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坐垫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195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方式的情况下,在乘坐人员就座的同时,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并且成为座面的支撑体3在第一阶段不与座椅骨架7抵接,通过以支撑支撑体3的弹性体8为支点的弯曲变形以及上述弹性体8的弹性伸长或弹性缩小,支撑体3整体伴随弹性体8的一定的反作用力开始下降,因此,从就座时开始就能够感到良好的就座感。而且,在支撑体3的端部与座椅骨架7抵接的第二阶段,产生以上述座椅骨架7为支点的两端支撑的弯曲变形,通过支撑体3的上方向的反作用力以及弹性体8的上方向的反作用力,能够发挥与乘坐人员的体重相对应的缓冲性,乘坐人员感受到座面非常柔软的印象,能够感到舒适的缓冲性。
[0033]另外,在第一或第二方式任一方式中,由于在支撑支撑体3的弹性体8上作用乘坐人员的体重,负荷分散在弹性体8和支撑体3上,因此,可以减少对作为合成树脂发泡体的支撑体3作用的负荷,因此,在受到乘坐人员的就座产生的负荷时,虽然支撑体3弯曲变形并发挥缓冲性,但其变形范围可以停留在弹性域内,并且弹性体8的下降增加,因此,乘坐人员感受到座面非常柔软的印象,得到优选的就座感。
[0034]其次,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座椅坐垫1中,为与上述支撑体3的下方即支撑体3的底面相接触或在支撑体3的下方分开地设置弹性体8,上述支撑体3的端部和座椅骨架7处于连接状态的方式。在该方式的情况下,从负载之后起,所述支撑体3以座椅骨架7为支点开始弯曲变形。在无负载时,将使弹性体8离开支撑体3的方式作为第三方式,将使弹性体8接触支撑体3的方式作为第四方式。
[0035]在第三方式的情况下,承受了就座者的挤压的支撑体3向下方引起弯曲变形,在成为一定以上的大小的变形之后,支撑体3的下方与弹性体8抵接,在该抵接之后,通过支撑体3的弯曲变形产生的上方向的反作用力、和弹性体8的张力产生的上方向的反作用力可以提高支撑力,因此,可以抑制身体不必要的陷入,可以在适当的位置支撑就座者的身体。
[0036]在第四方式的情况下,受到就座者的挤压的支撑体3以及弹性体8同时向下方引起弯曲变形,通过支撑体3的弯曲变形产生的反作用力、和弹性体8的张力可以提高支撑力,因此,在乘坐人员的体重大的情况下,可以抑制身体陷入,可以在适宜的位置支撑体重重的乘坐人员的身体。
[0037]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座椅坐垫1中,在通过小型的座椅坐垫不能充分确保支撑体3的两端间的距离,并且通过乘坐人员的身体的负荷不能得到充分的挠曲的情况下,将支撑体3不形成为直线形状而形成为圆弧形状、或使直线以任意的角度弯曲的直线部分的组合构成的弯曲形状,可以增大受到弯曲变形时的实质上的支撑体3的两端间的距离,可以得到充分的挠曲,因此,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本发明的座椅坐垫的概要图。
[0039]图2是图1中的B-B截面概略说明图,(a)是具有底面部的座椅缓冲垫中的支撑体与形成上缘部周围的缘状部件分离的方式的概要说明图,(b)是不具有底面部的座椅缓冲垫中支撑体与形成上缘部周围的缘状部件分离的方式的概要说明图。
[0040]图3是图1中的B-B截面概要说明图,(a)是具有底面部的座椅缓冲垫中的支撑体与形成上缘部周围的缘状部件一体化的方式的概要说明图,(b)是不具有底面部的座椅缓冲垫中的支撑体与形成上缘部周围的缘状部件一体化的方式的概要说明图。
[0041]图4是图1中的A-A截面概要说明图,(a)是具有底面部的座椅缓冲垫中的支撑体的概要说明图,(b)是不具有底面部的座椅缓冲垫中的支撑体的概要说明图。
[0042]图5是表示支撑体的形状的说明图,(a)是圆弧形状的支撑体的概要图,(b)是由使直线以任意的角度弯曲的直线部分的组合构成的弯曲形状的支撑体的概要图。
[0043]图6是图1中的A-A截面概要说明图,是具有底面部的座椅缓冲垫中的支撑体的截面概要说明图。
[0044]图7是图1中的A-A截面概要说明图,是表示在具有底面部的座椅缓冲垫的支撑体的底面上突设有突起部分的1方式的截面概要说明图。
[0045]图8是图1中的A-A截面概要说明图,是表示在具有底面部的座椅缓冲垫中的支撑体的底面的对置面突设有突起部分的1方式的截面概要说明图。
[0046]图9是表示以JIS K7171或IS0178为标准的弯曲试验方法的图,(a)是无负载时的图,(b)是55kg负荷时的图。
[0047]图10是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无负载时的方式的说明图,(a)是张设有弹性体的方式,(b)是将弹性体设于座椅骨架等的方式的说明图。
[0048]图11是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无负载时的方式的说明图,(a)是张设弹性体并且与支撑体接触的方式,(b)是张设弹性体并且不与支撑体接触的方式,(c)是将弹性体设于座椅骨架等并且与支撑体接触的方式,(d)是将弹性体设于座椅骨架等并且不与支撑体接触的方式的说明图。
[0049]图12是本发明第二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坐垫的A-A剖面图,是无负载时的截面说明图。
[0050]图13是本发明第二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坐垫的A-A剖面图,是作用负荷并且座椅缓冲垫抵接于座椅骨架7时的截面概要图。
[0051]图14是本发明第二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坐垫的A-A剖面图,是作用负荷并且座椅缓冲垫弯曲变形中的截面概要图。
