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易清洗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6077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易清洗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烹饪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易清洗的炒菜机。
[0003]【【背景技术】】
[0004]炒菜机是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化烹饪过程的智能化设备,相比传统的炒菜锅具,炒菜机具有自动热油、自动翻炒,自动控制火候等功能,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0005]但目前市场上的炒菜机翻炒效果差,导致炒菜机炒菜的效果大打折扣,进而严重影响市炒菜机的市场。
[0006]并且现有的炒菜机加热装置设置在锅的底部,由于翻炒不充分,导致产生糊锅的危险,或者导致炒菜受热不均匀,影响炒菜的口感。
[0007]除此以外,现有的炒菜机锅内翻炒无序,混乱,导致炒菜的锅内全部粘附食物,底部的食物容易糊,上部的食物又不容易熟,且大大增加了锅体需要清洗的面积,极不利于用户的使用和体验。
[0008]【【实用新型内容】】
[0009]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的炒菜机,实现快速翻炒,提升炒菜的效果O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高效易清洗炒菜机,包括搅拌装置、加热装置、锅体和锅盖,搅拌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搅拌轴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铲,搅拌铲位于锅体内,驱动装置驱动搅拌轴和搅拌铲旋转,加热装置加热锅体,锅盖扣合锅体,所述锅体的内壁设有翻炒限位筋,翻炒限位筋与搅拌铲在锅体内底部形成食物的翻炒区域,所述翻炒区域的高度与整个锅体高度的比值为1:5至4:5。
[0012]所述翻炒限位筋的最低端高于搅拌伊"的端部。
[0013]所述搅拌铲的端部与翻炒限位筋的距离为0.5cm~8cm。
[0014]所述翻炒限位筋为设在锅体内的环形内凸筋,该环形凸筋为围绕锅体内壁的整环或多个弧形环组成。
[0015]所述内凸筋的高度为5至50mm。
[0016]所述加热装置位于锅体下部,加热装置在锅体侧壁的投影位于翻炒区域内。
[0017]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线圈,电磁加热线圈在锅体侧壁的投影位于翻炒区域内。
[0018]所述搅拌铲包括主铲和辅铲,主铲和辅铲的搅拌轨迹在锅体侧壁的投影位于翻炒限位筋的下方。
[0019]所述驱动装置密封设置在锅盖内,搅拌轴穿过锅盖伸入锅体内,搅拌铲设置在搅拌轴伸入锅体内的端部;或者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联轴器,联轴器设置在锅底的底部,搅拌铲套装在联轴器朝向锅体内的一端。
[0020]所述翻炒限位筋两侧设有弧形曲面,弧形曲面朝向翻炒区域一侧的弧形坡度小于另外一侧。
[00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易清洗炒菜机,包括搅拌装置、加热装置、锅体和锅盖,搅拌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搅拌轴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铲,搅拌铲位于锅体内,驱动装置驱动搅拌轴和搅拌铲旋转,加热装置加热锅体,锅盖扣合锅体。所述锅体的内壁设有翻炒限位筋,翻炒限位筋与搅拌铲在锅体内底部形成食物的翻炒区域,所述翻炒区域的高度与整个锅体高度的比值为1:5至4: 5。如此,翻炒限位筋与搅拌铲在锅体内底部形成食物的翻炒区域,使得炒菜过程中菜肴被限定在该翻炒区域内,大大提升了炒菜的效率和保证翻炒的效果,且避免菜肴粘附于翻炒区域外的区域,造成无法翻炒而烧糊的危险,有效减少了炒菜结束后需要清洗的面积。此外,翻炒区域的高度与整个锅体高度的比值限定在1:5至4:5,保证炒菜分量的通用性,也保证了设计的合理性,提升搅拌铲的拆装方便性。
[0023]进一步地,所述翻炒限位筋的最低端高于搅拌铲的端部。如此,搅拌铲炒菜时,菜肴受搅拌铲的搅拌作用向锅体的内壁运动,向内壁运动的菜肴会受到翻炒限位筋的低端至高端的多次限位作用,进而会脱离内壁,落回至翻炒区域内,有效保证了翻炒限位筋的限位作用。
[0024]进一步地,所述搅拌铲的端部与翻炒限位筋的距离为0.5cm~8cm。若该距离小于
0.5cm,则搅拌伊^搅拌时其端部容易对翻炒限位筋磨损,造成损伤;若该距离大于8cm,菜肴量较少时,容易在8cm的间隙内积压,造成烧糊的风险。鉴于上述因素,本实用新型所述搅拌?产的端部与翻炒限位筋的最佳距离设定为3cm。
[0025]本实用新型所述翻炒限位筋为设在锅体内的环形内凸筋,该环形凸筋为围绕锅体内壁的整环或多个弧形环组成。该内凸筋为锅体侧壁向内冲压形成或者直接焊接在锅体内壁上或者与锅体一体成型而成。该环形内凸筋设置工艺、结构简单,且限位效果好,成本低。进一步地,所述内凸筋的高度为5至50mm。若内凸筋的高度小于5mm,菜肴比较容易越过该凸筋,不能将菜肴限制在翻炒区域内;若内凸筋的高度大于50mm,一方面制造的工艺难度增加,另外一面较高的内凸筋外观不好看,且会造成清洗障碍。鉴于上述因素,本实用新型设定内凸筋的最佳高度为20mm。
