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防护堤墙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0945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绿化防护堤墙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堤墙的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绿化防护堤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土壤流失,必要时需要在道路、轨道或河流的两侧设置向外侧倾斜的防护堤墙。传统的防护堤墙通常采用石块垒筑或土壤堆积的方法制成,前者存在人力物力耗费大,使用时间过长容易坍塌等缺点,而后者则存在强度差的缺陷,特别是上述这些防护堤墙只注重功能性,但没有绿化效果,因此对生态环境及环境保护没有积极的作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第200710107244.X中公开了一种名为“一种绿化防护堤墙的施工方法”就是由本发明人提出的。图1~图8为这种绿化防护堤墙施工过程示意图。如图1~图8所示,该绿化防护堤墙的施工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1)在需要施工的位置上水平铺设一层如图2所示的塑胶材质格栅30的阶段;(2)在格栅30的前端部下侧以向外侧倾斜且交错排布的方式层压上数层绿化袋50,并将格栅30的前端部从绿化袋50的后侧垂直上拉后置于层压后的绿化袋50表面的阶段;(3)在位于层压后的绿化袋50后侧的格栅30上放置顶面及底面呈开口状的成型框架20,然后在成型框架20内侧放入土袋10并在其内灌满土壤11的阶段;(4)将成型框架20从土袋10的外侧取出,并以土袋10的中间高度为基准在其后方铺设土壤并压实以形成第一土壤层41的阶段;(5)在第一土壤层41的前方及上部铺设土壤并压实以形成第二土壤层42,其间将放置在层压后的绿化袋50表面的格栅30前端部向后翻折以使其包裹住土袋10的前端和顶面,并使其前端夹在第二土壤层42的中部,从而形成与层压后的绿化袋50等高度的第一阶梯段40的阶段;(6)将绿化袋50与格栅30之间相互固定的阶段;(7)在第一阶梯段40的上部重复步骤(1)—(6)而制成其它阶梯段,直至达到所需高度即可完成绿化防护堤墙1的施工过程。虽然利用该施工方法制成的绿化防护堤墙具有能够采用绿化袋将护堤材料包裹起来,因此不会造成破损,而且利用格栅及土袋来增大所有阶梯段的强度,所以即使不使用钢筋混凝土也能够保持阶梯段的强度和功能,因此在阶梯段作为道路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因车辆或一些外部的原因而使该区域的结构遭到破坏的问题,并且一旦发生火灾只会烧毁层压的绿化袋,此时只需更换上新的绿化袋即可重新使用;另外,施工过程结束后绿化袋内的种子能够借助于外部渗入的水分而在土壤中发芽,并从绿化袋纤维之内的空隙蔓延到外部且交织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显著地提高绿化率,而且可以增加绿化袋之间的结合强度及绿化防护堤墙的整体强度等优点,但是,这种绿化防护堤墙的施工方法仍存在下列问题:由于绿化袋50内部的填充物是土壤和草本类种子,土袋10内部的填充物及所有阶梯段的材料均为土壤,因而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绿化防护堤墙在受到过大的外部冲击时仍存在强度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绿化效果好,而且强度能够大幅度提高的绿化防护堤墙的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绿化防护堤墙的施工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1)在需要施工的位置上水平铺设一层塑胶材质格栅的阶段;(2)在格栅的前部表面放置顶面及底面呈开口状的成型框架,然后在成型框架内侧放入土袋并在其内灌满土壤的阶段;(3)将成型框架从土袋的外侧取出,并以土袋的中间高度为基准在其后方铺设土壤并压实以形成第一土壤层的阶段;(4)在第一土壤层的前方及上部铺设土壤并压实以形成第二土壤层,其间将格栅的前端部向后翻折以使其包裹住土袋的前端和顶面,并使其前端夹在第二土壤层的中部,从而形成第一阶梯段的阶段;(5)在包裹有格栅的土袋前端垒上一道与第一阶梯段等高度的石块层的阶段;(6)在石块层的前端以向外侧倾斜且交错排布的方式层压上数层绿化袋,同时将每两层绿化袋之间相互固定,并使层压后的绿化袋高度与石块层及第一阶梯段的高度相同;(7)将绿化袋与土袋之间相互固定的阶段;(8)在第一阶梯段的上部重复步骤(1)—(7)而制成其它阶梯段,直至达到所需高度即可完成绿化防护堤墙10的施工过程。

所述的步骤(7)中绿化袋与土袋的相互固定过程是先将连接杆从土袋的前端角一侧贯穿到另一侧,其间穿过至少两个相隔距离放置在格栅的外部且呈8字形的连接钩上的一端环,然后将连接钩水平置于石块层的表面,最后利用固定钉垂直贯穿连接钩上的另一端环及层压后的最上层绿化袋50即可完成整个固定过程。

