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波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浮箱与渔网组合式防波堤。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为浮箱式防波堤,浮箱式防波堤主要靠反射波能来消波,同时,波浪与浮堤运动之间的相位差也对波浪的传输产生一定的抑制和衰减作用。根据浮箱式防波堤的消波原理,浮箱式防波堤的吃水越深,消波效果越好,但其锚力亦需要相应加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增大浮箱吃水深度和浮力的浮箱与渔网组合式结构的防波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浮箱与渔网组合式防波堤,包括若干个防波单元,每个防波单元包括一个浮箱,浮箱内部通过隔板分隔形成多个相互不透水的隔间;浮箱的周围设置有多个连接螺栓及系锚器,浮箱的下表面、沿波浪传播方向连接有多列用于固定渔网的固定板/管,渔网沿着波浪的传播方向平铺在固定板/管,渔网在下端连接有用于使渔网沿着固定板/管延伸方向下垂的沉子;
若干个防波单元的浮箱首尾相连,相邻浮箱之间通过锚链及固定于浮箱两端的连接螺栓首尾连接形成直线型防波堤。
锚链一端连接在浮箱的系锚器上,另一端固定在锚杆上,使所述浮箱与渔网组合式防波堤漂浮在海面上。
渔网采用高刚度的化纤材质,沉子可以是混凝土砌块等重物,系在渔网下端,用以使渔网垂直向下,保持渔网的舒张。
在较大波浪的作用下,浮堤容易产生较大形变,可以通过增大浮箱下部固定板/管的密度从而增强刚度,相应地,同时根据水文条件和工程需求,可以适当增减铺设层数,或增减渔网孔径。
多列固定板/管用于铺设多层渔网,由于渔网采用分层布置,因此损坏后可以更换该损坏网片,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和工作量。可根据工程海域实际情况灵活增减渔网的长度,从而实现防浪效果与工程投入的平衡;
优选地,所述浮箱由钢板或塑料板围合而成。还可以采用废旧集装箱、废旧柴油桶等,非常环保。
对于波高、波周期不同的区域,可调浮箱的数量与位置来改变浮箱的吃水、干舷高度,防浪消波范围可灵活调整,从而获得最优的防浪消波效果。
优选地,所述多个相互不透水的隔间均为密闭结构。
浮箱的顶部设置有挡浪板。在顶部迎浪面上设置挡浪板后,消浪效果更好。
相邻浮箱之间设置有护舷,所述护舷可以为轮胎,可以采用废旧轮胎提供防撞击保护,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浮箱可以阻挡水面附近的波浪,浮箱下方设置的渔网可以破坏水下水质点的运动,从而起到消波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渔网与浮箱结合消波,无需用锚力太大的锚泊系统。
本实用新型浮箱下面的渔网结构可以使浮游生物自由通过,不会破坏港内生物及水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速度快,且浮箱为拼合结构,渔网为柔性可折叠,方便运输和储存,也方便适用于应急抢险等紧急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浮箱与渔网组合式防波堤,包括若干个防波单元,每个防波单元包括一个浮箱1,浮箱1内部通过隔板分隔形成多个相互不透水的隔间,所述多个相互不透水的隔间均为密闭结构;浮箱1的周围设置有多个连接螺栓及系锚器,浮箱1的下表面、沿波浪传播方向连接有多列用于固定渔网2的固定板/管3,渔网2沿着波浪的传播方向平铺在固定板/管,渔网2在下端连接有用于使渔网2沿着固定板/管3延伸方向下垂的沉子4;
若干个防波单元的浮箱1首尾相连,相邻浮箱1之间通过锚链及固定于浮箱1两端的连接螺栓首尾连接形成直线型防波堤。
所述浮箱1由钢板或塑料板围合而成,浮箱1的顶部设置有挡浪板,相邻浮箱1之间设置有护舷,所述护舷为轮胎。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