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窗帘的穿绳构件及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9028发布日期:2020-10-17 00:5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用于窗帘的穿绳构件及窗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窗帘的穿绳构件及使用该穿绳构件的窗帘。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如图1所示,无外露拉绳式窗帘主要是利用设置于上梁90内的卷绳器92对左右二条升降绳95进行卷收,由于左右二条升降绳95的一端皆连系着下梁,所以下梁在左右二条升降绳95的卷收过程中会逐渐上升,使帘片借由下梁的上移而达到收合效果。

更进一步来说,上梁90的底壁91通常会设置一个供升降绳95穿设的穿绳构件96,借由穿绳构件96对升降绳95提供导引效果,使升降绳95在释放或卷收过程中能够较为顺畅。但是因为传统穿绳构件96与卷绳器92的顶、底板93、94的相对位置会呈现类似直角三角形的关系(如图2所示),以至于卷绳器92在通过传统穿绳构件96的导引对升降绳95进行卷收时,不同圈的升降绳95之间容易彼此干涉或相互缠绕在一起,假如情况过于严重时,升降绳95在释放或卷收的过程中便会发生不顺畅或是卡住不动的问题,导致帘片产生高度不对称的状况,甚至可能没有办法完全展开或完全收合,进而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窗帘的穿绳构件及窗帘,其让升降绳能够顺畅且平整地完成卷收,使窗帘的帘片达到稳定展开及收合的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窗帘的穿绳构件,前述窗帘包含有一个上梁、一个卷绳器及一条升降绳,该上梁具有一个底壁,该底壁具有一个供该升降绳穿设的穿孔,该卷绳器设于该上梁内且具有一个顶板、一个底板及一个设于该顶板与该底板之间的卷绳轮,该升降绳的一端设于该卷绳轮,使该升降绳可受该卷绳轮的驱动而卷收于该卷绳轮。至于本实用新型的穿绳构件设于该上梁的底壁(并凸出于该上梁的底壁的顶面),该穿绳构件更具有一个环壁、至少一个连接该环壁的组合翼以及一个供该升降绳穿设的导绳孔,其中,该卷绳器的顶板的底面至该卷绳器的底板的顶面的垂直距离定义为h1,该穿绳构件的顶面至该上梁的底壁的顶面的垂直距离定义为h2,二者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h1:h2=2-5:1。

其中,该至少一组合翼穿设有一组接孔。

其中,其更具有一补强肋,用以连接于该至少一组合翼与该环壁。

其中,其更具有一塑料本体与一环件,该塑料本体具有该环壁,该环件套设于该塑料本体的环壁且环绕于该导绳孔的周围。

其中,h2为该环壁的顶面至该上梁的底壁的顶面的垂直距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窗帘,包含有:一下梁;一上梁,具有一底壁,该底壁具有一穿孔;一帘片,设于该上梁与该下梁之间;一卷绳器,设于该上梁内且具有一顶板、一底板及一设于该顶板与该底板之间的卷绳轮;一升降绳,该升降绳的一端穿经该上梁的底壁的穿孔及该帘片并连接该下梁,该升降绳的另一端连接该卷绳轮;以及一穿绳构件,设于该上梁的底壁并凸出于该上梁的底壁的顶面,且该穿绳构件具有一环壁、至少一连接该环壁的组合翼以及一供该升降绳穿设的导绳孔;其中,该卷绳器的顶板的底面至该卷绳器的底板的顶面的垂直距离定义为h1,该穿绳构件的顶面至该上梁的底壁的顶面的垂直距离定义为h2,二者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h1:h2=2-5:1。

其中,该上梁的底壁穿设有一组设孔,该穿绳构件的该至少一组合翼穿设有一组接孔,而该至少一组合翼的该组接孔对应于该上梁的底壁的该组设孔的位置,并借由一锁固件穿入该组接孔且通过该组设孔而穿出锁固。

其中,该穿绳构件具有一补强肋,用以连接于该至少一组合翼与该环壁。

其中,该穿绳构件具有一塑料本体与一环件,该塑料本体具有该环壁,该环件套设于该塑料本体的环壁且环绕于该导绳孔的周围。

其中,h2为该穿绳构件的环壁的顶面至该上梁的底壁的顶面的垂直距离。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穿绳构件利用与该卷绳器在高度方面的比例关系,使该升降绳被卷收时能够稳定且顺畅地卷绕于该卷绳轮,不同圈数之间不会发生干涉或缠绕的情况,进而使该窗帘的帘片达到稳定展开及收合的效果。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于用于窗帘的穿绳构件及使用该穿绳构件的窗帘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穿绳构件配合窗帘使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穿绳构件配合窗帘使用的立体图,其中的帘片呈展开状态。

图4为类同于图3,主要显示帘片呈收合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穿绳构件的立体图。

图6a-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穿绳构件组装于上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穿绳构件组装于上梁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穿绳构件配合卷绳器及升降绳使用的前视图,主要显示当帘片收合时,穿绳构件与卷绳器之间的结构关系。

图9类同于图8,主要显示当帘片在展开时,穿绳构件与卷绳器之间的结构关系。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穿绳构件配合卷绳器的前视图,主要显示穿绳构件的环壁与卷绳器的导杆之间的距离关系。

其中,附图标记:

