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3704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包括车辆底盘,还包括水管支撑机构,所述水管支撑机构包括:固定部,固定连接至所述车辆底盘;支撑部,用于支撑水管,并且所述支撑部具有举升状态和放低状态,在所述放低状态时所述水管的位置比所述举升状态时所述水管的位置低;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在所述举升状态或放低状态之间切换。由于水管支撑机构在举升状态时可以有效节省空间,该水管支撑机构在放低状态时能够将随车的水管等放低以便于取用,从而,可以大大减轻人员劳动强度,加快工作进度,也有利于降低工作成本。
【专利说明】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排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城市、工矿企业和农田抗洪防汛抢险排涝时大多应用固定水泵站来排水,但是,在应急特殊的条件下会经常出现出乎意料的积水险情。每当这种险情来临,就会急需一种自带动力的防汛抢险排灌泵车来排出积水解除险情。排水车作为一种移动式水泵站,符合了上述应急特殊的条件下的作业要求。为适应各种特殊任务,排水车必须携带全套的排水设施,包括吸、排水管及接头等。然而,传统排水车由于车辆底盘的空间有限,没有空间放置排、吸水管,通常是单独再配置一辆车单独运输排、吸水管、接头等配套工具,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并且大大提高了成本。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包括车辆底盘,所述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还包括水管支撑机构,所述水管支撑机构包括:固定部,固定连接至所述车辆底盘;支撑部,用于支撑水管,并且所述支撑部具有举升状态和放低状态,在所述放低状态时所述水管的位置比所述举升状态时所述水管的位置低;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在所述举升状态或放低状态之间切换。
[0005]进一步地,前述支撑部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前述第二臂包括相互套接的内滑槽、中滑槽和外滑槽,其中,前述第一臂的第一端枢接至前述固定部,前述第一臂的第二端与前述内滑槽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前述外滑槽上设有托管架。
[0006]进一步地,前述驱动部采用丝杠驱动方式、液压驱动方式或滚筒驱动方式。
[0007]进一步地,当前述驱动部采用丝杠驱动方式时,前述驱动部包括:丝杠升降式减速机,固定设置在前述固定部上;驱动电机,驱动前述丝杠升降式减速机转动;丝杠,与前述丝杠升降式减速机配合并受前述丝杠升降式减速机的驱动上下运动;丝杠滑轮,位于前述丝杠的顶端;钢丝绳,由前述丝杠滑轮导向,前述钢丝绳的第一端连接至前述外滑槽且前述钢丝绳的第二端连接至前述丝杠。
[0008]进一步地,当前述驱动部采用液压驱动方式时,前述驱动部包括:第一油缸,包括第一油缸缸体和第一推杆,前述第一油缸缸体的底端设置在前述车辆底盘上,前述第一推杆的顶端枢接至前述第一臂的中部。
[0009]进一步地,前述水管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油缸,包括第二油缸缸体和第二推杆,前述第二油缸缸体的底端设置在前述外滑槽上,前述第二推杆的顶端连接至前述第一臂。
[0010]进一步地,当前述驱动部采用滚筒驱动方式时,前述驱动部包括:滚筒,可旋转地设置在前述固定部上;驱动电机和减速机,前述驱动电机通过前述减速机驱动前述滚筒旋转;滑轮,设置在前述固定部上;钢丝绳,由前述滑轮导向,前述钢丝绳的第一端连接至前述外滑槽且前述钢丝绳的第二端缠绕在前述滚筒上。
[0011]进一步地,前述水管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锁紧机构,前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棘轮,固定设置在前述第一臂上,并且前述棘轮的中心位于前述第一臂的第一端与前述固定部的枢接处;棘爪,中部枢接至前述固定部,前述钢丝绳穿过前述棘爪的第一端,且当前述钢丝绳断裂后,前述棘爪的第二端与前述棘轮配合发生锁止作用。
[0012]进一步地,前述水管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锁紧机构,前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电磁铁,设置在前述固定部上;挡块,设置在前述第一臂上;金属挂钩,中部枢接在前述固定部上,前述金属挂钩的第一端在前述支撑部处于前述举升状态时勾住前述挡块,且在前述支撑部切换至前述放低状态之前,前述电磁铁启动并拉动前述金属挂钩的第二端,使得前述金属挂钩的第一端与前述挡块脱离。
[0013]进一步地,所述水管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三锁紧机构,所述第三锁紧机构包括:凸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臂的侧面,所述凸块上具有通孔;致动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致动杆上具有在所述支撑部处于所述举升状态时位于所述凸块下方的凸起部;弹簧,套设在所述致动杆上,并位于所述凸块和所述凸起部之间;致动滑轮,设置在所述致动杆的第一端,并在所述支撑部由所述举升状态切换至所述放低状态的过程中与所述固定部上的定位座接触;第一连接杆,其第一端与所述致动杆的第二端枢接;第一挡板,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枢接,其第二端为自由端,并在所述支撑部处于所述举升状态时从所述内滑槽、所述中滑槽和所述外滑槽的底面穿入,在所述支撑部处于所述放低状态时从所述内滑槽、所述中滑槽和所述外滑槽的底面脱离;第二挡板,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枢接;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至所述内滑槽的底面,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挡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具有仅限制所述第一挡板的第二端通过的通过孔。
