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卷帘轨道以及窗帘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85893阅读:来源:国知局
腔体下端且与L形件位于矩形腔体同一侧的U形件402。矩形腔体400用于插设固定轨道底塞110。
[0056]轨道盖板41大致呈L形,包括第一盖板边410、第二盖板边411,轨道盖板41上还设置有用于隐蔽连接件的腔体412,腔体412的位置与U形件402相对应,连接件可穿过腔体412伸入U形件402内。在本实施例中,腔体412位于轨道盖板41的转角角落。U形件402内表面还形成有内螺纹4021。
[0057]第一盖板边410的自由端端部与L形件401的自由端端部相对设置,二者之间形成槽口 100。
[0058]第一盖板边410的自由端端部与L形件401的自由端端部还均向外凸出形成有凸起部(413、403)。该两凸起部(413、403)的间隙使得卷帘不能从两凸起部之间穿出。
[0059]为了使得轨道盖板41与轨道底板40连接更加稳固,在第二盖板边411上还凸出形成第一 L形限位件414,轨道底板矩形腔下端短边另一侧凸出形成第二 L形限位件404。当轨道底板40与轨道盖板41组装后,第一 L形限位件上与轨道底板矩形腔短边平行的一边插入第二 L形限位件形成的凹槽内,第二 L形限位件上与轨道底板矩形腔短边平行的一边插入第一 L形限位件形成的凹槽内。
[0060]安装组装式卷帘轨道时,将轨道底板40与轨道盖板41拼接,使得第一 L形限位件与第二 L形限位件处于正确的位置。而后通过连接件,例如螺丝穿过轨道盖板41的腔体412并伸入U形件402内。
[0061]下文详述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卷管组件2的具体结构。
[0062]请参照图10、图11、图14,卷管组件2包括卷管20、插设于卷管20两端的被动轮管塞21与主动轮管塞22、插设于被动轮管塞21与主动轮管塞22内的被动轮伸缩轴23与主动轮伸缩轴24。
[0063]本实施例中,采用分体式管塞代替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管塞,当主动轮伸缩轴24与被动轮伸缩轴23未与主动轮管塞22或被动轮管塞21固定时,主动轮伸缩轴24与被动轮伸缩轴23可在主动轮管塞22与被动轮管塞21内移动从而改变主动轮伸缩轴24与被动轮伸缩轴23露出主动轮管塞22与被动轮管塞21的长度。
[0064]在主动轮伸缩轴24与被动轮伸缩轴23外表面上均形成有至少一条连接槽(240、230),相对应的,在主动轮管塞22与被动轮管塞21内表面形成有与连接槽(240、230)相匹配的轴向筋(220、210)。
[0065]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主动轮管塞22与被动轮管塞21均包括管塞本体(221、211),固连于管塞本体一侧的伸缩径(222、212),所述伸缩径外径小于管塞本体外径且大于主动轮伸缩轴与被动轮伸缩轴外径;所述伸缩径上形成有用于固定主动轮管塞与主动轮伸缩轴,被动轮管塞与被动轮伸缩轴的孔(223、213)。
[0066]安装时,将主动轮伸缩轴与被动轮伸缩轴插接于主动轮管塞与被动轮管塞中,通过螺钉锁入孔(223、213)。需要调节管塞长度或者拆卸管塞时,拆开螺钉,调整主动轮伸缩轴与被动轮伸缩轴的插入长度或者抽除主动轮伸缩轴与被动轮伸缩轴即可。
[0067]本实施例中,主动轮伸缩轴与被动轮伸缩轴插入主动轮管塞与被动轮管塞中,因此主动轮伸缩轴与主动轮管塞,被动轮伸缩轴与被动轮管塞之间必然形成有一凹槽。抗风构件随着卷帘卷上管塞时,抗风构件可被卷绕到该凹槽内,抗风构件卷绕叠加形成的厚度可被该凹槽深度抵消使得卷帘卷绕后整体仍保持平整状态,不会因为设置了抗风件而使得卷帘卷绕后厚度不平整。
[0068]请参照图14,本实施例中,采用摇杆驱动钢丝绳从而带动主动轮管塞旋转,因此,本实施例中,窗帘还包括驱动器5,一端伸入驱动器5,另一端穿过钢丝滑轮6而后与主动轮管塞连接的钢丝7。主动轮伸缩轴24另一端还设置有用于缠绕钢丝7的钢丝轮241。驱动器5带动钢丝运动从而带动钢丝轮旋转使得卷管转动从而带动卷帘组件展开或者收起。
[0069]可以想象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驱动方式来驱动卷管组件转动,例如拉珠式、电动式等。
[0070]被动轮伸缩轴23与主动轮伸缩轴24分别通过端盖120以及支架130固定,端盖120与支架130下方固连有可插入对应组装式卷帘轨道内的插接件(121、131)。
[0071]在组装式卷帘轨道上端还设置有轨道导布塞140以防止灰尘落入组装式卷帘轨道内。
[0072]请参照图3、图12、图13、图14,卷帘组件3下侧还连接有下杆组件8。下杆组件8包括下杆80以及安装于下杆80两端的分体式下杆塞81。
[0073]分体式下杆塞81包括塞体810以及定位环820。塞体810包括与下杆内腔形状相匹配的插接体811以及设置于插接体811 —端的挡边812,定位环820套设于插接体811外表面并贴紧挡边812。
[0074]定位环820内径与插接体811外径相匹配,定位环820外径与挡边812外径相匹配。定位环紧贴挡边侧壁。插接体811上形成插接孔8110,定位环820内表面设置防脱柱8200,通过防脱柱与插接孔使得定位环套设固定于插接体外表面。防脱柱的顶端部直径大于插接孔8110的孔径从而防止定位环脱离插接体。
[0075]挡边812外表面还凸出设置有两条凸块830,凸块830与第一盖板边端部和L形件端部的凸起部(413、403)相配合防止下杆脱离组装式卷帘轨道摆动。
