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用密封圈以及使用该接头用密封圈的管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339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头用密封圈以及使用该接头用密封圈的管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连接部用的接头用密封圈以及使用该接头用密封圈的管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在把如异形管连接用接头那样的管接头和直管连接时,先把直管的端部插入管接头端部后,再把它们端部之间的间隙堵住,然后再缠绕多种防水用胶带。然而,缠绕防水用胶带必须依赖于手工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而且,难以确保稳定的水密封性。
近年来,通过在管接头和直管的端部之间安装密封圈的方式来代替缠绕防水用胶带,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非常简单地完成连接作业,而且,确保了稳定的水密封性。

发明内容
然而,作为该种类的密封圈,为了确保管接头和直管间紧密接触达到高度的水密性,多使用软质橡胶制的密封圈,因此,如果因发生地震在直管上被施加脱出方向的力,则密封圈容易弹性变形,发生直管和密封圈从管接头的端部脱出这样的问题。然而,如果为反抗这种拉力,使用不易弹性变形的硬质橡胶制的密封圈,则管接头和直管之间不紧密接触,导致产生不能确保高水密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能够确保高水密性,又能够充分地抵抗拉力的接头用密封圈以及使用该接头用密封圈的管连接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接头用密封圈是一种筒状接头用密封圈,该密封圈安装在一根管的端部和插入在该根管端部内的另一根管端部之间,使位于另一根管插入端部侧上的前端部或余下的后端部中的一端作为防水用软质部,而使上述前端部或后端部中的另一端作为与一根管侧结合防止密封圈从一根管端部脱出的防脱用硬质部。
另外,该筒状接头用密封圈是安装在一根管的端部和插入在该根管端部内的另一根管端部之间,使位于另一根管的插入端侧的前端部作为防水用软质部,而使余下的后端部作为与这一根管侧结合、能防止密封圈从这一根管端部脱出的防脱用硬质部。
在软质部的内外周面上沿其圆周方向分别形成一个或多个突起。另外,在硬质部的外周面上形成台阶,该台阶与安装在一根管端部的防脱部件接触,阻止密封圈朝脱出方向移动。
本发明管的连接构造,是把筒状接头用密封圈安装在一根管的端部和插入在该根管端部内的另一根管端部之间,其特征在于该接头用密封圈,使位于另一根管插入端部侧上的前端部或余下的后端部中的一端作为防水用软质部,而使上述前端部或后端部中的另一端作为与一根管侧结合、防止密封圈从一根管端部脱出的防脱用硬质部。
另外,使接头用密封圈的硬质部与一根管内周面或另一根管的外周面接触。而一根管由管接头构成,另一根管由直管构成。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如果使用本发明的接头用密封圈,连接两管,则能够利用密封性极好的软质部来确保高水密性,而且通过使很少变形的硬质部与一根管嵌合,即使地震等原因对另一根管施加了脱出方向的拉力,仍能够充分地抵抗该脱出拉力,并确保密封圈和另一根管不会从这一根管上脱出。
另外,由于在接头用密封圈的软质部内外周面上形成环状突起,因此,通过将这些突起压接在一根管的内周面或另一根管的外周面上,就能够进一步提高水密性。
此外,使一根管侧的防脱部件接触形成在接头用密封圈的硬质部外周面上的台阶,来防止密封圈朝脱出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制造出形状简单的密封圈,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再者,通过使接头用密封圈的硬质部与一根管或另一根管接着,从而,提高了拉伸强度,可得到不容易脱出的、可靠性高的连接构造。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管连接构造的纵断面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接头用密封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一实施例。
在图中,1是作为本发明一根管的例如为合成树脂制的异形管连接用管接头。该管接头1在其内周面中央位置上形成了环状突起2,在夹着该环状突起2的管接头1的两端部上形成筒状部3、3。这些筒状部3、3沿远离环状突起2的方向形成三段扩径段。
作为本发明另一根管的如钢制的直管4的端部插入在该管接头1的一端部侧的筒状部3内,合成树脂的螺旋波形管5的端部插入到另一端部侧的筒状部3内,两管彼此联通。
安装在管接头1的一端部侧的筒状部3和直管4之间的略呈圆筒状的接头是接头用密封圈6。如图2和图3所示,该接头用密封圈6位于直管4的插入端面7侧的前端部由防水用软质部10构成,除此以外的后端部由防脱用的硬质部11构成。
在制造密封圈6时,把如硬度约为40度的软质橡胶和硬度约为90度的硬质橡胶注入模具内并硫化,使软质部10和硬质部11成为一体。作为软质部10和硬质部11所用的橡胶原料,是相同种类的橡胶或是化学特性上相似的橡胶,只要通过同时硫化,彼此能连接为一体的,不管是天然橡胶还是合成橡胶均可使用。另外,只要是化学特性相似的合成橡胶,并相互能够相溶为一体的,作为软质部10可使用能够压缩变形的,水密性良好的软质合成树脂,而硬质部11则可以使用硬质合成树脂。此外,软质部10及硬质部11的硬度不限于上述记载,可任意设定。
