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甩干的洗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54114发布日期:2021-01-15 13:5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甩干的洗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洗鞋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甩干的洗鞋机。



背景技术:

洗鞋是我们生活经常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鞋子难以清洗,清洗完后又难以晾干,尤其是鞋底部分难以排除水分。目前有针对鞋子使用的洗鞋机,但是这些洗鞋机往往只用甩干对鞋子进行排出水分,这样往往鞋底,尤其是鞋头部分水分难以排出干净,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高效甩干,尤其针对鞋底部分的进行水分排出的洗鞋机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高效甩干,尤其针对鞋底部分的进行水分排出高效甩干的洗鞋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甩干的洗鞋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上端设有铰接底座,所述铰接底座内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左端固定连接有外壳盖板,所述外壳盖板设有提用把,所述外壳的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外壳的下部设有可控出水口;

刷鞋装置,所述刷鞋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开启转动后对夹持装置固定的鞋子进行刷洗;

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对放入其中的鞋子进行夹持;

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为所述刷鞋装置余所述夹持装置提供驱动力。

本发明的洗鞋机工作时,先将鞋子放到夹持装置上,然后通过进水口向外壳内注入水。启动驱动构件带动刷鞋装置运动,对鞋子进行冲洗,将鞋子上的污渍刷下,待鞋子刷洗干净后,刷鞋装置在鞋子进行甩干时还能对鞋子内底面进行挤压,将鞋子内底面难以排出的水分由上至下挤出,使鞋子的甩干更充分,洗刷完后更易于晒干,水分不会堆积在鞋子内部使鞋子发臭。

外壳为桶形,外壳盖板与外壳进行铰接,为常见的现有技术,可控出水口为能够控制闭合和打开的出水口,常见于洗衣机上,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驱动构件包括桶形底板,所述桶形底板直径小于所述外壳直径,与所述所述外壳底部圆面同心贴合设置,所述桶形底板中部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外圈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块支撑板,两块所述支撑板中位于所述第一驱动件靠近所述铰接底座的一侧的支撑板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转动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与所述第二伞齿轮啮合传动,两块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分别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设有支撑环。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传动,为刷鞋装置提供动力。支撑板具有一定厚度,能够形成对第一转动轴提供足够侧支撑力。

所述桶形底板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一伸缩壳体,每个伸缩第一伸缩壳体内设有第一滑动槽,每个伸缩第一滑动槽内滑动设有第一滑动杆,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杆顶部设有一与所述桶形底板同心设置的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中心向下延伸长出,所述第一圆盘向下延伸长出的部分内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圆盘上部沿外圆周线设有朝向内侧的齿环,所述第一圆盘的接近中部位置设有摩擦环,所述第一圆盘上位于所述摩擦环内侧下边设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内设有环形滑槽,所述桶形底板桶壁的上沿设有只能由内朝外导通的封水环。第一滑动杆与第一伸缩壳体为电推杆结构,此处不多赘述。封水环与桶形底板固定,与旋转底板转动连接,在不影响旋转底板转动的同时能够阻止外部的水进入到桶形底板的内部。

所述刷鞋装置包括同心设置在外壳内部的旋转底板,所述旋转底板直径略小于所述外壳,所述旋转底板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的柱形凸起,所述柱形凸起和旋转底板中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柱形凸起底部外圈套设设有第三伞齿轮,所述第三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垂直啮合传动,所述柱形凸起下端还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支撑环配合,柱形凸起可相对支撑环转动并且受到支撑环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旋转底板直径略小于外壳,洗鞋时水可以通过侧边空间流入至桶形底板外侧,避免水的重力直接全部压在旋转底板上。通过环形槽与支撑环配合,使得柱形凸起在旋转时不会进行上下移动,提高设备稳定性。

