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7931发布日期:2021-06-01 23:26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免安装、便捷式、桌面台式等小家电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台式即热式饮水机由于其自带水箱、无需安装、插电即用、一键速热等特点,也逐渐普及到千家万户。一些技术中饮水机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饮水机体积较大、安全可靠性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饮水机,以利于提高饮水机的安全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饮水机,包括壳体、支架、水箱组件和水路系统;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外壳,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水箱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支架上的水箱,所述水路系统包括按照出水方向依次连接的出水座、水泵、水阀、加热器和出水嘴,所述出水座的进水口设置为与所述水箱底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座、所述水泵和所述水阀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出水座和所述水泵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出水嘴位于所述外壳外部。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隔板、固定筒和第二隔板,所述固定筒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个侧边固定在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上;所述水箱设于所述固定筒内,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出水座和所述水泵固定在所述第一隔板的朝向所述底座的侧面上,所述加热器固定在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一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上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对应的位置设置通孔,所述出水座固定在所述通孔处;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处的逆止阀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逆止阀和所述水箱之间,所述逆止阀设置为在所述水箱放置在所述固定筒内时抵接在所述出水座上并将所述水箱的出水口打开,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在所述水箱放置在所述固定筒内时呈压缩状,并设置为在所述水箱脱离所述固定筒后利用自身弹力使所述逆止阀将所述水箱的出水口阻挡。

可选地,所述出水座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凸台,所述出水座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凸台的顶端;所述水箱的出水口凸出于所述水箱的底面设置,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从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容纳槽内并套设在所述凸台的外部,所述逆止阀抵接在所述凸台的顶端并将所述水箱的出水口打开,所述水箱的出水口的外壁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出水座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第一端设置,所述水泵和所述水阀并排设置并均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第二端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的朝向所述底座的侧面上相对设置有两个支撑筋,所述水泵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隔板上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筋上设置的支撑槽内。

可选地,所述水箱包括箱体和设于所述箱体顶端的箱盖,所述箱体上转动设有提手,所述箱体的外壁上沿所述箱体高度方向设有导向槽,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凸棱。

可选地,所述固定筒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水箱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水箱的顶端凸出于所述固定筒,所述外壳的顶端与所述水箱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水箱的凸出于所述固定筒的部分的侧面设有所述提手,所述提手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的朝向所述底座的侧面的周向边缘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支撑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底座通过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为即热式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器的底端和顶端,所述出水嘴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加热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外壳上设有供所述出水管穿过的开孔。

有益效果:

1、支架与壳体之间形成有位于底部的第一安装腔和位于侧部的第二安装腔,水路系统集中设置在底部的第一安装腔内,只是将加热器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这样,有利于将水路系统与饮水机的电控系统分离开来,有利于形成水电分离式布局,可提高饮水机的安全可靠性。

2、在水箱底部的出水口处设置逆止阀和弹性件,逆止阀通过与水箱出水口、弹性件和出水座的配合,可以在水箱处于放置状态下时打开水箱的出水口,在水箱处于拿起状态下时关闭水箱的出水口,这样,可防止在取出水箱后水箱内积存的余水漏出。

3、出水座靠近第一隔板的第一端设置,水泵和水阀并排设置并均靠近第一隔板的第二端设置,这样布局可节省空间,且方便水路连接水管的布管。第一隔板上设置有两个支撑筋,水泵位于两个支撑筋上设置的支撑槽内,支撑筋的设置可增加第一隔板的强度,且能够对水泵进行稳固支撑和限位,减小水泵在工作时的震动。

4、外壳的顶端与水箱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水箱的顶端凸出于支架的固定筒设置且水箱的凸出部分的侧面设有提手,提手位于外壳的外部。这样,水箱顶端及提手通过外壳顶端的开口外露,可方便取放水箱。

5、加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加热器的底端和顶端,出水嘴位于外壳外部并通过出水管与加热器的出水口连接,这样,加热器的高度方向与第二安装腔的高度方向一致,加热器的设置方式可充分利用第二安装腔的空间,有利于减小饮水机体积。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饮水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的又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的水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5a的水箱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6a的支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的壳体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的壳体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8a的外壳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c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8a的外壳在又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的出水嘴罩体的罩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b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的出水嘴罩体的罩体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c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9b的罩体底盖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水箱内的浮子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在缺水状态下水箱内的浮子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在水箱处于放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3a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c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的饮水机在水箱处于拿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底座,101-散热孔,102-翻边,103-限位筋,104-过线槽,105-出线槽,106-固定柱,107-固定孔,108-固定孔,