[0076]在本实施例中,凸块830内表面呈倾斜状,凸起部(413、403)外表面也为倾斜状,二者倾斜斜率大致相同。安装时,凸块830位于凸起部(413、403)外侧。
[0077]当整个窗帘需要检修时,先取下下杆塞上的定位环,而后将下杆塞完全插入下杆内腔中,此时下杆塞上的凸块脱离组装式卷帘轨道上的凸起,而后即可拆出轨道底板与轨道盖板之间固连的连接件从而将组装式卷帘轨道拆开,取出卷帘组件即可。
[0078]整个窗帘安装时,先将卷管组件两端安装在端盖与支架上,而后将卷帘组件的抗风构件放置到预设的组装式卷帘轨道的腔体位置,而后安装轨道底板与轨道盖板;拔出下杆塞使得下杆塞的挡边与下杆的端面具有一定距离,将定位环扣入下杆塞以限定下杆塞的位置使得下杆塞上的凸块扣合组装式卷帘轨道上的凸起部,从而防止风压时,下杆脱离轨道摆动。
[007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组装式卷帘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与建筑物固连的轨道底板、可拆卸地与轨道底板固连的轨道盖板;所述轨道底板与轨道盖板组装后,二者相对的端部形成可供卷帘穿过的槽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卷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盖板上设置有可供连接件穿过的腔体,所述轨道底板上对应该腔体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件的固定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卷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底板包括矩形腔体,由矩形腔体上端短边向一侧突出形成的L形件,设置于矩形腔体下端且与L形件位于矩形腔体同一侧的U形件;所述轨道盖板大致呈L形,包括第一盖板边与第二盖板边;所述轨道盖板上的腔体位置与U形件位置相对应,连接件可穿过腔体伸入U形件内;所述第一盖板边端部与L形件端部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卷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边端部与L形件端部均形成有凸起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卷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件内表面形成内螺纹。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卷帘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边上凸出形成第一 L形限位件;所述轨道底板矩形腔下端短边另一侧凸出形成第二 L形限位件;所述轨道底板与轨道盖板组装后,第一 L形限位件上与轨道底板矩形腔短边平行的一边插入第二L形限位件形成的凹槽内,第二 L形限位件上与轨道底板矩形腔短边平行的一边插入第一 L形限位件形成的凹槽内。7.一种窗帘,其特征在于:包括窗罩,卷管组件、卷帘组件以及两组装式卷帘轨道;所述组装式卷帘轨道包括可与建筑物固连的轨道底板、可拆卸地与轨道底板固连的轨道盖板;所述轨道底板与轨道盖板组装后,二者相对的端部形成槽口,卷帘组件两侧边穿过该槽口伸入轨道底板与轨道盖板组装后围成的空腔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组件包括卷帘以及固连于卷帘两侧边的抗风构件,所述抗风构件直径大于槽口间隙。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式卷帘轨道内置有两对称设置的卡条或者一体成型的内轨,所述抗风构件直径大于两卡条之间间隙或者大于内轨朝向帘布的开口间隙。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管组件包括卷管、插设于卷管两端的被动轮管塞与主动轮管塞,插设于被动轮管塞与主动轮管塞内的被动轮伸缩轴与主动轮伸缩轴。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组件下侧还连接有下杆组件,所述下杆组件包括下杆,安装于下杆两端的分体式下杆塞;所述分体式下杆塞包括塞体以及定位环,塞体包括与下杆内腔形状相匹配的插接体以及设置于插接体一端的挡边,所述定位环套设于插接体外表面并贴紧挡边。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底板与轨道盖板组装后,二者相对的端部均向外凸出形成有凸起部; 所述挡边外表面凸出设置有两条凸块,所述两条凸块位于凸起部外侧而将凸起部夹持。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组装式卷帘轨道,其包括:可与建筑物固连的轨道底板、可拆卸地与轨道底板固连的轨道盖板;所述轨道底板与轨道盖板组装后,二者相对的端部形成槽口。本发明采用组装式轨道使得轨道整体拆卸、维修与安装更加方便。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窗帘,其包括上述组装式卷帘轨道。
【IPC分类】E06B9/42, E06B9/40
【公开号】CN105003187
【申请号】CN201510441917
【发明人】卢先锋, 杨士举
【申请人】宁波先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