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38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遮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一种车用遮阳装置,尤指一种在车辆行进期间可遮挡照射前座乘客的阳光或停车后遮住前挡风玻璃的一种新颖遮阳装置。
按一般固定性或非固定性、用以屏蔽车辆前挡风玻璃,使阻止阳光射入车内的遮阳帘,只能在停车后使用,而不具备有在车辆行进期间能遮挡照射前座乘客阳光的功能。由于车辆前挡风玻璃为驾驶者行车主要视野之所在,只能在其上方略为贴上隔热纸以阻挡少许阳光外,于炎炎夏日中,驾驶人及前座乘客需容忍由前挡风玻璃射入的阳光,即使车内已有冷气,且左、右车窗及后挡风玻璃已全部铺设隔热纸。然而,当前座乘客无选择性而必须坐在前座时,为免除被太阳晒到(入射阳光大部分晒到下半身),一般都使用衣物或报纸挡在下半身以避免晒到阳光,但此时衣物等物品却也阻隔冷气,亦令人难受。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阳装置,其于车辆行进期间具有遮挡照射前座乘客阳光及不虞阻挡冷气流通的功能,以使乘客乐于坐在前座,此在长途行车中,有人坐在驾驶者旁监视,更可增添一份行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于车辆停止行进后可立即迅速改变成一遮挡全部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以发挥另一遮阳功能。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装置及其他目的、功能,将配合下列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结构图,并表示出其中的外壳由水平往垂直方向移动的动作。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并表示出其中的外壳在水平方向可九十度水平位移的动作。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底座的另一实施例。
请参照
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遮阳装置主要包括一底座1、一转动体4、一定位杆2、一扳动杆3、一外壳5及一卡掣杆7,其中,底座1固设有一杆体10,底座1上设有两孔11、12,此两孔11、12以杆体10为中心构成九十度的夹角;转动体4,由第一垂直壁31、第一中空筒体42、第二垂直壁43及第二中空筒体44连结而成,并于第一垂直壁41设有弧状分布、连续的多个齿40;定位杆2,系设置在前述转动体4的第二中空筒体44中,其较大直径的上端头20系位于筒体44外,近下端头22处设有一凸体21,而在筒体中的杆2设有一弹簧23,藉弹簧23的弹力,可令下端头22位于底座1的孔11中;扳动杆3,藉轴杆30而被枢接在第二垂直壁43上,扳动杆3设有一起动片31位于定位杆2的上端头20与第二中空筒体44上表面间;外壳5,设有上下叠置一体的上室50及下室52,上室50内设有现有一般构造而可自动卷收的遮阳帘58,该遮阳帘58系穿经上室50侧边开设的开口槽51,至于下室52内亦设有同于上室50中遮阳帘58一般构造的遮阳帘55,该遮阳帘55系穿经下室52侧边开设的开口槽53而与遮阳帘58反向,外壳5设有一连接臂54,该连接臂54一端系固接着下室52,另端则延伸出两延伸片61、62经轴杆63枢接在第一垂直壁41上;卡掣杆7,藉轴杆70枢接在连接臂54内,复藉固设在连接臂54的另一轴杆72所套设的弹簧73的压力,而使卡掣杆7的卡掣块71可啮合至转动体4的齿40;前述转动体4套在底座1的杆体10时,藉E形环13卡于杆体10上端的凹环,可防止转动体4的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1可用双面胶或在四角隅钻孔锁上螺丝等现有手段固定在车内驾驶座与前座乘客间的前方的置物平台上,此时外壳5则位于两前座间,但外壳5的长度不并及于椅座的靠背。车辆停车后,欲藉本实用新型遮挡前挡风玻璃,只需用手扶住外壳5并往上推,外壳5将以轴杆63为转动圆心,且卡掣块71系顺向而可脱离与齿40的啮合,外壳5即可由水平方向转动至前挡风玻璃倾斜的角度(参见图2),并因设有多个齿40及齿40可防卡掣块71逆向脱出与弹簧73压制作用而可使外壳5作多段微倾斜角度的调整;一旦外壳5调整至定位后,即可将遮阳帘55向右拉出,藉前挡风玻璃右侧的现有吸盘挂钩钩住扣环57(扣环57可移动在遮阳帘55圆杆56上,以配合吸盘挂钩位置),同理,遮阳帘58即向左侧拉出而藉圆杆59上的扣环60定位,如此,遮阳帘55、58即遮蔽住前挡风玻璃,阻止阳光射入车内,确保前座内部装璜、操作部件等不受高热。
