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渍沟底部硬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7613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渍沟底部硬化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渍沟底硬化结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排渍沟整治工程中,为了有效的根除沟内高杆植物的生长,彻底消除行洪障碍,在施工中,整治沟底的工程措施是清除沟内淤泥后,根据纵坡比回填砂石垫层,现浇砼硬化。

由于排渍沟工程规划建设的位置高程是一个流域区内最低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在施工中排水、清除淤泥的工程难度特别大,由于沟底渗水严重,沟底易积水,在现浇砼时很难保证砼质量,特别是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在清除淤泥后,施工人员和机械在沟底作业时形成的泥浆与砼混合后,砼的强度根本达不到设计的技术要求,最终导致整治工程达不到预期目的,整治后的工程使用期缩短,工程投资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排渍沟底硬化结构,通过在排至沟底铺设带通孔的盖板来进行硬化,并且能防止沟内水质的富营养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渍沟底部硬化结构,包括底部硬化装置,底部硬化装置设于排渍沟的底部,所述底部硬化装置包括T型桩、横梁、盖板,T型桩设于排渍沟的沟底,完全插入地面,多个T型桩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在多个T型桩上设有横梁,在横梁上设有多个盖板。

所述盖板为带通孔的盖板。

所述盖板与坡体之间的缝隙处浇筑有水泥砂浆。

所述底部硬化装置的两端设有推力墩,防止发生纵向位移。

所述推力墩的下部采用浆砌毛石,推力墩的上部采用现浇砼。

所述盖板为混凝土预制板。

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在施工中不需要排水;

2)不需进行大量清淤;

3)能解决大量淤泥无处堆放的难题和减少外运的工程投资;

4)不需回填砂石垫层;

5)可缩短工期;

6)可降低工程投资;

7)采用带通孔的盖板可解决施工方式的工程在运行后沟内水质富营养化,发生恶臭的问题。多孔预制板在抑制高杆植物生长的同时,因沟内水体经过板孔与沟底土层贯通,解决了三面光整治破坏了所有水生植物生长环境的问题,可以保证水藻类等小型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吸收水体中的营养,净化水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纵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T型桩1、横梁2、盖板3、坡体4、推力堆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排渍沟底部硬化结构,包括底部硬化装置,底部硬化装置设于排渍沟的底部,所述底部硬化装置包括T型桩1、横梁2、盖板3,T型桩1设于排渍沟的沟底,完全插入地面,多个T型桩1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在多个T型桩1上设有横梁2,在横梁2上设有多个盖板3。

所述盖板3为带通孔的盖板。

所述盖板3与坡体4之间的缝隙处浇筑有水泥砂浆。

所述底部硬化装置的两端设有推力墩5,防止发生纵向位移。

所述推力墩5的下部采用浆砌毛石,推力墩5的上部采用现浇砼。

所述盖板3为混凝土预制板。

使用时先将T型桩1打入排渍沟的底部,并使其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在T型桩1上安装横梁2,再在横梁2上铺设盖板3,最后在盖板3与坡体4之间现浇砼,最后在两端装设推力墩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