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器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24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报警器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防盗报警器的密码锁。
1987年3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电子电路大全(一)》第333页发表了一篇名为《红外线报警器》的文章。该文介绍的红外线报警器对主人和窃贼没有识别能力,当主人进入报警区遮断红外脉冲光时,报警器也报警。为避免主人进入报警区产生误报警,在报警区外面要设置开关,主人进入报警区前将电源切断。但如果窃贼发现该开关也可以切断电源进入报警区,报警器不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设计一种报警器密码锁,它可以设置密码,用电子钥匙将报警器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报警器密码锁,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包括a、“与”门IC2,它的输出端M与报警电路连接,它的一个输入端N接收来自报警区的报警电平,它的另一个输入端与“或”门IC1的输出端连接;b、“或”门IC1,它有N个输入端,分别与N个“异或”门u1、u2……un的输出端连接;c、“异或”门u1、u2……un,它们的一个输入端d1、d2……dn分别与密码设置电路的N个输出端连接,它们的另一个输入端d′1、d′2……d′n分别与电子锁的N个输出端连接;d、密码设置电路,它由N个单元电路组成,每个单元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异或”门u1、u2……un的一个输入端d1、d2……dn连接;
e、电子锁,它由N个单元电路组成,并带有电子钥匙插孔P。每个单元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异或”门u1、u2……un的另一个输入端d′1、d′2……d′n连接。
密码设置电路的每个单元电路都可以设置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电子锁的每个单元电路与密码设置电路的单元电路相对应。当电子钥匙插入电子钥匙插孔P后,电子锁的N个单元电路可根据密码设置电路设置的密码输出相应的高电平或低电平。密码设置电路、“异或”门u1、u2……un、“或”门IC1、“与”门IC2一般都放在报警区内,只有电子锁放在报警区外。通过密码设置电路设置密码,即设置每个单元电路有的输出高电平,有的输出低电平,而电子锁的每个单元电路输出都为同一种电平。因此,N个“异或”门中总有一个输出高电平,“或”门IC1也输出高电平。这样来自报警区的报警电平可以通过“与”门IC2,使报警电路发出报警信号。当电子钥匙插到电子锁的电子钥匙插孔P中,则电子锁的每个单元电路输出的电平与密码设置电路相应的单元电路输出的电平相同。因此,N个“异或”门都输出低电平,“或”门IC1也输出低电平。这样来自报警区的报警电平不能通过“与”门IC2,报警电路不报警。
本实用新型由于密码设置电路放在报警区内,主人可以设置密码并制做相应的电子钥匙,窃贼不进入报警区就无法知道设置的密码。当主人需要进入报警区时,可先将电子钥匙插入电子锁的电子钥匙插孔P中,然后进入报警区,报警电路就不报警。这样防盗报警器对主人和窃贼就具有识别能力,防止主人进入报警区产生误报警。另外,电子锁虽然放在报警区外,窃贼如果先破坏电子锁,后进入报警区,报警电路仍然报警,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实施例1的电路图。
图2为实施例2的密码设置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电子锁的电路图。
图4为实施例1的电子钥匙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电子钥匙示意图。
实施例1如
图1所示振荡器输出一定频率的电脉冲信号送入n个红外线发射器和“异或”门IC5的一个输入端C。电阻r1为隔离电阻,当A点对地短路时,虽然红外线发射器不发射信号,但振荡器输出的电脉冲信号仍能送入“异或”门IC5。红外线发射器的个数n可以根据防盗的具体空间而定。红外线发射器发射与振荡器输出的电脉冲信号的脉宽和频率相同的红外脉冲光。与n个红外线发射器对应的是n个红外线接收器,它们接收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脉冲光,输出与红外脉冲光脉宽和频率相同的电脉冲信号。n个红外线接收器分别与n个整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整形电路将红外线接收器输出的电脉冲信号整形,输出上升沿和下降沿陡降的电脉冲信号。n个整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与非”门IC6的n个输入端连接。“与非”门IC6的输出端与“异或”门IC5的另一个输入端D连接。“异或”门IC5的输出端与触发器的触发输入端连接,触发器采用基本RS触发器,它由“与非”门IC3、IC4组成。基本RS触发器的输出端Q与“与”门IC2的一个输入端N连接,它的直接置位端
d与“异或”门IC5的输出端连接,它的直接复位端
