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3841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楼宇供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雨水收集系统,指收集利用建筑物、道路及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水径流,并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浇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可以节约水资源,大大缓解我国的缺水问题。

雨水收集系统根据雨水源不同,可粗略分为两类:一、屋顶雨水,屋顶雨水相对干净,杂质、泥沙及其他污染物少,可通过弃流和简单过滤后,直接排入蓄水系统,进行处理后使用;二、地面雨水。地面的雨水杂质多,污染物源复杂,在弃流和粗略过滤后,还必须进行沉淀才能排入蓄水系统。

但目前雨水收集系统的推广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雨水接入普通住户家中,还需要接专门的管道,更何况,雨水处理简单,很容易堵塞抽水马桶进水管;前期投入大,成本回收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安装灵活简便、超长使用周期、适应性强;出水经精细过滤、可满足绝大部分用户需要;可维护性强,使用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包括雨水汇集模块、清水储存罐、蓄水模块、前过滤模块和后过滤模块,所述前过滤模块位于雨水汇集模块的下端,所述蓄水模块位于前过滤模块的右侧,所述后过滤模块位于蓄水模块的右侧,所述清水储存罐连接在后过滤模块的出水口上;所述后过滤模块包括壳体、精细过滤器和消毒器,所述精细过滤器位于壳体的上部,所述消毒器位于精细过滤器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前过滤模块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可拆卸滤芯,所述可拆卸滤芯内设有沉渣清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沉渣清理器包括沉渣勺和沉渣钩,所述沉渣钩搭放在前过滤模块壳体的上端,所述沉渣勺可拆卸的连接在沉渣钩的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沉渣勺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安装灵活简便、超长使用周期、适应性强;出水经精细过滤、可满足绝大部分用户需要;可维护性强,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利用装置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利用装置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雨水汇集模块;2、前过滤模块;3、蓄水模块;4、后过滤模块;5、用水器;6、地表覆盖物;7、清水储存罐;8、外壳;9、沉渣钩;10、沉渣勺;11、可拆卸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可以将建筑物顶部、道路及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收集-输水-净水-存储等环节,利用雨水为绿化景观水体、洗涤及地下水源提供补给,或者用于洗车、冲侧等,从而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下降的作用,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包括雨水汇集模块1、清水储存罐7、蓄水模块3、前过滤模块2和后过滤模块4;前过滤模块2位于雨水汇集模块1的下端,便于雨水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流入前过滤模块2内。

蓄水模块3位于前过滤模2块的右侧,后过滤模块4位于蓄水模块3的右侧,清水储存罐7连接在后过滤模块4的出水口上;上述蓄水模块3、前过滤模2块和清水储存罐7分别设有一定的高度差,高度差为0.5m~0.7m。

后过滤模块4包括壳体、精细过滤器和消毒器,精细过滤器位于壳体的上部,消毒器位于精细过滤器的下方,过滤精度可达微米级,完全可以满足冲侧所或洗车等需要。

前过滤模块4包括壳体8和位于壳体内的可拆卸滤芯,可拆卸滤芯内设有沉渣清理器。

进一步的,沉渣清理器包括沉渣勺10和沉渣钩9,沉渣钩9搭放在前过滤模块4的壳体8上端,沉渣勺10可拆卸的连接在沉渣钩9的下端,这样可以保证随时更换沉渣勺10时,不用更换沉渣钩9。

沉渣勺10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孔,以保证清渣效率。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