所述的步骤(6)中每两层绿化袋之间的相互固定过程是利用固定钉垂直贯穿上层绿化袋并且前端插入在下层绿化袋中来完成。

本发明提供的绿化防护堤墙的施工方法是在层压后的绿化袋及阶梯段之间增设一道石块层,并将每一阶梯段与绿化袋之间利用连接杆、连接钩及固定钉相互固定,从而使层压后的绿化袋、石块层及阶梯段结合成一体,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原有绿化防护堤墙具有的对环境友善且操作简单的优点,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绿化防护堤墙的整体强度,从而使其可以承受更大的外部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已有技术的施工方法制成的绿化防护堤墙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绿化防护堤墙中格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利用已有技术的施工方法铺设格栅及在格栅的前端部下侧层压绿化袋的过程侧面示意图。

图4为利用已有技术的施工方法在层压后的绿化袋后侧设置成型框架及土袋,并将土壤灌入土袋内部的过程侧面示意图。

图5为利用已有技术的施工方法将成型框架从土袋外侧取出,并且形成第一土壤层的过程侧面示意图。

图6为利用已有技术的施工方法完成第一阶梯段的过程侧面示意图。

图7为利用已有技术的施工方法在第一阶梯段上铺设格栅及在格栅的前端部下侧层压绿化袋的过程侧面示意图。

图8为利用已有技术的施工方法完成第二阶梯段的过程侧面示意图。

图9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绿化防护堤墙的施工方法制成的绿化防护堤墙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包裹有格栅的土袋及连接部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用于固定连接钩的固定钉结构立体图。

图中符号说明:

1,10 绿化防护堤墙 10 土袋

11 土壤 20 成型框架

30 格栅 40 第一阶梯段

41 第一土壤层 42 第二土壤层

50 绿化袋 51 连接杆

52 固定钉 60 石块层

70 连接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绿化防护堤墙的施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与已有技术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号,并省略对其进行的详细说明,并且相同的步骤采用相同的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9~11及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绿化防护堤墙的施工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1)在需要施工的位置上水平铺设一层如图2所示的塑胶材质格栅30的阶段;(2)在格栅30的前部表面放置顶面及底面呈开口状的成型框架20,然后在成型框架20内侧放入土袋10并在其内灌满土壤11的阶段;(3)将成型框架20从土袋10的外侧取出,并以土袋10的中间高度为基准在其后方铺设土壤并压实以形成第一土壤层41的阶段;(4)在第一土壤层41的前方及上部铺设土壤并压实以形成第二土壤层42,其间将格栅30的前端部向后翻折以使其包裹住土袋10的前端和顶面,并使其前端夹在第二土壤层42的中部,从而形成第一阶梯段40的阶段;(5)在包裹有格栅30的土袋10前端垒上一道与第一阶梯段40等高度的石块层60的阶段;(6)在石块层60的前端以向外侧倾斜且交错排布的方式层压上数层绿化袋50,同时将每两层绿化袋50之间相互固定,并使层压后的绿化袋50高度与石块层60及第一阶梯段40的高度相同;(7)将绿化袋50与土袋10之间相互固定的阶段;(8)在第一阶梯段40的上部重复步骤(1)—(7)而制成其它阶梯段,直至达到所需高度即可完成绿化防护堤墙10的施工过程。

所述的步骤(7)中绿化袋50与土袋10的相互固定过程是先将连接杆51从土袋10的前端角一侧贯穿到另一侧,其间穿过至少两个相隔距离放置在格栅30的外部且呈8字形的连接钩70上的一端环,然后将连接钩70水平置于石块层60的表面,最后利用固定钉52垂直贯穿连接钩70上的另一端环及层压后的最上层绿化袋50即可完成整个固定过程。

所述的步骤(6)中每两层绿化袋50之间的相互固定过程是利用固定钉52垂直贯穿上层绿化袋50并且前端插入在下层绿化袋50中来完成。

所述的绿化袋50采用聚酯纤维或玻璃纤维织物制成,并且其内装有土壤和草本类种子,这样不仅外部的水分能够从上述这些纤维之间的空隙自由地进出绿化袋50,从而有利于种子的发芽,而且还能够防止其内的土壤流失,并且具有防止侵蚀作用。另外,在施工的位置上水平铺设格栅30可以增强不稳定斜面区域的抵抗力,并能够增加第一土壤层41和第二土壤层4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均匀地分布其上的载荷,因此能够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