所述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底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上部朝上延伸至接近所述外壳盖板,所述第二转动轴超出所述旋转底板的部分外圈设有第一毛刷,所述旋转底板中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三通孔,每个所述第三通孔内设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部略低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于第三通孔连接处设有轴套,所述第三转动轴下部延伸穿过所述旋转底板至所述第一圆盘上部,每个所述第三转动轴下部设有第一齿轮,每个所述第一齿轮都与所述齿环内圈的齿啮合传动,所述第一齿轮高度短于所述齿环高度的二分之一,每个所述第三转动轴超出所述旋转底板部分外圈设有第二毛刷。旋转底板的转动,通过四个第三通孔处的轴套带动四根第三转动轴随着旋转底板一起转动,由于第三转动轴底部的第一齿轮与齿环啮合,并且齿环只能上下移动而不能转动,故第一齿轮在被旋转底板带动着转动时,与齿环啮合发生自转,带动第三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毛刷在跟随旋转底板转动时自转,对鞋子的侧面和底面进行清洗。

所述第一毛刷与第二毛刷上的毛具有一定硬度,静止时下垂,旋转运动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旋转打开。第一毛刷与第二毛刷需具备一定的硬度,不能为过软的毛刷,但硬度需要小于一般的板刷上毛刷的硬度,由于刷鞋机对鞋子的刷洗频率较快,与斜面摩擦较多,如果类似板刷的毛刷硬度,会对鞋子造成伤害。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在所述转动底板上的四个夹持组,每个所述夹持组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每个所述夹持组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底板上位于两根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偏左位置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下端伸出至所述摩擦环上方,所述螺纹杆下端连接有一个摩擦轮,所述螺纹杆与所述摩擦轮通过摩擦轮中心上下贯穿的花键孔进行连接,使得所述摩擦轮能够带动所述螺纹杆转动的同时,所述螺纹杆能相对摩擦轮上下移动,所述摩擦轮位于所述摩擦环的上方,在所述第一圆盘上升后与四个所述摩擦轮接触摩擦传动,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设有多花瓣形柱体,所述多花瓣形柱体由多个弧形凸起和弧形凹陷相间组成,最左端的两个圆弧凸起之间有一段由平缓圆弧连接,所述多花瓣形柱体内设有与所述多花瓣形柱体之间等距设置的多花瓣形滑槽,所述多花瓣形槽内滑动设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朝向所述多花瓣形柱体外侧的第一连接杆。旋转底板转动从而使鞋子快速转动将水分甩出,同时,第一毛刷与第二毛刷也能继续转动将毛刷上的水分甩掉。

所述转动底板上位于所述螺纹杆的右侧位置设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设有可在所述第一竖杆上上下滑动的滑套,所述滑套朝向最近的所述螺纹杆的侧面上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伸至所述多花瓣形柱体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设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多花瓣形柱体通过球形转动副连接,多花瓣形柱体能带动所述第三连接杆上下移动,但多花瓣形柱体转动不会带动所述第三连接杆转动;所述滑套前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朝向相同第二伸缩壳体,所述第二伸缩壳体前后滑动设有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外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端平齐,所述第二滑动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末端设有五边形柱体,所述五边形柱体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右边拼接等腰梯形的下底边形成的五边形,所述五边形柱体上两个梯形斜面处对称设有两个刮动组。当螺纹杆旋转一周时,多花瓣形滑动槽带动五边形柱体进行多次往复运动。五边形柱体在跟随着多花瓣形柱体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与鞋底不断进行挤压下移的过程。多花瓣形滑动槽的设置使得在螺纹杆转动一种的过程中,能多鞋底进行多次的挤压,相比于一直用力摁压,能使鞋底内的水分被排出更彻底,同时也减小对鞋底的硬性伤害,保护鞋子。

每个所述刮动组包括四个铰接底座,四个所述铰接底座在所述五边形柱体的梯形面的左右两侧两两相对,在一侧的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五边形柱体的斜面的前后两端,每两个两两相对的铰接底座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两个左右相对的所述转动块之间设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中部外圈固定连接有橡胶挤压块。转动块和弹簧片的设置使得其在跟着多花瓣形柱体移动时,对鞋子宽度不同的部分进行挤压时,能够受到鞋子侧壁的限制自动的张开和收缩,对鞋底的挤压能够更充分,避免了固定长度设置使使得过长或过短都只能对鞋底的一部分进行刮动。橡胶挤压块的设置避免了弹簧片对鞋底的硬性伤害。一上一下两个刮动组的设置保证了对鞋底的重复刮动,同时还能将鞋底压至第二矩形柱上时,形成两点受力,将鞋子撑起的同时把鞋子压在第二矩形柱上,使鞋子不会歪斜。

