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护筒起吊导向装置及钢护筒起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0668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护筒起吊导向装置及钢护筒起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护筒起吊导向装置及钢护筒起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型桥梁施工技术也得以不断创新和迅速发展,其中钢护筒的起吊、安装施工在湖泊及江河中使用越来越广泛,钢护筒多采用与地面或沙土接触,或采用内十字支撑增加局部刚度的方法,进行起吊安装作业,现有的施工方法钢护筒起吊竖立过程中与接触面易滑移摩擦,造成钢护筒底口局部变形、损伤。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钢护筒起吊导向装置及钢护筒起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损伤钢护筒的钢护筒起吊导向装置及钢护筒起吊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一种钢护筒起吊导向装置,其包括转动装置、支撑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转动装置用于支撑于钢护筒末端并供钢护筒转翻转时作为转动支点,所述支撑装置用于在钢护筒水平状态时和所述转动装置共同支撑所述钢护筒,所述固定装置用于钢护筒转动至垂直状态时和转动装置共同支撑钢护筒,所述转动装置包括:

转动支撑座,所述转动支撑座包括座体和位于座体顶端的转轴;

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

护筒支撑部件,所述护筒支撑部件安装于所述转动座上,且所述护筒支撑部件包括用于支撑钢护筒的第一支撑部件和用于抵持所述钢护筒端部的挡止部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转动座包括相互连接且相互垂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位于所述第一部分顶面,所述挡止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侧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转动支撑座与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部转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部分底面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面安装有第一支撑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件设有圆弧形支撑面,所述圆弧形支撑面的圆度与所述钢护筒圆度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圆弧形支撑面的内半径为钢护筒直径的40%。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底部设有第二支撑脚,所述主体部上设有第二支撑部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上设有固定卡口,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挡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钢护筒起吊导向装置的钢护筒起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转动装置和支撑装置间隔一定距离放置,并将钢护筒放置于所述转动装置和支撑装置上;

S2、在钢护筒远离所述转动装置的一端安装吊具及钢丝绳并连接起吊设备;

S3、起吊设备开始起吊,转动钢护筒,在钢护筒转动时,转动座随钢护筒同步转动;

S4、钢护筒转动至竖直状态,并在钢护筒底部远离转动装置的位置设置固定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上设有固定卡口,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挡片,当钢护筒转动到垂直状态时,在钢护筒底部远离转动装置的一端安装第一固定装置,在钢护筒中间区域安装第二固定装置上,且所述固定卡口卡持钢护筒,两个所述固定挡片分别抵持于钢护筒底部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在钢护筒竖直翻转过程中,转动装置支撑于钢护筒末端并供钢护筒转翻转时作为转动支点,因此,钢护筒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和地面相互摩擦,从而避免了护筒底口局部变形、损伤。

(2)转动支撑座支撑转动座,转动座在钢护筒转动时同步转动,使起吊时钢护筒更容易转动,也进一步避免了转动装置相对地面发生移动,提高了起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护筒支撑部件包括用于支撑钢护筒的第一支撑部件和用于抵持所述钢护筒端部的挡止部件,从而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对钢护筒进行限位,避免钢护筒在转动时在转动装置上移动,提高转动时钢护筒的稳定性。

(4)支撑装置在钢护筒水平状态时和所述转动装置共同支撑所述钢护筒,固定装置在钢护筒转动至垂直状态时和转动装置共同支撑钢护筒,使钢护筒在转动前和转动后都能稳定放置于地面上。

