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分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施工时,经常出现基坑周边紧邻已有建筑物,该已有建筑物的存在使得拟建基坑中靠近已有建筑一侧的围护结构施工及其困难,而且面临需要设置大型钢栈桥进行对撑的难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基坑分坑施工后的基坑围护安全性,同时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已成为建筑施工界需进一步完善优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分坑施工方法,能够确保基坑分坑施工后的基坑围护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了需要设置大型钢栈桥对撑的难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分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围护内设置一道钻孔灌注桩将基坑分成远离已有建筑的先施工区域与靠近已有建筑的后施工区域;
步骤2:钻孔灌注桩靠近已有建筑的那一侧设置一道与钻孔灌注桩平行的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
步骤3:在钻孔灌注桩顶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与基坑围护圈梁连接;
步骤4:在钻孔灌注桩上远离已有建筑的那一侧与钢筋混凝土圈梁之间设置若干混凝土墩;
步骤5:后施工区域暂缓施工,先施工区域进行土方开挖并设置钢支撑,并在先施工区域的底板上对应混凝土墩的位置设置相应的钢筋混凝土牛腿;
步骤6:待先施工区域的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混凝土墩和钢筋混凝土牛腿之间设置型钢斜抛撑。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中,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6之后,先施工区域的地下室结构出零后,继续进行先施工区域的上部主体结构的施工。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中,所述钻孔灌注桩位于基坑的中心线上将基坑均分为先施工区域与后施工区域,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6之后,后施工区域开挖,先施工区域的钢支撑进行翻转后在后施工区域中使用。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中,在分隔墙处底板设置3-4m宽后浇带。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中,所述混凝土墩沿着钻孔灌注桩水平走向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中,钻孔灌注桩桩间间隔压密注浆。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中,所述混凝土墩上预埋有用于垂直连接型钢斜抛撑的第一预埋钢板,钢筋混凝土牛腿上预埋有用于垂直连接型钢斜抛撑的第二预埋钢板。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供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在基坑内设置一道钻孔灌注桩,采取分坑施工的方案,采用分阶段开挖,靠近已有建筑的后施工区域暂缓施工,远离已有建筑的先施工区域局部地下室结构出零后可以继续进行且上部主体结构施工,不但确保了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性,保护了周边的已有建筑,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解决了需要设置大型钢栈桥对撑的难题。
(2)本发明提供对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分坑施工后可以将南侧的钢支撑进行翻转利用到北侧基坑,从而,大大减少了整个支撑体系的钢材用量,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钻孔灌注桩与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预埋钢板与混凝土墩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预埋钢板与钢筋混凝土牛腿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00-先施工区域、200-后施工区域、1-底板、2-后浇带、3-钻孔灌注桩、4-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5-钢筋混凝土圈梁、6-基坑围护圈梁、7-混凝土墩、71-第一预埋钢板、8-钢筋混凝土牛腿、81-第二预埋钢板、9-型钢斜抛撑、10-钢支撑、11-压密注浆点、12-先施工区域开挖边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由于在后施工区域200施工时,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4不保留,所以,图1中没有示意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4,由于后施工区域200挖土施工时,钢支撑10从先施工区域100翻转到后施工区域200使用,故图1中,钢支撑10示意在了后施工区域200;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钻孔灌注桩与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预埋钢板与混凝土墩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预埋钢板与钢筋混凝土牛腿的装配示意图。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坑分坑施工方法,基坑用于施工多层停车库,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围护内设置一道钻孔灌注桩3 将基坑分成远离已有建筑(未图示)的先施工区域100(本实施例中为南块)与靠近已有建筑的后施工区域200(本实施例中为北块)。本实施例中,钻孔灌注桩3沿东西方向设置于基坑内。
步骤2:钻孔灌注桩3靠近已有建筑的那一侧设置一道与钻孔灌注桩3平行的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4,如图3所示,三轴搅拌整圆套打,水灰比1.5,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4可以起到止水作用,确保先施工区域100基坑开挖安全。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4与钻孔灌注桩3作为基坑的分隔墙,以便后续进行分坑施工。
步骤3:在钻孔灌注桩3顶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5与基坑围护圈梁6连接。
步骤4:在钻孔灌注桩3上远离已有建筑的那一侧与钢筋混凝土圈梁5之间设置若干混凝土墩7,本实施例中设置9个混凝土墩7。
步骤5:后施工区域200暂缓施工,先施工区域100进行土方开挖并设置钢支撑10,并在先施工区域100的底板1上对应混凝土墩7的位置设置相应的钢筋混凝土牛腿8。
步骤6:待先施工区域的底板1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混凝土墩7和钢筋混凝土牛腿8之间设置型钢斜抛撑9,本实施例中,设置9根型钢斜抛撑9。通过型钢斜抛撑9可以对分隔墙内的钻孔灌注桩3进行有效支撑,确保基坑内结构施工安全。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中,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6之后,先施工区域100的地下室结构出零后,继续进行先施工区域100的上部主体结构的施工。从而,不但确保了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性,保护了周边的已有建筑,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解决了需要设置大型钢栈桥对撑的难题。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中,所述钻孔灌注桩3位于基坑的中心线上将基坑均分为先施工区域100与后施工区域200,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6之后,后施工区域200开挖,先施工区域100的钢支撑10进行翻转后在后施工区域200中使用,从而,大大减少了整个支撑体系的钢材用量,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中,在分隔墙处底板1设置3-4m宽后浇带2,从而将先施工区域100和后施工区域200的底板1连成牢固的整体。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中,所述混凝土墩7沿着钻孔灌注桩3水平走向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中,钻孔灌注桩3桩间间隔压密注浆,以进一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图2中可见压密注浆点11。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中,所述混凝土墩7上预埋有用于垂直连接型钢斜抛撑9的第一预埋钢板71,如图3所示,钢筋混凝土牛腿8上预埋有用于垂直连接型钢斜抛撑9的第二预埋钢板82,如图4所示。也就是说,第一预埋钢板71与第二预埋钢板72分别与型钢斜抛撑9垂直连接,以提高支撑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供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在基坑内设置一道钻孔灌注桩3,采取分坑施工的方案,采用分阶段开挖,靠近已有建筑的后施工区域200暂缓施工,远离已有建筑的先施工区域局部地下室结构出零后可以继续进行且上部主体结构施工,不但确保了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性,保护了周边的已有建筑,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解决了需要设置大型钢栈桥对撑的难题。
(2)本发明提供对的基坑分坑施工方法,分坑施工后可以将南侧的钢支撑10进行翻转利用到北侧基坑,从而,大大减少了整个支撑体系的钢材用量,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