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四个矩形柱壳体,四个所述矩形柱壳体分别位于四个所述五边形柱体相对的外侧,所述矩形柱壳体内设有矩形滑动槽,所述矩形滑动槽内滑动设有第一矩形柱,所述第一矩形柱与所述矩形滑动槽底面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矩形柱朝向所述矩形滑动槽外侧面上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第四连接杆,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柱,所述第二矩形柱在所述第一弹簧自然状态与所述弹簧片相靠近。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能够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旋转底板反向相对转动,时刷洗频率更高;

2.能够在对鞋子进行甩干的同时,对斜底进行由上至下的多次往复的挤压,使鞋底内难以排出的水被顺利挤出,使鞋子的甩干更充分,洗刷完后更易于晒干,水分不会堆积在鞋子内部使鞋子发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4为图2中b-b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e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a-a处等轴测剖视图;

图7为图3中c-c处剖视图;

图8为图3中d-d处等轴测剖视图;

图9为图8中f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外壳1、铰接底座2、铰接杆3、外壳盖板4、提用把5、进水口6、可控出水口7、刷鞋装置8、夹持装置9、桶形底板10、第一驱动件11、第一伞齿轮21、支撑板12、第一通孔13、第一转动轴23、第二伞齿轮22、第一支撑杆24、支撑环25、第一伸缩壳体14、第一滑动槽15、第一滑动杆16、第一圆盘17、第一通孔27、齿环18、摩擦环19、环状凸起812、环形滑槽936、封水环20、旋转底板803、柱形凸起804、第二通孔807、第三伞齿轮26、环形槽26、第二转动轴806、第一毛刷805、第三通孔808、第三转动轴801、第一齿轮809、第二毛刷802、第一螺纹孔902、螺纹杆901、摩擦轮934、多花瓣形柱体903、多花瓣形滑槽904、第一滑动杆905、第一连接杆906、第一竖杆908、滑套909、第二连接杆910、第三连接杆911、第二伸缩壳体912、第二滑动杆913、五边形柱体907、铰接底座914、转动块915、弹簧片916、橡胶挤压块917、矩形柱壳体918、矩形滑动槽920、第一矩形柱966、第一弹簧919、第四连接杆921、第二矩形柱9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高效甩干的洗鞋机,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上端设有铰接底座2,铰接底座1内铰接有铰接杆3,铰接杆3左端固定连接有外壳盖板4,外壳盖板4设有提用把5,外壳1的上部设有进水口6,外壳1的下部设有可控出水口7;

刷鞋装置8,刷鞋装置8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开启转动后对夹持装置9固定的鞋子进行刷洗;

夹持装置9,夹持装置9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对放入其中的鞋子进行夹持;

驱动构件,驱动构件设置在外壳1的底部,为刷鞋装置8与夹持装置9提供驱动力。

本发明的洗鞋机工作时,先将鞋子放到夹持装置9上,然后通过进水口6向外壳1内注入水。启动驱动构件带动刷鞋装置8运动,对鞋子进行冲洗,将鞋子上的污渍刷下,待鞋子刷洗干净后,刷鞋装置8在鞋子进行甩干时还能对鞋子内底面进行挤压,将鞋子内底面难以排出的水分由上至下挤出,使鞋子的甩干更充分,洗刷完后更易于晒干,水分不会堆积在鞋子内部使鞋子发臭。

外壳1为桶形,外壳盖板4与外壳1进行铰接,为常见的现有技术,可控出水口6为能够控制闭合和打开的出水口,常见于洗衣机上,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图6所示,驱动构件包括桶形底板10,桶形底板10直径小于外壳1直径,与外壳1底部圆面同心贴合设置,桶形底板10中部设有第一驱动件11,第一驱动件11的输出端外圈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21,第一驱动件1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块支撑板12,两块支撑板12中位于第一驱动件11靠近铰接底座1的一侧的支撑板12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内转动设有第一转动轴23,第一转动轴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伞齿轮22,第一伞齿轮21与第二伞齿轮22啮合传动,两块支撑板12的上端分别设有朝向第一驱动件11的第一支撑杆24,两个第一支撑杆24之间设有支撑环25。第一伞齿轮21与第二伞齿轮22啮合传动,为刷鞋装置提供动力。支撑板12具有一定厚度,能够形成对第一转动轴23提供足够侧支撑力。

