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井口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8191阅读:14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础设施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盖设在井口处的污水井口盖板。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的养护和维修工作日趋重要,在体现城市建设面貌的同时,道路安全也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首要问题之一。井口盖板在非机动车道上较为常见,目前的井口盖板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和树脂井盖,一般为圆形或方形,通常遮盖在井口处,用于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现有的井口盖板大多都比较薄,整体强度差,破裂现象屡见不鲜,行人掉入井内而丧失生命的事故在全国也频频出现,因此需要对现有井口盖板作出重大技术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强度高的污水井口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污水井口盖板,包括方形井盖本体,井盖本体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横向加强筋和若干纵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垂直交叉,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均与井盖本体为一整体,相邻横向加强筋之间的距离为50mm~70mm,各横向加强筋的厚度均为15~25mm,各横向加强筋的底部均高出井盖本体底面8~13mm,相邻纵向加强筋之间的距离为70mm~90mm,各纵向加强筋的厚度均为20~30mm,各纵向加强筋的底部均高出井盖本体底面8~13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污水井口盖板,其中,井盖本体顶面中部装有太阳能电板,井盖本体顶面周圈装有若干LED灯,井盖本体顶面上装有光线感应器,井盖本体底面上装有蓄电池和控制器,太阳能电板和控制器均与蓄电池电连接,LED灯和光线感应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污水井口盖板,其中,井盖本体顶面上铰接有U型把手,井盖本体顶面上开设有当U型把手处于水平状态时,供U型把手放入的凹槽。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污水井口盖板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井盖本体底面上设置的若干垂直交叉的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且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的底部均高出井盖本体底面8~13mm,这使得井盖本体表面得到更多支撑,从而大大增强整个井盖本体的强度,进而确保行人的安全。

井盖本体顶面周圈设置的LED灯会在夜晚时发出光亮,从而提醒路人尽量绕过本实用新型污水井口盖板行走,以最大限度地确保行人的安全。

当需要将本实用新型污水井口盖板打开时,直接将U型把手扳起(呈竖直状态),然后用手向上提拉即可,从而省去需要携带专用工具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污水井口盖板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污水井口盖板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污水井口盖板包括方形的井盖本体8,井盖本体8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横向加强筋9和若干纵向加强筋10,横向加强筋9与纵向加强筋10垂直交叉,横向加强筋9和纵向加强筋10均与井盖本体8为一整体,横向加强筋9和纵向加强筋10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弧角,该圆弧角的半径R为7mm,横向加强筋9与井盖本体8以及纵向加强筋10与井盖本体8的接触部分均设置有圆弧角,该圆弧角的半径R为5mm,相邻横向加强筋9之间的距离为60mm(当然也可以是50mm~70mm之间的其它数值),各横向加强筋9的厚度均为20mm(当然也可以是15~25mm之间的其它数值),各横向加强筋9的底部均高出井盖本体8底面10mm(当然也可以是8~13mm之间的其它数值),相邻纵向加强筋10之间的距离为80mm(当然也可以是70mm~90mm之间的其它数值),各纵向加强筋10的厚度均为25mm(当然也可以是20~30mm之间的其它数值),各纵向加强筋10的底部均高出井盖本体8底面10mm(当然也可以是8~13mm之间的其它数值)。

井盖本体8顶面中部设置的安装槽内装有太阳能电板7,该安装槽顶部密封安装有第一玻璃板6,井盖本体8顶面周圈设置的若干安装槽内均装有LED灯1,该安装槽顶部密封安装有第二玻璃板2,井盖本体8顶面上密封安装有光线感应器5,该光线感应器5为市售产品,井盖本体8底面上密封安装有蓄电池12和控制器11,蓄电池12和控制器11位于横向加强筋9与纵向加强筋10所围隔槽内,太阳能电板7和控制器11均与蓄电池12电连接,LED灯1和光线感应器5均与控制器11电连接。白天时,LED灯1不工作,太阳能电板7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由蓄电池12进行存储,而当夜幕降临时,即光线较弱时,光线感应器5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11,随后控制器11控制LED灯1得电,发出光亮,从而提醒路人尽量绕过本实用新型污水井口盖板行走,以最大限度地确保行人的安全。

井盖本体8顶面上铰接有U型把手3,井盖本体8顶面上开设有当U型把手3处于水平状态时,供U型把手3放入的凹槽4。当需要将本实用新型污水井口盖板打开时,直接将U型把手扳起(呈竖直状态),然后用手向上提拉即可,从而省去需要携带专用工具的麻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