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移动的船坞式码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4230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移动的船坞式码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升降移动的船坞式码头。



背景技术:

快艇,由于其吨位小、航速高、机动灵活,深受海上观光旅游客的喜欢;但同样由于其吨位小的特点,在快艇靠岸时,受风浪影响较大,使得游客上下快艇比较困难,影响游客的游玩体验。目前,游客上下快艇有两种形式:一种常见于沙滩等景点,快艇停在离岸较远的地方,游客需在工作人员保护下,涉水登上快艇;另一种是快艇停在引桥边,引桥连接漂浮式码头,游客从漂浮式码头登上快艇,一方面快艇与漂浮式码头存在空隙且高度不一致,游客上下船不方便,另一方面快艇和漂浮式码头均受风浪影响较大,均会发生晃动,使得登艇较为困难,且登陆受引桥的限制,若没有引桥无法登陆。因此提供一种不受风浪影响,且使快艇也不受风浪影响的可升降移动的码头很有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升降移动的船坞式码头。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在快艇靠岸时,受风浪影响较大,使得游客上下快艇比较困难,影响游客的游玩体验,且受陆地引桥限制,没有引桥无法登陆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可升降移动的船坞式码头,包括腔体、行走履带、船坞提升板、防护架、快艇提升装置、移动引桥;

所述腔体由底部的底架、固接在底架左右两侧的支撑架、船坞升降油缸以及顶部的甲板构成;所述甲板为“山”型板;

所述船坞升降油缸的油缸杆端部固接在底架的四角处,船坞升降油缸的缸筒一侧固接船坞提升板,船坞升降油缸的缸筒上部与甲板固接;

所述行走履带安装在底架的左右两侧;

所述防护架包括调整防护架和固定防护架,所述调整防护架为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内侧,所述固定防护架为两套,分别固接在中间架的左右两侧,高度与所述调整防护架平齐;所述中间架固接在船坞提升板的中间位置;所述防护架上部为三角形架;

所述快艇提升装置为两套,由下至上分别包括固接在船坞提升板上的油缸安装板、快艇升降油缸及快艇提升架;

所述移动引桥包括多个踏板、剪叉构件、移动架、行走装置和吊耳,多个所述踏板相互铰接,下端设置剪叉构件,剪叉构件两端与所述移动架相连,所述移动架下部固接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两侧固接吊耳。

优选的,每套快艇提升装置包括四套快艇升降油缸,设置在油缸安装板和快艇提升架的四角。

优选的,所述调整防护架与支撑架之间还包括防护导向和防护调整丝杠;防护导向包括筒套和位于筒套内部的与筒套间隙配合的导向杆,筒套一端固接在支撑架内侧,导向杆固接在调整防护架外侧;所述防护调整丝杠与支撑架螺纹连接,尾部设置在调整防护架上,头部固接一个拧杆。

优选的,一种可升降移动的船坞式码头还包括备用行走轮、备用行走油缸,所述备用行走油缸设置在所述船坞升降油缸的外侧,备用行走油缸的油缸杆端部固接在甲板的下侧,备用行走油缸的缸筒与备用行走轮相连。

优选的,所述防护架靠近快艇的一侧还设置有多个防撞轮胎。

优选的,所述甲板周围设置栏杆。

优选的,所述甲板的后部设置扶梯。

优选的,一种可升降移动的船坞式码头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履带的驱动马达、船坞升降油缸、快艇升降油缸、备用行走油缸相连。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外侧防撞轮胎。

优选的,所述踏板上还包括栏杆插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置船坞升降油缸、船坞提升板以及快艇提升装置,使快艇离开水面,进而完成游客登陆,可以避免登陆时受风浪的影响,登陆、登船更加平稳;设置防护架、防护导向、以及防护调整丝杠,使快艇在进入船坞时,便处于平稳的状态,避免该环节船体的晃动,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设置行走履带,便于该发明的移动,能根据海水的深浅,选择合适的登陆、登船地点;设置备用行走轮和备用行走油缸,能保证行走履带发生故障时,及时拖出该发明,进行维护、检修;设置移动引桥,船坞不再受陆地引桥具体位置的限制,可根据需求选择着陆地点展开引桥,以便游客登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引桥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局部侧视图;

其中底架1、甲板2、栏杆21、扶梯22、船坞升降油缸3、快艇升降油缸4、防护导向5、防护调整丝杠6、备用行走轮71、备用行走油缸72、行走履带8、支撑架91、中间架92、调整防护架101、固定防护架102、防撞轮胎11、船坞提升板12、快艇13、踏板201、剪叉构件202、移动架203、行走装置204、吊耳205。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特殊说明,所述方位词左、右、上、下、前、后均是以图1所示的视图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所请求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可升降移动的船坞式码头,它包括腔体、行走履带8、船坞提升板12、防护架、快艇提升装置、移动引桥;

所述腔体由底部的底架1、固接在底架1左右两侧的支撑架91、船坞升降油缸3以及顶部的甲板2构成;所述甲板为“山”型板;如此设置,顶部留出空间,供游客上下快艇13;

