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湖外海式红树林亲水城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5810发布日期:2018-10-09 19:37阅读:23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城市规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湖外海式红树林亲水城市。



背景技术: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红树林根系发达,可以极大限度的削减海浪的威力,红树林是消减海浪构筑海岸防护的天然绿色环保林系。同时红树林在涨潮上部露出海面,可以在海面上沿海岸形成绿色植物带,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是红树林通常生长在较为泥泞的谈吐地带,使得人们很难近距离的观看到红树林。红树林通常生活在靠近河流的海岸边,对水体的盐碱度以及水质要求较高,红树林生态价值突出,但其所生长的浅滩环境比较脆弱,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在传统滨海城市的开发建设活动中,红树林常常会遭受较大的破坏,这也使得海岸城市的防波能力下降,使得大风波浪灾害变得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设在三角洲地带,海岸包裹湖体,可以强化红树林防波能力,同时方便人们欣赏红树林的内湖外海式红树林亲水城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内湖外海式红树林亲水城市的城市主体沿河道建设,城市主体距离所述河道的入海口3-20km,所述河道两侧生长有红树林,假设所述红树林靠近河道中间一侧为内侧,所述红树林远离河道中间一侧为外侧,所述红树林外侧与所述河道的河岸之间建设有防波堤,所述防波堤高度高于所述河道涨潮时水面,所述河道穿过城市主体的两侧设计有景观带,所述景观带包括有沿河道排列的内湖,所述内湖建设在所述防波堤与河岸之间,所述内湖与城市主体的雨水排泄系统相连通,所述内湖的水位低于所述河道高潮时的水位;所述防波堤上设计有一级水闸,所述内湖与河道之间通过一级控制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防波堤上设计有过道,所述防波堤通过陆路与河道岸上城市主体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防波堤与河岸之间设计有两个以上并列的内湖。

作为优选,所述城市主体的商业区、居民区沿所述景观带建设,城市的工业区建设在所述商业区、居民区的外侧。

作为优选,城市主体沿河道的下边沿设计有将河道截断的堤坝,所述堤坝中间位置设计有连通河道与出海口水体的二级水闸,所述堤坝上设计有城市道路。

作为优选,作为优选,所述防波堤高于河道最高涨潮时高度0.3m-2m,所述城市主体设计的地面高度高于所述防波堤1.5m-4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内湖外海式红树林亲水城市的城市主要设计在生长红树林的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该亲水城市可以建设在河流的出海口位置,主要依照现有的红树林资源来进行相应的规划结构设计,也可以在河流和海水的混合区域人工的在所述防波堤内侧种植红树林。首先红树林可以起到防护林的作用,大大降低海潮对防波堤的侵袭,同时防波堤的建设可以使得红树林的边沿更加清晰,更加便于人们观看欣赏红树林。而且传统的红树林和海潮最高到达的岸边位置之间,是淤泥和沙滩的混合地带,无法进行利用,而防波堤的设计使得海潮无法侵袭到防波堤以内地带,另外防波堤外侧的内湖设计时便于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形成盐度小于海水浓度的水体。在内湖中可以种植一些耐盐度较低的水生动植物,同时低盐度的水体也便于在内湖的周围种植景观植物。防波堤设计使得内湖与河道之间相互隔离,这样海潮的升降对内湖水位的影响较小,便于景观带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游览。同时通过一级水闸又可以使得内湖与河道相互连通,在低潮时,可以通过一级水闸将内湖的水排出,而当高潮时,可以通过水闸将河道中的水放入内湖,这样不需要外部水泵设备就可以实现内湖的换水操作,操作过程简单,而且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内湖外海式红树林亲水城市中河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湖与河道接触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中实施例所示,该内湖外海式红树林亲水城市,城市主体沿河道1建设,城市主体距离所述河道1的入海口3-20km,所述河道两侧生长有红树林2,红树林2生产的环境通常位于河道靠的近入海口位置,河道的入海口位置河水与海水混合,使得海水盐度降低,恰好适合红树林生长。该城市在规划时,所述红树林2外侧与所述河道的河岸之间建设有防波堤3,所述防波堤3高度高于所述河道1涨潮时水面,所述河道1穿过城市主体的两侧设计有景观带,所述景观带包括有沿河道排列的内湖4,所述内湖4建设在所述防波堤3与河岸之间,所述内湖4与城市主体的雨水排泄系统相连通,所述内湖4的水位低于所述河道1高潮时的水位;所述防波堤3上设计有一级水闸31,所述内湖4与河道1之间通过一级控制连通。

