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0280发布日期:2020-07-07 14:1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婴儿床。



背景技术:

目前,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现在的婴儿床款式多种多样,功能和价格也是相差也很大,选择时要注意安全和实用相结合的原则。

现有的技术如公开号为cn202489612u的专利申请文件提供的一种婴儿床。包括床板,围绕在床板前面的活动护栏、后面的固定护栏以及两侧的床头架,在床板前下方设有固定木板。所有部件均为可拆卸连接,其中活动护栏通过滑动连接结构连接于床头架上,可上下活动调节护栏高度。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是:当婴儿长大不再需要婴儿床后,所述婴儿床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处将活动部件拆卸下来,重新组装成电脑桌,供人使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可以拼接成电脑桌的婴儿床具有较高的硬度,不利于婴儿使用,并且整体的高度较高,在夜间大人休息时不易照料婴儿床上的婴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床,具有便于和成人床进行配合,方便在夜间对婴儿进行照料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婴儿床,包括床体和设置在床体上的护栏,护栏包括四根立柱和三根横杆,床体上设置有网兜,网兜底部两端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上方设置有床垫;护栏一侧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设置在立柱上,定位板之间活动安装有活动杆,活动杆沿竖直方向滑动,活动杆两端设置有定位件,定位板上设置有和定位件配合的定位孔;活动杆和横杆上均设置有连接布,网兜顶部四周通过拉链和连接布进行连接;定位件包括盖板和设置在盖板内的弹簧槽,弹簧槽内活动安装有弹簧钮,弹簧钮延伸至弹簧槽外,弹簧槽内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弹簧钮和弹簧槽底部,复位弹簧作用在弹簧钮上使得弹簧钮和定位孔进行卡接;盖板中设置有驱动弹簧钮水平移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床体和护栏组成了婴儿床的主要结构,网兜上安装支撑杆并放置床垫用于婴儿躺卧;网兜和连接布的连接用于对婴儿进行遮挡和防护,网兜的一侧和活动杆进行连接,活动杆进行竖直活动时会带动一侧的连接布和网兜进行移动,定位件设置为弹簧钮和弹簧槽,使用弹簧钮和定位板上的定位孔进行配合,高度调节完成;调低高度后使得婴儿床的一侧和成人床的高度相近,并且此处没有遮挡,便于夜晚成人床上的人员对婴儿床上的婴儿进行照料,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件包括开设在盖板中的活动槽,活动槽中开设有竖直的导向槽,导向槽中活动安装有活动块,活动块上设置有l形连杆,l形连杆拐角处和活动块铰接;弹簧槽顶部开设有水平的一形槽,弹簧钮顶部部分延伸至一形孔外和l形连杆一端铰接,l形连杆另一端延伸至盖板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使用l形连杆,在转动l形连杆时会带动弹簧钮进行滑动,同时弹簧钮的水平位置不变,作用在l形连杆的端部使得l形连杆和活动块竖直向上移动,弹簧钮向弹簧槽中回缩,不再与定位孔进行卡接,可以自由移动定位孔的位置,便于进行活动杆的高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弹簧钮延伸至弹簧槽外的端部设置有倾斜的斜面,斜面的倾斜方向为从下到上向靠近弹簧槽的方向进行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弹簧钮的端部设置为斜面,在进行向上的滑动时,向上移动活动杆会对弹簧钮施加向上的拉力,定位孔内壁作用在弹簧钮上使得弹簧钮向弹簧槽内压缩,自行进入弹簧槽中无需使用l形连杆,向上移动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杆包括直径相同的杆一和杆二,杆一和杆二均设置为空心,杆一朝向杆二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杆,插接杆和杆二插接并且和杆二的内壁进行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杆一和杆二配合地结构组成支撑杆,将杆一上的插接杆和杆二进行配合后可以起到对床垫的支撑作用,同时在需要拆卸时将杆一和杆二分开即可,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因为网兜的质地一般都具有伸展性,在使用时将支撑杆抬起,向两端拉动杆一和杆二可以实现支撑杆的拆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杆在网兜上设置有两处并且两根支撑杆相互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两处相互之间平行的支撑杆的结构,支撑结构较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杆中的插接杆长度为3到5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了插接杆的长度,在进行支撑杆的拼接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在进行支撑杆的拆分时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布上设置有魔术贴,魔术贴位于拉链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布上连接的魔术贴可以使得连接布和罩网进行更好的连接,并且连接处位于拉链端部处,可以对拉链进行遮挡,不易损伤婴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定位板上的定位孔设置有至少三处并沿竖直方向进行排列,相邻定位孔之间的间隔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板上增加三处定位板的结构,使用活动杆的位置调节具有较多的选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床体的一侧增加了竖直活动的活动杆的结构,在床体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时后使用定位件可以和定位板进行连接,之后再使用连接布和网兜的一侧进行连接,床体的一侧高度降低,和成人床的高度贴近,方便夜间对婴儿进行照料,其他三面的高度不变,起到了防护效果;

