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16358发布日期:2021-03-12 10:4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枕头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



背景技术:

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时须采用枕头。枕头一般由枕芯、枕套两部分构成。

然而现有的枕头大多结构简单,导致整个枕头的功能性较为单一,不能实现自行发热以及吸附异味等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包括:

一枕头主体,其表面开设有若干蜂窝状的透气孔,并在其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发热机构,该发热机构包含控温板和碳纤维发热板;和

一筒体组,其包含一号筒体和二号筒体,两个筒体的规格相同,所述一号筒体由装配块和两组可翻转的筒板组成,且一号筒体和二号筒体均设置到一枕头主体的内部,并分布于发热机构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枕头主体的前侧开设有呈线形分布的开口槽,所述发热机构嵌入式安装到开口槽内。

优选的,所述控温板的前侧设置有充电口和若干调温按钮,且控温板的上下两侧均焊接有两组卡块,所述卡块卡装到枕头主体内部预设的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装配块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槽,且装配块的一侧设置有拉环,所述装配块与枕头主体前侧表面粘合的套筒螺旋连接。

优选的,两组所述筒板的截面均呈半圆形,且两组筒板的一侧通过设置转轴连接,另一侧通过设置卡扣卡合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筒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一号筒体的内部装填有筒状的碳块,所述二号筒体的内部装填有锂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是在枕头主体内部安装发热机构,可使整个枕头主体进行发热,对使用者起到保暖作用;同时枕头主体表面开设的若干蜂窝状透气孔,增强了枕头主体的透气性。

二是采用的发热机构可直接嵌入式装配到开口槽内,利用枕头主体的弹性恢复力以及卡块与卡槽配套连接,确保发热机构在枕头主体内的稳定性,避免使用到螺丝等固定零件,拆装方便。

三是采用筒体组,两个筒体内可分别装填碳块和锂电池,用于对枕头主体起到异味吸附和对发热机构实现续航使用的作用,由于筒体拆装便利,可及时对筒体内的装填物进行更换和维修,体现了该枕头主体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枕头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号筒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二号筒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枕头主体;2、发热机构;21、控温板;22、碳纤维发热板;3、开口槽;4、一号筒体;41、装配块;42、筒板;5、二号筒体;6、拉环;7、卡块;8、卡扣;9、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的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包括:

一枕头主体1,其表面开设有若干蜂窝状的透气孔,并在其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发热机构2,该发热机构2包含控温板21和碳纤维发热板22;和

一筒体组,其包含一号筒体4和二号筒体5,两个筒体的规格相同,一号筒体4由装配块41和两组可翻转的筒板42组成,且一号筒体4和二号筒体5均设置到一枕头主体1的内部,并分布于发热机构2的两侧。

如图1所示,枕头主体1的前侧开设有呈线形分布的开口槽3,发热机构2嵌入式安装到开口槽3内。

上述在枕头主体1内部安装发热机构2,可使整个枕头主体1进行发热,对使用者起到保暖作用;同时枕头主体1表面开设的若干蜂窝状透气孔,增强了枕头主体1的透气性。

如图1和2所示,控温板21的前侧设置有充电口和若干调温按钮,且控温板21的上下两侧均焊接有两组卡块7,卡块7卡装到枕头主体1内部预设的卡槽内。

上述采用的发热机构1可直接嵌入式装配到开口槽3内,利用枕头主体1的弹性恢复力以及卡块7与卡槽配套连接,确保发热机构2在枕头主体1内的稳定性,避免使用到螺丝等固定零件,拆装方便。

具体的,在安装发热机构1时,可将开口槽3手动展开,将碳纤维发热板22塞入到枕头主体1内后,将用于连接二号筒体的导线端插入到碳纤维发热板22上的接口槽内,将卡块7与卡槽装配到一起后松脱即可。

如图3所示,装配块41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槽,且装配块41的一侧设置有拉环6,装配块41与枕头主体1前侧表面粘合的套筒螺旋连接。

如图3所示,两组筒板42的截面均呈半圆形,且两组筒板42的一侧通过设置转轴9连接,另一侧通过设置卡扣8卡合式连接。

如图3和4所示,筒板42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一号筒体4的内部装填有筒状的碳块,二号筒体5的内部装填有锂电池。

上述采用筒体组,两个筒体内可分别装填碳块和锂电池,用于对枕头主体1起到异味吸附和对发热机构2实现续航使用的作用,由于筒体拆装便利,可及时对筒体内的装填物进行更换和维修,体现了该枕头主体1的功能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枕头主体(1),其表面开设有若干蜂窝状的透气孔,并在其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发热机构(2),该发热机构(2)包含控温板(21)和碳纤维发热板(22);和

一筒体组,其包含一号筒体(4)和二号筒体(5),两个筒体的规格相同,所述一号筒体(4)由装配块(41)和两组可翻转的筒板(42)组成,且一号筒体(4)和二号筒体(5)均设置到一枕头主体(1)的内部,并分布于发热机构(2)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主体(1)的前侧开设有呈线形分布的开口槽(3),所述发热机构(2)嵌入式安装到开口槽(3)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板(21)的前侧设置有充电口和若干调温按钮,且控温板(21)的上下两侧均焊接有两组卡块(7),所述卡块(7)卡装到枕头主体(1)内部预设的卡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块(41)的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槽,且装配块(41)的一侧设置有拉环(6),所述装配块(41)与枕头主体(1)前侧表面粘合的套筒螺旋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筒板(42)的截面均呈半圆形,且两组筒板(42)的一侧通过设置转轴(9)连接,另一侧通过设置卡扣(8)卡合式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板(42)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一号筒体(4)的内部装填有筒状的碳块,所述二号筒体(5)的内部装填有锂电池。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蜂窝式枕头,包括:一枕头主体,其表面开设有若干蜂窝状的透气孔,并在其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发热机构,该发热机构包含控温板和碳纤维发热板;和一筒体组,其包含一号筒体和二号筒体,两个筒体的规格相同,一号筒体由装配块和两组可翻转的筒板组成;其技术要点,在枕头主体内部安装发热机构,可使整个枕头主体进行发热,对使用者起到保暖作用;同时枕头主体表面开设的若干蜂窝状透气孔,增强了枕头主体的透气性;采用的发热机构可直接嵌入式装配到开口槽内,利用枕头主体的弹性恢复力以及卡块与卡槽配套连接,确保发热机构在枕头主体内的稳定性,避免使用到螺丝等固定零件,拆装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王晋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晋豪
技术研发日:2020.05.28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