所述船坞升降油缸3为4套,船坞升降油缸3的油缸杆端部固接在底架1的四角处,船坞升降油缸3的缸筒一侧固接船坞提升板12,船坞升降油缸3的缸筒上部与甲板2固接;如此设置,形成船坞升降油缸3以底架1为支撑,带动船坞提升板12和甲板2进行升降的腔体;

所述行走履带8安装在底架1的左右两侧,由内部的液压马达驱动;

所述防护架包括调整防护架101和固定防护架102,所述调整防护架101为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91的内侧,所述固定防护架102为两套,分别固接在中间架92的左右两侧,高度与所述调整防护架101平齐;所述中间架固接在船坞提升板12的中间位置;如图2所示,防护架上部为三角形架,如此设置,贴合快艇13的尖型船头,防止快艇13穿过防护架,对快艇13起到了固定遮挡作用;

所述快艇提升装置为两套,由下至上分别包括固接在船坞提升板12上的油缸安装板、快艇升降油缸4及快艇提升架;快艇提升架为凹型板;如此设置,适应快艇底部的凸出,使快艇的提升更平稳;

所述移动引桥包括多个踏板201、剪叉构件202、移动架203、行走装置204和吊耳205,多个所述踏板201相互铰接,下端设置剪叉构件202,剪叉构件202两端与所述移动架203相连,所述移动架203下部固接行走装置204,所述行走装置204两侧固接吊耳205;如此设置,踏板201在剪叉构件202的导向和支撑作用下,可以收缩便于放置,可以展开便于游客行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套快艇提升装置包括四套快艇升降油缸4,设置在油缸安装板和快艇提升架的四角;如此设置,保证快艇的平稳提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调整防护架101与支撑架91之间还包括防护导向5和防护调整丝杠6;防护导向5包括筒套和位于筒套内部的与筒套间隙配合的导向杆,筒套一端固接在支撑架91内侧,导向杆固接在调整防护架101外侧;所述防护调整丝杠6与支撑架91螺纹连接,尾部设置在调整防护架101上,头部固接一个拧杆;如此设置,通过旋转拧杆进而转动防护调整丝杠6,在防护导向5的导向作用下,在防护调整丝杠6的推、拉力作用下,使调整防护架101左右移动,如此一来,针对不同宽度的快艇,通过调节调整防护架101,使调整防护架101较贴合快艇,最大程度的避免快艇的左右晃动,且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快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种可升降移动的船坞式码头还包括备用行走轮71、备用行走油缸72,均为4套,所述备用行走油缸72设置在所述船坞升降油缸3的外侧,备用行走油缸72的油缸杆端部固接在甲板2的下侧,备用行走油缸72的缸筒与备用行走轮71相连;如此设置,当行走履带8发生故障不能移动时,备用行走油缸72以顶部甲板2为支撑,带动备用行走轮71下放,使行走履带8离开地面,便于救援船对该发明的拖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防护架靠近快艇的一侧还设置有多个防撞轮胎11;如此设置,防止快艇因与防护架碰撞而产生破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甲板2周围设置栏杆21;如此设置,保障游客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甲板2的后部设置扶梯22;如此设置,便于游客在甲板2与引桥之间的自由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种可升降移动的船坞式码头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行走履带8的驱动马达、船坞升降油缸3、快艇升降油缸4、备用行走油缸72相连;如此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自动控制该发明的升降与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架91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外侧防撞轮胎;如此设置,该发明的外部左右两侧也可以暂时停靠快艇,且降低快艇对该发明的碰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踏板201上还包括栏杆插孔;如此设置,当踏板201展开时,可以安装栏杆,保护游客安全。

实施例一,工作前的准备:

(1)通过行走履带8移动该发明,使该发明移动至引桥处,通过微调,使扶梯22靠近引桥;

(2)通过备用行走油缸72使备用行走轮71上升,以免船坞提升板12下降过程中,备用行走轮71触碰到地面;

(3)通过船坞升降油缸3降低船坞提升板12,通过快艇升降油缸4降低快艇提升架;等待快艇进入腔体。

实施例二,快艇提升:

(1)根据来艇的尺寸,人工调节防护调整丝杠6,使防护架的间距适应快艇的尺寸;

(2)通过船坞升降油缸3缓缓提升船坞提升板12,使设置在船坞提升板12上的快艇提升装置接触到快艇的底部;

(3)继续提升船坞提升板12,使快艇平稳离开水面;

(4)通过快艇升降油缸4提升快艇提升架,使快艇升高到与甲板平行的位置,以便游客登陆;

其中步骤(3)也可是船坞升降油缸3与快艇升降油缸4同时工作,共同完成快艇的提升。

实施例三,引桥展开时:

(1)取出引桥,使引桥的一端固定在码头后部靠近扶梯22的位置,另一端利用绞盘、钢丝绳等拖动吊耳205,使引桥在剪叉构件202的导向和支撑作用下展开;

(2)安置好栏杆;

(3)游客通过引桥登陆岸边。

实施例四,行走履带8故障时:

(1)通过船坞升降油缸3将甲板2提升到合适的高度;

(2)通过备用行走油缸72使备用行走轮71下降,并支撑起该发明;

(3)等待救援船拖走,由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远小于行走履带8与地面的摩擦力,因此拖动更方便。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