[0052]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在座椅骨架7的上设置有夹插物的车辆用座椅坐垫的A-A剖面图,是无负载时的截面说明图。
[0053]图16是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在座椅骨架7上设置了弹接体的车辆用座椅坐垫的A-A剖面图,是无负载时的截面说明图。
[0054]图17是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在座椅骨架7上设置了弹接体的车辆用座椅坐垫的A-A剖面图,是作用负荷并且座椅缓冲垫抵接于座椅骨架7时的截面概要图。
[0055]图18是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在座椅骨架7上设置了弹接体的车辆用座椅坐垫的A-A剖面图,是作用负荷并且座椅缓冲垫弯曲变形中的截面概要图。
[0056]图19是本发明第一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坐垫的A-A剖面图,是无负载时的截面说明图。
[0057]图20是本发明第一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坐垫的A-A剖面图,是作用负荷并且座椅缓冲垫下降中的截面概要图。
[0058]图21是未使用弹性体的方式的情况下的A-A截面的座椅缓冲垫的变形的说明图,(a)表示无负载时的状态,(b)是表示负荷负载时的状态的图。
[0059]图22是说明施加了乘坐人员的负荷时的座椅缓冲垫的负荷和位移的关系的图,
(a)是表示第二方式的情况的图,(b)是表示第二方式,即在座椅骨架7上设置了弹接体的情况的图,(c)是表示第一方式的情况的图,(d)是表示不由弹性体支撑座椅缓冲垫而由座椅骨架7支撑的情况的图。
[0060]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坐垫的弹性体的安装类型的例子的图,(a)是表示第二方式,即在座面的背面设置了弹性体的方式的说明图,(b)是表示第二方式,即在座椅缓冲垫的横方向侧设置了弹性体的方式的说明图,(c)是表示第二方式,即在座椅缓冲垫的表面侧即座面侧设置了弹性体的方式的说明图,(d)是表示第一方式,即在座椅缓冲垫的脚部的下面设置了弹性体的方式的说明图。
[0061]图24是张设了弹性体的座椅骨架的概要立体图。
[0062]图25是图1中的A-A截面概要说明图,是在不具有底面部的座椅缓冲垫上张设了弹性体的方式的截面概要说明图。
[0063]图26是弹性体的种类的说明图,(a)是表示钢丝成形网的图,(b)是表示S形弹簧的图,(c)是表示螺旋弹簧的图,(d)是表示金属板簧的图,(e)是表示受扭螺旋弹簧的图,(f)是表示树脂体的图。
[0064]图27是负载耐久性试验的概要图。
[0065]图28是背形加压夹具的概要图,(a)是平面图,(b)是正面图,(c)是侧面图。
[0066]图29是重复负荷得到的残留位移量线图。
[0067]图30是座椅坐垫形状的负荷-位移量线图。
[0068]图31是发泡体和无发泡体的JIS K7221-2下的弯曲试验的比较图。
[0069]图32是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构造的压缩-位移量线图。
[0070]符号说明
[0071]1座椅坐垫
[0072]2座椅缓冲垫
[0073]3支撑体
[0074]4空隙
[0075]5空间部
[0076]6脚体
[0077]7座椅骨架
[0078]8弹性体
[0079]9钢丝
[0080]10缘状部件
[0081]11夹插物
[0082]12弹接物
[0083]16底面部
[0084]17侧面部
[0085]18突起部分
[0086]21表皮
[0087]30去除表皮一部分的范围
[0088]40加压夹具
[0089]41样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90]以下,对本发明的座椅坐垫1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91]本发明的座椅坐垫1是包含座椅缓冲垫2的座椅坐垫1,上述座椅缓冲垫2具备设置规定的间隔而对置配设并且形成于上述座椅缓冲垫2的上缘部周围的缘状部件10、和以JIS K7221-2:2006记载的方法为基准测定的挠曲量为20mm以上并且挠曲20mm时的负荷为2?100N的由合成树脂发泡体构成的多个独立的棒状或板状的支撑体3,将上述座椅缓冲垫2的方式设为以在架设于上述缘状部件10间的方向上单点支撑或多点支撑的方式,载设、嵌设或固设于上述缘状部件10上或者与上述缘状部件10 —体成形并将该多个支撑体3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设置的方式,并且具有上述支撑体3可向该支撑体3的下方弯曲变形的空间部5。而且,在体重55kg的乘坐人员就座时,也可以将因上述体重的负载而在上述支撑体3上产生的弯曲变形设为5%以内。
[0092]如图1?图3所示,在形成座椅缓冲垫2的上缘部周围的缘状部件10上固设或一体成形有支撑体3,支撑体3包含在座椅缓冲垫2的构成要素中,形成座椅缓冲垫2的座面。在此,缘状部件10可以形成于座椅缓冲垫2的上缘部的全周缘部,也可以形成于对置的缘部。
[0093]另外,座椅缓冲垫2由包含成为座面的支撑体3、侧面部17和构成下方的底面部16的部位构成,由包含成为座面的支撑体3、侧面部17的部位构成,或仅由成为座面的支撑体3构成。如图4所示,在支撑体3间形成空隙4。另外,在支撑体3的下方形成空间部5。在座椅缓冲垫2仅由成为座面的支撑体3构成的方式的情况下,将上述支撑体3载设于座椅骨架7上。
[0094]而且,如图1所示,座椅坐垫1至少由表皮21覆盖座椅缓冲垫2的外周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