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自动入户门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35985阅读:来源:国知局
方式缩展。
[0040]请再参见图1a和图1b并同时结合图2以及图3a至图3d,驱动杆50的一端50a与转动门扇20的顶部滑动铰接,驱动杆50的另一端50b与支撑杆40固定铰接。由此,驱动杆50通过其一端50a的滑动和转动,即可牵引支撑杆40发生姿态改变、以通过支撑杆40的姿态变化调节三角支撑的形状,从而达到驱动转动门扇20与滑动门扇30以折叠方式缩展的目的。
[0041]从图3a至图3d可以看出,通过驱动杆50对支撑杆40的牵引,Lx的取值会随着支撑杆40的姿态变化而改变,其中:
[0042]当Lx处于其最小值时,即Lx等于LI与L2之差时,如图3a所示,转动门扇20与滑动门扇30之间的夹角α为180°,相应地,折叠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
[0043]当Lx逐渐大于LI与L2之差时,如图3b至图3c所示,转动门扇20与滑动门扇30之间的夹角α随着支撑杆40的姿态变化而处于小于180°且大于0°的区间内,相应地,折叠门处于半开启状态;
[0044]当Lx处于其最大值时,即Lx趋紧于LI与L2之和时,如图3d所示,转动门扇20与滑动门扇30之间的夹角α为O。,折叠门处于完全打开状态。
[0045]而且,从图3a至图3d还可以看出,无论转动门扇20与滑动门扇30之间的夹角α如何变化,在驱动杆50牵引支撑杆40的过程中,驱动杆50与支撑杆40之间的夹角β始终被约束在大于O且小于180度的角度变化范围内,S卩,β不会为0、也不会为180。因此,驱动杆50能够始终保持在与支撑杆40相交(即,非平行)的方向上对支撑杆40产生牵引力,这样,能够避免对支撑杆40的牵引过程出现力臂为O的锁死状态,尤其是对如图3a所示的支撑杆40与转动门扇20和滑动门扇30均平行的折叠门关闭状态。
[0046]仍参见图1a和图1b并同时结合图3a至图3d,同步齿形带传动机构61装设在转动门扇20的顶部,该同步齿形带传动机构61引导驱动杆50的一端50a在转动门扇20的宽度方向上往复滑动。作为一种优选结构,上述的同步齿形带传动机构61包括:
[0047]平行于转动门扇2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同步齿形带611 ;
[0048]分别支撑在同步齿形带611两端的主动轮612a和从动轮612b,其中,主动轮612a受电机60的驱动,例如,主动轮612a可以通过减速器连接电机60 ;并且,主动轮612a协同从动轮612b驱使同步齿形带611的两侧带体611a和611b反向同步移动;
[0049]固定于同步齿形带611的一侧带体611a的驱动滑块613a,其中,该驱动滑块613a与驱动杆50的前述一端50a固定铰接;
[0050]固定于同步齿形带611的另一侧带体611b的支撑滑块613b,其中,该支撑滑块613b与支撑杆40的前述一端40a固定铰接。
[0051]基于上述结构的同步齿形带传动机构61,驱动滑块613a能够随同步齿形带611的一侧带体611a的移动而带动驱动杆50的前述一端50a移动,从而驱使驱动杆50利用其另一端50b牵引支撑杆40。与此同时,支撑滑块613b能够随同步齿形带611的另一侧带体611b反向移动,并带动支撑杆40的前述一端40a移动,从而配合支撑杆40被牵引导致的姿态改变,以避免阻碍驱动杆50对其的牵引。
[0052]参见图1a和图lb,电机60作为动力源装设在转动门扇20中,该电机60受控于滑动门扇30装设的门锁70。例如,该电机60可以与装设在转动门扇20中的智能控制器71电连接、并由智能控制器71根据门锁70的状态控制电机60,其中,该智能控制器71可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还可以同时与内嵌于转动门扇20的电池72电连接,以利用该电池72作为备用电源。另外,该电机60并不用于驱动门锁70及其联动机构,用于驱动门锁70及其联动机构的动力原可以选用另外的电机来实现。
[0053]基于上述结构,上述的实施例能够为转动门扇20与滑动门扇30的联动提供高效简便的驱动方式。
[0054]图4为图1b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a和图5b如图4所示局部放大结构的约束原理示意图。
[0055]请参见图4并同时结合图5a和图5b,衔接在转动门扇20与滑动门扇30之间的折转机构80具有弧形外周面800,相应地,转动门扇20和滑动门扇30与折转机构80相邻的侧边22和32具有配合弧形外周面800的弧形内凹面23和33。并且,转动门扇20和滑动门扇30的弧形内凹面23和33被折转机构80约束为以贴近弧形外周面800的方式相互靠近。