桶形底板10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一伸缩壳体14,每个伸缩第一伸缩壳体14内设有第一滑动槽15,每个伸缩第一滑动槽15内滑动设有第一滑动杆16,两个第一滑动杆16顶部设有一与桶形底板10同心设置的第一圆盘17,第一圆盘17中心向下延伸长出,第一圆盘17向下延伸长出的部分内设有第一通孔27,第一圆盘17上部沿外圆周线设有朝向内侧的齿环18,第一圆盘17的接近中部位置设有摩擦环19,第一圆盘17上位于摩擦环19内侧下边设有环状凸起812,环状凸起812内设有环形滑槽936,桶形底板10桶壁的上沿设有只能由内朝外导通的封水环20。第一滑动杆16与第一伸缩壳体14为电推杆结构,此处不多赘述。封水环20与桶形底板10固定,与旋转底板803转动连接,在不影响旋转底板803转动的同时能够阻止外部的水进入到桶形底板10的内部。

如图4-图6所示,刷鞋装置8包括同心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旋转底板803,旋转底板803直径略小于外壳1,旋转底板803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穿过第一通孔27的柱形凸起804,柱形凸起804和旋转底板803中部设有第二通孔807,柱形凸起804底部外圈套设设有第三伞齿轮26,第三伞齿轮26与第二伞齿轮22垂直啮合传动,柱形凸起804下端还设有环形槽26,环形槽26与支撑环25配合,柱形凸起804可相对支撑环25转动并且受到支撑环25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旋转底板803直径略小于外壳1,洗鞋时水可以通过侧边空间流入至桶形底板10外侧,避免水的重力直接全部压在旋转底板803上。通过环形槽26与支撑环25配合,使得柱形凸起804在旋转时不会进行上下移动,提高设备稳定性。

第二通孔807内设有第二转动轴806,第二转动轴806底部与第一驱动件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上部朝上延伸至接近外壳盖板4,第二转动轴806超出旋转底板803的部分外圈设有第一毛刷805,旋转底板803中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三通孔808,每个第三通孔808内设有第三转动轴801,第三转动轴801上部略低于第二转动轴806,于第三通孔808连接处设有轴套,第三转动轴801下部延伸穿过旋转底板803至第一圆盘17上部,每个第三转动轴307下部设有第一齿轮809,每个第一齿轮809都与齿环18内圈的齿啮合传动,第一齿轮809高度短于齿环18高度的二分之一,每个第三转动轴801超出旋转底板803部分外圈设有第二毛刷802。当鞋子在夹持装置9上夹持好,往外壳1内注入水,加入清洗液,,调整第一滑动杆16在下部位置,使第一齿轮上端面与齿环18上端面齐平。启动第一驱动件11,第一驱动件11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轴806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轴806上的第一毛刷805转动张开,对鞋子的鞋口和正面进行刷洗,同时,第一驱动件11输出端上的第一伞齿轮21带动第二伞齿轮22转动,从而带动第三伞齿轮26转动,第三伞齿轮26转动带动柱形凸起804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底板803转动,旋转底板803带动夹持在其上部的鞋子一同旋转,通过与洗衣机相同的转动方式,使第一驱动件11正反转交替,对鞋子进行冲洗。并且,由于进行了两次伞齿轮传动,旋转底板803与第二转动轴806的转动方向相反,使两者间相对转动更快,对鞋子的刷洗频率更高。旋转底板803的转动,通过四个第三通孔808处的轴套带动四根第三转动轴801随着旋转底板803一起转动,由于第三转动轴802底部的第一齿轮809与齿环18啮合,并且齿环18只能上下移动而不能转动,故第一齿轮809在被旋转底板803带动着转动时,与齿环18啮合发生自转,带动第三转动轴80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毛刷802在跟随旋转底板803转动时自转,对鞋子的侧面和底面进行清洗。