[0014]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水管支撑机构在举升状态时可以有效节省空间,该水管支撑机构在放低状态时能够将随车的水管等放低以便于取用,从而,可以大大减轻人员劳动强度,加快工作进度,也有利于降低工作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水管支撑机构处于举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水管支撑机构的侧视图;
[0018]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水管支撑机构处于放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水管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水管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水管支撑机构的剖视图;
[0022]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第三锁紧装置的主视图;
[0023]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第三锁紧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明确限定或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5]为了解决现有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以及成本较高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包括车辆底盘,所述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还包括水管支撑机构,所述水管支撑机构包括:固定部,固定连接至所述车辆底盘;支撑部,用于支撑水管,并且所述支撑部具有举升状态和放低状态,在所述放低状态时所述水管的位置比所述举升状态时所述水管的位置低;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在所述举升状态或放低状态之间切换。
[0026]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至图6的各个实施例中,仅示出了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中的水管支撑机构,该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中的车辆底盘,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辆底盘上的水泵等其他部件,均属于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设备,此处不再赘述。该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可以包括排水车,也可以包括消防车或移动泵站等。
[002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水管支撑机构处于举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水管支撑机构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水管支撑机构处于放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水管支撑机构包括丝杠升降减速机1.1、驱动电机1、丝杠1.3、丝杠滑轮1.4、第一臂2.2、钢丝绳4、托管架和报警装置等。该水管支撑机构还包括支撑架2.1。支撑架2.1固定连接至车辆底盘,作为整个水管支撑机构的固定部。
[0029]其中,参见图3,相互套接的内滑槽2.3、中滑槽2.4和外滑槽2.5等构成第二臂,该第二臂再和第一臂2.2等共同构成用于支撑水管的支撑部。第一臂2.2的第一端枢接至支撑架2.1,从而第一臂2.2绕着它的第一端可旋转地连接至支撑架2.1。
[0030]第一臂2.2的第二端与内滑槽2.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臂2.2与内滑槽2.3之间呈九十度角。由此,当第一臂2.2处于竖直位置时,内滑槽2.3处于水平位置,有利于支撑部稳定地支撑水管;同时,当第一臂2.2放低至接近水平的位置时,内滑槽2.3处于接近竖直的位置,便于取用支撑部上的水管,使之与水泵连接。
[0031]中滑槽2.4套接于内滑槽2.3外,并通过置于内滑槽2.3侧壁的滑道滑动连接。外滑槽2.5套接于中滑槽2.4外,并通过置于中滑槽2.4侧壁的滑道滑动连接。托管架设置在外滑槽2.5上。优选地,托管架设置在外滑槽2.5的最末端,即外滑槽2.5远离内滑槽2.3的最远端。
[0032]如图3所示,托管架还可以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挡板和位于外滑槽2.5上的底板,从而构成U型开口框架,由此,两个挡板和底板共同构成一个容纳空间,可以用于容纳水管等部件。两个挡板之间还可以连接有绳子,用于将水管等阻挡在该容纳空间内,避免水管等在放低状态下从前述容纳空间中滚出。当然,托管架还可以是各种能够支撑或容纳水管的结构。
[0033]托管架上可以放置两根吸水管,其中的一根吸水管上设置有吸水弯头。当例如排水车之类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距水面较近时,只使用带有吸水弯头的吸水管连接水泵,当排水车距水面较远时,将没有吸水弯头的吸水管先与水泵连接,再连接带有吸水弯头的吸水管,保证最后插入水中的吸水管端带有吸水弯头。
[0034]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至3所示,驱动电机1、丝杠1.3、丝杠滑轮1.4、钢丝绳4等构成驱动部。其中,丝杠升降减速机1.1固定设置在支撑架2.1上,驱动电机I用于驱动丝杠升降减速机1.1转动。丝杠1.3与丝杠升降减速机1.1配合并受丝杠升降式减速机1.1的驱动上下运动。丝杠滑轮1.4位于丝杠1.3的顶端。钢丝绳4由丝杠滑轮1.4导向,钢丝绳4的第一端连接至外滑槽2.5,且钢丝绳4的第二端固定在支撑架2.1上。
[0035]为了实现如图1所示的举升状态,丝杠升降减速机1.1驱动丝杠1.3下降至最低点,同时牵引着钢丝绳4沿着丝杠滑轮1.4拉紧,钢丝绳4再拉动外滑槽2.5,使得外滑槽
