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态软体排生态护坡的具有固定桩的管状护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998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坡领域,尤其涉及在生态软体排上用植物进行生态护坡的具有固定桩的管状护坡装置。



背景技术:

河岸带是介于河流与陆地之间的半陆生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受到河流水位变动的影响、具有缓冲效应的过渡地带,通常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潜流的水文过程连接地上陆生系统和水生系统。河岸带在流域生态系统中面积比不高,然而在水、营养物质流入河流的过程中却发挥着不可取代的功能,对截留面源污染、构建河流栖息生态环境、促进河流与其周围环境的连通性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利用生态工程手段恢复受损河流的生态功能,以达到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综合恢复河流生境。

建设河流护坡是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长期以来,国内众多的河道整治大多采用砌石、混凝土等材料修筑硬质护坡。硬质护坡强调河道的防洪功能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但带来诸多的致命缺陷。首先硬质护坡隔绝水土交换造成河岸一侧水流流速压力与另一侧土壤受压不平衡加剧了岸坡的不稳定性,形成坡体开裂塌陷缩短了岸坡的使用寿命;其次硬质护坡由于破坏了河道岸坡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而也破坏了鱼虾和软体生物的生长环境,打破了自然河道的的生态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导致未端藻类暴发,影响整个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态护坡是指人工修筑的河岸具有自然河岸原生态特性的护坡。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在满足行洪排涝和通航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岸坡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生态护坡在护坡的同时也兼顾了河流生态的修复,尤其是恢复了河道岸坡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而也为鱼虾和软体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形成植物-动物-微生物互为食物链的生物圈,重建了原生态,净化了水质。

生态软体排护坡是目前生态和护坡效果均较好的护坡方式。通过在岸坡上铺设反滤性能优良的生态软体排进行生态护坡,在护坡的同时保证了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同时也解决了植物在生态软体排上生长的问题,恢复了河道岸坡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而也为鱼虾和软体生物生长创造了条件,重建了原生态,净化了水质。但生态软体排护坡也有缺陷。为了在软体排上栽种植物,需在排布上开孔,但植物腐烂之后,其在软体排上开孔处的排下泥土将不受约束,在涌浪的作用下逐渐被掏空,最终导致岸坡护坡结构破坏,护坡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河岸反滤布开孔后底下泥被掏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生态软体排生态护坡的具有固定桩的管状护坡装置,包括固定桩、连接在固定桩一端的管状中空结构和水生植物,所述固定桩用于将所述管状中空结构固定在岸坡中,所述管状中空结构的上半段高于地面,所述管状中空结构的下半段低于地面,所述上半段的长度大于2cm,所述下半段的长度大于3cm,所述水生植物的根系包覆在所述管状中空结构的下半段,所述管状中空结构的材质选用具有反滤、利于植物根系穿透及抗紫外老化特性的机织布、无纺布。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中空结构通过将织物包覆在所述水生植物外面自然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中空结构的长度根据植物的大小和水流大小确定。植物越大,水流越大,则管状中空结构的长度越长。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中空结构和固定桩通过铁丝、绳子或塑料扎带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被管状中空结构包覆的同时,还通过铁丝、绳子或塑料扎带于所述管状中空结构绑扎连接。从而防止水生植物被水带走。

进一步地,所述机织布包括网格布。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桩的长度根据浪的冲刷力大小确定。浪的冲刷力越大,则固定桩的长度也越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生态软体排生态护坡的具有固定桩的管状护坡装置能够有效固定植物,保护植物根系,防止植物种植作业过程中,根系被折断。

2、一种用于生态软体排生态护坡的具有固定桩的管状护坡装置能够防止植物枯萎腐败之后,种植孔下的泥被涌浪带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生态软体排生态护坡的具有固定桩的管状护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固定桩1,管状中空结构2,水生植物3,植物根系31,铁丝4,生态软体排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照数据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应理解,实施方式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生态软体排生态护坡的具有固定桩的管状护坡装置,包括固定桩、连接在固定桩一端的管状中空结构和水生植物,所述固定桩用于将所述管状中空结构固定在岸坡中,所述管状中空结构的上半段高于地面,所述管状中空结构的下半段低于地面,所述上半段的长度大于2cm,所述下半段的长度大于3cm,所述水生植物的根系包覆在所述管状中空结构的下半段,所述管状中空结构的材质选用具有反滤、利于植物根系穿透及抗紫外老化特性的机织布、无纺布。实践发现当管状中空结构的上半段大于2cm,下半段长度大于3cm,可以使得开孔处的泥土不容易被涌浪的冲刷引力带走,效果显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中空结构通过将织物包覆在所述水生植物外面自然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中空结构的长度根据植物的大小和水流大小确定。植物越大,水流越大,则管状中空结构的长度越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中空结构和固定桩通过铁丝、绳子或塑料扎带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述水生植物被管状中空结构包覆的同时,还通过铁丝、绳子或塑料扎带于所述管状中空结构绑扎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织布包括网格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桩的长度根据浪的冲刷力大小确定。浪的冲刷力越大,则固定桩的长度越长。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固定桩的管状护坡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在岸坡生态软体排上开孔之后,将具有固定桩的管状护坡装置放置在开孔处,并通过固定桩固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植物根茎容纳放置于管状中空结构中,从而防止其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受到外力破坏。

在施工完毕后,由于管状中空结构的材质为网格布、无纺布等利于植物穿透的材料,植物能够穿过其扎根至岸坡的土壤中。

植物枯萎腐败后,管状中空结构能阻止生态软体排上开孔处泥土被水冲刷带走,管状中空结构的地上部分即使被水冲刷,其仍将覆盖开孔部位,从而阻止布下的泥土被掏走,当管状中空结构继续保持成型时,其高度(包括土下部分产生的阻力)足以阻止泥土被横向流动的水的引力带走,从而起到防止软体排开孔处或植物腐败后生态软体排护坡失效。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