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勺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4462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勺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勺子。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餐具中,勺子是家庭厨房中不可缺少的使用工具。因厨房空间受限,人们在使用炊具时会误拿,从而导致出现手忙脚乱的场景而且又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既耽误时间,又很麻烦。如果能将经常使用的漏勺和汤勺结合在一起研发一种新型的既具有漏勺功能又具有汤勺功能的勺子,将大大方便人们的生活。
[0003]中国专利CN202488825U中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勺子,勺体由不锈钢制成,光滑耐用。勺体采用套入式设计,内勺为漏勺,外勺为汤勺,两个勺子相互独立,可以任意角度自由旋转。勺柄采用嵌入式,内柄长于外柄,用于旋转。在勺柄末端相同位置各有两个小孔,当小孔重合时可以利用定位销等细物进行固定。这种多功能勺子只是简单得将漏勺和汤勺组装在一起,使用起来不够灵活方便。
[0004]基于以上问题及对问题的思考,为了节约厨具在厨房里的放置空间和提高人们使用炊具的准确性,急需研制出一种操作简单且方便的勺子。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勺子,这种勺子取材容易,突破传统使用的方式,节省放置空间,节约材料,操作简单且方便,实现一勺两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这样一种新型多功能勺子,包括外手柄、与所述外手柄一体设置的外勺、内手柄、与所述内手柄通过三角形支架连接的内勺,所述外手柄为空心不锈钢杆外手柄,所述内手柄为实心不锈钢杆内手柄,所述外手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U形槽,所述内手柄落入所述外手柄的U形槽内但不接触所述外手柄,所述外勺和所述内勺通过设置在两者中心的旋转轴连接,所述外勺和所述内勺上均设置有不止一个漏孔,所述外勺漏孔和所述内勺漏孔大小一致且为对应设置,所述外勺和所述内勺上相邻漏孔的距离均大于漏孔本身的宽度。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手柄的顶端焊接有一个小手柄,所述小手柄位于外手柄的上表面,所述小手柄长为2cm,宽为1.6cm,高为1.2cm,所述外手柄上设置有与所述小手柄匹配的手柄移动槽,所述手柄移动槽的两端设置有手柄固定槽。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手柄长为25cm,所述内手柄长和宽均为外手柄的3/4,所述外勺的半径为8cm,所述内勺的半径为7cm,所述漏孔为边长0.8cm的方孔。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螺纹。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手柄和所述内手柄的宽度均大于漏孔的宽度。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1、本产品取材容易,突破传统使用的方式,节省放置空间,节约材料,操作简单且方便,实现了一勺两用;
[0013]2、通过控制旋转的小手柄旋转勺子,避免手直接去转动勺子身体,在具体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
[0014]3、旋转轴上设置螺纹可以避免勺子接触旋转带来的磨损问题;
[0015]4、内外手柄的宽度均要比勺子上的孔大,保证了旋转勺子时能够实现勺子漏勺的无缝转换。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柄移动槽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内手柄与内勺连接示意图;
[0020]图中:1、旋转轴;2、外手柄;3、内手柄;4、外勺;5、内勺;6、漏孔;7、小手柄;8、手柄移动槽;9、手柄固定槽;10、三角形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外手柄2、与外手柄2—体设置的外勺4、内手柄3、与内手柄3通过三角形支架10连接的内勺5,外手柄2为空心不锈钢杆外手柄,内手柄3为实心不锈钢杆内手柄,外手柄2上表面一侧设置有U形槽,内手柄3落入外手柄2的U形槽内,外手柄2长为25cm,内手柄3的长和宽均为外手柄2的3/4,内手柄3的顶端焊接有一个小手柄7,小手柄7位于外手柄2的上表面,小手柄7长为2cm,宽为1.6cm,高为1.2cm,外手柄2上设置有与小手柄7匹配的手柄移动槽8,手柄移动槽8的两端设置有手柄固定槽9,外勺4的半径为8cm,内勺5的半径为7cm,外勺4和内勺5通过设置在两者中心的旋转轴I连接,旋转轴I上设置有螺纹,外勺4和内勺5上均设置有不止一个漏孔6,外勺漏孔和内勺漏孔大小一致且为对应设置,漏孔6为边长0.8cm的方孔。
[0023]手柄固定槽9可用于固定旋转90度后的小手柄7,保证勺子漏勺转换的高效实现,设置三角形支架10,主要考虑三角形的稳定性,用它来连接实心不锈钢杆内手柄3和内勺5从而达到通过移动杆就可以转动内勺的目的,旋转轴上设置螺纹可以避免勺子接触旋转带来的磨损问题。
[0024]当成勺子使用时,只需旋转内手柄3上的小手柄7将内勺5和外勺4上的漏孔6交错使其闭合就成为平时使用的勺子,要当成漏勺使用时,再旋动小手柄7使相应的漏孔6上下对准,固定后就变成了漏勺。
[0025]作为进一步改进,外勺4和内勺5上相邻漏孔6的距离均大于漏孔6本身的宽度,外手柄2和内手柄3的宽度均大于漏孔6的宽度。
[0026]这两项改进均是为了保证旋转勺子时能够实现勺子漏勺的无缝转换。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多功能勺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手柄、与所述外手柄一体设置的外勺、内手柄、与所述内手柄通过三角形支架连接的内勺,所述外手柄为空心不锈钢杆外手柄,所述内手柄为实心不锈钢杆内手柄,所述外手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U形槽,所述内手柄落入所述外手柄的U形槽内但不接触所述外手柄,所述外勺和所述内勺通过设置在两者中心的旋转轴连接,所述外勺和所述内勺上均设置有不止一个漏孔,所述外勺漏孔和所述内勺漏孔大小一致且为对应设置,所述外勺和所述内勺上相邻漏孔的距离均大于漏孔本身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勺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手柄的顶端焊接有一个小手柄,所述小手柄位于外手柄的上表面,所述小手柄长为2cm,宽为1.6cm,高为1.2cm,所述外手柄上设置有与所述小手柄匹配的手柄移动槽,所述手柄移动槽的两端设置有手柄固定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勺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手柄长为25cm,所述内手柄的长为外手柄的3/4,所述外勺的半径为8cm,所述内勺的半径为7cm,所述漏孔为边长0.8cm的方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勺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勺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手柄和所述内手柄的宽度均大于漏孔的宽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勺子,包括外手柄、与外手柄一体设置的外勺、内手柄、与内手柄通过三角形支架连接的内勺,外手柄为空心不锈钢杆外手柄,内手柄为实心不锈钢杆内手柄,外手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U形槽,内手柄落入外手柄的U形槽内但不接触外手柄,外勺和内勺通过设置在两者中心的旋转轴连接,外勺和内勺上均设置有不止一个漏孔,外勺漏孔和内勺漏孔大小一致且为对应设置,外勺和内勺上相邻漏孔的距离均大于漏孔本身的宽度这种勺子取材容易,突破传统使用的方式,节省放置空间,节约材料,操作简单且方便,实现了一勺两用。
【IPC分类】A47J43/28, A47G21/04
【公开号】CN204813560
【申请号】CN201520604852
【发明人】陈忠阳, 姚嘉, 邓涛
【申请人】西南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