第一毛刷805与第二毛刷802上的毛具有一定硬度,静止时下垂,旋转运动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旋转打开。第一毛刷805与第二毛刷802需具备一定的硬度,不能为过软的毛刷,但硬度需要小于一般的板刷上毛刷的硬度,由于刷鞋机对鞋子的刷洗频率较快,与斜面摩擦较多,如果类似板刷的毛刷硬度,会对鞋子造成伤害。

如图4-图9所示,夹持装置9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在转动底板803上的四个夹持组,每个夹持组设置在两个第二转动轴806之间;每个夹持组包括设置在转动底板803上位于两根第二转动轴806之间偏左位置的第一螺纹孔902,第一螺纹孔902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01,螺纹杆901下端伸出至摩擦环19上方,螺纹杆901下端连接有一个摩擦轮934,螺纹杆901与摩擦轮934通过摩擦轮934中心上下贯穿的花键孔进行连接,使得摩擦轮934能够带动螺纹杆901转动的同时,螺纹杆901能相对摩擦轮934上下移动,摩擦轮934位于摩擦环19的上方,在第一圆盘17上升后与四个摩擦轮934接触摩擦传动,螺纹杆901的上端设有多花瓣形柱体903,多花瓣形柱体903由多个弧形凸起和弧形凹陷相间组成,最左端的两个圆弧凸起之间有一段由平缓圆弧连接,多花瓣形柱体903内设有与多花瓣形柱体903之间等距设置的多花瓣形滑槽904,多花瓣形槽904内滑动设有第一滑动杆905,第一滑动杆90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朝向多花瓣形柱体903外侧的第一连接杆906。当鞋子刷洗完毕,先打开可控出水口7将外壳1内部的水放空,然后控制两根第一滑动杆16向上运动,带动第一圆盘17向上移动,使摩擦环19内柱面与四个摩擦轮934贴合,此时第一齿轮809移动至齿环18的下部,仍保持啮合。启动第一驱动件11快速转动,带动旋转底板803转动从而使鞋子快速转动将水分甩出,同时,第一毛刷805与第二毛刷802也能继续转动将毛刷上的水分甩掉。

转动底板803上位于螺纹杆901的右侧位置设有第一竖杆908,第一竖杆908的上端设有可在第一竖杆908上上下滑动的滑套909,滑套909朝向最近的螺纹杆901的侧面上设有第二连接杆910,第二连接杆910伸至多花瓣形柱体903的上端,第二连接杆910下端设有第三连接杆911,第三连接杆911与多花瓣形柱体903通过球形转动副连接,多花瓣形柱体903能带动第三连接杆911上下移动,但多花瓣形柱体903转动不会带动第三连接杆911转动;滑套909前端设有与第一连接杆906朝向相同第二伸缩壳体912,第二伸缩壳体912前后滑动设有第二滑动杆913,第二滑动杆913外端与第一连接杆906的外端平齐,第二滑动杆913与第一连接杆906末端设有五边形柱体907,五边形柱体907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右边拼接等腰梯形的下底边形成的五边形,五边形柱体907上两个梯形斜面处对称设有两个刮动组。由于摩擦轮934与摩擦环19此时啮合传动,当旋转底板803带动每个夹持组内螺纹杆901与第一竖杆908转动时,摩擦轮934还能自转,摩擦轮934自转带动螺纹杆901转动,螺纹杆901与第一螺纹孔902相对转动,使得螺纹杆901朝向第一圆盘17上的环状凸起812内的环形滑槽936移动,环形滑槽936宽度大于螺纹杆901的直径,当螺纹杆901进入到环形滑槽936内部后随着旋转底板803在环形滑槽936内转动。螺纹杆901随着旋转底板803转动时,边自转边下降,带动与螺纹杆901固定连接的多花瓣形柱体903边旋转边下降,多花瓣形柱体903下降通过球形转动副拉动第三连接杆911下降,从而拉动第二连接杆910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滑套909在第一竖杆908上朝向旋转底板803移动。易于滑套909有一定宽度,与第一竖杆908水平方向上形成限位,在被多花瓣形柱体903拉动时,不会发生歪斜,两者会一同下降。同时,由于多花瓣形柱体903内的多花瓣形滑动槽904转动,带动第一滑动杆905移动,由于第一连接杆905竖直方向上受到五边形柱体907的限制,其在被多花瓣形滑动槽904带动时会前后往复移动,带动五边形柱体907在沿着第一伸缩壳体912与第二滑动杆913相对运动的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当螺纹杆901旋转一周时,多花瓣形滑动槽904带动五边形柱体907进行多次往复运动。五边形柱体907在跟随着多花瓣形柱体90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与鞋底不断进行挤压下移的过程。多花瓣形滑动槽904的设置使得在螺纹杆901转动一种的过程中,能多鞋底进行多次的挤压,相比于一直用力摁压,能使鞋底内的水分被排出更彻底,同时也减小对鞋底的硬性伤害,保护鞋子。