在软质部10的外周面上沿其圆周方向形成多个截面为半圆状的突起12、12、…。因这些突起12、12、…压接在管接头1的筒状部3上的小直径部位15的内周面上,由此可提高水密性。在软质部10的内周面上沿其圆周方向形成多个刀刃状突起13、13、…。这些突起13、13、…与直管4的外周面压接,由此提高了水密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软质部10的内外周面上,等间隔地形成了4个突起12、13、…,但数量不限于4个,其数量和间隔可作适当变化。虽然突起12、13的截面略呈三角形,不过也可把压接管接头的前端部制成尖头状,若是尖头状,还可进一步提高水密性。
硬质部11通过粘接剂与管接头1的筒状部3上的中直径部位16及直管4的外周面接触。由此,提高了拉伸强度,即使有脱出方向的拉力作用于直管4上,直管4和密封圈6也不容易从管接头1的筒状部3处脱出。
使硬质部11的后端侧相对于其前端侧降低,在硬质部11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形成台阶17。该台阶17对应于筒状部3的中直径部位16和大直径部位18的边界部分处形成,因此,相比于硬质部11的台阶17,前端侧嵌入到中直径部位16和直管4之间,相比于台阶17,后端侧配置在大直径部位18和直管4之间,且与大直径部位18之间存在间隙。呈圆筒状的防脱部件19以螺纹拧在大直径部位18上挤入该间隙内,该防脱部件19的前端部与硬质部11的台阶17接触,能够防止密封圈6向脱出方向的移动。
因此,通过使密封圈6的硬质部11与管接头1侧的防脱部件19结合,即使直管4受到脱出方向的拉力作用,密封圈6仍不容易变形,且能够确实地防止直管4和密封圈4从筒状部3处脱出。
20是安装在管接头1的另一端侧的筒状部3上的小直径部位15和螺旋波形管5之间的软质橡胶制密封圈。该密封圈20为短圆筒状,其内周面上形成了与螺旋波形管5的螺旋槽21拧合的防水用的突条22。
25是外嵌在螺旋波形管5上的略呈圆筒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嵌合部件。在该嵌合部件25的内周面上形成了与螺旋波形管5的螺旋槽21拧合的结合用突条26,另外,在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形成台阶27。使略呈圆状的防脱部件19拧合到另一端侧的筒状部3的大直径部位18上,使该防脱部件19的前端部与嵌合部件25的台阶27接触,从而可防止嵌合部件25和螺旋波形管5从筒状部3处脱出。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当然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作出修改及变化。例如,一根管不限于管接头,也可以是普通的直管或波形管等。而另一根管也不限于直管,也可是管接头或波形管等。此外,在于接头用密封圈,也可以使位于另一管的插入端面侧的前端部作为防脱用硬质部,而使余下的后端部作为防水用的软质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接头用密封圈,该密封圈安装在一根管的端部和插入在该根管端部内的另一根管端部之间,且为筒状,其特征在于使位于另一根管插入端部侧上的前端部或余下的后端部中的一端作为防水用软质部,而使上述前端部或后端部中的另一端作为与一根管侧结合、防止密封圈从一根管端部脱出的防脱用硬质部。
2.一种接头用密封圈,该密封圈安装在一根管的端部和插入在该根管端部内的另一根管端部之间,且为筒状,其特征在于使位于另一根管的插入端侧的前端部作为防水用软质部,而使余下的后端部作为与这一根管侧结合、防止密封圈从一根管端部脱出的防脱用硬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头用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在软质部的内外周面上沿其圆周方向分别形成1个或多个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个所述的接头用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在硬质部的外周面上形成台阶,该台阶与安装在一根管端部的防脱部件接触,阻止密封圈朝脱出方向移动。
5.一种管连接构造,把筒状接头用密封圈安装在一根管的端部和插入在该根管端部内的另一根管端部之间,其特征在于接头用密封圈使位于另一根管插入端部侧上的前端部或余下的后端部中的一端作为防水用软质部,而使上述前端部或后端部中的另一端作为与一根管侧结合、防止密封圈从一根管端部脱出的防脱用硬质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使接头用密封圈的硬质部与一根管内周面或另一根管的外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管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一根管由管接头构成,另一根管由直管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确保高水密性、也能充分地抵抗拉力的管连接构造。把筒状接头用密封圈(6)安装在管接头(1)和插入在该根管接头(1)的筒状部(3)内的直管端部之间。该接头用密封圈(6)使位于该直管(4)的插入端面(7)侧的前端部作为防水用软质部(10),而使余下的后端部作为安装在管接头(1)上的防脱部件(19)结合、防止密封圈(6)从管接头处脱出的防脱用硬质部(11)。
文档编号E03C1/12GK1396402SQ02140189
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0日
发明者菊森康博, 小泉善行 申请人:东拓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