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楔运动演示设备的循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204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盐水楔运动的领域,尤其是盐水楔运动演示设备的循环结构。



背景技术:

在河口区,从上游来的淡水通过河口区泄入海中,而含有一定盐分的海水则随潮上溯,于是便发生了盐水与淡水的混合和盐水入侵问题。当河道中径流来势较强而潮汐势力较弱时,淡水因重力密度较小居于上层而向海中泄出,重力密度较大的盐水位于底层并

影响两岸城市和工农业的取水和排水,而且还会影响上层淡水的水质。因此,基于室内试验和原型实测的数据,研究盐水楔长度、形态界面稳定及混合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盐水楔运动演示设备,演示完成后淡水和盐水不可以回收利用,再次做演示实验时又得重新注入新的淡水和盐水,这样既不环保,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盐水楔运动演示设备的循环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盐水楔运动演示设备中的淡水和盐水不可以循环利用,存在不环保以及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盐水楔运动演示设备的循环结构,包括储存淡水的淡水区、储存盐水的盐水区以及暂存所述盐水区流入的盐水的盐水过渡区,所述盐水区与所述盐水过渡区连通,所述盐水过渡区中活动插设有可调节高度的活动闸板,所述活动闸板将所述盐水过渡区分割为盐水过渡储存区以及溢流区,所述溢流区连接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接有将盐水中的淡水及盐分离的滤盐装置,所述滤盐装置与所述淡水区之间通过淡水通道连通,所述滤盐装置与所述盐水区通过滤盐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淡水通道内置于所述滤盐通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淡水区与所述盐水区之间通过隔离板隔离,所述淡水通道穿设在所述隔离板中。

进一步地,所述盐水楔运动演示设备的循环结构包括用于演示盐水楔运动的演示区,所述演示区的两侧朝外扩展形成有淡水过渡区以及所述盐水过渡区;所述盐水区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盐水过渡储存区连通,所述淡水区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淡水过渡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演示区与所述盐水过渡储存区之间设有与活动闸板并排布置的分隔闸板,所述分隔闸板与所述活动闸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盐水过渡储存区与所述演示区之间设有第一消能隔网,所述第一消能隔网与所述分隔闸板并行布置。

进一步地,沿所述盐水过渡区至演示区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消能隔网布置在所述分隔闸板的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淡水过渡区与所述演示区之间设置有第二消能隔网。

进一步地,所述淡水过渡区以及盐水过渡区分布在所述演示区的两侧,且所述淡水过渡区、演示区以及盐水过渡区呈直线状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道分别垂直于所述盐水区及所述盐水过渡储存区布置,所述第三通道分别垂直于所述淡水区及所述淡水过渡区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调节活动闸板的高度,使得盐水储存区的盐水可以沿活动闸板的上沿溢出到溢流区中,通过与溢流区连通的第一通道进入到滤盐装置中,滤盐装置将盐水中的淡水及盐分离,分离出来的淡水和盐分别回收到盐水楔运动演示设备的淡水区和盐水区,实现淡水和盐水的重复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盐水楔运动演示设备的循环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盐水楔运动的演示设备,主要运用在课堂演示中,当然,其运用不仅仅限制于课堂演示,还可以运用在实验室研究等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盐水楔运动演示设备的循环结构,包括储存淡水的淡水区12、储存盐水的盐水区13以及暂存盐水区13流入的盐水的盐水过渡区,盐水区13与盐水过渡区连通,盐水过渡区中活动插设有可调节高度的活动闸板142,活动闸板142将盐水过渡区分割为盐水过渡储存区14以及溢流区15,溢流区15连接有第一通道151,第一通道151连接有将盐水中的淡水及盐分离的滤盐装置152,滤盐装置152与淡水区12之间通过淡水通道154连通,滤盐装置152与盐水区13通过滤盐通道154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盐水楔运动演示设备的循环结构,盐水区13是用来储存盐水的,淡水区12是用来储存淡水的,盐水区13的盐水流入盐水过渡区中暂存,实验演示时,如果盐水过渡储存区14的盐水量过多,由于活动闸板142是可以调节高度的,通过降低活动闸板142的高度,使盐水过渡储存区14的盐水或者混合水从活动闸板142的上沿溢出,溢出的盐水或混合水进入到溢流区15中,溢流区15通过第一通道151与滤盐装置152相连通,所以,盐水或混合水通过第一通道151进入滤盐装置152中,经滤盐装置152处理后,使得盐水或混合水中的淡水和盐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淡水通过淡水通道154连接到盐水楔演示设备的淡水区12中,分离出来的盐通过滤盐通道154连接到盐水区13中,从而实现盐水和淡水的重复循环利用。

