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食物粘黏的煮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9486发布日期:2021-01-26 19:5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食物粘黏的煮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食物粘黏的煮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自动煮食装置可以全自动地完成煮食过程,但是其煮出的食物容易粘黏在一起,有时甚至由于粘黏导致部分硬芯,影响食物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食物粘黏的煮食装置。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防食物粘黏的煮食装置,包括煮食器皿和食物容器,包括导向件,所述煮食装置配有移动驱动机构驱动食物容器沿导向件的顶面移动,所述导向件的顶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形状,使得食物容器沿其移动经过时发生抖动以防止食物粘黏。
[0006]
进一步地,食物容器有多个,多个食物容器连接在一起形成浸泡组件,所述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浸泡组件运动,使得多个食物容器依次沿导向件移动经过所述高低不平的形状发生抖动。
[0007]
进一步地,移动驱动机构横向驱动浸泡组件,所述导向件的顶面支撑所述食物容器,所述食物容器在浸泡组件中可升降,从而在被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横移的过程中被导向件引导上下移动从而发生抖动。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浸泡组件包括竖向套筒,所述食物容器向下伸出有套杆,套杆插入所述竖向套筒,从而使食物容器在浸泡组件中可升降。
[0009]
进一步地,食物容器装有滚轮,通过滚轮接触导向件顶面。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煮食器皿为环形,所述导向件相应地为环形,多个食物容器环周分布,沿导向件单向绕环作循环移动。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浸泡组件包括支撑板,多个食物容器装在支撑板上,所述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撑板自转,从而使多个食物容器沿导向件绕环移动。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煮食器皿包括热水煮食区,所述食物容器在所述热水煮食区内沿导向件移动经过所述高低不平的形状发生抖动以防止食物粘黏。
[0013]
进一步地,对应所述煮食器皿设有浸泡位置和出食位置,所述导向件从浸泡位置倾斜向上导向出食位置,食物容器有多个,多个食物容器连接在一起形成浸泡组件,所述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浸泡组件运动,使得多个食物容器依次沿导向件从浸泡位置移动至出食位置进行出食操作。
[0014]
进一步地,对应所述煮食器皿设有入食位置和浸泡位置,所述导向件从入食位置倾斜向下导向浸泡位置,食物容器有多个,多个食物容器连接在一起形成浸泡组件,所述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浸泡组件运动,使得多个食物容器依次沿导向件从入食位置移动至浸泡位置进行浸泡操作。
[0015]
有益效果:食物容器沿导向件顶面移动时经过高低不平处,发生抖动,从而防止食物容器内的食物粘黏在一起。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煮食装置的结构图;
[0017]
图2是煮食器皿和导向件的俯视图;
[0018]
图3是浸泡组件的结构图;
[0019]
图4是移动驱动机构和浸泡组件的结构图;
[0020]
图5是移动驱动机构、浸泡组件和导向件的结构图;
[0021]
图6是导向件的结构图;
[0022]
图7是食物筛对接倒食驱动机构时的示意图;
[0023]
图8是移动驱动机构中旋转电机和支撑架的结构图;
[0024]
图9是倒食驱动机构驱动食物容器翻转倒食后的示意图;
[0025]
图10是防护罩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
如图1,煮食装置包括煮食器皿1、含多个煮食筛21的浸泡组件2、移动驱动机构3、导向件4(见图5)和倒食驱动机构5。煮食器皿1如图2,为圆环形,被隔板116、110、10分隔为热水煮食区11、冷水浸泡区12和倒食区13,热水煮食区11的底部设有加热组件111(见图1)来加热该区内的水,冷水浸泡区12的底部设有冷凝组件121(见图1)从而使该区内的水变成冷水。移动驱动机构3驱动多个煮食筛21依次沿导向件4移动,从而使得煮食筛21能依次进入热水煮食区11泡热水煮食、进入冷水浸泡区12浸冷水以及进入倒食区13对接倒食驱动机构5,对接后,倒食驱动机构5驱动煮食筛21转动将食物倒出。
[0028]
