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边中埋式止水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820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网边中埋式止水带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与地下工程的防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施工缝和变形缝的中埋式止水带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隧道与地下工程一般采用结构主体防水为主,以施工缝和变形缝等细部构造防水为重点的原则。但由于施工与工艺水平、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防水材料和混凝土性能差异性等,造成细部防水出现缺陷,施工缝和变形缝等细部渗漏水成为当前隧道与地下工程突出的工程问题。隧道与地下工程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水侵入结构主体,造成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危害结构耐久性,同时影响隧道与地下工程正常运营,也会造成运营费用的增加。而中埋式止水带一般采用无钢边或有钢边的中埋式止水带,无钢边的中埋式止水带太软,不易定位,施工时往往造成错位。钢边中埋式止水带由于钢边有一定宽度,人为的将结构分离成内外两部分,一定程度破坏了结构完整性;当钢筋较密时,钢边往往与钢筋冲突,实际施工时要么钢边中埋式止水带无法按位置安装,要么占据钢筋位置,造成结构局部配筋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网边中埋式止水带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网边中埋式止水带结构,具有主带体,在主带体的中部设有空腔,主带体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侧凸台,侧凸台和空腔均沿主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在两边侧凸台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金属网片,该金属网片沿主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金属网片由沿宽度方向的粗金属条和沿长度方向的细金属条编织而成。

所述侧凸台横截面的外轮廓为横卧的心形,侧凸台的大头侧与主带体的端部连为一体,侧凸台的小头侧将金属网片的内边缘包夹固定。以上结构一方面侧凸台造型简单,材料利用率高;另一方面,侧凸台与金属网片接触面积大,固定牢靠,不会发生脱落。

在两边金属网片的外端设置有保护柱,该保护柱沿主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保护柱将金属网片的外边缘包夹固定。保护柱可保护钢筋网在生产和运输时免受损伤和伤人,保护柱与金属网片接触面积大,牢靠性好。

为了简化结构,方便选材及加工制作,所述保护柱为圆柱,并由塑料或橡胶或PVC制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金属网片两侧区域混凝土结合为整体,可以直接绑扎安装在结构钢筋上,且与结构钢筋冲突时,可剪开保护柱和金属网片,并将金属网片绑扎固定在结构钢筋上,可实现止水带整体的定位和固定。金属网片由沿宽度方向的粗金属条和沿长度方向的细金属条编织而成,金属网沿宽度方向的粗金属条可保证止水带在宽度方向不易变形,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细金属条具有一定变形能力,便于止水带圈曲成圈,便于产品运输,以及容易剪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金属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定义如图所示的左右方向为主带体1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为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主带体1优选通过挤塑成型,在主带体1的中部设有空腔2,空腔2沿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主带体1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侧凸台3,侧凸台3也沿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侧凸台3横截面的外轮廓优选为横卧的心形,侧凸台3的大头侧与主带体1的端部连为一体。

如图1、图2所示,在两边侧凸台3的外侧均设置有金属网片4,左右两边的金属网片4相对称,且金属网片4沿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金属网片4由沿宽度方向的粗金属条5和沿长度方向的细金属条6编织而成,粗、细金属条的数目及直径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此不做赘述,上述侧凸台3的小头侧将对应侧金属网片4的内边缘包夹固定。在两边金属网片4的外端均设置有保护柱7,该保护柱7沿主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保护柱7可以是圆柱,也可以是方柱,并由塑料或橡胶或PVC制成,且保护柱7将金属网片4的外边缘包夹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3并结合图1、图2所示,图中8为混凝土,9为变形缝或施工缝,上方为迎水侧,下方为背水侧,混凝土8位于变形缝或施工缝9的左右两侧。在浇筑左侧混凝土8之前,先安装本实用新型,再浇筑左侧的混凝土8,并将本实用新型左半侧部分埋入左侧的混凝土8中,然后对本实用新型右半部分定位,最后浇筑右侧混凝土8,将本实用新型右半部分埋入右侧的混凝土9中。安装本实用新型时,若遇金属网片和保护柱与结构钢筋冲突时,剪开保护柱和冲突部分金属网片,将保留的金属网片固定在结构钢筋之上。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