将淡水通道154内置于滤盐通道153中可以有效的节省管道布置的空间。

在淡水区12与盐水区13之间通过隔离板132隔离,通过隔离板132将淡水区12和盐水区13分隔开,滤盐装置152的淡水通道154穿设在隔离板132中,由于水流在管道中流动会带动管道的震动,将管道穿设在隔离板132中,一方面可以固定住淡水通道154,减少震动,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管道在淡水区12与盐水区13之间的排布,节省空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盐水楔运动演示设备的循环结构还包括演示区11,演示区11是用于演示盐水楔运动的,盐水区13通过第二通道131与盐水过渡储存区14连通,淡水区12通过第三通道121与淡水过渡区连通,淡水过渡区以及盐水过渡区是由演示区11的两侧朝外扩展形成的,淡水过渡区与盐水储存过渡区14分布在演示区11的两侧,盐水过渡区由活动闸板142分割为盐水过渡储存区14和溢流区15,所以,盐水区13通过第二通道131与盐水过渡储存区14连通,淡水区12通过第三通道121与淡水过渡区连通,而演示区11与盐水过渡储存区14、淡水过渡区相连通,从而实现盐水楔运动的演示。

演示区11与盐水过渡储存区14之间设有分隔闸板141,分隔闸板141与活动闸板142是并排布置的,而且分隔闸板141与活动闸板142分别位于第二通道131的两侧,盐水经第二通道131进入到盐水过渡储存区14中,由于在盐水过渡储存区14与演示区11之间设置有分隔闸板141,分隔闸板141将盐水过渡储存区14与演示区11的连通隔断,所以盐水就蓄留在盐水过渡储存区14中,演示时,抽开隔在盐水过渡储存区14与演示区11之间的分隔闸板141,盐水过渡储存区14内的盐水没有了阻碍,就会进入到演示区11中,在演示区11内与淡水混合,通过观察盐水在淡水中的混合情况来研究分析盐水楔运动过程。演示时,可以在盐水区13内加入显色剂,有利于观察盐水在演示区11内的混合和侵入情况。

由于水流的流动会产生一定的冲力,而冲力过大就会影响演示区11内淡水和盐水的混合速度,使得盐水楔运动产生误差,从而影响盐水楔运动的实验结果,因此,在盐水过渡区与演示区11之间设有第一消能隔网112,第一消能隔网112对进入演示区11的盐水进行消能处理,将第一消能隔网112与分隔闸板141并行布置,使得分隔闸板141抽开之后,第一消能隔板112可以完全实现对进入演示区的盐水消能。

由于抽开分隔闸板141的瞬间,盐水由于突然失去阻拦会快速涌向演示区11,此时的盐水冲力很大,为了减少试验误差,沿盐水过渡区至演示区11的延伸方向,在分隔闸板141的前方布置第一消能隔网112,在抽开分隔闸板141之后,盐水流入演示区11之前设置有第一消能隔网112,让盐水先经过第一消能隔网112消能后再进入演示区11。

在淡水过渡区与演示区11之间设置有第二消能隔网111,淡水进入演示区11之前先通过第二消能隔网111进行消能,使得经过消能的淡水可以平缓的进入演示区11。

本实施例中,演示区11的两侧朝外扩展形成有淡水过渡区以及盐水过渡区,淡水过渡区以及盐水过渡区分布在演示区11的两侧,而且,淡水过渡区、演示区11以及盐水过渡区呈直线状布置,呈直线状布置的淡水过渡区、演示区11以及盐水过渡区可以真实模拟河口上的盐水楔运动,因为在河口区,从上游来的淡水通过河口区泄入海中,而含有一定盐分的海水则随潮上溯,于是便出现了盐水楔运动的现象。

将第二通道131分别垂直于盐水区13及盐水过渡区布置,第三通道121分别垂直于淡水区12及淡水过渡区布置,相对于水平状布置,这样的结构布置更有利于节省演示设备所占的空间;而且,垂直状布置的盐水区13与盐水过渡区连通,淡水区12与淡水过渡区连通,当淡水或者盐水沿垂直的通道进入过渡区时,水流在垂直方向的冲力很大,而演示盐水楔运动,水流需要平缓进入演示区11才能更好的模拟盐水和淡水两者的混合情况,所以,垂直进入过渡区的水流在垂直方向的冲力很大,相对的,在水平方向的冲力很小,所以进入演示区11的水流冲力很小,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演示实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