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土挡水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0768阅读:1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土挡水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涉及道路设施防护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挡土挡水墙。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根据其刚度及位移方式不同,可分为刚性挡土墙、柔性挡土墙和临时支撑三类。

按所处环境条件分为一般地区挡土墙、浸水地区挡土墙和地震地区挡土墙等。按墙体材料可分为石砌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钢板挡土墙等。

目前,在施工场地的围挡,多为求建议的围挡的组成部分有:篮板、立柱、横管、立柱内衬、横管内衬、法兰盘。出现很多简易的拼装施工围挡,该围挡用彩墙面板插入简易的混凝土支墩,轻巧,安装便利,可以重复利用,较之前的砖砌围挡,较节材、施工便捷。但该围挡强度较低,仅用于围挡,不能用于挡土墙等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挡土挡水墙,具有挡土挡水功能。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挡土挡水墙,由两个以上的单元体拼接而成,所述单元体由第一墙面板和墙底板组成,横截面为“┷”型;所述第一墙面板将墙底板分为墙趾板和墙踵板两部分;所述单元体的两侧设置用于安装相邻单元体的铰接孔,所述第一墙面板的表面铺设防渗膜。

所述挡土挡水墙可选择材料强度较强的钢板,如Q235和Q345等常见金属材料。此种挡土挡水墙的结构稳定性,是依靠墙体自重和墙踵板上方填土的重力来保证,而且墙趾板也显著地增大了抗倾覆稳定性,并大大减小了基底应力。满足施工现场承受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等施加的外力,单元体的两侧设有铰接孔,可实现相邻单元体的拼接;在第一墙面板的表面铺设防渗膜,能实现墙体的挡水的作用。本挡土挡水墙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墙体自身质量轻,可以较好地发挥材料的强度性能,能适应施工场地的需求。

为便于运输,每个单元体以1米为一个单元,增加了运输的方便,且每个单元体的两侧设置用于安装相邻单元体的铰接孔,便于各单元体的拼接,可按照实际需要调整挡土挡水墙的大小。

进一步地,第一墙面板和墙踵板间设有加强筋或加劲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墙面板靠近墙趾板的一侧表面铺设防渗膜,所述第一墙面板靠近墙踵板的一侧和墙踵板表面均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与加强筋或加劲板适配。

加强筋或加劲板的材质与单元体相同,可以增加挡土挡水墙的承重能力,使挡土挡水墙更加牢固;在第一墙面板靠近墙趾板的一侧表面铺设防渗膜,实现了挡水功能,并节约了防渗膜的使用成本;第一墙面板靠近墙踵板的一侧和墙踵板表面均设有凹槽一,便于加强筋或加劲板与墙体的安装配合,更有利于发挥加强筋或加劲板的支撑作用。加强筋或加劲板同墙踵板连接起来,以改善墙面板和墙踵板的受力条件,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减小墙面板的变形。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单元体通过铰接孔活动连接,所述铰接孔与插销或螺栓相适配。

这种连接有利于相邻单元结构的连接,可根据具体施工的需求,拼接单元体结构,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体还设有增加挡土挡水墙厚度和/或高度的第二墙面板,所述第二墙面板与第一墙面板拼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墙面板靠近墙踵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墙踵板垂直的凹槽二,所述第二墙面板设有与凹槽二配合的凸起。

第二墙面板的设置是满足挡土挡水墙厚度和/或高度的需求,第二墙面板的凸起可沿第一墙面板的凹槽上下滑动,增加挡土挡水墙的承重能力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高度,根据施工所需,适当调整挡土挡水墙,使挡土挡水墙的通用性增强。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二或凸起设有限位件。

限位件可以限定使第二墙面板相对第一墙面板位移的同时,固定两墙面板的位置,使挡土挡水墙的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墙面板设有与第一墙面板相同的铰接孔。

第二墙面板上设有与第一墙面板上相同的铰接孔,便于相邻两个单元结构的安装;当挡土挡水墙的第一墙面板的高度可以满足使用时,第一墙面板、第二墙面板无需相对位移,两墙面板间的铰接孔是重合的,此结构的设置,利于单元体的拼接安装,且第二墙面板增加了第一墙面板的厚度,使墙面板的承重能力更强。

