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海水入侵—地下水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643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沿海及海岛水利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会引起的耕地盐碱化、淡水水源污染、地下设施腐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对海水入侵的防治主要有:限量开采地下水、人工回灌、人工抽水等。限量开采地下水意味着供水量的减少,这将进一步加大沿海地区淡水的供需矛盾。人工回灌需要耗费大量的地表淡水资源,一部分淡水白白地流人海洋,且需要兴建大量的引水工程,对回灌水的水质要求也较高。人工抽水利用抽水形成水位低谷,抽出的水是海水与淡水的混合体,一般不能用于供水,浪费了大量的淡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止海水入侵—地下水库结构,截断海水入侵通道,有效地解决海水入侵问题,同时充分利用沿海地表降水补充地下淡水资源,解决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阻止海水入侵—地下水库技术,首先勘测沿海水文地质情况,在沿海地下淡水与海水分界面上建立一道地下阻水帷幕,地下阻水帷幕和地下隔水区将沿海地下含水层围成一个独立的区域;

在地下阻水帷幕的上游建造有地下蓄水区,确定地下蓄水区时首先勘查地质情况,利用地下含水层作为蓄水区,如果地下含水层区域较小,开挖土地至一定深度后填充块石、沙粒构成为人工蓄水层;

地下蓄水区上方的土层内建有至少一个辐射井,辐射井周围开挖若干道与辐射井相连通的拦渗沟,拦渗沟下部填充有大块碎石,拦渗沟上方设有一道过滤层。

拦渗沟呈辐射状分布于辐射井周围。

所述拦渗沟底端向下达到蓄水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关键位置截断海水入侵通道,有效地解决海水入侵问题,利用地下水库充分截留沿海城市、岛礁的降水,形成可开发利用淡水资源,也有效补给该处的地下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地下阻水帷幕,2-辐射井,21-集输管,3-人工蓄水区,4-拦渗沟,51- 海水区,52-混合区,53-淡水区,61-隔水层,71-海平面,72-淡水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沿海地区或岛礁附近首先勘测沿海水文地质情况,确定海水和地下淡水的分界面,然后在靠近分界面内的淡水区域建立一道地下阻水帷幕1,地下阻水帷幕1和地下隔水区将沿海地下水围成一个独立的区域,截止海水入侵通道,该区域内的淡水不会被海水入侵并污染。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大半随地表径流进入大海,淡水资源浪费,入渗速度慢和地下蓄水量不足是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了能储存尽量多的地下水资源,在地下阻水帷幕1的上游建造地下蓄水区3,确定地下蓄水区3时首先勘查地质情况,利用地下含水层作为蓄水区,如果地下含水层区域较小,人工开挖至一定深度,然后填充块石、沙粒等蓄水能力强的材料成为人造蓄水层,人造蓄水层或地下含水层可以一起作为地下蓄水区3,整个地下蓄水区3就是一个位于地表下的地下水库。当有大量降水时,地表径流可能有一部分流走,但是渗入地下的水分都将被截留。渗入地下的水越多,储存的地下淡水资源就越丰富,从而使地下水位升高,促进植被生长。

沿海地带的地表多有坡度,地表径流往往很快向下游流去,为了使地表径流尽量多的渗入人工蓄水区3。人工蓄水区3上方的土层内建有至少一个辐射井2,辐射井2周围开挖若干道与辐射井2相连通的拦渗沟4,拦渗沟4下部填充有大块碎石,拦渗沟4上方设有一道过滤层。水流经过滤层过滤掉其中的杂物,进入拦渗沟4的碎石区域,碎石区连通于辐射井2,经过两道过滤后的水就进入辐射井2。

地下蓄水区3上方建设多个辐射井2,辐射井2周围布满辐射状分布的拦渗沟4,整个地表有很大面积可供水流的快速入渗。同时辐射井2井壁上还连通有若干集输管21,集输管21呈辐射状分布于辐射井周围,集输管为直径小于辐射井的孔洞,洞壁或管壁上设有透水孔,可以加速淡水渗入,入渗水多,地表径流量就小,雨季时避免洪灾形成,由于人工蓄水区3被隔绝为一个独立的蓄水区域,没有海水污染、没有蒸发影响,储量稳定,可以长时间保持较高的地下水位,使地表植被有足够的水分。有需要使还可以通过辐射井2将地下蓄水区3的淡水向外抽取,缓解淡水资源的紧张。由于不形成坝体或大面积水面,不破坏地面原有的地形地貌,地下水文环境的改善,也促进区域小气候的改进,增加植被和降水,不但解决沿海淡水资源的短缺问题,还能改善自然环境和气候,并形成良性循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