2.增加了驱动件的结构并在定位件的弹簧钮上增加斜面,转动l形连杆可以带动弹簧钮进行水平活动并从定位孔中脱出,方便进行活动杆的移动;再向上移动活动杆时定位孔会挤压弹簧钮,无需转动连杆便可以进行活动杆的移动,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板和套板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床体;11、立柱;12、横杆;13、连接杆;14、连接布;15、魔术贴;16、活动杆;2、网兜;21、连接套;22、床垫;3、支撑杆;31、杆一;32、杆二;33、插接杆;4、盖板;41、活动槽;42、弹簧槽;43、弹簧钮;44、复位弹簧;45、一形孔;46、l形连杆;47、活动块;48、导向槽;5、定位板;5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规定床体1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婴儿床,包括床体1、安装在床体1边缘处的护栏,护栏包括四根竖直的立柱11和连接在相邻立柱11顶部之间的三根横杆12,未连接横杆12的立柱11之间连接有活动杆16,活动杆16两端连接有用于固定活动杆16竖直位置的定位件,立柱11上安装有和定位件配合的定位板5。位于x轴方向同一侧的立柱11底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设置,加强了立柱11的结构稳定性。

参照图1、图2,床体1上安装有网兜2,网兜2底部沿x轴方向的两端连接有连接套21,连接套21之间安装有两根支撑杆3,支撑杆3上方放置有床垫22供婴儿躺卧。在活动杆16和横杆12上均连接有连接布14,在网兜2顶部的四周通过拉链和连接布14进行连接,活动杆16上的连接布14与横杆12上的连接布14之间不进行连接,在连接布14上缝制有魔术贴15,在网兜2边缘缝制有与魔术贴15配合的贴合部,进一步增强了连接布14和网兜2之间的连接,魔术贴15位于拉链的端部,对拉链进行遮挡,减小损伤婴儿的可能。

参照图2、图3,活动杆16两端安装有盖板4,盖板4内部开设有活动槽41和弹簧槽42,弹簧槽42位于活动槽41底部靠近定位板5的一侧,弹簧槽42中活动安装有弹簧钮43,弹簧钮43再弹簧槽42中沿x轴方向滑动且端部延伸至弹簧槽42之外,弹簧槽42内安装有复位弹簧44,复位弹簧44两端分别连接弹簧钮43和弹簧槽42底部。在定位板5上开设有和弹簧钮43配合的定位孔51,定位孔51在定位板5上开设有至少三处并且沿竖直方向排列,相邻的定位孔51之间的间隔相同。

参照图3,活动槽41内部沿y轴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竖直方向的导向槽48,导向槽48中活动安装有活动块47,活动块47连接有l连杆,l形连杆46的拐角处和活动块47进行铰接并且转动中心线沿y轴方向设置,活动块47带动l形连杆46竖直移动。活动槽41和盖板4外部导通,l形连杆46的一端延伸至盖板4外部。弹簧槽42顶部开设有一形孔45,一形孔45的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设置并一形孔45的宽度小于弹簧钮43的宽度。弹簧钮43的顶部部分延伸至一形孔45外和l形连杆46的另一端进行铰接,铰接处的转动中心线沿y轴方向设置。采用该结构,弹簧钮43连接的复位弹簧44作用在弹簧钮43上使得弹簧钮43和定位孔51抵接,固定了活动杆16和盖板4的位置。

参照图3,需要进行位置调节时,转动l形连杆46,l形连杆46相对活动块47发生转动,l形连杆46的另一端带动弹簧钮43进行水平移动,同时在弹簧钮43的反作用力下会使得l形连杆46和活动块47向上移动,最终弹簧钮43从定位孔51中脱离,便于进行活动杆16的活动。弹簧钮43延伸至弹簧槽42外的端部成型有倾斜的斜面,斜面的倾斜方向为从下到上向靠近弹簧槽42的方向进行倾斜,在向上移动活动杆16时会使得定位孔51挤压弹簧钮43进入弹簧槽42中,无需进行l形连杆46的转动,操作更加方便。

参照图4,支撑杆3包括直径相同的杆一31和杆二32,杆一31和杆二32均设置为空心,杆一31朝向杆二32的一端成型有插接杆33,插接杆33和杆二32插接并且和杆二32的内壁进行抵接。将支撑杆3设置为杆一31杆二32配合的结构,便于进行拼接和拆卸。支撑杆3中的插接杆33长度在3cm到5cm之间。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床体1和护栏组成了婴儿床的主要结构,网兜2上安装支撑杆3并放置床垫22用于婴儿躺卧。网兜2和连接布14的连接用于对婴儿进行遮挡和防护,网兜2的一侧和活动杆16进行连接,活动杆16进行竖直活动时会带动一侧的连接布14和网兜2进行移动,定位件设置为弹簧钮43和弹簧槽42,使用弹簧钮43和定位板5上的定位孔51进行配合,高度调节完成。调低高度后使得婴儿床的一侧和成人床的高度相近,并且此处没有遮挡,便于夜晚成人床上的人员对婴儿床上的婴儿进行照料,使用更加方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