当第一墙面板的高度不满足使用的需要时,可将第二墙面板抽出,第一墙面板和第二墙面板结合成为一个可伸缩的挡土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墙面板与第二墙面板接触的表面铺设防渗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墙面板、第二墙面板与防渗膜热熔焊接连接。

为了能防止水及土堆围挡外的渗漏,在墙面板上铺设防渗膜,使挡土挡水墙满足既挡土又挡水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挡土挡水墙,既能满足承受土壤等施加的外力,又能实现挡水功能。此种挡土挡水墙的结构稳定性,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墙体自身质量轻,可以较好地发挥材料的强度性能,能适应施工场地的需求。

每个单元体的两侧设置用于安装相邻单元体的铰接孔,便于各单元体的拼接;为满足挡土挡水墙的厚度和/或高度的需求,设置与第一墙面板拼接的第二墙面板,可实现挡土挡水墙的厚度和/或高度调整,增强了挡土挡水墙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挡土挡水墙可根据施工需求调整大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且挡土挡水墙安装方便,可重复使用,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挡土挡水墙的外立面图。

图2为挡土挡水墙的A-A剖面图。

图3为挡土挡水墙的主视图。

图4为挡土挡水墙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中的一种挡土挡水墙,由三个单元体1拼接而成,单元体1为由第一墙面板11和墙底板2组成,横截面为“┷”型;所述第一墙面板11将墙底板2分为墙趾板12和墙踵板14两部分,单元体1两侧设置用于安装相邻单元体1的铰接孔5,第一墙面板11的表面铺设防渗膜。

第一墙面板11和墙踵板14之间设有加劲板3;第一墙面板11靠近墙趾板12的一侧表面铺设防渗膜,第一墙面11板靠近墙踵板14的一侧和墙踵板14表面均设有与加劲板3适配的凹槽31和凹槽32。

本实施例中,挡土挡水墙可选择材料强度较强的钢板,如Q235和Q345等常见金属材料。此种挡土挡水墙的结构稳定性;为便于运输,每个单元体以1米为一个单元,相邻单元体1通过铰接孔5活动连接,铰接孔5与插销或螺栓相适配;本实施例中,相邻单元体采用螺栓51连接。

单元体1还设有增加挡土挡水墙厚度和/或高度的第二墙面板4,第二墙面板4与第一墙面板11拼接。第一墙面板11设有两个凹槽13与第二墙面板4的两个凸起41配合。

另外,第一墙面板11的凹槽13上还设有限位件(未示出),可以限定使第二墙面板4相对第一墙面板11位移的同时,固定两墙面板的位置,使挡土挡水墙的结构稳定。

第一墙面板11与第二墙面板4接触的表面设有防渗膜,第一墙面板11、第二墙面板4与防渗膜热熔焊接连接。

第二墙面板4的两个凸起41与凹槽二13配合,可上下滑动,限位件可以锁定第二墙面板4与第一墙面板11的位置;第二墙面板4上设有与第一墙面板11上相同的铰接孔5,便于相邻两个单元结构的安装;当挡土挡水墙的第一墙面板的高度可以满足使用时,第一墙面板11、第二墙面板4无需相对位移,两墙面板间的铰接孔5是重合的,此结构的设置,利于单元体1的拼接安装,且第二墙面板4加强了第一墙面板11的厚度,承重能力更强。

当第一墙面板11的高度不满足使用的需要时,可将第二墙面4板抽出,第一墙面板11和第二墙面板4结合成为一个可伸缩的挡土结构。

本实施例的一种挡土挡水墙,既能满足承受土壤等施加的外力,又能实现挡水功能;此种挡土挡水墙的结构稳定性,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墙体自身质量轻,可以较好地发挥材料的强度性能,能适应施工场地的需求;单元体间是通过铰接孔与插销或螺栓连接,安装方便,且可重复利用,利用率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