2-支架,201-第一隔板,2011-第一开孔,2012-通孔,2013-支撑筋,2014-翻边,2015-导向柱,2016-固定柱,2017-固定柱,2018-固定柱,

202-第二隔板,2021-固定柱,2022-固定柱,203-固定筒,2031-凸棱,2032-卡槽,204-固定板,2041-固定柱,

3-水箱,301-箱体,3011-导向槽,3012、水箱出水口,3013-卡筋,3014-卡槽,302-箱盖,303-提手,3031-异形卡扣,

4-外壳,401-筒体,4011-第二开孔,4012-卡槽,4013-凸沿,4014-固定柱,402-顶板,4021-灯孔,403-导向板,404-开口,

5-出水嘴罩体,501-罩体主体,5011-开口,5012-卡扣,5013-卡槽,502-罩体底盖,5021-第三开孔,5022-卡爪,5023-卡扣,

6-出水座,601-容纳槽,602-凸台,603-出水座进水口,

7-出水嘴,8-水泵,9-水阀,10-加热器,11-出水管,12-主控板,

13-显示电路板,14-余水盒,1401-透水孔,15-显示面板,16-浮子罩、17-浮子,18-水位开关,19-逆止阀,20-弹性件,21-密封圈,22-连接水管,23-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饮水机,如图1、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饮水机包括壳体、支架2、水箱组件、水路系统和电控系统。

所述壳体包括底座1和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外壳4。

如图2、图3、图6a、6b所示,所述支架2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架2包括第一隔板201、固定筒203和第二隔板202,所述固定筒203和所述第二隔板202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隔板201上,所述第二隔板202的一个侧边固定在所述固定筒203的外壁上。所述第一隔板201与所述底座1之间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隔板202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外壳4之间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隔板202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外壳4之间设有第三安装腔。

如图5a、图5b所示,所述水箱组件包括水箱3,以及设于所述水箱3的出水口3012处的逆止阀19和弹性件,所述水箱3设于所述固定筒203内。

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水路系统包括按照出水方向依次连接的出水座6、水泵8、水阀9、加热器10和出水嘴7,所述出水座6的进水口603设置为与所述水箱3底部的出水口3012连接。所述出水座6、所述水泵8和所述水阀9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出水座6和所述水泵8固定在所述第一隔板201的朝向所述底座1的侧面上,所述加热器10固定在所述第二隔板202的第一侧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出水嘴7位于所述外壳4外部。

如图3所示,所述电控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腔内的主控板12和设置在支架2上的显示电路板13,所述显示电路板13上设有显示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饮水机,支架2与壳体之间形成了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并且支架2自身设置有放置水箱3的固定筒203,水路系统和电控系统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安装腔内,由此,将水路系统与电控系统分离开来,形成了水电分离式布局,提高了饮水机的安全可靠性,并且饮水机结构紧凑,人机和谐,体积较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饮水机设计,可以设计成桌面台式即热饮水机。