浸泡组件2如图3,包括支撑板22,支撑板22上装有呈环周分布的多个支撑条23,支撑板22和多个支撑条23位于由煮食器皿1围成的中部空间14(见图2)内。每个支撑条23上固定有一个竖向套筒24,煮食筛21的对接轴25上套有横向套筒26,横向套筒26向下伸出有套杆27,套杆27插入竖向套筒24内,煮食筛21就可升降地安装在支撑条23上了。安装完后,多个煮食筛21伸向煮食器皿1(见图1),并与多个支撑条23相应地呈环周分布。由此可见,支撑板22与多个支撑条23作为框架,将多个煮食筛21连接在一起形成浸泡组件2。如图4,浸泡组件2由移动驱动机构3中的旋转电机31驱动,具体地:有安装板32固定在煮食器皿1(见图1)的底部,安装板32上伸出连接轴33,支撑板22通过轴承可旋转地安装在连接轴33上。旋转电机31装在安装板32下表面,其旋转轴52穿过安装板32后连接主动齿轮34,主动齿轮34与从动齿轮35啮合,从动齿轮35装在安装板32下方,旋转电机31转动就可以通过主动齿轮34带动从动齿轮35连同支撑板22一起自转,从而使得多个煮食筛21绕环移动。
[0029]
如图5,圆环形的导向件4套住支撑板22,支撑住每一个煮食筛21。煮食筛21的套杆27的底端装有滚轮28,煮食筛21通过滚轮28接触导向件4的顶面。支撑板22单向自转时,多个煮食筛21的滚轮28沿导向件4的顶面单向绕环作循环移动。如图2和图6,热水煮食区11和倒食区13之间的部位上方为入食位置a,煮食筛21作为食物容器,在入食位置a处被放入食
物后,受旋转电机31驱动,开始沿导向件4顶面的下坡段112移动,在移动的同时其套杆27也在下坡段112的导向作用下沿竖向套筒24逐渐作出适应性的下降,以保证滚轮28一直沿导向件4顶面滚动,这一过程中煮食筛21被套杆27带动作出适应性的下降,从而逐渐下降进入热水煮食区11内的浸泡位置b浸泡热水,即下坡段112将煮食筛21从入食位置a倾斜向下导向浸泡位置b浸泡热水。进入浸泡位置b后,滚轮28会经过导向件4上的高低不平的形状处113,发生抖动,从而防止煮食筛21内的食物粘黏。煮食筛21内的食物在热水煮食区11内被煮熟后,滚轮28沿导向件4上的上坡段114滚动至平台段115,上坡段114将煮食筛21从浸泡位置b倾斜向上导向出食位置c出食。出食位置c位于热水煮食区11和冷水浸泡区12之间的部位上方,兼做冷水浸泡区12的入食位置c。滚轮28从入食位置c沿着下坡段117滚动,下坡段117将煮食筛21从入食位置c倾斜向下导向浸泡位置d浸泡冷水。滚轮28继续横向滚动,则沿着上坡段118滚动至平台段119,上坡段118将煮食筛21从浸泡位置d倾斜向上导向出食位置e出食。出食后,滚轮28沿平台段119滚动直至煮面筛21移动至倒食位置131(见图7)准备对接倒食驱动机构5后进行倒食操作。
[0030]
倒食驱动机构的具体安装结构如下:如图4,连接轴33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53,支撑板53通过支撑架54装有倒食驱动机构5中的旋转电机51。如图7,倒食区13的正上方为倒食位置131,旋转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转轴52,转轴52朝向倒食位置131。如图8,转轴52前端沿煮食筛21的移动路径开有对接槽521,对接槽521的朝煮食筛21移动的反方向端开有对接入口522,对接槽521的朝向煮食筛21移动的方向端开有脱接口523。随着煮食筛21移动至倒食位置131,其对接轴25从对接入口522插入对接槽521,从而形成对接,对接时的状态如图7。旋转电机51的输出轴正向旋转180度,则带动转轴52连同煮食筛21一起旋转180度,煮食筛21旋转180度后的状态见图9,将食物倒入倒食区13内,倒食区13的底部开有食物出口132,食物从食物出口132出来。倒出食物后,旋转电机51再正转180度,使得煮食筛21复位,然后煮食筛21继续单向绕环移动,则其对接轴25经脱接口523脱离对接槽521。
[0031]
为了防止旋转电机51被蒸汽损坏,设有防护罩6罩住旋转电机51:防护罩6是安装在多个煮食筛21的对接轴25上的,随浸泡组件2转动,具体地:如图10,防护罩6对应于每个煮食筛21的部位,开有竖直通槽61,对接轴25从防护罩6外穿过通槽61伸入防护罩6内,随着煮食筛21被驱动移动至倒食位置131(见图7),则对接轴15对接旋转电机51。如图10,通槽处设有上折叠件62和下折叠件63,上折叠件62位于对接轴25与通槽61上端之间,上折叠件62上端连接通槽61上端,下端连接对接轴25,遮挡通槽61的位于对接轴25上方的部分;下折叠件63位于对接轴25与通槽61下端之间,下折叠件63上端连接对接轴25,下端连接通槽61下端,遮挡通槽61的位于对接轴25下方的部分,防护罩6安装后的状态见图1。煮食筛21上移出食和下降浸泡,则对接轴25沿通槽61上下移动。两个折叠件62、63可折叠可张伸,随着对接轴25上下移动,两个折叠件62、63适应性地折叠和张伸,从而保持对通槽61的遮挡,使得蒸汽不会从通槽61内进入防护罩6内损坏旋转电机51。
[0032]
非优选地,将上折叠件62上端连接通槽61上端,下端连接对接轴25,下折叠件63上端连接对接轴25,下端连接通槽61下端改为:上折叠件62的上端和下端之间设有弹簧,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上折叠件62上端保持接触通槽61的上端,下端保持接触对接轴25,从而保持遮挡通槽61的位于对接轴25上方的部分;下折叠件63的上端和下端之间也设有弹簧,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下折叠件63上端保持接触对接轴25,下端保持接触通槽61下端,从而保持遮
挡通槽61的位于对接轴25下方的部分。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