2.5和中滑槽2.4依次收缩并套在内滑槽2.3外,接着使得第一臂2.2向上举升,直至到达图1所示位置。此时,托管架将水管支撑在最高处,例如高于车顶。
[0036]当需要实现如图3所示的放低状态时,丝杠升降减速机1.1驱动丝杠1.3上升至最高点,同时由丝杠滑轮1.4导向的钢丝绳4被放松,第一臂2.2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枢转运动,中滑槽2.4和外滑槽2.5在内滑槽2.3外依次向下滑动并展开,固定在外滑槽2.5上的托管架也随之展开。此时,托管架将水管支撑在最低处,可以方便地从托管架中取出水管及接头等部件。从而,在所述放低状态时所述水管的位置至少比所述举升状态时所述水管的位置低。优选地,在该状态下托管架刚好支撑在地面上,既便于取用水管等,也有利于整个机构的稳定支撑。
[0037]当然,为了便于引导钢丝绳,还可以在支撑架2.1、第一臂2.2或内滑槽2.3等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滑轮。并且,如图1或图3所示,相对于丝杠1.3,可以在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等部件的支撑部,利用同一个驱动部就可以同时驱动两个支撑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时,钢丝绳为两根,丝杠滑轮为两个,还可以采用八个滑轮,其中支撑架2.1上为四个,两个第一臂上各两个。
[0038]在前述实施例中,水管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棘轮6.1和棘爪6.2。棘轮6.1固定设置在第一臂2.2上,并且它的中心位于第一臂2.2的第一端与支撑架2.1的枢接处(即枢轴)。棘爪6.2的中部枢接至支撑架2.1。其中,钢丝绳4穿过棘爪6.2的第一端,且当钢丝绳4断裂后,棘爪6.2的第二端与棘轮6.1配合发生锁止作用,锁定第一臂2.2使其不能够旋转。该第一锁紧机构可以防止在运行中钢丝绳断裂导致的第一臂突然滑脱,保障了作业时人员与设备的安全。
[0039]所述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用于当所述支撑部在所述举升状态或放低状态之间切换之前启动,以便提醒人员远离,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报警装置可以设置在支撑架2.1上。
[0040]本实施例的优点是结构紧凑,运行稳定,在举升状态时,能够将随车的吸、排水管及接头等收集固定在移动设备的顶部,可以有效节省空间,在放低状态时,能够将随车的吸、排水管及接头等下放到车下,便于取用。由此,可以大大减轻人员劳动强度,加快工作进度,也有利于降低工作成本。
[004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水管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便于比对不同状态的结构,位于左侧的支撑部处于放低状态,位于右侧的支撑部处于举升状态。[0042]与实施例一相比,实施例二的所述水管支撑机构的主要区别是驱动部采用了液压驱动方式。具体地,驱动部包括第一油缸40。该第一油缸包括第一油缸缸体和第一推杆。其中,第一油缸缸体的底端设置在车辆底盘上,例如,第一油缸缸体的底端可以通过油缸托架轴42枢接在油缸托架41上,油缸托架41固定设置在车辆底盘上。立板10此时作为该水管支撑机构的固定部。第一推杆的顶端通过第一推杆轴43枢接至第一臂20的中部。由此,通过第一推杆相对于第一油缸缸体的伸缩运动,就可以推动第一臂20处于不同的位置。
[0043]优选地,车辆底盘的两侧各开一个U型口,U型口的三边沿垂直于地面方向向下焊接挡板,并在挡板的另一端焊接底板,油缸托架41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0044]第一臂2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臂轴21枢接在立板10上。第二臂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臂的结构相同,第一臂20的第二端与内滑槽5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内滑槽50、中滑槽51和外滑槽52相互套接,外滑槽52上设有托管架(图4中未示出)。
[0045]此外,为了推动中滑槽51和外滑槽52相对于内滑槽50滑动,该水管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油缸30。该第二油缸包括第二油缸缸体和第二推杆,其中,第二油缸缸体的底端通过例如油缸拉伸架32设置在外滑槽52上,第二推杆的顶端通过第二臂轴31枢接至第一臂20。由此,通过第二推杆相对于第二油缸缸体的伸缩运动,就可以推动外滑槽52和中滑槽51相对于内滑槽50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收缩或展开外滑槽52。
[0046]实施例二的水管支撑机构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类似,即由第一油缸40驱动第一臂20处于举升状态或放低状态的不同位置;并且,在放低状态下,第二油缸30用于驱动中滑槽51和外滑槽52相对于内滑槽50展开,在举升状态下,第二油缸30用于驱动中滑槽51和外滑槽52相对于内滑槽50收缩。实施例二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也可以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报警装置。
[0047]实施例二的水管支撑机构安装在车辆底盘时,具有如下特点:(I)液压油箱设置在车辆底盘的下表面,驱动部垂直于液压油箱、设置在车辆底盘上表面。(2)车辆底盘的两侧各开一个U型口,U型口的三边的沿垂直于地面方向向下焊接挡板,并在挡板的另一端焊接底板,油缸托架41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0048]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水管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水管支撑机构的剖视图。
[0049]与实施例一相比,实施例三的所述水管支撑机构的主要区别是驱动部采用了滚筒驱动方式。具体地,立柱100作为固定部。支撑部包括第一臂200和第二臂400。支撑部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310、减速机320、滚筒510、滑轮540和钢丝绳550等。