第一安装腔位于饮水机的底部,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分别位于饮水机的前后两侧,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均位于饮水机的同一侧,固定筒203位于饮水机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此种空间布局一方面可以将水路系统与电控系统分离开来,提高饮水机的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壳体内部空间,更有利于减小饮水机的体积。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出水座6靠近所述第一隔板201的第一端设置,所述水泵8和所述水阀9并排设置并均靠近所述第一隔板201的第二端设置,这样布局可节省空间,且方便水路连接水管22的布管。图4中箭头的方向代表水流的流向,水箱3内的水从水箱3底部的出水口3012流入出水座6,并依次经水泵8、水阀9、加热器10和出水嘴7流出。其中,出水座6、水泵8、水阀9和加热器10可通过硅胶材质的连接水管22依次连接,加热器10和出水嘴7之间可通过硬质材料的出水管11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a、图5b所示,所述水箱3包括箱体301和设于所述箱体301顶端的箱盖302,箱盖302可以不与箱体301连接,直接放置在箱体301顶端,便于拿取。所述箱体301的顶部转动设有提手303,提手303两端均转动设有一个异形卡扣3031,两个异形卡扣3031分别卡接在箱体301上设置的两个卡槽3014内,使得提手303可相对箱体301转动。所述箱体30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3012,所述出水口3012可以凸出于箱体301的底面设置。所述箱体301的外壁上沿所述箱体301高度方向设有导向槽3011,该导向槽3011设置为与固定筒203内壁上设置的凸棱2031配合。箱体30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等,本示例中箱体30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所述支架2可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隔板201可以水平设置,第二隔板202和固定筒203可以竖直设置。所述第一隔板201的朝向所述底座1的侧面的周向边缘设有翻边2014,所述翻边2014支撑在所述底座1上,以使第一隔板201与底座1之间形成第一安装腔。第二隔板202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多个固定柱2021,多个固定柱2021与加热器10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所述加热器10可以为即热式加热器10,可采用厚膜即热式加热管对水进行加热,加热管材质可以是不锈钢或石英玻璃管。所述加热器1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器10的底端和顶端,加热器10的高度方向与第二安装腔的高度方向一致,加热器10的设置方式可充分利用第二安装腔的空间,有利于减小饮水机体积。所述第一隔板201上设有第一开孔2011,所述加热器10的进水口从所述第一开孔2011伸入到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以与所述水阀9连接。所述固定筒203的横截面形状与水箱3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本示例中固定筒203和水箱3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固定筒203的内壁上沿高度方向设有凸棱2031,凸棱2031与水箱3外壁上的导向槽3011配合,放置水箱3时可以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方便拿取水箱3,凸棱2031的表面可以为弧面结构并与导向槽3011形状相适配。所述水箱3在放置于固定筒203内的状态下,水箱3的顶端凸出于所述固定筒203,水箱3的凸出于所述固定筒203的部分的侧面设有提手303。所述支架2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筒203顶端外壁上的固定板204,所述第二隔板202的顶端与所述固定板204的朝向所述第一隔板201的侧面连接,固定板204的背离所述第一隔板201的侧面上设有固定柱2041,显示电路板13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固定柱2041上,显示电路板13位于饮水机上部并远离饮水机下部的水路系统设置,可实现水电分离布局设计。