d与复位开关K的a端连接,复位开关K的b端接地,c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正电源连接。“与”门IC2的输出端M与报警电路连接,它的一个输入端N接收来自报警区的报警电平,它的另一个输入端与“或”门IC1的输出端连接;“或”门IC1有N个输入端,分别与N个“异或”门u1、u2……un的输出端连接;“异或”门u1、u2……un的一个输入端d1、d2……dn分别与密码设置电路的N个输出端连接,它们的另一个输入端d′1、d′2……d′n分别与电子锁的N个输出端连接;密码设置电路由多位开关KG组成,多位开关KG的a1、a2……an端与正电源连接,C1、C2……Cn端接地,b1、b2……bn端为输出端,输出端分别与“异或”门u1、u2……un的输入端d1、d2……dn连接;电子锁由光敏二极管S1、S2……Sn、电阻RS1、RS2……RSn、发光二极管T1、T2……Tn、电阻RT1、RT2……RTn和电阻R′1、R′2……R′n组成。电阻RS1、RS2……RSn的一端与正电源连接,电阻RS1、RS2……RSn的另一端分别与光敏二极管S1、S2……Sn的阴极连接,光敏二极管S1、S2……Sn的阳极分别与“异或”门u1、u2……un的一个输入端d′1、d′2……d′n和电阻R′1、R′2……R′n的一端连接,电阻R′1、R′2……R′n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T1、RT2……RTn的一端与正电源连接,电阻RT1、RT2……RTn的另一端分别与发光二极管T1、T2……Tn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T1、T2……Tn的阴极接地。发光二极管T1、T2……Tn与光敏二极管S1、S2……Sn的位置一一对应,它们之间具有电子钥匙插孔P,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之间有透光孔R。
如果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脉冲光不被遮断,则整形电路的输出端H、I……J输出的电脉冲信号与振荡器输出的电脉冲信号的脉宽和频率相同,且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对齐(忽略传输延时)。经“与非”门IC6进行“与非”运算后,“与非”门IC6输出的电脉冲信号的上升沿与振荡器输出的电脉冲信号的下降沿对齐,“与非”门IC6输出的电脉冲信号的下降沿与振荡器输出的电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对齐。因此,“异或”门IC5输出高电平,基本RS触发器不翻转,“与”门IC2的输入端N为低电平,报警电路不报警。当任意一个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脉冲光被遮断时,“异或”门IC5的两个输入端C、D总有一段时间输入的电平相同,使“异或”门IC5输出低电平,基本RS触发器触发翻转。输出端Q输出高电平送入“与”门IC2的一个输入端N,“与”门IC2输出高电平,使报警电路报警。当复位开关K使a、b两点接通时,基本RS触发器复位,报警电路停止报警。多位开关KG可以使N个输出端有的为高电平,有的为低电平,所以“异或”门u1、u2……un的输入端d1、d2……dn有的为高电平,有的为低电平。而电子锁中的发光二极管T1、T2……Tn总在发光,发出的光通过透光孔R照射到光敏二极管S1、S2……Sn上,光敏二极管S1、S2……Sn导通,“异或”门u1、u2……un的另一个输入端d′1、d′2……d′n都为高电平。所以,“异或”门u1、u2……un中总有一个输出高电平。“或”门IC1也输出高电平,基本RS触发器输出的报警电平可以通过“与”门IC2,使报警电路报警。如图4所示,电子钥匙是上面带有透光孔V的薄片,透光孔V的位置是根据密码设置电路设置的密码而定的,与多位开关KG输出高电平的输出端对应的光敏二极管处不设透光孔V,与多位开关KG输出低电平的输出端对应的光敏二极管处不设透光孔V。所以当电子钥匙插入电子钥匙插孔P内时,有的光敏二极管被遮住,有的不被遮住。与被遮住的光敏二极管连接的“异或”门u1、u2……un的两个输入端都为低电平,与不被遮住的光敏二极管连接的“异或”门u1、u2……un的两个输入端都为高电平。因此,“异或”门u1、u2……un都输出低电平,“或”门IC1也输出低电平。基本RS触发器输出的报警电平不能通过“与”门IC2,报警电路不报警。主人要进入报警区时,应先将电子钥匙插入电子锁的电子钥匙插孔P中,锁住报警器。
实施例2实施例2只有密码设置电路和电子锁与实施例1不同,其余部分都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2所示,密码设置电路由二极管D1、D2……Dn和电阻R1、R2……Rn组成,二极管D1、D2……Dn的一端与正电源连接,二极管D1、D2……Dn的另一端分别与“异或”门u1、u2……un的一个输入端d1、d2……dn和电阻R1、R2……Rn的一端连接,电阻R1、R2……Rn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D2……Dn有的正接有的反接,通过二极管D1、D2……Dn的正接和反接,可以设置密码,使“异或”门u1、u2……un的输入端d1、d2……dn有的为高电平,有的为低电平。
如图3所示,电子锁由干簧管h1、h2……hn和电阻Rh1、Rh2……Rhn组成。干簧管h1、h2……hn的一端与正电源连接,干簧管h1、h2……hn的另一端分别与“异或”门u1、u2……un的一个输入端d′1、d′2……d′n和电阻Rh1、Rh2……Rhn的一端连接,电阻Rh1、Rh2……Rhn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5所示,电子钥匙是上面带有磁片X的薄片,磁片X的位置是根据密码设置电路设置的密码而定的,与密码设置电路的正接的二极管对应的干簧管处设有磁片X,与反接的二极管对应的干簧管处不设磁片X。所以,当电子钥匙插入电子钥匙插孔P内时,有的干簧管导通,有的干簧管不导通。与导通的干簧管连接的“异或”门u1、u2……un的两个输入端都为高电平,与不导通的干簧管连接的“异或”门u1、u2……un的两个输入端都为低电平。因此,“或”门IC1输出低电平。基本RS触发器输出的报警电平不能通过“与”门IC2,报警电路不报警。主人要进入报警区时,应先将电子钥匙插入电子锁的电子钥匙插孔P中,锁住报警器。