如图9所示,每个刮动组包括四个铰接底座914,四个铰接底座914在五边形柱体907的梯形面的左右两侧两两相对,在一侧的两个分别设置在五边形柱体907的斜面的前后两端,每两个两两相对的铰接底座914转动连接有转动块915,两个左右相对的转动块915之间设有弹簧片916,弹簧片916中部外圈固定连接有橡胶挤压块917。五边形柱体907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前后往复运动,将弹簧片916不断的往鞋底上进行推动下移,使橡胶挤压块917从上之下的一点一点将鞋底的水分挤出。转动块15和弹簧片916的设置使得其在跟着多花瓣形柱体903移动时,对鞋子宽度不同的部分进行挤压时,能够受到鞋子侧壁的限制自动的张开和收缩,对鞋底的挤压能够更充分,避免了固定长度设置使使得过长或过短都只能对鞋底的一部分进行刮动。橡胶挤压块917的设置避免了弹簧片916对鞋底的硬性伤害。一上一下两个刮动组的设置保证了对鞋底的重复刮动,同时还能将鞋底压至第二矩形柱922上时,形成两点受力,将鞋子撑起的同时把鞋子压在第二矩形柱922上,使鞋子不会歪斜。

如图7所示,夹持装置9还包括四个矩形柱壳体918,四个矩形柱壳体918分别位于四个五边形柱体907相对的外侧,矩形柱壳体918内设有矩形滑动槽920,矩形滑动槽920内滑动设有第一矩形柱966,第一矩形柱966与矩形滑动槽920底面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弹簧919,第一矩形柱966朝向矩形滑动槽920外侧面上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第四连接杆921,两个第四连接杆9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柱922,第二矩形柱922在第一弹簧919自然状态与弹簧片916相靠近。当鞋子初始被放到夹持装置9上时,应先将鞋子的鞋舌部分打开至较大开口,将鞋底朝向第二矩形柱922,另一只手将第二矩形柱922朝向矩形滑动槽920的底面移动,压缩多个第一弹簧919,然后将鞋子以鞋头朝上,鞋底正对第二矩形柱的方向套到夹持组上。套入时,先将鞋子的一端套入,然后往另一侧方向拉动鞋子,使鞋子的边缘压动靠近的两个转动块915,然后将鞋子另一侧顺着另外两个转动块915的方向将鞋子放入,若鞋子较小,转动块15之间的弹簧片16宽度略大于鞋子宽度时,可以将原本摁住第二矩形柱922的手放开,压住未套入夹持组一侧的两个转动块15,时弹簧片916呈弓形后即可将鞋子的另一侧套入。鞋子套入完成后,向下摁压,直至位于上端的弹簧片916与鞋子顶部稍微偏下的位置接触。此时的多花瓣形柱体903位于鞋舌的下方,鞋舌被向上顶至最高位置,鞋底被第二矩形柱922和两个弹簧片916夹紧。

当螺纹杆901运动到环形滑槽936底部时,甩干结束。此时五边形柱体907位于鞋子的中部偏下位置。推动第二矩形柱922,将鞋子取出。然后启动第一驱动件11与离心甩干时反向转动,将装置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