如图6b所示,第二隔板202的第二侧面上设有多个固定柱2022,多个固定柱2022与主控板12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二隔板202将主控板12和加热器10隔开,第一隔板201将主控板12、加热器10与底部的出水座6、水泵8和水阀9隔开,形成水电分离布局,安全可靠。为使水箱3的出水口3012能够与出水座6的进水口603连接,第一隔板201上对应于水箱3的出水口3012的位置设置有通孔2012,第一隔板201的朝向所述底座1的侧面上围绕通孔2012设有多个固定柱2017,多个固定柱2017分别与出水座6上的多个固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使出水座6固定在第一隔板201上。第一隔板201的朝向所述底座1的侧面上还设有多个固定柱2018和多个固定柱2016,多个固定柱2018通过紧固件与水泵8连接,以将水泵8固定在第一隔板201上,多个固定柱2016通过紧固件与底座1连接,以将支架2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隔板201的朝向底座1的侧面上相对设置有两个支撑筋2013,所述水泵8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固定柱2018上并位于两个所述支撑筋2013上设置的支撑槽内,支撑槽为弧形槽,与水泵8的外壁形状相适配。支撑筋2013的设置可增加第一隔板201的强度,且能够对水泵8进行稳固支撑和限位,减小水泵8在工作时的震动。所述第一隔板201的朝向底座1的侧面上靠近翻边2014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导向柱2015,多个导向柱2015与底座1上设置的多个限位筋103一一配合,在安装底座1时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便于安装。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底座1为板状结构,所述底座1的朝向所述第一隔板201的侧面的周向边缘设有翻边102,所述翻边102与所述外壳4底端的周向边缘对接。底座1上靠近周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07、多个固定孔108和多个限位筋103,多个固定孔107与外壳4底端的内壁上设置的固定柱通过紧固件连接,多个固定孔108与第一隔板201上的多个固定柱2016分别通过紧固件连接。多个限位筋103与第一隔板201上的多个导向柱2015配合,在将第一隔板201与底座1安装在一起时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安装。所述底座1上与所述加热器1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散热孔101,以利于将加热器10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底座1的朝向所述第一隔板201的侧面上还设有固定柱106和过线槽104,翻边102上设有出线槽105,饮水机的电源线可从过线槽104和出线槽105引出壳体外部。固定柱106可以通过紧固件将用于压紧电源线的压线板固定。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a、图8b、图8c所示,所述外壳4包括一体结构的筒体401和支撑板,所述筒体401底端的内壁上沿周向边缘设置有多个固定柱4014,多个固定柱4014与底座1上的多个固定孔107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筒体401顶端的周向边缘的一部分凸出于其余部分而形成凸沿4013。所述支撑板包括顶板402和导向板403,所述顶板402连接在所述凸沿4013上,所述导向板403的一端与所述顶板402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筒体401内部。所述导向板403的一侧面朝向所述水箱3的凸出于所述固定筒203的部分设置,所述导向板403的形状与所述水箱3的外壁形状相适配。水箱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相应地,导向板403的形状为圆弧形。导向板403可以在放置和取出水箱3过程中对水箱3起到导向作用,方便水箱3取放。顶板402盖设在筒体401顶端的凸沿4013上,筒体401顶端未被顶板402盖封的部分形成供水箱3顶端露出的开口404,水箱3的顶端及提手303位于筒体401的外部,提手303未被筒体401遮挡,可以方便取放水箱3,如图11所示。所述顶板402位于显示电路板13的上方,所述顶板402上与显示电路板13上的显示灯对应的位置设有灯孔4021,所述壳体还包括盖设在所述顶板402上的显示面板15,显示面板15可通过自带背胶粘贴在顶板402上,显示灯的光线可通过灯孔4021射出并显示在显示面板15上,显示面板15位于饮水机顶部,可方便用户操作。外壳4的筒体401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孔4011,第二开孔4011供位于外壳4外部的出水嘴7与加热器10的出水口之间的出水管11穿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9a、图9b、图9c所示,所述壳体还可以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开孔4011处的出水嘴罩体5,所述出水嘴7设于所述出水嘴罩体5内,所述出水嘴7的出水口从所述出水嘴罩体5上设置的第三开孔5021伸出。所述出水嘴罩体5包括罩体主体501和设于所述罩体主体501底部的罩体底盖502。所述罩体主体501的朝向所述外壳4的侧部设有开口5011,该开口5011处设有卡扣5012,所述卡扣5012与所述第二开孔4011处设置的卡槽4012(图8b示出)卡接。所述罩体底盖502的周向边缘设有多个卡扣5023,多个卡扣5023与罩体主体501上设置的多个卡槽5013卡接。