权利要求1.报警器密码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a、“与”门(IC2),它的输出端(M)与报警电路连接,它的一个输入端(N)接收来自报警区的报警电平,它的另一个输入端与“或”门(IC1)的输出端连接;b、“或”门(IC1),它有N个输入端,分别与N个“异或”门(u1)、(u2)……(un)的输出端连接;c、“异或”门(u1)、(u2)……(un),它们的一个输入端(d1)、(d2)……(dn)分别与密码设置电路的N个输出端连接,它们的另一个输入端(d1′)、(d2′)……(dn′)分别与电子锁的N个输出端连接;d、密码设置电路,它由N个单元电路组成,每个单元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异或”门(u1)、(u2)……(un)的一个输入端(d1)、(d2)……(dn)连接;e、电子锁,它由N个单元电路组成,并带有电子钥匙插孔(P),每个单元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异或”门(u1)、(u2)……(un)的另一个输入端(d1′)、(d2′)……(dn′)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报警器密码锁,其特征在于,密码设置电路由多位开关(KG)组成,多位开关(KG)的(a1)、(a2)……(an)端与正电源连接,(c1)、(c2)……(cn)端接地,(b1)、(b2)……(bn)端为输出端,输出端分别与“异或”门(u1)、(u2)……(un)的输入端(d1)、(d2)……(dn)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报警器密码锁,其特征在于,密码设置电路由二极管(D1)、(D2)……(Dn)和电阻(R1)、(R2)……(Rn)组成,二极管(D1)、(D2)……(Dn)的一端与正电源连接,二极管(D1)、(D2)……(Dn)的另一端分别与“异或”门(u1)、(u2)……(un)的一个输入端(d1)、(d2)……(dn)和电阻(R1)、(R2)……(Rn)的一端连接,电阻(R1)、(R2)……(Rn)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报警器密码锁,其特征在于,电子锁由光敏二极管(S1)、(S2)……(Sn)、电阻(RS1)、(RS2)……(RSn)、发光二极管(T1)、(T2)……(Tn)、电阻(RT1)、(RT2)……(RTn)和电阻(R′1)、(R′2)……(R′n)组成,电阻(RS1)、(RS2)……(RSn)的一端与正电源连接,电阻(RS1)、(RS2)……(RSn)的另一端分别与光敏二极管(S1)、(S2)……(Sn)的阴极连接,光敏二极管(S1)、(S2)……(Sn)的阳极分别与“异或”门(u1)、(u2)……(un)的一个输入端(d′1)、(d′2)……(d′n)和电阻(R′1)、(R′2)……(R′n)的一端连接,电阻(R′1)、(R′2)……(R′n)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T1)、(RT2)……(RTn)的一端与正电源连接,电阻(RT1)、(RT2)……(RTn)的另一端分别与发光二极管(T1)、(T2)……(Tn)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T1)、(T2)……(Tn)的阴极接地,发光二极管(T1)、(T2)……(Tn)与光敏二极管(S1)、(S2)……(Sn)的位置一一对应,它们之间具有电子钥匙插孔(P),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之间有透光孔(R)。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报警器密码锁,其特征在于,电子锁由干簧管(h1)、(h2)……(hn)和电阻(Rh1)、(Rh2)……(Rhn)组成,干簧管(h1)、(h2)……(hn)的一端与正电源连接,干簧管(h1)、(h2)……(hn)的另一端分别与“异或”门(u1)、(u2)……(un)的一个输入端(d′1)、(d′2)……(d′n)和电阻(Rh1)、(Rh2)……(Rhn)的一端连接,电阻(Rh1)、(Rh2)……(Rhn)的另一端接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防盗报警器的密码锁。为克服主人进入报警区产生误报警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密码设置电路和电子锁各有相互对应的N个单元电路组成,对应的两个单元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异或”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N个“异或”门的输出端与“或”门的N个输入端连接,“或”门的输出端与“与”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收报警区的报警电平,“与”门的输出端与报警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防盗报警器,可以防止主人进入报警区时产生误报警。
文档编号E05B37/20GK2176402SQ9323167
公开日1994年9月7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21日
发明者叶乃喜 申请人:叶乃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