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下水道的垃圾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0237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下水道的垃圾过滤器。



背景技术:

马路边上的下水道上面都覆盖有下水道盖板,方形下水道盖板一般是镂空的条形,方便地面积水流入,但也会导致地面的垃圾进入;另外,在下水道中水流中的垃圾也会随着积累过多而导致堵塞下水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下水道垃圾过多导致堵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下水道的垃圾过滤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下水道的垃圾过滤器,包括垃圾过滤框体和垃圾过滤斗,所述垃圾过滤框体和垃圾过滤斗通过旋转轴固定,所述旋转轴设置在垃圾过滤框体侧面的下端;所述垃圾过滤斗在绕旋转轴旋转时,与垃圾过滤框体组成闭合空间;

所述垃圾过滤框体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和第五底面;垃圾过滤框体的上端为方形开口;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大小相同的梯形,上边沿齐平,下边沿的长度小于上边沿的长度;第三侧面和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相连接,第三侧面的上、下边沿和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的上、下边沿齐平;所述第三侧面上有过滤结构;垃圾过滤框体的第四侧面和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相连接,上边沿和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的上边沿齐平,大小为第三侧面大小的三分之一,上面设有过滤结构;所述第五底面为和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相连接,和第四侧面一起构成垃圾过滤框体一体结构;

所述垃圾过滤斗包括第六侧面、第七侧面和第八底面,所述第六侧面、第七侧面形状大小相同,分别位于第八底面的两侧;所述第八底面水平时和圾过滤框体的第五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装满垃向上圾翻转后和垃圾过滤框体组成闭合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过滤斗的第六侧面、第七侧面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圆心角为45°。

进一步地,所述第八底面水平时和圾过滤框体的第五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装满垃圾向上翻转后和垃圾过滤框体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及第五底面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过滤斗的第八底面、垃圾过滤框体的第五底面上设有过滤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结构为多个大小均匀的孔或槽。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过滤斗还包括一个把手,把手的两端和第六侧面、第七侧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把手的两端和第六侧面、第七侧面的上端固定连接,长度小于垃圾过滤框的边长。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过滤框体的端口处有一个向外翻出的边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过滤器置放于下水道中,当水流带着垃圾经过垃圾过滤框体时,垃圾被阻挡在框体内,随着垃圾的增多,垃圾过滤斗围绕转轴向上翻转,平衡时,垃圾过滤斗和垃圾过滤框体刚好构成一个闭合空间,垃圾不会随水漂流出去,等待清理者打开下水道盖子,取出垃圾过滤器。本实用新型用于下水道的垃圾过滤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便于推广。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圾过滤框体;2、垃圾过滤斗;3、旋转轴;4、第一侧面;5、第二侧面;6、第三侧面;7、第四侧面;8、第五底面;9、第六侧面;10、第七侧面;11、第八底面;1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用于下水道的垃圾过滤器,包括垃圾过滤框体1和垃圾过滤斗2,垃圾过滤框体1和垃圾过滤斗2通过旋转轴3固定,旋转轴3设置在垃圾过滤框体1侧面的下端;垃圾过滤斗2在绕旋转轴3旋转时,与垃圾过滤框体1组成闭合空间;

垃圾过滤框体1包括第一侧面4、第二侧面5、第三侧面6、第四侧面7和第五底面8;垃圾过滤框体1的上端为方形开口;第一侧面4和第二侧面5为大小相同的梯形,上边沿齐平,下边沿的长度小于上边沿的长度;第三侧面6和第一侧面4、第二侧面5相连接,第三侧面6的上、下边沿和第一侧面4、第二侧面5的上、下边沿齐平;第三侧面6上有多个大小均匀的孔;垃圾过滤框体1的第四侧面7和第一侧面4、第二侧面5相连接,上边沿和第一侧面4、第二侧面5的上边沿齐平,大小为第三侧面6大小的三分之一,上面设有多个大小均匀的孔,方便水流的通过;第五底面8为和第一侧面4、第二侧面5及第三侧面6相连接,和第四侧面7一起构成垃圾过滤框体一体结构。

垃圾过滤斗2包括第六侧面9、第七侧面10和第八底面11,所述第六侧面9、第七侧面10形状大小相同,分别位于第八底面11的两侧;为了本实施例更好地实施,将垃圾过滤斗的第六侧面9、第七侧面10设计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圆心角为45°;此设计可以使垃圾过滤斗2更容易围绕旋转轴3旋转,当垃圾过滤斗2中盛装的垃圾达到一定量时,垃圾过滤斗2会绕旋转轴3向上翻转,使垃圾存留在过滤器内。

垃圾过滤斗2在绕旋转轴3旋转时,垃圾过滤斗2的第八底面11与垃圾过滤框体1的第一侧面4、第二侧面5、第三侧面6、第四侧面7、第五底面8闭合,形成一个底面和侧面闭合的空间,用于存放垃圾。

垃圾过滤斗2的第八底面11、垃圾过滤框体1的第五底面8上设有多个大小均匀的孔,方便当垃圾过滤器里垃圾存满提出垃圾过滤器时水更容易地从垃圾过滤器中流出。

垃圾过滤斗还包括一个把手12,把手12的两端和第六侧面9、第七侧面10的上端固定连接,长度小于垃圾过滤框体1的边长,方便当垃圾过滤器里垃圾存满提出。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垃圾过滤框体1的端口处有一个向外翻出的边沿,用于卡在下水道的边沿处,使放置更加牢固;另外,垃圾过滤框体1的第三侧面6、第四侧面7上有多个大小相同、间距相等的槽,方便水流的通过;垃圾过滤斗2的第八底面上设有多个大小均匀的槽,当垃圾过滤器里垃圾存满提出垃圾过滤器时方便水更容易从垃圾过滤器中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过滤器置放于下水道中,当水流带着垃圾经过垃圾过滤框体时,垃圾被阻挡在框体内,随着垃圾的增多,垃圾过滤斗围绕转轴向上翻转,平衡时,垃圾过滤斗和垃圾过滤框体刚好构成一个闭合空间,垃圾不会随水漂流出去,等待清理者打开下水道盖子,取出垃圾过滤器。本实用新型用于下水道的垃圾过滤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便于推广。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