所述罩体底盖502上设有多个卡爪5022和所述第三开孔5021,所述多个卡爪5022将所述出水嘴7卡接在所述出水嘴罩体5内,所述第三开孔5021可以凸出于罩体底盖502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三开孔5021的形状与出水嘴7的出水口的形状相适配,比如可以为圆锥形孔,第三开孔5021的内壁与出水嘴7的外壁贴合,可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出水嘴7设置在外壳4的外部,并位于外壳4侧壁上设置的出水嘴罩体5内,可方便用户接水,且出水嘴罩体5可以通过其内部设置的卡爪5022对出水嘴7起到固定作用,使出水嘴7位置固定牢靠。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所示,水箱3在放置于固定筒203内状态下,水箱3的箱盖302可以与壳体顶部的显示面板15平齐,水箱3的提手303可以支撑在外壳4的筒体401的顶端,方便取放水箱。所述饮水机还包括余水盒14,所述余水盒14可拆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并与所述出水嘴7相对设置,所述余水盒14的顶面上设有透水孔1401,余水盒14用于收集接水时不小心洒落的水。本示例中,如图10所示,余水盒14和底座1内部均设置有磁铁23,两者通过磁铁23的磁力吸附固定,便于余水盒14拆装。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2a、图12b所示,所述水箱组件还可以包括固定在所述水箱3内底部的浮子罩16和活动设于所述浮子罩16内部的浮子17,所述浮子17设置为在所述水箱3内的水位高于最低水位时处于第一位置(图12a所示位置),并设置为在所述水箱3内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时处于第二位置(图12b所示位置)。所述电控系统还可以包括设于所述固定筒203外壁上的水位开关18,水位开关18可以固定在固定筒203外壁上设置的卡槽2032(图6a示出)内,所述水位开关18设置为在所述浮子17处于第一位置时连通,并设置为在所述浮子17处于第二位置时断开。水位开关18处于连通状态时,说明水箱3内水位处于饮水机正常制水的水位范围,饮水机通电后可正常工作;水位开关18处于断开状态时,说明水箱3内水位过低,饮水机停止制水,并可以显示“缺水”以提醒用户向水箱3加水。本示例中,浮子罩16可以与水箱3的箱体301的内部底面上设置的卡筋3013(图5b示出)卡接以实现固定。浮子罩16设有开孔,以使水箱3内的水可以进入浮子罩16,而使浮子17可根据水位的高度上升和下降。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a、图13b、图13c所示,所述第一隔板201上与所述水箱3的出水口3012对应的位置设置通孔2012,所述出水座6固定在所述通孔2012处。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水箱出水口3012处的逆止阀19和弹性件20,所述弹性件20设于所述逆止阀19和所述水箱3之间。所述逆止阀19设置为在所述水箱3放置在所述固定筒203内时抵接在所述出水座6上并将所述水箱3的出水口3012打开,所述弹性件20设置为在所述水箱3放置在所述固定筒203内时呈压缩状,并设置为在所述水箱3脱离所述固定筒203后利用自身弹力使所述逆止阀19将所述水箱3的出水口3012阻挡。所述出水座6可以设有容纳槽601,所述容纳槽601内设有凸台602,所述出水座6的进水口603设置在所述凸台602的顶端。所述水箱3的出水口3012凸出于所述水箱3的底面设置,所述水箱3的出水口3012从所述通孔2012伸出至所述容纳槽601内并套设在所述凸台602的外部,所述逆止阀19抵接在所述凸台602的顶端并将所述水箱3的出水口3012打开,所述水箱3的出水口3012的外壁与所述容纳槽60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21,以防止水流入饮水机内部。本示例中,所述弹性件20可以为弹簧,所述逆止阀19包括头部和身部,逆止阀19的头部位于水箱3底壁的朝向水箱3内部的一侧,身部位于水箱出水口3012内。所述弹簧套设在逆止阀19的身部,在水箱3放置在所述固定筒203内时(即水箱3处于图13a所示的放置状态),出水座6的凸台602将逆止阀19向上顶起,逆止阀19的头部不与水箱3接触,则水箱3的出水口3012被打开,水箱3内的水可从出水口3012流出,此状态下,弹簧呈压缩状,弹簧的一端抵接在逆止阀19身部的远离头部的一端设置的限位环上,另一端抵接在水箱3的底壁上。在水箱3脱离所述固定筒203后(即水箱3处于图13c所示的拿起状态),由于逆止阀19没有抵接在出水座6的凸台602上,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逆止阀19的头部抵接在水箱3的底壁上,并将水箱3的出水口3012阻挡,水箱3内的水不能流出。在水箱3底部的出水口3012处设置逆止阀19和弹性件20,逆止阀19通过与水箱出水口3012、弹性件20和出水座6的配合,可以在水箱3处于放置状态下时打开水箱3的出水口3012,在水箱3处于拿起状态下时关闭水箱3的出水口3012,这样,可防止在取出水箱3后水箱3内积存的余水漏出。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饮水机的工作过程可以是:

(1)当用户将水箱3装满水并放置在水箱安装位置时(可直接往水箱3内部倒水或拿下水箱3接水),出水座6将水箱出水口3012处的逆止阀19顶开,此时水路接通,同时水箱3内部的浮子17上升到最高位与水位开关18位置相对,水位开关18连通,饮水机通电后便正常工作。用户通过操作显示面板15取水时,水箱3内部的水被水泵8抽取,依次经过出水座6、水泵8、水阀9进入加热器10,加热器10立即将水加热到用户所需的温度、容量,在3秒内通过出水嘴7流出;

(2)随着用户的逐渐取水,水箱3内水位逐渐下降,当下降到水箱3内的浮子17与水位开关18的位置不再相对时,水位开关18断开,机器停止制水,同时显示“缺水”提醒用户加水。

水阀9可采用单向阀,这样,饮水机在使用过程中,当用户将水箱3拿走,长时间不放回时,单向阀可有效阻止加热器10内部的水倒流入饮水机内部,避免了安全隐患和用户不好的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