如前张设遮阳帘后,倘欲开车或不拟使用时,只需先将扣环脱出挂钩,遮阳帘58、55即自动卷收至上室50、下室52中,独留圆杆及扣环在外部以备拉取之用;然后依图2箭头方向在卡掣杆7施以一力,使卡掣杆7以轴杆70为轴心转动令卡掣块71脱离与齿40的啮合并压迫弹簧73,外壳5即归位至两前座间的位置;再如图3所示箭头方向施力于扳动杆3,即可以轴杆30为轴心带动起动片31进而往上拉起定位杆2,使定位杆2的下端头22脱出底座1的孔11,并水平推动外壳5往箭头方向移动,且不用再施力于扳动杆3;此时,外壳5与转动体4一起连动并以杆体10为轴心转动九十年时,定位杆2的下端头22将藉弹簧23的推力而嵌入孔12中,防止外壳5及转动体4的再移位,如此,外壳5即横置在前乘客座前方的挡风玻璃下。
车辆行进期间,前座乘客欲使用本实用新型遮阳装置遮挡下半身而不被阳光晒到,首先设定外壳5位于驾驶座与前乘客座间(控制扳动杆3使定位杆2的下端头22再嵌入孔11中,呈
图1的状态);再将遮阳帘55拉出扣在置物平台靠右前门端所设的另一挂钩,使遮阳帘水平横置在前座乘客胸前,便能有效阻挡阳光不晒到下半身。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上,扣住遮阳帘55、58扣环的挂钩,可视车主需要及车种的不同而自由设定,以获取最佳遮阳效果及不碍行车安全为先决要件;至于本实用新型的底座1,并不予以严格限制为平板状,乃可视所置之处的表面形状加以设计,以配合各车种使用之需,但,以使外壳5呈水平为最佳。为适用于各车种,底座1亦可采泛用的结构,如图4所示,底座1靠前挡风玻璃一端的两侧,可设有倾斜支杆90、91再套接有吸盘92、93,以该吸盘92、93吸附在前挡风玻璃上,底座1的另端则以螺孔98、99分别螺接着可断螺丝94、95,该可断螺丝94、95下端具有万向接头连接着吸盘82、83,依置放表面形状,调整螺丝架设高度后,拴紧螺母96、97,并将可断螺丝94、95凸伸于底座1上的非必要部分切断,如是即为一种因应不同车种的设置表面而提供的泛用结构,当然,此种结构并非本实用新型重点之所在,其仅在说明固定本实用新型底座可实施方案的其中一例而已。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车辆停止期间,可视前挡风玻璃倾斜角度调节外壳倾斜角度,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以遮挡阳光。
2.车辆行进期间,可供前座乘客使用使不被阳光晒到,并因遮阳帘呈水平,不会妨碍驾驶人看右方后视镜的视线,及不阻碍冷气的流通。
3.只需对扳动杆或定位杆或外壳施力,即可调整外壳的方位,操作极为便利、省事,结构亦极为精简。
4.系设置在两前座间,不妨碍驾驶人或前座乘客上下车的行动,即使在紧急煞车时,亦不危及驾驶人与前座乘客,至于后座乘客更不可能冲过两前座间微小空隙而撞及外壳(外壳长度实际并不长)。
5.不用时,可完全横置在前座乘客前方的置物平台上,毋需另行卸下而增加存放的不便。
6.遮阳帘为软性材料,即使在车辆行进期间被前座乘客使用而撞及,亦不伤害乘客。
权利要求1.一种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底座(1)、一转动体(4)、一定位杆(2)、一扳动杆(3)、一外壳(5)及一卡掣杆(7),其中,底座固设有一杆体(10),底座上设有两孔(11、12),此两孔以杆体为中心构成九十度的夹角;转动体,由第一垂直壁(41)、第一中空筒体(42)、第二垂直壁(43)及第二中空筒体(44)连结而成,并于第一垂直壁设有弧状分布、连续的多个齿(40);定位杆,系设置在前述转动体的第二中空筒体中,其较大直径的上端头(20)系位于筒体外,近下端头处设有一凸体(21),而在筒体中的杆设有一弹簧(23),藉弹簧的弹力,可令下端头(22)位于底座的孔(11)中;扳动杆,藉轴杆(30)而被枢接在第二垂直壁上,扳动杆设有一起动片(31)位于定位杆的上端头与第二中空筒体上表面间;外壳,设有上下叠置一体的上室(50)及下室(52),上室内设有现有一般构造而可自动卷收的遮阳帘(58),该遮阳帘系穿经上室侧边开设的开口槽(51),至于下室内亦设有同于上室中遮阳帘一般构造的遮阳帘(55),该遮阳帘(55)系穿经下室侧边开设的开口槽(53)而与遮阳帘(58)反向,外壳设有一连接臂(54),该连接臂一端系固接着下室,另端则延伸出两延伸片(61,62)经轴杆(63)枢接在第一垂直壁上;卡掣杆,藉轴杆(70)枢接在连臂(54)内,复藉固设在连接臂的另一轴杆(72)所套设的弹簧(73)的压力,而使卡掣杆的之卡掣块(71)可啮合至转动体(4)的齿(40);前述转动体套在底座的杆体(10)时,藉E形环(13)卡于杆体上端的凹环,可防止转动体的脱出。
专利摘要一种车用遮阳装置,包括一底板、一定位杆、一扳动杆、一转动体、一外壳及一卡掣杆,其于车辆行进期间,可拉出外壳其中一内藏的遮阳帘遮挡前座乘客的下半身不被阳光晒到,而于停车时,可拉出外壳内藏的两遮阳帘遮蔽前挡风玻璃,以提供一种多遮阳用途且结构精简、操作简便的遮阳装置。
文档编号E06B9/24GK2151239SQ9224434
公开日1993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8日
发明者庄柏龄 申请人:庄柏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