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长建筑物增设地下室的平推式逆作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稀少,在既有建筑物下进行地下室增设将拓展建筑使用空间,充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
现有地下室增设一般采用整体平移或者基础托换的方法。但使用整体托换技术需要进行复杂的节点设计和精细化的施工控制。而整体平移技术需要建造大量轨道梁和地基处理,以满足差异沉降的要求,并且需要占用大量场地。尤其是对于既有的超长结构(长度大于100米)、机场跑道等超长建筑物,使用现有技术进行地下室增设施工程序复杂,技术难度和工程量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长建筑物增设地下室的平推式逆作法及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占用大量场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长建筑物增设地下室的平推式逆作法,包括:
将超长建筑物进行分段切割形成第一至第N段,其中,N为正整数;
对与所述超长建筑物的第一段相邻的无建筑物的待移入空间进行地基加固形成地基加固地面或进行逆作法施工形成第零段地下室顶板后,将第一段平移至所述地基加固地面上或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上后,依次从第一段开始至第N-1段,重复本步骤:在所述第i段的平移前位置进行逆作法施工形成第i段地下室顶板,将第i+1段平移至第i段地下室顶板上,同时,在第i段地下室顶板下形成第i段地下室,其中,2<=i<=N-1;
在所述第N段的平移前位置进行逆作法施工形成第N段地下室顶板,在第N段地下室顶板下形成第N段地下室;
将所述第一至第N段进行归位。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形成第一段地下室顶板之前,还包括:
对第一段进行施工桩基维护;
形成第i段地下室顶板之前,还包括:
对第i段进行施工桩基维护;
形成第N段地下室顶板之前,还包括:
对第N段进行施工桩基维护。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形成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下形成第零段地下室。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将所述第一至第N段进行归位包括:
所述第一至第N段分别归位至其原来移出前位置,或将所述第一段移至第N段的移出前位置。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将第一段平移至所述地基加固地面上或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上,包括:
在所述地基加固地面上或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上铺设第零段轨道,通过所述第零段轨道将第一段平移至所述地基加固地面上或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上;
将第i+1段平移至第i段地下室顶板上,包括:
在所述第i段地下室顶板上铺设第i段轨道,通过所述第i段轨道,将第i+1段平移至第i段地下室顶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面,还提供一种超长建筑物增设地下室的平推式逆作结构,包括:
由超长建筑物进行分段切割形成的第一至第N段,其中,N为正整数;
形成于与所述超长建筑物的第一段相邻的无建筑物的待移入空间上的地基加固地面或由逆作法施工形成第零段地下室顶板;
超长建筑物的第一段平移至所述地基加固地面上或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上;
于第i段的平移前位置由逆作法施工形成的第i段地下室顶板,第i+1段平移至第i段地下室顶板上,在第i段地下室顶板下形成有第i段地下室,其中,2<=i<=N-1;
于所述第N段的平移前位置由逆作法施工形成的第N段地下室顶板,在第N段地下室顶板下形成有第N段地下室,其中,所述第一至第N段的地下室施工完成后,第一至第N段归位至所述超长建筑物的原来各段位置中的预设位置。
进一步的,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至第N段地下室顶板形成于对应段的桩基上。
进一步的,上述结构中,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下还形成有第零段地下室。
进一步的,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至第N段的地下室施工完成后,所述第一至第N段分别归位至其原来移出前位置,或所述第一段移至第N段的移出前位置。
进一步的,上述结构中,在所述地基加固地面上或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上还铺设有第零段轨道;
在所述第i段地下室顶板上还铺设有第i段轨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为了减少平移施工对周边地块的占用和影响,遵循“既有建筑分区分块平移、地下空间分区分块逆作施工”的原则。首先对超长既有建筑进行分块切割平移,然后分块施工地下空间顶板,待区块顶板达到强度后将下一段既有建筑平移至逆作顶板上。既有建筑进行平移和地下室逆作施工按序交替施工,直至施工完成。本发明利用逆作先施工的地下室顶板,将既有建筑移至顶板上,大大减少了平移所占的场地及土体加固、平移实施安装的工程量,成本经济,施工便捷、质量可控、造价可控,可减小周边设施的受牵制影响,减少土体加固工程量,从而效提高施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加快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地基加固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首段平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原首段位置桩基围护施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原首段位置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第二段平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原第二段位置桩基围护施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原第二段位置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第三段平移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继续进行后续施工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倒数第二段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终段平移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原终段位置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既有建筑归位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完成地下室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10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长建筑物增设地下室的平推式逆作法,包括:
