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检查井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508阅读:2610来源:国知局
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检查井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埋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检查井间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是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基体,用表面涂敷黏接树脂的钢带成型为波形作为主要支撑结构,并与聚乙烯材料缠绕在热熔状态下有机复合成整体的双壁螺旋波纹管。与其他管材相比,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具有刚性好、强度高、热熔连接性能优良、耐腐蚀性能好、耐磨性好、韧性与挠性好、流通能力大、连接方式灵活且方便、施工简单、密封性能好、维修方便、抗应力开裂性好、抵抗快速裂纹传递能力优良、经济实用、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现如今,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已广泛使用,尤其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埋管道而言,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具有明显优势。

对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进行敷设过程中,通常需在地下施工多个检查井1,以便后期对埋设于地下的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进行检查。如图1和图2所示,对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检查井1进行连接时,通常是将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断开为两个管段,两个管段内侧的管端头均伸入至检查井1的井室内,在检查井1的井室内侧下部设置供流体介质流通的流槽2,该流槽2通常为混凝土槽且其上表面为抹灰层6,两个管段之间通过流槽2进行连通。上述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检查井1之间的连接方式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第一、由于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流槽2的材质相同且二者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伸入至检查井1井室内的管端头与流槽2之间的连接处极易出现缝隙;第二、若伸入至检查井1井室内的管端头长度不够,管道涨缩系数太大,温度骤降会导致管端头脱离井壁;第三、由于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即管道)的热胀冷缩原因,使得管道与井壁之间的接触面随着温度的变化形成动态的伸缩,致使管道外壁与套管接触面形成缝隙,流体介质易从管道与流槽2之间的缝隙处渗入并慢慢由井壁与管道间的缝隙渗出,致使井壁处出现渗水现象。同时,上述三个问题将导致已完成的管道渗水试验无法达标,即使勉强达标,对以后管道的正常使用易造成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检查井间连接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管道经过检查井的井室时无需截断,并且井室内外侧的管段为一个整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检查井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检查井的井室内水平穿过的地埋管道,所述地埋管道为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所述检查井的左右两侧井壁上均开有供地埋管道穿过的通孔,所述检查井的内侧下部供地埋管道安装的管道安装台,所述管道安装台为混凝土台且其上部开有供地埋管道安装的凹槽;所述地埋管道呈水平布设,所述地埋管道中位于检查井的井室内的管段为井室内管段,所述井室内管段安装于所述凹槽的内侧下部;所述井室内管段由左至右分为左端管段、中间管段和右端管段,所述中间管段位于所述左端管段和所述右端管段之间,所述中间管段的上部管壁切除后形成上部开口。

上述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检查井间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凹槽的左右两侧内侧壁上部和所述管道安装台的上表面均设置有抹灰层。

上述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检查井间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左端管段和所述右端管段的长度均为8cm~15cm。

上述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检查井间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左端管段和所述右端管段的长度均为10cm。

上述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检查井间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间管段的外侧壁以及所述左端管段和所述右端管段的下部侧壁均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紧贴。

上述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检查井间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间管段的高度为所述左端管段高度的

上述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检查井间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间管段的高度为所述左端管段高度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较低。

2、施工简便且施工工期较短,当地埋管道穿过检查井的井室时,无需对地埋管道进行截断,只需将井室内管段中的中间管段上部管壁平切形成上部开口,并通过抹灰层将井室内管段固定在凹槽内即可。

3、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管道经过检查井的井室时无需截断,并且井室内外侧的管段为一个整体,所采用的管道连接接头较少,能有效降低管道连接接头所需成本,并且也能避免因管道连接接头太多影响管道施工质量也不可控的问题,经济实用,能有效提高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并能降低工程成本。同时,由于井室内外侧的管段为一个整体,能有效解决管道与流槽之间连接处易出现缝隙、管端头容易脱离井壁、井壁处不会出现渗水现象等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管道经过检查井的井室时无需截断,并且井室内外侧的管段为一个整体,能有效解决管道与流槽之间连接处易出现缝隙、管端头容易脱离井壁、井壁处不会出现渗水现象等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与检查井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检查井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检查井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检查井; 2—流槽; 3—地埋管道;

4—井壁; 5—管道安装台; 6—抹灰层;

7—井盖板; 8—井盖; 9—支座;

10—混凝土垫层; 11—灰土垫层; 12—土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从检查井1的井室内水平穿过的地埋管道3,所述地埋管道3为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所述检查井1的左右两侧井壁4上均开有供地埋管道3穿过的通孔,所述检查井1的内侧下部供地埋管道3安装的管道安装台5,所述管道安装台5为混凝土台且其上部开有供地埋管道3安装的凹槽;所述地埋管道3呈水平布设,所述地埋管道3中位于检查井1的井室内的管段为井室内管段,所述井室内管段安装于所述凹槽的内侧下部;所述井室内管段由左至右分为左端管段、中间管段和右端管段,所述中间管段位于所述左端管段和所述右端管段之间,所述中间管段的上部管壁切除后形成上部开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左右两侧内侧壁上部和所述管道安装台5的上表面均设置有抹灰层6。

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抹灰层6对所述井室内管段与所述凹槽之间的间距进行封堵。

实际施工时,所述左端管段和所述右端管段的长度均为8cm~15cm。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端管段和所述右端管段的长度均为10cm。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左端管段和所述右端管段的长度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管段的外侧壁以及所述左端管段和所述右端管段的下部侧壁均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紧贴。

并且,所述中间管段的高度为所述左端管段高度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管段的高度为所述左端管段高度的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中间管段的高度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井壁4为混凝土结构,所述井壁4为圆柱形且其上部盖装井盖板7,所述井盖板7为圆形且其上部装有对井盖8进行支撑的支座9。

实际施工时,所述井壁4下方由上至下设置有混凝土垫层10、灰土垫层11和土垫层12。所述井壁4和管道安装台5均布设在混凝土垫层10上。

实际施工过程中,当地埋管道3穿过检查井1的井室时,无需对地埋管道3进行截断,只需将所述井室内管段中所述中间管段的上部管壁平切形成所述上部开口,并通过抹灰层6将所述井室内管段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