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625阅读:52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电设施施工技术,具体是一种大型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沉井法施工方法在市政工程中应用广泛,常用于取水构筑物、排水泵站、大型集水井、盾构和顶管工作井等工程。对于一些大型沉井,沉井下沉过程中将遇到砂层强大的摩擦阻力作用,下沉和降水困难,若仍采用现有的沉井下沉方法施工,施工效率低、周期长,显然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提升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的一种大型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型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沉井预制,将沉井井壁浇筑制作成型;

步骤二、沉井下沉,在沉井内挖土,使沉井预沉至水位以下,并采用吸砂系统吸砂;

步骤三、当沉井沉到设计标高后,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沉井的第一节刃脚、第二节刃脚、第三节刃脚、底梁、隔墙分次浇筑成型。本发明针对沉井体型大,总高度高,采用分节预制的方式,便于制作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吸砂系统包括吸砂机组、补水系统、供电系统、砂水排放管路及砂浆沉淀池。本发明应用时,吸砂机组的电机与水面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水流进入电机,引起短路;同时要保证叶轮在工作时始终在水面以下,避免空抽。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还包括向井筒内灌水,保持井筒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本发明在施工时使井筒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能避免发生流砂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井筒内水位与地下水位的水位差不小于0.5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在沉井沉到设计标高后观测6~8小时,若沉井累计下沉量不大于10mm,再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整体工序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本发明针对沉井摩擦阻力、浮力大,下沉系数偏小等特性,采用一次下沉的方式,并针对沉井内涌水量大、地下水位高,采用不排水下沉的方式,即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井内外均不降水、水中挖土带水下沉及在水下封底的施工技术,能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便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一种大型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沉井预制,将沉井井壁浇筑制作成型;步骤二、沉井下沉,在沉井内挖土,使沉井预沉至水位以下,并采用吸砂系统吸砂;步骤三、当沉井沉到设计标高后,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本实施例中步骤一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沉井的第一节刃脚、第二节刃脚、第三节刃脚、底梁、隔墙分次浇筑成型。本实施例的吸砂系统包括吸砂机组、补水系统、供电系统、砂水排放管路及砂浆沉淀池。本实施例的步骤二还包括向井筒内灌水,保持井筒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其中,井筒内水位与地下水位的水位差不小于0.5m。

本实施例在实施步骤三时,在沉井沉到设计标高后观测6~8小时,若沉井累计下沉量不大于10mm,再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本实施例在实施步骤三时,保持井内水位不低于井外水位,混凝土的选择优先考虑采用具有早强、缓凝、抗渗、抗水 下分离、坍落度较大等性能的混凝土。灌注水下混凝土,采用导管法或泵送法进行,并保证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同时注意在浇筑中应持续不断地向管内加入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拔管应做到均速慢拔。当水下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且沉井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从沉井内向外排水。井内的水抽出后,应检查封底混凝土是否有渗漏水处, 如有应及时修补,然后将混凝土表面的松散清除整平。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