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无动力调节活动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5756发布日期:2020-07-24 15:56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无动力调节活动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百叶窗,具体说是一种地铁无动力调节活动百叶窗。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需求,我国的基础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迅速,各大、中城市都在建设地铁项目,地铁建设在提供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彰显了城市的经济繁荣。地铁车站建设为保证站内空气品质和消防安全,设置了各类通风设备系统,其中地铁站台门不仅起到保护生命安全的作用,在维持站内热环境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目前我国地铁站台门普遍采用屏蔽门系统,当采用全高的屏蔽门时,虽然保证了轨行区与站台区的物理隔离,但是车站难以利用列车的活塞作用对其内部空间进行自然通风换气。因此,有的城市采用非全高站台门形式,目的就是在过渡季最大限度地利用列车的活塞效应为车站引入新风,保证其良好的空气品质,但是非全高的站台门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因其设置使得轨行区与站台区空间上连在一起,严寒季节时列车产生的活塞作用会向站内引入大量室外冷风,导致车站气温很低,加之活塞作用引起的站内高风速,致使站内热环境异常恶劣,甚至发生多地市民投诉车站过于寒冷的现象。针对该问题,有些研究提出在非全高站台门上方设置电动或者手动风阀等方式来解决,皆因fas、bas系统控制复杂等原因未能付之实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过渡季地铁车站非全高站台门系统自然通风换气和严寒季节站内热环境恶劣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铁无动力调节活动百叶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铁无动力调节活动百叶窗,包括:百叶窗框,在百叶窗框中设有多个活动百叶,每个活动百叶顶部连接有上转动轴,该上转动轴与上扭簧底部相连,所述上扭簧顶部与上固定环相连,该上固定环固定在百叶窗框的上梁;每个活动百叶底部连接有下转动轴,该下转动轴与下扭簧顶部相连,所述下扭簧底部与下固定环相连,该下固定环固定在百叶窗框的下梁,所述百叶窗框的下梁上通过合页连接有活动限位桩。

进一步的,所述上转动轴、下转动轴分别设置在活动百叶水平方向右侧三分之一处。

进一步的,活动限位桩垂直安装在百叶窗框的下梁上,并通过限位销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活动限位桩水平安装在百叶窗框的下梁上,此时活动限位桩一侧与活动百叶底部相接触,使活动百叶保持关闭状态。

进一步的,在百叶窗框的上梁外表面设有装饰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百叶窗框安装在非全高站台门上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取得如下的技术效果:本申请的百叶窗在不增加地铁车站控制复杂程度的前提下,巧妙地利用了列车活塞效应产生的自然动力,实现了地下车站过渡季自然通风换气和改善严寒季车站内热环境恶劣的问题,通过该百叶窗可以大幅度地降低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提高整个通风空调系统的调节灵活度,在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可以大范围推广,尤其是严寒地区。

附图说明

图1为百叶窗的实际应用图;

图2为百叶窗的主视图;

图3为过渡季平时通风列车进站设备状态剖切后俯视图,图上部为轨行区,下部为站台区;

图4为过渡季平时通风列车进站停车设备状态剖切后俯视图,图上部为轨行区,下部为站台区;

图5为过渡季平时通风列车离站设备状态剖切后俯视图,图上部为轨行区,下部为站台区;

图6为严寒季设备状态剖切后俯视图,图上部为轨行区,下部为站台区。

图中序号说明:1.百叶窗框,2.活动百叶,3.上转动轴,4.上扭簧,5.上固定环,6.合页,7.活动限位桩,8.限位销,9.装饰面,10.非全高站台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的,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铁无动力调节活动百叶窗,包括:百叶窗框,在百叶窗框中设有多个活动百叶,每个活动百叶顶部连接有上转动轴,该上转动轴与上扭簧底部相连,所述上扭簧顶部与上固定环相连,该上固定环固定在百叶窗框的上梁;每个活动百叶底部连接有下转动轴,该下转动轴与下扭簧顶部相连,所述下扭簧底部与下固定环相连,该下固定环固定在百叶窗框的下梁,所述百叶窗框的下梁上通过合页连接有活动限位桩。本申请中的活动限位桩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不燃板材,其长度和多个活动百叶的总宽度相同;当处于过渡季时,活动限位桩垂直安装在百叶窗框的下梁上(此时活动限位桩与活动百叶平行),并通过限位销进行固定。当处于严寒季时,活动限位桩水平安装在百叶窗框的下梁上(此时活动限位桩与活动百叶垂直),活动限位桩一侧与活动百叶底部相接触,使活动百叶保持关闭状态。

优选的,所述上转动轴、下转动轴分别设置在活动百叶水平方向右侧三分之一处。

优选的,在百叶窗框的上梁外表面设有装饰面,起到安全、美观的作用。

本申请的百叶窗设置在非全高站台门的上方,过渡季利用轨行区与站台区形成的自然风压开启,开启角度可达60°,通过百叶窗框作为角度限位,充分利用列车活塞效应的通风换气作用,改善车站的空气品质和热舒适度;在严寒天气下,将活动限位桩翻转在百叶窗框内,使得活动百叶路径封死,从而实现百叶窗严密关闭,与车站非全高站台门共同形成全封闭的屏蔽门系统,有利于严寒季车站闭式通风系统的运行,可有效抵御外界环境影响,保证车站内部热环境,提高乘客的热舒适度。本申请不借助任何外界机械动力,亦无需与fas、bas等系统联锁,无动力活动百叶窗制作工艺简单,但发挥作用巨大,可以明显提高车站空气品质和热舒适度,大幅度降低通风空调系统能耗,解决严寒季车站过冷问题,值得广泛推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铁无动力调节活动百叶窗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过渡季工况:过渡季平时通风状态通过限位销8将活动限位桩7固定在百叶窗框1上,合页6展角为180°,活动百叶2的角度限位路径被打开,但此时轨行区与站台区风压平衡,活动百叶因上扭簧4和下扭簧的固定作用处于关闭状态。当地铁列车进站时,因列车产生的强大活塞风吹压作用,轨行区的临时风压远远大于站台区,因上转动轴3和下转动轴设置在活动百叶2三分之一处,故活动百叶受力不同,使得活动百叶2向站台区方向开启,开启角度可达60°,从而使轨行区与活塞风井交换的室外新风压入站台区,如图3。列车进站停止后,轨行区的临时高风压降低,站台区的风压与轨行区的风压逐渐达到平衡,活动百叶2在上扭簧4和下扭簧的的扭矩作用下恢复到关闭状态,如图4。而当列车离站时,与进站相似,列车会产生强大的活塞风抽吸作用,轨行区内产生远远低于站台区的负压,活动百叶2向轨行区方向开启,从而将站台区的废气带走,通过活塞风井排出,同时室外新风将沿着车站出入口、站厅、楼扶梯口将补入到站台区,如图5。

s2、严寒季工况:严寒季节,因室外温度很低,若车站引入大量新风,会使站内部热环境非常差,因此必须削弱列车的活塞效应。活动限位桩7通过解除限位销8的作用,通过利用合页6向百叶窗框1槽内转90°,这样活动限位桩7将活动百叶2转动的路径全部封死,无论轨行区与站台区之间的活塞风压多大,活动百叶2都将保持关闭状态,此时该实用新型装置与非全高站台门配合形成全封闭的屏蔽门系统,如图6,轨行区可与站台区完全隔离,结合地铁通风系统在车站两端设置的迂回风阀和活塞风阀,地铁车站可实现最大程度地减小列车活塞效应的影响,提高车站内部的热舒适程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