内湖外海式红树林亲水城市的城市主要设计在生长红树林的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该亲水城市可以建设在河流的出海口位置,主要依照现有的红树林资源来进行相应的规划结构设计,也可以人工挖掘河流,在河流和海水的混合区域种植红树林2。首先红树林2可以起到防护林的作用,大大降低海潮对防波堤的侵袭,同时防波堤3的建设可以使得红树林2的边沿更加清晰,更加便于人们观看欣赏红树林2。而且传统的红树林和海潮最高到达的岸边位置之间,是淤泥和沙滩的混合地带,无法进行利用,而防波堤3的设计使得海潮无法侵袭到防波堤3以内地带,另外防波堤3外侧的内湖4设计时与城市雨水管道相连通,同时内湖高度小于城市地面,使得内湖4可以对城市中雨水进行收集,形成盐度小于海水浓度的水体。在内湖4中可以种植一些耐盐度较低的水生动植物,同时低盐度的水体也便于在内湖的周围种植景观植物。防波堤3设计使得内湖4与河道1之间相互隔离,这样海潮的升降对内湖水位的影响较小,同时通过一级水闸31又可以使得内湖4与河道1相互连通,在低潮时,可以通过一级水闸31将内湖4的水排出,而当高潮时,可以通过水闸31将河道中的水放入内湖4,这样不需要外部水泵设备就可以实现内湖4的换水操作,操作过程简单,而且更加节能。

该城市规划布局。运用“内湖外海”的手法来营造滨水环境,既保护了红树林的生态环境又营造了亲水的城市开放空间。该城市的规划在具体设计时,根据用地性质分别利用地形地貌,尽可能小的改造地形。同时,利用金鼓江沿岸长期渔业作业而形成的圩塘打造成多个内湖,并结合周边保留的山体,营造优美的山水环境。空间载体恰好利用河道1、红树林2、内湖4构建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有功能的充实又有良好生态景观的展示。这种设计符合海绵城市理念。利用河道1实现对地表雨水的疏导,同时利用内湖4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后排入河道1,实现景观、生态及防洪等多重效果。

在具体设计时,所述防波堤3上设计有过道,所述防波堤3通过陆路与河道岸上城市主体相连。所述防波堤3可以作为景观道路使用,方便人们近距离欣赏红树林以及内湖的景色。

在具体设计时,可以沿着河道来设计内湖4,所述防波堤3与河岸之间通过城市规模大小等因素,设计两个以上并列的内湖4。每个内湖4都通过独立的一级水闸31与河道1连通。样每个内湖4的集水和换水操作都可以独立控制。

所述城市在具体规划时,沿河道设计景观带,沿景观带,设计主体的商业区、居民区沿,在所述商业区、居民区的外侧进一步建设城市的工业区。这种建设方式,可以使得景观带贯通整个城市,而商业区、居民区靠近景观带便于人们的休闲娱乐,而工业区设计在外侧,可以快速扩散粉尘都有害物质,同时也便于人们上下班。

在具体设计时,如图1所示,城市主体沿河道1的下边沿设计有将河道截断的堤坝5,所述堤坝5中间位置设计有连通河道1与出海口水体的二级水闸51,所述堤坝5上设计有城市道路。所述堤坝5的设计使得堤坝5上游形成一个在大的内湖,这样,人们可以通过二级水闸51来实现大内湖与外部出海水之间的换水操作,同样大内湖的水位需要保持在潮水的低位和高位之间,这样人们不需要抽水设备就可以实现换水操作。这种设计中的河道1径流量较小才可以,如果河道1的径流量过大,会使得堤坝成本大大增加,而且河流径流会成为影响水位的最主要因素,这样会降低海水浓度,影响红树林的生长。而在河道1径流较小时,所述二级水闸51的设计可以方便的调节大内湖内部的盐度,使得水体更加适宜红树林2生长。

在具体设计时,所述防波堤3高于河道1最高涨潮时高度0.3m-2m,可以根据城市制造地形来具体选择,以保证防波堤3能够在大多情况下挡住海潮为宜,所述城市主体设计的地面高度高于所述防波堤3的高度为1.5m-4m。而所述防波堤3上可以种植草本植物,这样在雨水较大时,内湖4收集的雨水可以直接漫过防波堤3,排入河道1中,加快城市雨水排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