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坐两用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20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蹲坐两用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 种具有通便效果的蹲坐两用坐便器。
背景技术
当前人们使用的便器有两种形式, 一是比较适合公共场合使用的蹲 式便器,另一种比较适合家庭等私用的座式便器。座式便器由于其使用 的舒适性,更由于其对妇女、老年人和病患者的适用性,在社会上得到 全面的推广,而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公共场合为卫生考虑,才使用蹲式 便器。这实质上是一种对蹲式便器的一种误解。
蹲式便器是最适合人体排泄功能最佳发挥状态的,因为人在蹲着的 时候,大腿是压迫小腹的,臀部下沉致使肛门完全放松张开,直肠排泄 畅通,所以蹲式排便是最科学最合理的方式。但是由于蹲式排便又存在 有诸多危险因素,最为严重的就是下肢在短时间内肌肉处于紧张状态, 压迫动静脉血管,再加上排便时人体自身用力,如果有便秘情况则需要 格外用力,从而致使舒张压和收缩压同时升高。根据医学界的调查显示,
老年患者发生脑卒中和心血管病变有43%是发生在排便时。
至于坐式排便也存在不足,就是人体在坐着时不是最佳的排泄姿势, 关键是现有座式便器的高度,是人体臀部与大腿高度齐平,臀部不能下 沉,肛门总是处于闭合状态的,从而导致排便不尽,直肠部分总是留有 余便。对于便秘患者来说,坐式排便是效果最差的方式,往往坐到手脚 麻木也没有任何排泄。
针对现有技术的相对不足,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通便 效果的蹲坐两用坐便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蹲坐两用坐便器的 技术方案为 一种蹲坐两用坐便器,包括一与普通坐便器结构相同的水 箱和圆弧形承坐部,所述水箱和圆弧形承坐部之间增设有直线形蹲坐部; 直线形蹲坐部与圆弧形承坐部一体制成;直线形蹲坐部两侧设有蹲台。
所述的圆弧形承坐部与直线形蹲坐部的高度相同并且至少30cm,优 选的技术方案是采用20cm的最佳高度。
所述的蹲台表面设置有防滑凸条或防滑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加长了坐便器的长度而且高度定在距地面20cm,这样妇 女、老年、病患使用前部坐式时,由于高度仅有20cm,其姿态必然是臀 部下沉,大腿压迫小腹部,有利于排便但是又不会产生由于人体自重压 迫大腿导致的血流不通;而对于习惯使用蹲式便器的人群,则可以把坐 垫圈掀起,将脚放在蹲台上即可使用,蹲台只有20cm,不会产生不稳定 感。


图1为本实用新型蹲坐两用坐便器的俯视结构简图;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B-B向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蹲坐两用坐便器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向 视图;图3为图1中B-B向视图,如图1、 2、 3所示,本实用新型蹲坐 两用坐便器,包括一与普通坐便器结构相同的水箱1和圆弧形承坐部2, 水箱1和圆弧形承坐部2之间增设有与圆弧形承坐部2 —体制成的直线形蹲坐部3,直线形蹲坐部3两侧设有蹲台4。圆弧形承坐部与直线形蹲 坐部的高度均为20cm。
其中,蹲台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凸条5
也可以用防滑槽的形式代替蹲台4表面的防滑凸条5,在此不再赘述。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上述实施例仅仅起到对上述实用新型保 护范围内的示范作用,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限 定的保护范围内还有很多常规变形和其它实施例,这些变形和实施例都 将在本实用新型待批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蹲坐两用坐便器,包括一与普通坐便器结构相同的水箱和圆弧形承坐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和圆弧形承坐部之间增设有直线形蹲坐部;直线形蹲坐部与圆弧形承坐部一体制成;直线形蹲坐部两侧设有蹲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坐两用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 弧形承坐部与直线形蹲坐部的高度相同并且至少30cm。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蹲坐两用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 弧形承坐部与直线形蹲坐部的高度为20c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坐两用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蹲 台表面设置有防滑凸条或防滑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蹲坐两用坐便器,包括一与普通坐便器结构相同的水箱和圆弧形承坐部,所述水箱和圆弧形承坐部之间增设有直线形蹲坐部;直线形蹲坐部与圆弧形承坐部一体制成;直线形蹲坐部两侧设有蹲台。圆弧形承坐部与直线形蹲坐部的高度至少30cm,蹲台表面设置有防滑凸条或防滑槽。本实用新型加长了坐便器的长度而且高度定在距地面20cm,这样妇女、老年、病患使用前部坐式时,由于高度仅有20cm,其姿态必然是臀部下沉,大腿压迫小腹部,有利于排便但是又不会产生由于人体自重压迫大腿导致的血流不通;而对于习惯使用蹲式便器的人群,则可以把坐垫圈掀起,将脚放在蹲台上即可使用,蹲台只有20cm,不会产生不稳定感。
文档编号E03D1/24GK201158854SQ20082000026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1日
发明者季学宏 申请人: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