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耙斗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3335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耙斗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污设备,尤其是指一种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耙斗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中所应用的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靠液压缸来控制除污机的液压臂端伸缩,另一类是靠钢丝绳来控制除污机的液压臂端伸缩。内置的液压缸来控制臂端完成伸缩动作的,该种类型设备的结构紧凑,控制方便。但是伸缩臂的伸缩行程受液压缸伸缩量的影响较大,当格栅渠道较深时,该种类型除污机的适用性就会较差。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液压控制型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的研发人员注意到了传统设备卸污效果差的问题,因此在设备设计过程中,特意把耙斗的运行原理进行了重新的设计,优化设计后的耙斗可以完成独立系统的翻转卸污动作,该种结构的运行原理和挖掘机的铲斗运行原理比较相似,虽有改善但并不理想。

另一种类型的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是靠钢丝绳来控制臂端的伸缩(见图1所示),该种设备跟第一种类型设备相比增加了钢丝绳的卷扬机构,它的特点是伸缩臂的前端与耙斗固定连接,耙斗的翻转卸料完全由臂角调整机构控制,和第一种类型设备的臂端伸缩量相比,该种类型除污机的伸缩臂行程会因为钢丝绳的长短不同可选择的范围更大,但是因为该种设备耙斗的卸污角度只能由臂角调整机构控制,所以卸污效果相对来说就会较差。因此该种设备在我国早起的时候有所应用,但近些年因为其他类型格栅除污机的快速普及,该类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不得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所以亟需一种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耙斗机构,来解决现有技术耙斗翻转角度受限,清污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耙斗机构,来解决现有技术耙斗翻转角度受限,清污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耙斗机构,包括液压伸缩臂1、液压缸2、耙斗3,所述耙斗3包括耙斗主体31、耙斗翻板32,所述耙斗翻板32由向内弯的上翻板313底部连接平铲形的下翻板323构成,所述耙斗主体31包括横条板311、夹板312,所述横条板311为向内弯的长条板,所述横条板311两端垂直向下固定所述夹板312,所述上翻板313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转轴321,所述转轴321转动连接在两侧的所述夹板312上,所述横条板311、上翻板313截面的弧线均向内弯曲并拟合为一体,所述横条板311、夹板312、耙斗翻板32围合成内侧为敞口的所述耙斗3;

所述液压伸缩臂1前端固定在所述横条板311外侧前中部,所述液压缸2的尾端与所述液压伸缩臂1铰接,所述液压缸2伸缩杆前端通过耙斗主体铰接杆4、耙斗翻板铰接杆5与所述耙斗3铰接;所述耙斗主体铰接杆4的一端与所述液压缸2的伸缩杆前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条板311顶部铰接,所述耙斗翻板铰接杆5一端与所述液压缸2伸缩杆的前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上翻板313上设置的吊耳6上的翻板调整孔61铰接,所述的吊耳6位于所述转轴321上方;所述液压缸2、耙斗主体铰接杆4、耙斗翻板铰接杆5形成耙斗翻板连杆机构。

所述下翻板323前端并排设置有多个耙齿322,所述耙齿322的间距与格栅间距相对应。

所述下翻板323向斜下方倾斜设置。

所述耙斗3、液压伸缩臂1为不锈钢材质。

所述翻板调整孔61为多个。

所述的下翻板323上设置有漏水孔324,其为擦丝孔形状,且为斜倒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通过液压缸的伸缩带动耙斗翻板连杆机构,来控制所述耙斗翻板的沿所述转轴的旋转角度,伸缩臂控制耙斗的伸缩,进而完成紧缩、翻转、落料等清理工作。落料角度可调,能够更好的保证卸污效果,耙斗箱体内不易出现堆料死角。由于传统的形式液压缸要带动整个耙斗,而本设计液压缸只带动所述耙斗翻板,所以减小了液压缸的受力。

