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渗式雨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0247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速渗式雨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表工程建设中的雨水处理方法,更具体地说是在道路、广场、绿化、园林等工程建设中,对降雨在地表进行收集,并引流渗透到土层中,实现地面直接排水,并为地下水作生态补给。



背景技术:

区域性的暴雨在地面汇集是形成江河的宝贵的水资源。在地表工程中,如道路设计、广场、绿化工程、园林工程、坡面工程、以及房屋工程等,目前对于降雨主要是采取排水的处理方式,针对雨水设置雨水排水管道或沟渠,并进一步进行污水处理。这一处理方式涉及排水工程的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大;投入使用时常常因排水不畅而发生水害;同时,将雨水按排污的形式进行处理是对天然水资源的极大的浪费;雨污混排的形式更是将雨水混入污水,大大增加了污水工程处理的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速渗式雨水处理方法,以有效利用、保护水资源,同时也降低污水工程处理的压力。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速渗式雨水处理方法的特点是:对于雨水在地表面上进行收集,通过竖向引流送入地下、以渗透的方式速渗到地下储水土层,实现对地下水的补充。

本发明速渗式雨水处理方法的特点也在于:设置降雨速渗装置,具有竖向直管,所述竖向直管的顶端设置有呈漏斗状的汇流槽,所述汇流槽的上槽口在地表面为敞口,汇流槽的底口与竖向直管相连通,在所述竖向直管的底端连接有竖向渗透管,所述竖向渗透管埋入在地下储水土层中,在所述竖向渗透管的底部和侧壁分布有渗水孔,使雨水通过汇流槽汇集至竖向直管,并经竖向渗透管渗入地下储水土层,在所述竖向直管与竖向渗透管中填充大粒径砾石。

本发明速渗式雨水处理方法的特点也在于:将降雨速渗装置在城市各种场合的地面呈阵列式分布,所述各种场合包括广场和道路,处在绿化地带或非绿化地带上。

本发明速渗式雨水处理方法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汇流槽的顶面设置栅板顶盖,利用栅板顶盖阻挡异物进行汇流槽。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方法是对降雨水资源直接进行利用,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土层,极大地有益于对地表环境生态的保护,避免降雨尤其是暴雨对地面环境与地面工程带来的各种危害,具有主动、先期减灾防灾的社会效果;

2、本发明方法利用降雨对地下水实施生态补充,一方面使降雨得到有效的生态利用;另一方面,因地下水得到补充,能有效减缓地下水的枯竭,以及减缓因地下水开发引起的地面下沉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生态防护效果;

3、本发明方法能大大减少为雨水处理而实施的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节省工程投资,降低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

4、本发明中降雨速渗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造价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降雨速渗装置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降雨速渗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栅板顶盖,2汇流槽,3竖向直管,4竖向渗透管,5大粒径砾石,6渗水孔7下储水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是利用速渗式雨水处理方法是对雨水在地表面上进行收集,通过竖向引流送入地下、以渗透的方式速渗到地下储水土层,实现对地下水的补充。

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降雨速渗装置,具有竖向直管3,竖向直管3的顶端设置有呈漏斗状的汇流槽2,汇流槽2的上槽口在地表面为敞口,汇流槽2的底口与竖向直管3相连通,在竖向直管3的底端连接有竖向渗透管4,竖向渗透管4埋入在地下储水土层7中,在竖向渗透管4的底部和侧壁分布有渗水孔6,使雨水通过汇流槽2汇集至竖向直管3,并经竖向渗透管4中的渗水孔6渗入地下储水土层7,在竖向直管3与竖向渗透管4中填充大粒径砾石5,利用大粒径砾石与竖向直管3和竖向渗透管4形成整体结构,共同承受地层侧向压力,并保持孔体稳定,大粒径砾石形成的空隙成为雨水通道,使雨水在自重势能和渗透压力作用下形成水体的轴向渗透,实现速渗的功能;在汇流槽3的顶面设置栅板顶盖1,利用栅板顶盖1阻挡异物进入汇流槽2。

具体实施中,将降雨速渗装置在城市各种场合的地面呈阵列式分布,各种场合包括广场和道路,可以是处在绿化地带或非绿化地带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