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婴儿床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8202发布日期:2022-08-12 20:3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婴儿床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婴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婴儿床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在携带婴幼儿外出的情况下,为确保婴幼儿的正常睡眠,市面上出现了各种便于携带的折叠式婴儿床。
3.在公告号为cn208625065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一种婴儿床扶手关节折叠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扶手座和铰接于扶手座两侧的两根扶手管,扶手管位于扶手座内的外壁均沿轴向开设有条形孔,条形孔之间滑移穿设有收合铆钉,收合铆钉上均套设有滑动块,扶手管与滑动块连接有限位弹簧,扶手座关于中心对称开设有两个供两个收合铆钉滑移的弧形导向孔,两个导向孔上端在同一直线上相向延伸设有卡锁孔,扶手座沿垂直于卡锁孔的方向滑移设有用于分离滑动块的按键,收合铆钉转动至导向孔上端时,限位弹簧将收合铆钉抵至卡锁孔内。现有的折叠婴儿床常采用的上述的婴儿床扶手关节折叠装置作为折叠扶手使用,底部采用提拉收拢的方式进行收折。
4.但是,现有市场上的折叠式婴儿床在收折以及展开过程中床底部分操作较为不便,需要进行多方位展开并固定,操作比较麻烦,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婴儿床的折叠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婴儿床骨架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婴儿床骨架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折叠婴儿床骨架结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框架,两所述框架上端之间转动连接有折叠扶手,两所述框架下端之间转动连接有折叠底架,所述折叠扶手以及折叠底架均沿竖向面同步旋转向内收折至框架内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两框架之间设置有折叠扶手以及折叠底架,并设置折叠扶手以及折叠底架在竖向面上向内旋转收折,下部的折叠底架可以通过使用者脚部向上踢,上部的折叠扶手可以通过使用者手部向下弯折,操作更加简便,进而实现婴儿床的便捷折叠。
9.优选的,所述折叠底架包括至少两件平行设置的折叠杆,各所述折叠杆均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两件支撑杆,两所述支撑杆分别铰接至第一连接件其中两相对侧,两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框架转动连接,折叠底架展开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下端与框架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折叠杆与第一连接件的铰接连接作用实现折叠底架的折叠功能,第一连接件下端可以与支撑面抵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11.优选的,各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轴线与折叠杆旋转平面垂直设置,所述加强杆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下端面与第一连接件的下端面齐平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各第一连接件之间连接有加强杆,利用加强杆的
联结作用,可以加强各折叠杆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折叠底架的结构强度。
13.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靠近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上限位块,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下限位块,当折叠底架展开时,所述上限位块抵接至下限位块上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杆上设置有上限位块与第一连接件上的下限位块,利用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之间的限位作用,可以限制折叠杆的旋转角度,使得折叠底架旋转展开更加的稳定。
15.优选的,所述折叠杆平行设置有两件,两所述折叠杆上均设置夹紧件,两侧的各夹紧件的相对设置侧均设置有夹紧槽,两所述折叠杆之间设置有插接至夹紧槽内的托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折叠底架为杆构成的框架状,婴儿床的底面承托能力比较差,因此将在折叠杆上设置有夹紧件,并将托板插接至对应的夹紧槽中进行固定,配合折叠底架起到承托的作用。
17.优选的,两所述折叠杆之间连接有位于托板下侧的托杆,所述托杆位于托板中部位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托板的中部位置的承受力比较薄弱,因此将在托板的中部下侧还设置有托杆,利用托杆进行支撑,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提高托板的承受力。
19.优选的,两所述框架均包括呈匚形状设置的主杆以及连接主杆两端的固定杆,各所述支撑杆均与固定杆转动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主杆与固定杆构成框架,实现框架的支撑作用,主杆设置为一体成型设置,并通过固定杆对主杆的两端进行安装固定,同时固定杆与主杆的可拆卸连接简便与各折叠杆与框架的转动连接。
