滑轨,所述枕块中空设置有容腔,所述驱动组件设于容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枕块相对于载体存在一定的表面凸出高度,以将套在两者至上的软套撑开形成用于抵靠的颈枕;在使用的时候,将组合的颈枕通过背固组件固定至座椅的靠背和头枕之间的位置,在此固定过程中可以进行一定成程度上对载体的位置进行调整;针对高度不同的使用者,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枕块沿载体的表面滑移升降;枕块的移动在颈枕表层形成各种抵靠形状,以及最高抵靠点位的变化,使得颈枕处于最舒适抵靠位置,有效的满足了不同身高人群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腔内安装有至少两个腹板以及连于腹板之间的载架,所述腹板上设置有与滑轨的对接的滑凸,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腹板的转轮以及带动转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转轮与滑轨或载体表面抵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载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腹板与滑轨对接作为滑移基础,同时也为驱动电机即对应的组件提供安装支撑,驱动电机带动转轮转动,转轮与载体抵接带动枕块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轨呈倒l型固定于载体表面,所述滑凸与滑轨朝向载体的表面设置的齿面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凸和转轮分别抵接于滑轨的两端表面,在保持驱动所需的压力的同时保证滑轨的受力均衡,使得滑轨不会被压弯;齿面提高摩擦阻力或啮合阻力,减少打滑,提高驱动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电机与转轮之间连接有涡轮蜗杆减速箱,驱动电机与涡轮蜗杆减速箱的蜗杆输入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杆具备反向自锁,驱动电机将枕块驱动至合适的位置之后,停止驱动即可稳定的停留在当前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电机与转轮之间连接有减速齿轮组,所述载体与枕块之间设置有以阻尼的方式限制载体移动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箱可以降低传动至转轮的速度,限位组件提供阻尼,使得枕块可以较好的停在合适的位置;并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可调空间,在人的颈部抵靠至颈枕后,可以通过颈部对颈枕的自然按压或手动微调,使得颈枕处于最舒适抵靠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凸出设置于载体表面的齿带,与齿带的齿槽啮合并具有弹性的悬臂;所述悬臂固定于腹板且平行于载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悬臂以其长度自带弹性避让结构,在移动的时候会不断的弯曲避让或复位嵌于齿槽,以形成弹性阻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枕块的底部设置有供齿带的齿穿过的避让槽,所述容腔内固定有迫使悬臂与齿带内的齿槽配合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悬臂固定,另一端与腹板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可以协助悬臂复位,并加强悬臂的阻尼压力,避让槽使得齿带可以设于载体相对于边缘更内侧的位置,减少碰撞的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腹板上固定有支座,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凸出设置于载体表面的齿带、滑移穿设于支座的限位杆、固定于限位杆端部的接头以及迫使接头与齿带的齿槽嵌接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一端固定于支座,另一端固定或抵接于接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弹簧迫使接头嵌接并压紧于齿槽,保持较好的阻尼效果,且相对于悬臂的耐用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腹板沿垂向于载体表面滑移连接于枕块的内壁,所述枕块的两端凸出设置有延臂,所述腹板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槽且相邻定位槽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缺口,所述枕块上设置有调整腹板与枕块相对位置的厚度调整组件,所述厚度调整组件包括穿设于延臂和腹板的操纵杆、固定于操纵杆靠近腹板的一端的定位端头、固定于操纵杆靠近延臂的一端的按压端头以及迫使定位端头嵌于的定位槽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嵌于延臂内且作用于按压端头,所述缺口可供连杆穿过但阻止定位端头穿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常规状态下,受第一弹簧的作用,定位端头将嵌于定位槽内,而定位端头越过缺口,使得延臂和腹板之间可以保持稳定的相对位置;当需要调整枕块相对于载体的距离的时候,通过按压端头按压操纵杆,使得定位端头脱离定位槽,并以操纵杆越过缺口,松开后定位端头自动复位至与定位槽嵌接,并限制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腹板沿垂向于载体表面滑移连接于枕块的内壁,所述枕块的两端凸出设置有延臂,所述腹板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槽且相邻定位槽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缺口,所述枕块上设置有调整腹板与枕块相对位置的厚度调整组件,所述厚度调整组件包括转动滑移穿设于枕块的拉杆、转动连接于枕块的转轴、固定于转轴一端的调节齿轮以及固定于腹板的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拉杆与转轴可相对滑移但不可相对转动;所述拉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有止旋钮,所述枕块上设置有与止旋钮配合并阻止拉杆转动的止旋槽,所述拉杆或止旋钮与延臂之间设置有迫使止旋钮嵌入止旋槽的止旋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进行厚度调整的时候,将止旋钮从止旋槽内拉出,对应拉杆移动但不会带动转轴移动;之后转动止旋钮,对应的拉杆和转轴都被带动转动,通过齿轮于齿条的啮合带动腹板进行高度调节,在调节完成之后,松开止旋钮,受弹簧拉动,止旋钮与止旋槽对接产生止旋,保持高度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载体固定至座椅作为安装基础,通过调整、限制枕块与载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根据不同人群的身高和体型的不同,以电动驱动的方式将颈枕调整至最舒适抵靠位置;