2.漏水孔形状类似擦丝孔形状且为斜倒孔可以漏水并利于倾倒泥土,有效减小耙斗载荷以及后续工艺的负荷。

3.耙齿的间隙与格栅间隙相互配合,从而更好的收集被格栅拦截的物料。

4.不锈钢材质可以有效的避免跟污水介质接触后的生锈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钢丝绳控制型格栅除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侧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侧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一种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耙斗机构,包括液压伸缩臂1、液压缸2、耙斗3,所述耙斗3包括耙斗主体31、耙斗翻板32,所述耙斗翻板32由向内弯的上翻板313底部连接平铲形的下翻板323构成,所述耙斗主体31包括横条板311、夹板312,所述横条板311为向内弯的长条板,所述横条板311两端垂直向下固定所述夹板312,所述上翻板313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转轴321,所述转轴321转动连接在两侧的所述夹板312上,所述横条板311、上翻板313截面的弧线均向内弯曲并拟合为一体,所述横条板311、夹板312、耙斗翻板32围合成内侧为敞口的所述耙斗3;

所述液压伸缩臂1前端固定在所述横条板311外侧前中部,所述液压缸2的尾端与所述液压伸缩臂1铰接,所述液压缸2伸缩杆前端通过耙斗主体铰接杆4、耙斗翻板铰接杆5与所述耙斗3铰接;所述耙斗主体铰接杆4的一端与所述液压缸2的伸缩杆前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条板311顶部铰接,所述耙斗翻板铰接杆5一端与所述液压缸2伸缩杆的前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上翻板313上设置的吊耳6上的翻板调整孔61铰接,所述的吊耳6位于所述转轴321上方;所述液压缸2、耙斗主体铰接杆4、耙斗翻板铰接杆5形成耙斗翻板连杆机构。

所述下翻板323前端并排设置有多个耙齿322,所述耙齿322的间距与格栅间距相对应。

所述下翻板323向斜下方倾斜设置。

所述耙斗3、液压伸缩臂1为不锈钢材质。

所述翻板调整孔61为多个。

所述的下翻板323上设置有漏水孔324,其为擦丝孔形状,且为斜倒孔。

如图1-4所示,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如下:

耙斗的主体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与伸缩臂连接的固定耙斗主体,另一部分是可以绕转轴翻转的耙斗翻板,耙斗翻板与耙斗主体结构通过转轴部位铰接,耙斗主体与伸缩臂固定不动。耙斗翻板通过连杆机构结合液压缸来控制其翻转落料动作。耙斗翻板的前端焊接有跟格栅配合的耙齿。耙齿的间隙与格栅间隙相互配合,从而更好的收集被格栅拦截的物料。翻板的前端设计成类似平板的形式,这样是为了防止物料堆积无法顺畅的落料。

耙斗主体与伸缩臂是固定连接。耙斗翻板与耙斗主体是铰接,这样就可以使耙斗翻板绕着转轴完成转动动作,从而完成卸料。耙斗的翻转动作主要是受翻转连杆和液压缸系统的控制,液压缸的伸缩带动连杆机构和翻板的相应动作。其中耙斗翻板最终的落料角度可以由翻板连杆结构和耙斗翻板调整结构联动控制,能够更好地完成落料。

耙斗及伸缩臂的材质一般都选用不锈钢材质,因为在污水介质中,如果选用碳钢材质很快就会产生腐蚀,即便是碳钢加防腐的方法同样不能很好的避免材料腐蚀的发生。所以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系统中凡是与污水有接触的部位尽量都选用不锈钢材质。

由于除污机卸料效果不光受最终卸料角度的影响,它还会跟物料本身的特性有关,所以在进行耙斗设计的时候,特意设置了翻板调整孔,通过改变翻板连杆与调整孔的不同铰接位置,还可以进一步调整卸料角度,最终使除污机针对不同物料的适用性效果更佳。

在传统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的应用过程中,耙斗在耙料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把污水中的固体物料与污水一起耙到耙斗中,然后送入输送设备中,这样就会导致输送设备的负荷增大,最终会导致物料收集装置负荷增加。所以本次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设计是把耙斗翻板的平板部分做成擦丝器开孔的形式,该种开孔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过滤出污水,另一方面,这种形式的斜倒孔可以使物料沿着顺孔的方向下落时更加通顺、不易积料。但考虑到这种孔的加工对于壁厚较厚的钢板不易实现,所以也可以考虑在钢板上斜向打孔,通过斜孔来模拟擦丝器的开孔形式,该种形式的孔在理论上同样能够避免翻板上挂污。漏水孔形状类似擦丝孔形状且为斜倒孔可以漏水并利于倾倒泥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