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雨保墒板及其铺设方法

文档序号:223093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集雨保墒板及其铺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土保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雨保墒板,同时还涉及该集雨保墒板的铺设方法,主要用于干旱地区,特别是土地荒漠化地区的生态保护。
背景技术
土地荒漠化地区降雨量稀少,蒸发量却极高。土壤墒情差、早情持续是该地区生态退化,风沙肆虐的重要自然原因。息养自然生态,阻止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属必要。但同时面临的问题是荒漠化地区自然生态抗灾能力差,生长周期长,恢复极难。雨水是生态的生命线,各类降雨以中雨最适宜被植被所利用,但它在荒漠化地区出现频率很低; 大雨水量虽多,但持续时间短,容易形成径流而流失,不易成墒;小 雨雨量少,且只在地表层起作用,能到达植物根部的机会很少,加之荒漠化区蒸发速度快,各种降雨很快便被蒸发殆尽。所以,半数以上的降雨对荒漠化区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有效截留雨水,蓄水保墒是改善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现有的集雨保墒方法多限于在土地上起沟建垄,然后覆盖地膜,借助隆起的地形集雨,再通过地膜保墒。此种方法的缺陷在于所用地膜多为聚乙烯材料,在多风沙、强日照的荒漠化地区很容易损坏,需要重复铺设,重复劳动多,且成本较高。专利号为ZL99231441. 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集水反光混凝土地膜,该地膜具有一漏斗状结构和中空的漏斗中孔,植物在漏斗中孔中种植,通过漏斗状结构收集雨水并同时起到一定保墒作用。其不足在于该地膜的漏斗中孔限制了能够种植的植物品种, 只能种植茎杆小于该中孔的植物,限制了林木类植被的种植,否则只能加大尺寸,使地膜结构变的较为笨重;该地膜只能单独使用,不能配合使用,一个地膜结构只限于所覆盖区域的集雨保墒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集雨保墒板。本发明的另一目在于提供该集雨保墒板的铺设方法。(一)集雨保墒板
本发明的集雨保墒板,包括基板,在基板上设有相对应的锥体或坡面体。所述基板与锥体或坡面体的高度比为1:广1:2。所述基板为立方体,所述对应的椎体为四棱锥。为了更有效的收集、利用雨水,在集雨保墒板四棱锥的一组相对锥面上设置有凸耳,该凸耳的侧面与所述基板的侧面齐平,凸耳的高度略低于棱锥体高度。凸耳对雨水起到导流的作用。(二)铺设方法
根据集雨保墒板的不同用途,采用如下不同的铺设方式
1、将集雨保墒板按直线排列在植物生长区域之间。在采用带凸耳的集雨保墒板铺排时,具有凸耳的一侧两两对接。这种铺设方法主要用于农作物的种植。 2、将集雨保墒板交错排列,使集雨保墒板间形成植物生长区间。该铺设方法主要用于草类的种植。3、将集雨保墒板按照2 X 2、3 X 3或4 X 4的方式拼接构成一个铺设单元,然后再将铺设单元进行交错排列,在铺设单元间形成植物生长区。在采用带凸耳的集雨保墒板铺排时,在铺设单元中,具有凸耳的一侧对接在一起;在铺设单元间,具有凸耳的一侧与没有凸耳的一侧对接。该铺设方法主要用于林木的种植。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基板上设置椎体结构,能够将雨水有效收集,并通过不同的铺设方法将雨水引流到需要的区域,从而达到集雨保墒的目的,适合在干旱地区或荒漠化地区恶劣的自然气候下使用;
2、本发明的集雨保墒板坚固耐用,铺设方法可根据当地降雨量与蒸发量调整,为多种植物提供是适宜的生长环境;
3、本发明的集雨保墒板可重复使用,材料环保、成本低,利于工业化生产。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集雨保墒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集雨保墒板的铺设示意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集雨保墒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集雨保墒板的铺设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集雨保墒板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集雨保墒板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集雨保墒板的铺设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集雨保墒板及其铺设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
一种集雨保墒板,包括底面为正方形的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正四棱锥体。其中,基板的底边长为500mm,厚度为25mm,正四棱锥体的高度为25mm。集雨保墒板可采用混凝浇筑成一整体(参见图1)。铺设方法将集雨保墒板交错排列,在集雨保墒板间形成植物生长区间。具体见图 2,该铺设方式主要用于种植草类植物。实施例2
一种集雨保墒板,包括底面为长方形的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坡面体。其中,长方形基板的长为600mm,宽300mm,厚度为15mm,坡面体的高度为20mm。集雨保墒板可采用混凝浇筑成一整体。见图3。铺设方法将集雨保墒板按直线排列在植物生长区域之间。具体见图4,该铺设方式主要用于种植草类植物。
实施例3
一种集雨保墒板,包括底面为正方形的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正四棱锥体。其中, 基板的底边长为500mm,厚度为20mm,正四棱锥体的高度为30mm。棱锥体的一组相对锥面上设置有凸耳,凸耳的高度为20mm,凸耳的侧面与基板的侧面齐平。集雨保墒板可采用混凝土浇筑成一整体(参见图5、6)。

铺设方法先将集雨保墒板按2X2 (也可3X3或4X4)方式拼接在一起作为一个铺设单元,然后再将铺设单元交错排列,在集雨保墒板间形成植物生长区间;在铺设单元中,集雨保墒板具有凸耳的一侧对接在一起;在铺设单元间,具有凸耳的一侧与没有凸耳的一侧对接。参见图7。该铺设方式主要用于种植林木。
权利要求
1.一种集雨保墒板,包括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相对应的锥体或坡面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雨保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与锥体或坡面体的高度比为1:广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雨保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立方体,所述椎体为四棱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雨保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棱锥相对一组的锥面上设置有凸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雨保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的侧面与所述基板的侧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雨保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的高度略低于棱锥体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雨保墒板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保墒板按直线排列在植物生长区域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雨保墒板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集雨保墒板交错排列, 使集雨保墒板间形成植物生长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集雨保墒板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保墒板按照 2 X 2、3 X 3或4X 4的方式拼接成一个铺设单元,然后再将铺设单元进行交错排列,在铺设单元间形成植物生长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集雨保墒板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保墒板包括立方体基板和设置在其上的四棱锥,在四棱锥的一组相对锥面上设置有凸耳,凸耳的侧面与所述基板的侧面齐平;在所述铺设单元中,集雨保墒板具有凸耳的一侧拼接在一起;在铺设单元间,具有凸耳的一侧与没有凸耳的一侧拼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雨保墒板及其铺设方法,属于水土保持技术领域。该集雨保墒板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锥体或坡面体,基板与锥体或坡面体的高度比为1:1~1:2。使用时,根据集雨保墒板的不同用途采用不同的铺设方式将集雨保墒板按直线排列在植物生长区域之间;也可将采用交错排列的方式,使集雨保墒板间形成植物生长区间;还可按照2×2、3×3或4×4的方式拼接成一个铺设单元,然后再将铺设单元进行交错排列,在铺设单元间形成植物生长区。本发明通过在基板上设置椎体或坡面体结构,能够将雨水有效收集,并通过不同的铺设方法将雨水引流到需要的区域,从而达到集雨保墒的目的。
文档编号E03B3/02GK102220779SQ20111009513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5日
发明者袁国珊 申请人:袁国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