2、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且有效使用寿命长;

3、具有导向缓冲功能,在颈部与颈枕产生剧烈撞击的时候,减少对颈部的撞击损伤,保护颈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颈枕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1的颈枕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1的背固组件的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1的颈枕的安装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2的固定板背面的结构图;

图6是实施例4的厚度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5的限位组件的结构图;

图8是实施例6的厚度调整组件的结构图;

图9是实施例6的图8在a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实施例7的限位组件的结构图;

图11是实施例8的背固组件的结构图。

图中1、载体;2、枕块;3、背固组件;4、限位组件;5、厚度调整组件;6、软套;7、驱动组件;9、座椅;11、滑轨;21、延臂;22、容腔;23、隔板;24、腹板;241、定位槽;242、缺口;243、支座;25、滑凸;26、避让槽;27、垫块;28、止旋槽;31、横架;32、支撑杆;33、卡扣;34、锁定板;35、劣弧缺口;41、悬臂;42、齿带;43、第二弹簧;44、限位杆;45、接头;51、操纵杆;52、定位端头;53、按压端头;54、第一弹簧;55、拉杆;56、转轴;57、调节齿轮;58、齿条;59、止旋钮;591、止旋弹簧;71、驱动电机;72、转轮;73、载架;74、减速齿轮组;91、靠背;92、头枕;93、硬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电动式可调颈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载体1、沿载体1滑移升降的枕块2、带动枕块2移动的驱动组件7、将载体1固定至座椅919的背固组件3、以阻尼的方式限制载体1移动的限位组件4、调整枕块2与载体1之间的相对高度的厚度调整组件5;载体1和枕块2上包裹有软套6,提高舒适度。

载体1为硬质板,载体1表面凸出设置有两道齿带42和两道呈倒l形的滑轨11,滑轨11供枕块2滑移的同时阻止枕块2脱离的滑轨11;滑轨11位于两道齿带42之间,齿带42上的齿和齿槽均具有斜面或弧面。

参照图2和图3,枕块2的两端凸出设置有延臂21,枕块2内中空设置有容腔22,延臂21同样中空并与容腔22连通,枕块2的底部设置有供齿带42的齿穿过的避让槽26,避让槽26位于隔板23与延臂21之间。容腔22内固定有两片隔板23,隔板23沿延臂21的轴向方向分布。两个隔板23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一篇滑移连接于容腔22内壁的腹板24,腹板24其中一侧表面与隔板23抵触,其滑移方向垂向于载体1表面。腹板24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定位槽241且相邻定位槽241之间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缺口242,腹板24靠近载体1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轨11的对接的滑凸25,并在另一侧表面凸出固定穿过隔板23的悬臂41,悬臂41与载体1平行。悬臂41为圆柱或半圆柱状,具有弹性且与齿带42的齿槽啮合。齿带42与悬臂41组合组成了限位组件4。两片腹板24之间固定有载架73。

驱动组件7包括转动连接于腹板24的转轮72以及带动转轮72转动的驱动电机71,转轮72与滑轨11或载体1表面抵接,驱动电机71固定于载架73。转轮72与滑轨11背向载体1的表面设置的齿面啮合。驱动电机71与转轮72之间连接有减速齿轮组74,以降低传输至转轮72的转速。载体1的表面上,在枕块2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均设置有点触开关;在触碰之后驱动电机71停止。

厚度调整组件5包括穿设于延臂21和腹板24的操纵杆51、固定于操纵杆51靠近腹板24的一端的定位端头52、固定于操纵杆51靠近延臂21的一端的按压端头53以及迫使定位端头52嵌于的定位槽241的第一弹簧54,第一弹簧54嵌于延臂21内且作用于按压端头53,缺口242可供连杆穿过但阻止定位端头52穿过。通过按压操纵杆51可以使得定位端头52与定位槽241暂时分离,将操纵杆51沿缺口242转移至另一定位槽241之后,放开按压,第一弹簧54促使定位端头52复位至与定位槽241嵌接,从而达成高度的调整。