[0050]其中,滚筒510可旋转地设置在立柱100上,驱动电机310通过减速机320驱动滚筒510旋转。滑轮540设置在立柱100上。钢丝绳550由滑轮540导向,该钢丝绳的第一端连接至外滑槽(图5未示出)且该钢丝绳的第二端缠绕在滚筒510上。由此,通过滚筒510的正转或反转,可以拉紧或放松钢丝绳550,从而驱动支撑部处于举升状态或放低状态。
[0051]当然,为了便于引导钢丝绳,还可以在立柱100或第一臂200等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滑轮。并且,如图5和7所示,相对于立柱100,可以在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等部件的支撑部,利用同一套驱动电机和减速机就可以同时驱动两个滚筒及相应的支撑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0052]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水管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电磁铁610、金属挂钩620和挡块210。其中,电磁铁610设置在立柱100上。挡块210设置在第一臂200上。金属挂钩620的中部枢接在立柱100上,金属挂钩620的第一端在举升状态时勾住挡块210,实现了第一臂200的锁定,且在切换至放低状态之前,电磁铁610启动并通过磁力拉动金属挂钩620的第二端,使得620金属挂钩的第一端与挡块210脱离,实现第一臂200的解锁。该第二锁紧机构也可以适用于前述实施例一和二。
[0053]实施例三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也可以包括报警装置700。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三中,也可以包括实施例一的第一锁紧机构,其中包括棘轮530和棘爪560。
[0054]实施例三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还包括第三锁紧装置,如图6和图7所示,其包括致动杆810、第一连接杆820和第一挡板830。致动杆810的第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设置有致动滑轮,第二端与第一连接杆820的第一端枢接。第一连接杆820的第二端与第一挡板830的第一端枢接,第一挡板830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并在所述举升状态时从内滑槽、中滑槽和外滑槽的底面穿入,第一挡板830的穿入部分的长度大于前述各个滑槽的最大厚度(即各个滑槽顶面和底面之间的最大高度)。由此,在举升状态时,当第一挡板830的第二端从各个滑槽的底面穿入时,各个滑槽之间的相对运动被锁止,无法展开。
[0055]第一臂200的侧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块800,每个凸块上均设有允许致动杆810穿过的通孔,致动杆810穿过第一臂200上设置的凸块800,致动杆810上的弹簧位于凸块的下方并位于该凸块和致动杆810上的凸起部之间。
[0056]如图7和图8所示,该第三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杆840和第二挡板850,该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至内滑槽的底面(图中未示出,例如通过焊接间接地连接至内滑槽)。第二挡板850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杆820的中部枢接,第二挡板85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第二连接杆840的第一端。第二连接杆840的第二端具有通过孔,该通过孔允许第一挡板830的一部分通过,但不允许第一挡板830的第二端通过,即仅限制第一挡板830的第二端通过。
[0057]当机械手处于举升状态时,第三锁紧装置处于锁紧状态,致动杆810第一端的致动滑轮不与立柱100上的定位座110接触。当第一臂200开始放下时,致动杆810开始倾斜,该致动滑轮与定位座110的上表面接触,并沿定位座110的上表面滑动,此时,凸块压缩弹簧,致动杆810第二端带动第一连接杆820的第一端向上运动,第一连接杆820的第二端向下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挡板830向下运动,第一挡板830的自由端从各个滑槽的底面脱离,实现第二臂的解锁,从而外滑槽、中滑槽和内滑槽可以展开。其中,第一连接杆820起到了杠杆的作用,第二挡板850的第一端起到了杠杆中部的支点的作用。
[0058]由于第一连接杆820与第一挡板830之间是枢接,所以第一挡板830相对于第一连接杆820不仅会发生上下运动,也会发生左右运动,增加第二连接杆840和第二挡板850也可以在不影响第一挡板830上下运动的同时,防止第一挡板830左右运动。该第三锁紧机构也可以适用于前述实施例一和二,用于锁紧第二臂。
[0059]前面根据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但该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并不仅限于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部件和/或连接关系,例如,支撑部并不限于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结构,只要能够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且某一个状态下的水管的位置较低,即可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驱动部的驱动方式也不限于这三个实施例所述,只要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基本思路,能够驱动支撑部在前述不同状态之间切换即可。
