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80672发布日期:2020-08-18 16:3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菜机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菜机。



背景技术:

在食品自动加工的工艺中,常用注菜机将煮熟的菜蔬按固定的量杯均匀的分装到饭盒里,注菜机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程度较高、省时省力;但在现有技术中,注菜机常常存在进菜不流畅,出菜不顺,且出菜量偏大的问题,同时也会对物料造成机械损伤,影响菜蔬的外观和口感。因此,亟需一种进出菜流畅,菜量均匀且不会损伤物料的注菜机。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注菜机。

一种注菜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侧面的上料组件、设置在机架上的储菜组件和量杯组件;

所述储菜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储菜桶、设置在储菜桶一侧的传动齿轮和第一电机;所述储菜桶内设有平行的第一蛟龙和第二蛟龙,所述第一蛟龙和第二蛟龙相向旋转;所述传动齿轮设置于第一蛟龙和第二蛟龙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所述储菜桶底部设有滤网;

所述量杯组件包括:数个竖直设置于储菜桶的侧面的量杯、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水平设置的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量杯上竖直设有通槽,所述储菜桶一侧设有与通槽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所述量杯上方,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上设有数个推块,所述推块能进入通槽;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上设有闸板,所述闸板竖直设置且能进入量杯与储菜桶之间,所述闸板能分隔通槽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端上设有数个水平的托板,所述托板能穿入量杯内部;所述托板设置于推块下方,所述推块、闸板和托板能在量杯内形成用于容纳物料的容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注菜机还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设置于储菜桶下方,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传感器和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的伺服电机;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餐盒位置,所述伺服电机用于限制餐盒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注菜机还包括用于上料的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机架侧边的导轨、设置在导轨上的滑动架、设置在滑动架上的第二电机、设置在滑动架上的上料支架和上料气缸;所述上料支架和上料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用于控制滑动架,所述上料支架用于支撑盛有物料的容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量杯与储菜桶之间还设有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设有用于容纳闸板的第二通孔,所述闸板上间隔的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小于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气缸带动闸板在第二通孔内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下方设有餐盒轨道,所述餐盒轨道用于运输餐盒。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上设有与上料组件电连接的启动按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量杯设为两个,所述所述餐盒轨道为两条。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量杯组件,能够使物料按固定的量杯均匀的注入分装到餐盒中;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由上料组件将物料倒入储菜桶内,第一电机启动带动第一蛟龙和第二蛟龙缓慢相向旋转,带动物料进入到量杯内;当物料从第一通孔进入到量杯的通槽内部时,推块位于量杯的顶部,闸板处于打开状态,而托板位于量杯内部将通槽隔断,当物料进入通槽后由于托板能够暂时处于量杯之中而不掉落;当推块与托板之间的腔体内填满物料后,第二气缸运动带动闸板进入量杯与储菜桶之间,从而使物料不能再从第一通孔内进入量杯,然后第三气缸运动控制托板收回使其退出量杯内部,最后第一气缸运动带动推块向下移动使其将物料推出量杯,这样就完成了一次送菜过程;由于量杯内部推块、闸板和托板形成的用于容纳物料的容腔的体积是固定的,所以每次送入下方的物料体积基本一致、比较均匀,防止出菜量偏差较大影响后续加工;第一蛟龙和第二蛟龙螺旋推进物料,对物料损伤小,推进效果更好;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维护方便,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剖视图(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机架;2、储菜桶;3、传动齿轮;4、第一电机;5、第一蛟龙;6、第二蛟龙;7、滤网;8、量杯;9、第一气缸;10、第二气缸;11、第三气缸;12、通槽;13第一通孔;14、推块;15、闸板;16、托板;17、伺服电机;18、竖直板;21、导轨;22、滑动架;23、第二电机;24、上料支架;25、上料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一种注菜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侧面的上料组件、设置在机架1上的储菜组件和量杯8组件;

所述储菜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储菜桶2、设置在储菜桶2一侧的传动齿轮3和第一电机4;所述储菜桶2内设有平行的第一蛟龙5和第二蛟龙6,所述第一蛟龙5和第二蛟龙6相向旋转;所述传动齿轮3设置于第一蛟龙5和第二蛟龙6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机4与所述传动齿轮3连接;所述储菜桶2底部设有滤网7;

所述量杯8组件包括:数个竖直设置于储菜桶2的侧面的量杯8、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9、水平设置的第二气缸10和第三气缸11;所述量杯8上竖直设有通槽12,所述储菜桶2一侧设有与通槽12连通的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气缸9设置于所述量杯8上方,所述第一气缸9的伸缩端上设有数个推块14,所述推块14能进入通槽12;所述第二气缸10的伸缩端上设有闸板15,所述闸板15竖直设置且能进入量杯8与储菜桶2之间,所述闸板15能分隔通槽12和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三气缸11的伸缩端上设有数个水平的托板16,所述托板16能穿入量杯8内部;所述托板16设置于推块14下方,所述推块14、闸板15和托板16能在量杯8内形成用于容纳物料的容腔。