[0026]作为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装置位于锅体下部,加热装置在锅体侧壁的投影位于翻炒区域内。如此,实现了菜肴或调料在锅体内翻炒的区域与加热装置的加热区域吻合,即可以保证炒菜的加热充分,保证炒菜的效果,又有效避免加热装置干烧锅体的危险。当然,所述的加热装置在锅体侧壁的投影也可以与搅拌铲的搅拌轨迹在锅体侧壁的投影重入口 ο
[0027]作为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线圈,电磁加热线圈在锅体侧壁的投影位于翻炒区域内。电磁加热线圈加热内胆均匀,进一步提升了炒菜的效果。
[0028]本实用新型所述搅拌铲包括主铲和辅铲,主铲和辅铲的搅拌轨迹在锅体侧壁的投影位于翻炒限位筋的下方。即主铲和辅铲的搅拌轨迹位于翻炒区域内。如此,通过主铲和辅铲可以保证菜肴的搅拌翻炒充分性,又能避免菜肴超出翻炒区域外,造成清洗问题。
[0029]除此以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翻炒限位筋两侧设有弧形曲面,弧形曲面朝向翻炒区域一侧的弧形坡度小于另外一侧。如此,当菜肴受翻炒时,菜肴接触到翻炒限位筋后,沿着翻炒限位筋的曲面上升至翻炒限位筋的顶端后,因另外一侧的坡度较大,使得菜肴很容易的脱落锅体内壁和翻炒限位筋,落回翻炒区域内,并且朝向翻炒区域的坡度较小,能有效保证清洗效果,不易产生油污和食物的堆积现象,更加安全卫生。
[0030]【【附图说明】】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炒菜机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33]图2为图1搅拌铲搅拌状态的锅体剖面示意图;
[0034]图3是图2的A-A放大图;
[0035]图4是图1的俯视图;
[003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易清洗炒菜机第二实施方式的锅体剖面示意图;
[003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易清洗炒菜机第三实施方式搅拌刀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易清洗炒菜机第四实施方式锅体剖面示意图;
[003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易清洗炒菜机第五实施方式锅体剖面示意图。
[0040]【【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2]实施例一:
[0043]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效炒菜机的第一实施方式,包括搅拌装置、加热装置14、锅体11和锅盖(图未示),搅拌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图未示)、搅拌轴12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铲13,搅拌铲13伸入锅体11内,驱动装置驱动搅拌轴12和搅拌铲13旋转,加热装置14加热锅体11,锅盖扣合锅体。所述锅体11的内壁设有翻炒限位筋,翻炒限位筋与搅拌铲13在锅体内底部形成食物的翻炒区域,所述翻炒区域的高度d与整个锅体高度h的比值为1:5至4: 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翻炒限位筋为锅体侧壁向内冲压收缩形成的环形内凸筋111。环形内凸筋111与搅拌铲13在锅体内底部形成食物的翻炒区域。
[0044]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密封设置在锅盖内,搅拌轴穿过锅盖伸入锅体内,搅拌铲设置在搅拌轴伸入锅体内的端部。即电机上置式的炒菜机,搅拌铲从锅体的上方伸入锅内。
[004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内凸筋111为整环,内凸筋111在锅体11垂直方向上高于搅拌铲13的端部。即翻炒限位筋的最低端高于搅拌铲的端部。所述搅拌铲13的端部与内凸筋111的距离为0.5cm~8cm。即所述搅拌铲13的端部在锅体11内壁的垂直投影与锅体内凸筋111的距离d为0.5m~8cm。若该距离小于0.5cm,翻炒大块的菜肴时,大块菜肴容易超过凸筋111的限定,导致菜肴上的调料、碎菜等容易粘附在锅体内壁,降低调料的入味效果,且影响清洗效果。若该距离大于8cm,一方面导致锅体11高度太高,影响整机高度和外观美观度,且不利于用户操作,另外一方面锅体11内与菜肴接触的部分过深,造成清洗困难。鉴于上述因素,本实用新型所述搅拌铲13的端部在锅体内壁的垂直投影与锅体内凸筋111的最佳距离d为3cm。进一步地,所述内凸筋的高度为5至50mm。若内凸筋的高度小于5_,菜肴比较容易越过该凸筋,不能将菜肴限制在翻炒区域内;若内凸筋的高度大于50mm,一方面制造的工艺难度增加,另外一面较高的内凸筋外观不好看,且会造成清洗障碍。鉴于上述因素,本实用新型设定内凸筋的最佳高度为20mm。
[0046]所述环形内凸筋111将锅体为上、下两个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