21.优选的,各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各所述第二连接件均转动套设至固定杆上,所述主杆两端均固定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固定杆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套设至第三连接件内,所述第三连接件开设有供第二连接件转动的让位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的设置将便于实现支撑杆与框架的转动连接作用,第三连接件的设置一方面是便于固定杆与主杆的连接固定,另一方面是还可以对第二连接件在固定杆上的位置进行限制,让位槽的设置将便于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的让位滑移,如此将便于实现支撑杆与框架的转动安装。
23.优选的,各所述第三连接件下端均设置有朝外伸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面积大于主杆截面面积。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三连接件的下端设置有支撑脚,利用支撑脚具有较大的支撑面积,并且向外设置,可以提高婴儿床的支撑接触面面积以及支撑面广度,进一步提高婴儿床的支撑稳定性。
25.优选的,所述折叠扶手对称设置有两件,两所述折叠扶手的间距大于两折叠杆的间距。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折叠扶手与折叠杆的位置,使得折叠扶手以及折叠底架在旋转时可以错开设置,合理利用婴儿床收折放置的空间,结构紧凑,便于折叠放置。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通过在两框架之间设置有折叠扶手以及折叠底架,利用同位于竖向面上旋转的折叠扶手以及折叠底架,如此将便于婴儿床的折叠收置;
29.通过在折叠底架上设置加强杆、垫块、夹紧件、托板以及托杆配合加强折叠底架的结构强度以及支撑稳定性;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婴儿床骨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杆的折叠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杆与框架连接处的爆炸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框架;101、主杆;102、固定杆;2、折叠扶手;3、折叠杆;31、第一连接件;32、支撑杆;4、上限位块;5、下限位块;6、第二连接件;7、第三连接件;8、让位槽;9、支撑脚;10、加强杆;11、垫块;12、夹紧件;13、夹紧槽;14、托板;15、托杆;16、第四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折叠婴儿床骨架结构。参照图1,折叠婴儿床骨架结构包括框架1、折叠扶手2以及折叠底架,两件框架1对称设置,折叠扶手2设置有两件且两端均分别与框架1上端转动连接,折叠底架两端均分别与框架1下端转动连接,折叠扶手2以及折叠底架均于其本身中部位置进行折叠收折,折叠扶手2以及折叠底架均沿竖向面同步旋转,收折时,折叠扶手2向下旋转收折,折叠底架向上旋转收折,实现将折叠扶手2以及折叠底架向内收折至框架1内侧。
37.其中,参照图1,两件框架1均呈矩形框状设置,两件框架1均包括呈匚形状设置的主杆101以及连接主杆101两端的固定杆102,两件主杆101的两端均抵接至支撑面上。
38.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折叠底架包括两件平行设置的折叠杆3,其中,两件折叠杆3均包括呈t形状设置的第一连接件31以及两件支撑杆32,两件支撑杆32分别铰接至第一连接件31的其中两侧,两件支撑杆32靠近第一连接件31的一端固定有上限位块4,第一连接件31上固定有下限位块5,当折叠底架展开时,上限位块4抵接至下限位块5上端。
39.参照图1、图3,各支撑杆32远离第一连接件31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二连接件6,各第二连接件6均转动套设至固定杆102上,主杆101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三连接件7,固定杆102与第三连接件7插接固定,第二连接件6转动套设至第三连接件7内,第三连接件7开设有供第二连接件6转动的让位槽8,通过第二连接件6实现支撑杆32与固定杆102的连接,通过第三连接件7实现主杆101与固定杆102的连接,同时对第二连接件6的转动进行限定。
40.进一步的,参照图1、图3,各第三连接件7下端均还固定有朝外伸的支撑脚9,支撑脚9的底面积大于主杆101的截面面积,提高婴儿床的支撑稳定性。
41.进一步的,参照图1、图2,两件第一连接件31之间连接固定有加强杆10,加强杆10轴线与折叠杆3旋转平面垂直设置,加强杆10上固定有垫块11,垫块11下端面与第一连接件31以及支撑脚9的下端面齐平设置。
42.参照图1、图2,由于折叠底架的支撑面不足,因此,将在两折叠杆3上均安装固定有
夹紧件12,位于加强杆10各侧的每根支撑杆32均对应设置有两件,其中一件与支撑杆32固定,另一件与第二连接件6一体成型设置,对应两侧的各夹紧件12的相对设置侧均开设有夹紧槽13,两折叠杆3之间设置有可以插接至夹紧槽13内的托板14,两件托板14的下侧均还安装有托杆15,两件托杆15均位于对应托板14的中部位置处且与对应的支撑杆32安装固定。
43.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折叠扶手2对称设置有两件,两个折叠扶手2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件折叠杆3的间距,以便于折叠扶手2以及折叠底架的让位折叠收置。本实施例中的两件折叠扶手2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婴儿床扶手关节折叠装置,结构一致,不再赘述。各扶手管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第四连接件16,各第四连接件16均固定至主杆101上,展开时,扶手管外壁抵接至第四连接件16内侧的上端面。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折叠婴儿床骨架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展开时,将两件框架1朝相反方向拉开设置,展开后固定折叠扶手2;收折时,解除固定扶手的固定作用,使用者可以利用脚部向上钩折叠底架,手部向下按压折叠扶手2的折叠处,然后收拢两件框架1即可完成收折操作。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