[0056]这是因为,在折叠门关闭过程中,随着图2以及图3a至图3d中示出的夹角α的逐渐增大,转动门扇20和滑动门扇30与折转机构80相邻的侧边22和32会相互靠近,若转动门扇20和滑动门扇30的弧形内凹面23和33与弧形外周面800之间存有间隙,则极易造成用户手部的夹伤。
[0057]S卩,折转机构80能够在折叠门关闭过程中有效避免夹手。
[0058]具体地,折转机构80包括转柱81,该转柱81的外表面形成有前述的弧形外周面800,该转柱81的内部还形成有沿转动门扇20与滑动门扇30之间夹角α的角平分线延伸的滑槽810。
[0059]并且,折转机构80还包括防夹手机构,防夹手机构在转柱81的顶部和底部中的每一位置处均包括转动门扇侧支角滑杆82和滑动门扇侧支角滑杆83、以及转动门扇侧导向连杆84和滑动门扇侧导向连杆85,其中:
[0060]转动门扇侧支角滑杆82和滑动门扇侧支角滑杆83的相反两端82a和83a分别与转动门扇20和滑动门扇30的顶部或底部固定铰接,并且,第一支角滑杆82和第二支角滑杆83的相对两端82b和83b在滑槽810外相互固定铰接;
[0061]转动门扇侧导向杆84和滑动门扇侧导向杆85的相反两端84a和85a分别与转动门扇侧支角滑杆82和滑动门扇侧支角滑杆83固定铰接,并且,转动门扇侧导向杆84和滑动门扇侧导向杆85的相对两端84b和85b在滑槽810中相互固定铰接。
[0062]从图5a中可以看出,当转动门扇20和滑动门扇30的侧边22和32在折叠门打开过程中相互远离时,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防夹手机构的联动约束,转动门扇20和滑动门扇30会分别受到约束力F21和F31,并且,约束力F21和F31能够被分解为法向分力F21n和F31n、以及切向分力F21t和F31t。
[0063]其中,切向分力F21t和F31t能够分别产生使转动门扇20和滑动门扇30的侧边22和32脱离转柱81的弧形外周面800的转矩T21和T31,转矩T21和T31与侧边22和32的运动趋势基本相符,因而不会对转动门扇20和滑动门扇30构成阻碍。
[0064]从图5b中可以看出,当转动门扇20和滑动门扇30的侧边22和32在折叠门关闭过程中相互靠近时,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防夹手机构的联动约束,转动门扇20和滑动门扇30会分别受到约束力F22和F32,并且,约束力F22和F32能够被分解为法向分力F22n和F32n、以及切向分力F22t和F32t。
[0065]其中,切向分力F22t和F32t能够分别产生使转动门扇20和滑动门扇30的侧边22和32贴近转柱81的弧形外周面800的转矩T22和T32,从而使转动门扇20和滑动门扇30在侧边22和32分别形成的弧形内凹面23和33能够以贴近弧形外周面800的方式相互
A+-.、Γ-罪近。
[0066]图6为如图1a和图1b所示结构中采用的连动锁机构的示意图。
[0067]请参见图1a和图1b并同时结合图6,为了使上述实施例的折叠式自动入户门具有多点防撬功能:
[0068]滑动门扇30的顶部和底部装设有受控于门锁70的伸缩锁销70a ;
[0069]滑动门扇30靠近门框10另一侧纵框12的侧边31装设有受控于门锁70的伸缩锁钩70b ;
[0070]并且,滑动门扇30中装设有在门锁70与伸缩锁销70a以及伸缩锁钩70b之间实现联动的连动锁机构;
[0071]相应地,门框10的顶部横框13和底部横框14以及前述的另一侧纵框12具有对应伸缩锁销70a以及伸缩锁钩70b的锁库。
[0072]具体地,该连动锁机构包括主旋转柄90、纵向传动连杆91、换向旋转柄92、横向传动连杆93、以及平摆传动连杆94,其中:
[0073]主旋转柄90受控于门锁70,其中,门锁70可以通过智能控制器71控制独立于前述电机60的另一电机驱动主旋转柄90,S卩,门锁70可以对主旋转柄90采用电控驱动方式的控制,或者,门锁70也可以具有连接主旋转柄90的机械锁芯,S卩,门锁70还可以对主旋转柄90采用机械连接方式的控制;
[0074]纵向传动连杆91的两侧端部分别与主旋转柄90和伸缩锁销70a固定铰接,其中,纵向传动连杆91用于将主旋转柄90的转动转换为纵向方向上的上下动;
[0075]换向旋转柄92受控于主旋转柄90,其中,换向旋转柄92用于产生与纵向传动连杆91的上下动方向相反的驱动方向;
[0076]横向传动连杆93两侧端部分别与主旋转柄90和换向旋转柄92固定铰接;
[0077]平摆传动连杆94两侧端部分别与换向旋转柄92和伸缩锁钩70b固定铰接,其中,平摆传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