[006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包括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还包括水管支撑机构,所述水管支撑机构包括: 固定部,固定连接至所述车辆底盘; 支撑部,用于支撑水管,并且所述支撑部具有举升状态和放低状态,在所述放低状态时所述水管的位置比所述举升状态时所述水管的位置低; 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在所述举升状态或放低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包括相互套接的内滑槽、中滑槽和外滑槽,其中,所述第一臂的第一端枢接至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内滑槽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滑槽上设有托管架。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采用丝杠驱动方式、液压驱动方式或滚筒驱动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部采用丝杠驱动方式时,所述驱动部包括: 丝杠升降式减速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丝杠升降式减速机转动; 丝杠,与所述丝杠升降式减速机配合并受所述丝杠升降式减速机的驱动上下运动; 丝杠滑轮,位于所述丝杠的顶端; 钢丝绳,由所述丝杠滑轮导向,所述钢丝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外滑槽且所述钢丝绳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丝杠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部采用液压驱动方式时,所述驱动部包括: 第一油缸,包括第一油缸缸体和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油缸缸体的底端设置在所述车辆底盘上,所述第一推杆的顶端枢接至所述第一臂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支撑机构还包括: 第二油缸,包括第二油缸缸体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油缸缸体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外滑槽上,所述第二推杆的顶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部采用滚筒驱动方式时,所述驱动部包括: 滚筒,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驱动电机和减速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减速机驱动所述滚筒旋转; 滑轮,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钢丝绳,由所述滑轮导向,所述钢丝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外滑槽且所述钢丝绳的第二端缠绕在所述滚筒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 棘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臂上,并且所述棘轮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的枢接处; 棘爪,中部枢接至所述固定部,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棘爪的第一端,且当所述钢丝绳断裂后,所述棘爪的第二端与所述棘轮配合发生锁止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7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 电磁铁,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臂上; 金属挂钩,中部枢接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金属挂钩的第一端在所述支撑部处于所述举升状态时勾住所述挡块,且在所述支撑部切换至所述放低状态之前,所述电磁铁启动并拉动所述金属挂钩的第二端,使得所述金属挂钩的第一端与所述挡块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7所述的移动式防洪排涝、消防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三锁紧机构,所述第三锁紧机构包括: 凸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臂的侧面,所述凸块上具有通孔; 致动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致动杆上具有在所述支撑部处于所述举升状态时位于所述凸块下方的凸起部; 弹簧,套设在所述致动杆上,并位于所述凸块和所述凸起部之间; 致动滑轮,设置在所述致动杆的第一端,并在所述支撑部由所述举升状态切换至所述放低状态的过程中与所述固定部上的定位座接触; 第一连接杆,其第一端与所述致动杆的第二端枢接; 第一挡板,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枢接,其第二端为自由端,并在所述支撑部处于所述举升状态时从所述内滑槽、所述中滑槽和所述外滑槽的底面穿入,在所述支撑部处于所述放低状态时从所述内滑槽、所述中滑槽和所述外滑槽的底面脱离; 第二挡板,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枢接; 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至所述内滑槽的底面,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挡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具有仅限制所述第一挡板的第二端通过的通过孔。
【文档编号】E02B11/00GK103967106SQ201410201302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2日
【发明者】李苗, 韩杰, 段广生 申请人:沈阳耐蚀合金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