在使用本装置时,如图1所示,首先由上料组件将物料倒入储菜桶2内,第一电机4启动带动传动齿轮3运动,传动齿轮3设为设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蛟龙5和第二蛟龙6上,能控制第一蛟龙5和第二蛟龙6缓慢的相向旋转,从而带动物料进入到量杯8内,而汤汁沿着储菜桶2的内壁从滤网7中流入机架1下方的汤汁池内,实现了将菜和汤汁分离;当物料从第一通孔13进入到量杯8的通槽12内部时,推块14位于量杯8的顶部,闸板15处于打开状态,即没有进入量杯8与储菜桶2之间将通槽12和第一通孔13分隔,而托板16位于量杯8内部将通槽12隔断,这样当物料进入通槽12后,由于托板16的存在能够暂时处于量杯8之中而不掉落;如图2所示,当推块14与托板16之间的腔体内填满物料后,第二气缸10运动带动闸板15进入量杯8与储菜桶2之间,从而使物料不能再从第一通孔13内进入量杯8,然后第三气缸11运动控制托板16收回使其退出量杯8内部,最后第一气缸9运动带动推块14向下移动使其将物料推出量杯8,这样就完成了一次送菜过程,结束后推块14上升回到原位,托板16进入到量杯8内部,而闸板15向外运动使第一通孔13与通槽12连通,准备进行下一次的送菜。由于量杯8内部推块14、闸板15和托板16形成的用于容纳物料的容腔的体积是固定的,所以每次送入下方的物料体积基本一致、比较均匀,防止出菜量偏差较大影响后续加工;第一蛟龙5和第二蛟龙6螺旋推进物料,对物料损伤小,推进效果更好;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维护方便,劳动强度低。

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注菜机还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设置于储菜桶2下方,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传感器和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的伺服电机17;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餐盒位置,所述伺服电机17用于限制餐盒位置。

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机架1下方设有餐盒轨道,所述餐盒轨道用于运输餐盒。

如图3所示,在上料组件自动将物料即蔬菜倒入进储菜桶2内后,落盒机也将餐盒逐个的摆放在传送带上,餐盒随着传送带到达量杯8的下方,当第一个餐盒正好处于量杯8下方时,传感器感应到餐盒的存在从而控制伺服电机17的伸缩端伸出,使后面的餐盒停止运动,直到量杯8内的物料全部进入餐盒内伺服电机17的伸缩端收回,注菜后的餐盒继续向前运动进入下一道工序,后面的餐盒继续向前运动注菜。

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注菜机还包括用于上料的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机架1侧边的导轨21、设置在导轨21上的滑动架22、设置在滑动架22上的第二电机23、设置在滑动架22上的上料支架24和上料气缸25;所述上料支架24和上料气缸25的伸缩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3用于控制滑动架22,所述上料支架24用于支撑盛有物料的容器。

如图3所示,在使用上料组件时,首先将盛有上一道工序中处理过的物料的容器放置在上料支架24上,然后由第二电机23带动滑动架22在导轨21上向上移动,当上料支架24上的容器高度高于储菜桶2时,上料气缸25运动带动上料支架24倾斜,使容器内的物料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滑入储菜桶2内,实现自动上料,提高自动化程度。

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量杯8与储菜桶2之间还设有竖直板18,所述竖直板18上设有用于容纳闸板15的第二通孔,所述闸板15上间隔的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小于第一通孔13,所述第二气缸10带动闸板15在第二通孔内移动。

如图1所示,当需要从储菜桶2内向量杯8内注菜时,第三通孔处于与第一通孔13连通的状态,使物料能顺利通过;当量杯8内的物料装满时,第二气缸10带动闸板15在第二通孔内移动,由于第三通孔为间隔设置,所以可以使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13为交错状态,使闸板15的封闭部分挡住第一通孔13,从而阻止物料继续进入量杯8内。

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储菜桶2设为内壁倾斜的梯形。

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机架1上设有与上料组件电连接的启动按钮。当盛有物料的餐盘放置到上料支架24上后,由操作人员按动启动按钮,第二电机23带动滑动架22上升,上料气缸25带动上料支架24倾斜使餐盘倾斜,从而向储菜桶2内倒入物料,随后上料组件复位。

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量杯8设为两个,所述餐盒轨道为两条。两条传送带和量杯8配合运作、同时注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量杯8和传送带也可以设置两个及以上,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