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陡边坡的桩锚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083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陡边坡的桩锚支护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陡边坡的桩锚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公路、铁道、军事工程、水利水电和矿山施工过程中,都将遇到自然形成的或人工开挖的高边坡,当地质条件差,雨水集中且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滑坡,甚至出现大滑坡灾害。由于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程数量剧增,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滑坡问题也愈加突出。据专家统计,我国因为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100亿~200亿。

目前高边坡施工中常用的处置方式有以下两种:工程护坡与生物护坡,工程护坡包括混凝土挡墙和石料护面、格构防护、锚喷支护、注浆加固,生物护坡利用植被,单独或与其他构筑物配合对边坡进行防护和植被恢复。上述几种边坡防护方法均有其优点与不足之处,例如:石料护面与喷锚支护结合的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对边坡扰动大,植被破坏严重;锚索与喷混结合的方式效果好,但美观性差;注浆加固改变了边坡岩性,加固效果好,但不适宜大面积采用;生物护坡很好的保护了环境,但是防护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陡边坡的桩锚支护结构,适用于对高差大,倾角大的边坡进行加固,确保边坡的稳定性,进而避免与减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陡边坡的桩锚支护结构,包括预应力抗滑桩与锚杆,其中,预应力抗滑桩用于竖直打入在边坡中;锚杆倾斜锚固在边坡中;预应力抗滑桩在边坡外的一端和锚杆在边坡外的一端通过台座与螺母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螺母与台座之间还设置有承压板,预应力抗滑桩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台座的支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相邻两个预应力抗滑桩在坡面通过横梁相连形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横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并通过绞索交叉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锚杆包括一体化成型的自由端、锚固端和嵌入端,其中,自由端倾斜锚固在边坡的软岩中,嵌入端倾斜锚固在边坡的硬岩中,锚固端倾斜锚固在边坡的软岩与硬岩过渡层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预应力抗滑桩为钻孔灌注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预应力抗滑桩上设置有预应力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预应力筋为螺纹钢筋,并采用先张法张拉预应力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锚杆为钢丝绳砂浆锚杆,并以水泥砂浆为锚杆与围岩的粘结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效果:

第一,结构强度大,抗滑桩中布设预应力筋,平衡推力的能力提高,锚杆为钢丝绳砂浆锚杆,其锚固端与嵌入端均在硬岩中,抗拉能力较强。

第二,结构整体性优秀,预应力抗滑桩与锚杆通过台座与螺母固接,同时固接处通过横梁连接,横梁间通过绞索交叉相接,整体性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增强。

第三,极大地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抗滑桩、横梁、绞索表面积小,对边坡面扰动小,同时横梁交错形成的空格之间可以植草,绿化边坡性能明显,利于水土保持。

第四,工程造价低,施工方便,抗滑桩为钻孔灌注桩,可以在现场通过机械钻孔施工,预应力筋可以提前张拉,锚杆通过风动凿岩机成孔,提前打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提供的一种高陡边坡的桩锚支护结构的整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提供的预应力抗滑桩与锚杆固接处的细部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提供的横梁与绞索在坡面的布置图。

图中:1-预应力抗滑桩,2-锚杆,3-台座,4-承压板,5-支架,6-螺母,7-横梁,8-预应力筋,9-绞索,10-锚杆自由端,11-锚杆锚固端,12-锚杆嵌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结构,布置方式,结构及其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陡边坡的桩锚支护结构,包括预应力抗滑桩1,竖直打入边坡中,并成排地并列在边坡潜在滑移方向;锚杆2,倾斜锚固在边坡中,预应力抗滑桩1与锚杆固接处的台座3。如图2,预应力抗滑桩1与锚杆2通过台座3与螺母6固接,下部的支架5支撑台座3。如图3,预应力抗滑桩1与锚杆2固接处通过横梁7在坡面形成一个整体,同时通过交叉的绞索9,增加整体刚度。

其中,边坡的坡度在30°~70°以内,锚杆在边坡中的倾角在70°~90°之间。预应力抗滑桩为钻孔灌注桩,所述锚杆为钢丝绳砂浆锚杆。

进一步的,上述预应力抗滑桩1与锚杆2均有一端处于硬岩中,一端处于软岩中,同时预应力抗滑桩1与锚杆2布置在潜在滑动面上,进一步使得结构与边坡的整体性增强,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上述横梁7所形成的窗格中,可植草,所有边坡加固结构工程措施都隐藏在植被下,较好的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