将超长建筑物100进行分段切割形成第一至第N段,其中,N为正整数;在此,平移施工前按施工要求对超长既有建筑物进行分段切割为N段;图1至10,N为6;
对与所述超长建筑物的第一段相邻的无建筑物的待移入空间进行地基加固形成地基加固地面或进行逆作法施工形成第零段地下室顶板后,将第一段平移至所述地基加固地面上或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上后,依次从第一段开始至第N-1段,重复本步骤:在所述第i段的平移前位置进行逆作法施工形成第i段地下室顶板,将第i+1段平移至第i段地下室顶板上,同时,在第i段地下室顶板下形成第i段地下室,其中,2<=i<=N-1;
在所述第N段的平移前位置进行逆作法施工形成第N段地下室顶板,在第N段地下室顶板下形成第N段地下室;
将所述第一至第N段进行归位。为了减少平移施工对周边地块的占用和影响,遵循“既有建筑分区分块平移、地下空间分区分块逆作施工”的原则。首先对超长既有建筑进行分块切割平移,然后分块施工地下空间顶板,待区块顶板达到强度后将下一段既有建筑平移至逆作顶板上。既有建筑进行平移和地下室逆作施工按序交替施工,直至施工完成。本发明利用逆作先施工的地下室顶板,将既有建筑移至顶板上,大大减少了平移所占的场地及土体加固、平移实施安装的工程量,成本经济,施工便捷、质量可控、造价可控,可减小周边设施的受牵制影响,减少土体加固工程量,从而效提高施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加快进度。
优选的,如图1~10所示,形成第一段地下室顶板之前,还包括:
对第一段进行施工桩基维护101;
形成第i段地下室顶板之前,还包括:
对第i段进行施工桩基维护;
形成第N段地下室顶板之前,还包括:
对第N段进行施工桩基维护106。在此通过进行施工桩基维护,使后续形成的地下室顶板更牢固。
优选的,形成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下形成第零段地下室。在此,可在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下增设第零段地下室,满足额外的地下空间延伸要求。
优选的,将所述第一至第N段进行归位包括:
所述第一至第N段分别归位至其原来移出前位置,或将所述第一段移至第N段的移出前位置。在此,可以按不同的要求,对第一至第N段进行归位。
优选的,将第一段平移至所述地基加固地面上或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上,包括:
在所述地基加固地面上或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上铺设第零段轨道,通过所述第零段轨道将第一段平移至所述地基加固地面上或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上;
将第i+1段平移至第i段地下室顶板上,包括:
在所述第i段地下室顶板上铺设第i段轨道,通过所述第i段轨道,将第i+1段平移至第i段地下室顶板。通过轨道移动各段,使移动更便捷、高效。
具体的,如图1所示,平移施工前按施工要求对超长既有建筑物进行分块切割,分成第1~6块;
如图2所示,首先进行首段1平移后位置处的土体加固或逆作法施工,土体加固或地下室顶板完成后,将首段1既有建筑进行平移施工,如图3所示,在首段的移出前位置进行施工桩基维护101后,如图4所示,在首段的移出前位置进行逆作法施工形成第一段地下室顶板201;
如图5所示,待原首段既有建筑位置逆作法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将第二段2既有建筑平移至第一段地下室顶板201上,逆作法地下室顶板可为平移轨道铺设提供场地,也可作为平移后既有建筑的支撑。同时,原首段既有建筑位置可继续进行地下室301结构施工,在第二段2移出前的位置进行施工桩基维护102;
后续分段继续按此顺序,进行既有建筑进行平移和地下室逆作的交替施工,如图6所示,原第二段位置地下室顶板202施工完成后第三段3平移,如图7所示,继续按此进行后续施工,在第三段移出前的位置进行施工桩基维护103,同时,进行第一段地下室301和第二段地下室302的施工;
如图8所示,倒数第二段5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终段6平移,可在终段的移出前位置的地下室顶板逆作法施工完成后,如图9所示将首段既有建筑移至原终段处,或将既有建筑按终段-首段的顺序重新归位500。施工完成如图10所示。
实施例二
如图1至10所示,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超长建筑物增设地下室的平推式逆作结构,包括:
由超长建筑物进行分段切割形成的第一至第N段,其中,N为正整数;
形成于与所述超长建筑物的第一段相邻的无建筑物的待移入空间上的地基加固地面或由逆作法施工形成第零段地下室顶板;
超长建筑物的第一段平移至所述地基加固地面上或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上;
于第i段的平移前位置由逆作法施工形成的第i段地下室顶板,第i+1段平移至第i段地下室顶板上,在第i段地下室顶板下形成有第i段地下室,其中,2<=i<=N-1;
于所述第N段的平移前位置由逆作法施工形成的第N段地下室顶板,在第N段地下室顶板下形成有第N段地下室,其中,所述第一至第N段的地下室施工完成后,第一至第N段归位至所述超长建筑物的原来各段位置中的预设位置。为了减少平移施工对周边地块的占用和影响,遵循“既有建筑分区分块平移、地下空间分区分块逆作施工”的原则。首先对超长既有建筑进行分块切割平移,然后分块施工地下空间顶板,待区块顶板达到强度后将下一段既有建筑平移至逆作顶板上。既有建筑进行平移和地下室逆作施工按序交替施工,直至施工完成。本发明利用逆作先施工的地下室顶板,将既有建筑移至顶板上,大大减少了平移所占的场地及土体加固、平移实施安装的工程量,成本经济,施工便捷、质量可控、造价可控,可减小周边设施的受牵制影响,减少土体加固工程量,从而效提高施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加快进度。
进一步的,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至第N段地下室顶板形成于对应段的桩基上。在此通过进行施工桩基维护,使后续形成的地下室顶板更牢固。
进一步的,上述结构中,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下还形成有第零段地下室。在此,可在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下增设第零段地下室,满足额外的地下空间延伸要求。
进一步的,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至第N段的地下室施工完成后,所述第一至第N段分别归位至其原来移出前位置,或所述第一段移至第N段的移出前位置。此,可以按不同的要求,对第一至第N段进行归位。
进一步的,上述结构中,在所述地基加固地面上或所述第零段地下室顶板上还铺设有第零段轨道;
在所述第i段地下室顶板上还铺设有第i段轨道。通过轨道移动各段,使移动更便捷、高效。
综上所述,为了减少平移施工对周边地块的占用和影响,遵循“既有建筑分区分块平移、地下空间分区分块逆作施工”的原则。首先对超长既有建筑进行分块切割平移,然后分块施工地下空间顶板,待区块顶板达到强度后将下一段既有建筑平移至逆作顶板上。既有建筑进行平移和地下室逆作施工按序交替施工,直至施工完成。本发明利用逆作先施工的地下室顶板,将既有建筑移至顶板上,大大减少了平移所占的场地及土体加固、平移实施安装的工程量,成本经济,施工便捷、质量可控、造价可控,可减小周边设施的受牵制影响,减少土体加固工程量,从而效提高施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加快进度。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