参照图4,背固组件3包括至少两根一端固定于软套6另一端相互连接的固定带。

使用方式:

颈枕通过固定带绕于座椅919的硬质杆93上,并将包裹软套6的载体1与座椅919以及头枕抵靠。在此固定过程中可以进行一定成程度上对载体1的位置进行调整。

沿载体1方向的位置调整(升降):

驱动电机71一般外接一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带动驱动电机71转动,并带动转轮72,使得枕块2沿齿带42长度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悬臂41交替的嵌于齿槽和受挤压避让,由于限位组件4的阻尼限位,在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之后,将停留至当前位置,在人的颈部抵靠至颈枕后,可以通过颈部对颈枕的自然按压或手动微调,使得颈枕处于最舒适抵靠位置。

相对于载体1表面的厚度调整:

通过按压枕块2两端的按压端头53,使得操纵杆51沿轴向移动,定位端头52脱离定位槽241;此时将操纵杆51垂向载体1移动,操纵杆51越过缺口242,并进入另一定位槽241,到达合适位置后,松开按压,定位端头52自动复位至与定位槽241嵌接,并限制移动。

实施例2: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背固组件3还包括设于载体1的背面的垫块27,垫块27部分抵接于软套6的内表面,部分穿过软套6;软套6的中部设置有供垫块27穿过的穿槽,软套6位于穿槽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两根固定带。

垫块27可以嵌于头枕和椅背之间的缝隙,甚至是两硬质杆93之间的间隙,提高安装板与座椅919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电机71与转轮72之间连接有涡轮蜗杆减速箱,驱动电机71与涡轮蜗杆减速箱的蜗杆输入端连接。

实施例4: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端头52朝向隔板23的端面为弧面或斜面,所述定位槽241的内壁与定位端头52贴合。

斜面或弧面可以为定位端头52提供脱离导向,在颈部与颈枕产生剧烈撞击的时候,颈枕在提供支撑的同时,通过导向颈枕可以形成缓冲收缩,减少对颈部的撞击损伤,保护颈部。

实施例5: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容腔22内固定有迫使悬臂41与齿带42内的齿槽配合的第二弹簧43,第二弹簧43的一端与悬臂41固定,另一端与腹板24固定,且相对悬臂41和腹板24呈倾斜设置;隔板23上设置有供弹簧穿过的镂空槽位。

实施例6:如图8和图9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厚度调整组件5包括转动滑移穿设于枕块2的拉杆55、转动连接于枕块2的转轴56、固定于转轴56一端的调节齿轮57以及固定于腹板24的齿条58,齿条58与齿轮啮合;拉杆55与转轴56可相对滑移但不可相对转动;拉杆55远离转轴56的一端固定有止旋钮59,枕块2上设置有与止旋钮59配合并阻止拉杆55转动的止旋槽28,拉杆55或止旋钮59与延臂21之间设置有迫使止旋钮59嵌入止旋槽28的止旋弹簧591。

需要进行厚度调整的时候,将止旋钮59从止旋槽28内拉出,对应拉杆55移动但不会带动转轴56移动;之后转动止旋钮59,对应的拉杆55和转轴56都被带动转动,通过齿轮于齿条58的啮合带动腹板24进行高度调节,在调节完成之后,松开止旋钮59,受弹簧拉动,止旋钮59与止旋槽28对接产生止旋,保持高度稳定。

实施例7: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腹板24上固定有支座243,限位组件4包括凸出设置于载体1表面的齿带42、滑移穿设于支座243的限位杆44、固定于限位杆44端部的接头45以及迫使接头45与齿带42的齿槽嵌接的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一端固定于支座243,另一端固定或抵接于接头45。

第三弹簧迫使接头45嵌接并压紧于齿槽,保持较好的阻尼效果,且相对于悬臂41的耐用性更好。

实施例8:如图11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背固组件3还包括固定于固定板背面的横架31以及至少两根固定于横架31的支撑杆32,支撑杆32的端部固定有环状的卡扣33和两个锁定板34,卡扣33上设置有劣弧缺口35。锁定板34位于卡扣33靠近劣弧缺口35的外壁且呈两个相对的,锁定板34上穿设有螺栓。

安装时,将支架上的卡扣33沿劣弧缺口35扣接至座椅的硬质杆上,并通过螺栓将两锁定板34拉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