90上梁91底壁

92卷绳器93顶板

94底板95升降绳

96穿绳构件

10窗帘12上梁

14底壁16穿孔

161组设孔

18下梁20帘片

22卷绳器24顶板

26底板28驱动轮

30卷绳轮32支柱

34卷簧36升降绳

38导杆40导轮

80穿绳构件81塑料本体

82环壁83组合翼

831组接孔833锁固件

85补强肋86导绳孔

88环件89倒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在此说明,于整篇说明书中,包括以下介绍的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项中,有关方向性的名词皆以图式中的方向为基准。其次,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图式中,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近似的元件或其结构特征。

请先参阅图3及图4,在图中所显示的窗帘10包含有一个上梁12、一个下梁18、一个帘片20、一个卷绳器22及二条升降绳36,其中:

上梁12具有一个底壁14,底壁14具有二个贯穿顶底二面的穿孔16(如图6a及图6b所示),而于底壁14的任一穿孔16的两侧具有二个贯穿顶底二面的组设孔161。

帘片20(在此举例为蜂巢帘,但不以此为限)设于上梁12与下梁18之间。

而卷绳器22设于上梁12内且具有一个顶板24、一个底板26、二个驱动轮28及二个卷绳轮30,顶板24与底板26之间利用多根支柱32连接在一起,二个驱动轮28与二个卷绳轮30以并排的方式设置且俩俩啮接,使得彼此之间能达到同步作动的效果。此外,二个驱动轮28之间设置系设有一条卷簧34,二个卷绳轮30分别跟一条升降绳36的一端作连接,二条升降绳36的另一端则是穿过上梁12的底壁14的穿孔16及帘片20之后与下梁18作连接。借此,当卷簧34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促使二个驱动轮28旋转时,二个驱动轮28会带动二个卷绳轮30旋转,使二条升降绳36被二个卷绳轮30所卷收而带动下梁18上移,下梁18在上移过程中即可促使帘片20达到收合效果。

然而,由于前述窗帘10的各个元件皆为现有技术且非本案重点,为了节省篇幅,在此容不再赘述。

请再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穿绳构件80具有一个塑料本体81,塑料本体81具有一个环壁82以及二个组合翼83(在数量方面可以增加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然而实际上只要一个即可);而该二组合翼83的一端各别连接于该塑料本体81的环壁82的底端,且使该二组合翼83设置于该环壁82的相对两侧,其中,任一该组合翼83的另一端穿设有顶底两面的一组接孔831,此外,任一该组合翼83与该环壁82之间借由二个补强肋85连接,用以补强该环壁82与该组合翼83之间的连结强度;而该环壁82的中央具有一个贯穿顶底二面的导绳孔86。此外,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穿绳构件80更具有一个由金属材质所制成的环件88,该环件88套设于该塑料本体81的环壁82中,且环件88具有一个环绕于导绳孔86周围的倒角部89,借由该倒角部89来减少与该升降绳36之间的摩擦力,用以提升该升降绳36的作动顺畅度。

而欲将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穿绳构件80组装于该上梁12时,如图6a、图6b及图7所示,先将该二穿绳构件80设置在该上梁12的该底壁14,使该二穿绳构件80的塑料本体81的该导绳孔86各别对应于该二穿孔16的位置,使该二升降绳36可各别穿过该二导绳孔86及其所对应的该二穿孔16;此外,使该二组合翼83上的该二组接孔831各别对应于该二组设孔161的位置;此时,再以二个锁固件833各别穿入该组接孔831,通过该组设孔161后而穿出锁固。而于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中,举例该等锁固件833可为铆钉或螺栓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而在组装完成之后,如图8及图9所示,该穿绳构件80与该卷绳器22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h1:h2=2-5:1,其中的h1为卷绳器22的顶板24的底面至卷绳器22的底板26的顶面的垂直距离,h2为穿绳构件80的环壁82的顶面至上梁12的底壁14的顶面的垂直距离,h1与h2的最佳比例为2:1。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升降绳36在卷收时的顺畅度,顶板24与底板26之间更设置二根导杆38,二根导杆38以前后相对的方式设于二个卷绳轮30之间,每一根导杆38套设一个用来导引升降绳36的导轮40。借此,当升降绳36从卷绳轮30释放出来时,亦即帘片20在展开过程中,导轮40受升降绳36的带动而沿着导杆38的轴向上下往复移动,一旦帘片20在完全展开时,如图9所示,导轮40位于导杆38的底端且抵靠于底板26的顶面;反之,当升降绳36被卷绳轮30所卷收时,亦即帘片20在收合过程中,导轮40受升降绳36的带动而沿着导杆38的轴向上下往复移动,一旦帘片20在完全收合时,如图8所示,导轮40位于导杆38的顶端且抵靠于顶板24的底面。

另外,从图10可知,穿绳构件80与卷绳器22之间亦会满足另外一个关系式:其中的d1为穿绳构件80的环壁82的顶面至导杆38与顶板24的交界处的距离,d2为穿绳构件80的环壁82的顶面至导杆38与底板26的交界处的距离,使顶板24、底板26与穿绳构件80的环壁82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呈现类似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然而,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导轮4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以省略,所以当此情况发生时,升降绳36则是直接绕经导杆38之后再与卷绳轮30连接,并且在帘片20展开及收合的过程中沿着导杆38的轴向上下位移。

综上所陈,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穿绳构件80利用与卷绳器22在高度方面的比例关系,使升降绳36能够稳定且顺畅地卷绕于卷绳轮30,不同圈数的升降绳36之间不会发生干涉或缠绕的情况,进而使帘片20达到稳定展开及收合的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穿绳构件80不限于由塑料本体81与环件88所构成,亦可用耐磨材质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制成。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