(5)第一固定装置上设有固定卡口,第二固定装置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挡片,且所述固定卡口卡持钢护筒,两个所述固定挡片分别抵持于钢护筒底部两侧,提高钢护筒在竖直状态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护筒起吊导向装置在钢护筒水平状态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钢护筒起吊导向装置的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钢护筒起吊导向装置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钢护筒起吊导向装置在钢护筒竖直状态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护筒起吊导向装置,其包括转动装置A、支撑装置B和固定装置C,转动装置A用于支撑于钢护筒末端并供钢护筒转翻转时作为转动支点,支撑装置B用于在钢护筒水平状态时和所述转动装置A共同支撑所述钢护筒,固定装置C用于钢护筒转动至垂直状态时和转动装置A共同支撑钢护筒。由于钢护筒在转动过程有转动装置A作为支点,因此不会和地面相互摩擦,从而避免了护筒底口局部变形、损伤。

如图1和图2所示,转动装置A包括转动支撑座1、转动座2和护筒支撑部件3,转动支撑座1包括座体10和位于座体10顶端的转轴11,转动座2一端转动连接在转轴11上,当转动装置A使用时,转动支撑座1支撑于地面上,转动座2可以相对转动支撑座1转动,在起吊钢护筒时,转动座2和钢护筒同步转动,使起吊时钢护筒更容易转动,也进一步避免了转动装置相对地面发生移动,提高了起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护筒支撑部件3安装在转动座2上,护筒支撑部件3包括用于支撑钢护筒的第一支撑部件30和用于抵持所述钢护筒端部的挡止部件31。转动座2包括相互连接且相互垂直的第一部分20和第二部分21,第一支撑部件30位于第一部分20顶面,挡止部件31位于所述第二部分21靠近所述第一部分20的侧面。从而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对钢护筒进行限位,避免钢护筒在转动时在转动装置A上移动,提高转动时钢护筒的稳定性。

转动支撑座1与第二部分21靠近所述第一部分20的底部转动连接。第二部分21底面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0的底面安装有第一支撑脚22。使转轴11靠近钢护筒,钢护筒转动时,需要的力矩较小,转动更为容易。

第一支撑部件30设有圆弧形支撑面,圆弧形支撑面的圆度与钢护筒圆度相同,并且圆弧形支撑面的内半径为钢护筒直径的40%,使钢护筒能稳定的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30上。

如图1和图3所示,支撑装置B包括主体部4,所述主体部4底部设有第二支撑脚40,所述主体部4上设有第二支撑部件41。支撑装置B用于在钢护筒水平状态时和所述转动装置A共同支撑所述钢护筒。第二支撑部件41的结构和第一支撑部件30结构相同,以稳定的支撑钢护筒。

如图4所示,固定装置C包括第一固定装置5和第二固定装置6,所述第一固定装置5上设有固定卡口50,所述第二固定装置6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挡片60。固定装置C用于钢护筒转动至垂直状态时和转动装置A共同支撑钢护筒。

如图1和图4所示,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使用钢护筒起吊导向装置的钢护筒起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转动装置A和支撑装置B间隔一定距离放置,并将钢护筒放置于所述转动装置A和支撑装置B上,间隔的距离以及支撑装置B的数量根据钢护筒的大小按需求设定,以能稳定支撑钢护筒为准。

S2、在钢护筒远离所述转动装置A的一端安装吊具8及钢丝绳7并连接起吊设备;

S3、起吊设备开始起吊,转动钢护筒,在钢护筒转动时,转动座2随钢护筒同步转动;

S4、钢护筒转动至竖直状态,并在钢护筒底部远离转动装置A的位置设置固定装置C。固定装置C包括第一固定装置5和第二固定装置6,所述第一固定装置5上设有固定卡口50,所述第二固定装置6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挡片60,当钢护筒转动到垂直状态时,在钢护筒底部远离转动装置A的一端安装第一固定装置5,在钢护筒中间区域安装第二固定装置6上,且所述固定卡口50卡持钢护筒,两个所述固定挡片60分别抵持于钢护筒底部两侧。可以有效的提高钢护筒在竖直状态时的稳定性。

在钢护筒竖直翻转过程中,转动装置A支撑于钢护筒末端并供钢护筒转翻转时作为转动支点,因此,钢护筒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和地面相互摩擦,从而避免了护筒底口局部变形、损伤。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