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管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4705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预制管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中管廊结构,特指一种拼装形成的预制管廊。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集电力电缆、电信、给水、中水、热力、雨污水、燃气等为一体的综合地下构筑物。现有的综合管廊施工有两种,一种为现浇的综合管廊,另一种为预制拼装的综合管廊,现浇的综合管廊现场湿作业大,且需要的操作空间大使得管廊基坑的挖掘面积大,施工周期长。而预制拼装的综合管廊能够明显的减少现场的湿作业量,相对于现浇的综合管廊能够缩短施工周期,解决了传统现浇综合管廊所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目前预制拼装的综合管廊是通过预制的底板构件、顶板构件和墙板构件进行现场拼装形成,且构件间的连接采用浇筑混凝土的形式连接,其仍存在较多的湿作业,且构件数量多、拼装作业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制管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预制拼装的综合管廊存在的现场较多湿作业、构件数量多拼装作业量大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管廊,包括:

多个相互拼接的管廊单元,所述管廊单元包括上下对接连接的第一管廊结构和第二管廊结构,所述第一管廊结构和所述第二管廊结构对接后内部形成有管廊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管廊结构和所述第二管廊结构的对接处设有预应力连接筋,通过所述预应力连接筋连接所述第一管廊结构和所述第二管廊结构;以及

沿预制管廊走向方向设置的预应力纵向筋,所述预应力纵向筋贯穿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并将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连接固定。

采用第一管廊结构和第二管廊结构对接形成管廊单元,减少拼装的构件数量,减少拼装作业量,能够提高安装速度,且结构间的连接采用预应力连接筋和预应力纵向筋,极大地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本实用新型最大程度的实现了管廊施工的机械化和产业化,较传统工艺施工,效率提高3倍至5倍,节省工期50%以上。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管廊适用于单仓至四仓的综合管廊,解决了两仓以上不能预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管廊结构的对接面为连续的凸凹面,所述第二管廊结构的对接面为相对应的连续的凸凹面,所述第二管廊结构的对接面与所述第一管廊结构的对接面相贴合,所述预应力连接筋穿过所述第一管廊结构和所述第二管廊结构的对接面并拉结固定所述第一管廊结构和所述第二管廊结构。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应力连接筋呈弧形;

所述第一管廊结构的内侧面靠近所述第一管廊结构的对接面处设置有第一操作孔,且所述第一管廊结构内预设有供所述预应力连接筋穿设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操作孔相连通;

所述第二管廊结构的内侧面靠近所述第二管廊结构的对接面处设置有第二操作孔,且所述第二管廊结构内预设有供所述预应力连接筋穿设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操作孔相连通;

所述预应力连接筋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一操作孔插入至所述第一连接孔,并经所述第二连接孔从所述第二操作孔穿出,所述预应力连接筋的第一端紧固于所述第二操作孔内,所述预应力连接筋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置于所述第一操作孔处并紧固于所述第一操作孔内。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管廊结构包括管廊顶板、形成于所述管廊顶板两端侧的第一管廊外墙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管廊顶板内侧的第一管廊中隔墙板;

所述第二管廊结构包括与所述管廊顶板对应的管廊底板、形成于所述管廊底板两端侧的第二管廊外墙板以及形成于管廊底板内侧的第二管廊中隔墙板;

所述第一管廊外墙板与所述第二管廊外墙板对接形成管廊外墙板;所述第一管廊中隔墙板和所述第二管廊中隔墙板对接形成管廊中隔墙板。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廊单元内的阴角处设有加腋结构,所述加腋结构内留设有供所述预应力纵向筋穿设的贯穿孔。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间的第一管廊结构和第二管廊结构的对接缝相互错开设置。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的拼接面上形成有相适配的卡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拼接面上设有防水胶条。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拼接面上靠近所述预制管廊的外侧设置有止水条。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管廊结构的顶面设有供吊装用的第一吊具,所述第二管廊结构的底面设有供吊装用的第二吊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中管廊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中相邻两个管廊单元中的一个管廊单元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中相邻两个管廊单元中的另一个管廊单元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中相邻两个管廊单元中管廊外墙板拼接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管廊,针对预制结构的混凝土地下综合管廊,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施工方法,最大程度的实现了机械化和产业化。较传统工艺施工,效率提高3倍至5倍,现场湿作业大大减少,安装速度快,节省工期50%以上,且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管廊适用于单仓至四仓的综合管廊,解决了两仓以上不能预制的大难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管廊20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管廊单元21和多个预应力纵向筋22,预应力纵向筋22沿预制管廊20的走向方向设置,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21。结合图2所示,管廊单元21包括上下对接连接的第一管廊结构211和第二管廊结构212,第一管廊结构211和第二管廊结构212对接后内部形成有管廊容置空间215,结合图3所示,第一管廊结构211和第二管廊结构212的对接处设有预应力连接筋213,通过预应力连接筋213连接第一管廊结构211和第二管廊结构212。在拼装预制管廊20时,先将第一管廊结构211和第二管廊结构212对接形成管廊单元21,对接处利用预应力连接筋213进行张拉固定,再将两个管廊单元21拼接对齐,对接处利用预应力纵向筋22张拉固定,预应力纵向筋22贯穿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21并将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21连接固定。在实际施工时,可以利用预应力纵向筋22张拉固定多个管廊单元21,可以为5个管廊单元21,也可以为4个管廊单元21,通过预应力纵向筋22将多个管廊单元21张拉形成一个整体段。

采用第一管廊结构和第二管廊结构对接形成管廊单元,管廊单元的结构为预制管廊整体在走向方向上进行的分段,其相对于现有预制管廊来说,构件数量少,拼装作业量小,能够提高安装速度。第一管廊结构和第二管廊结构之间通过预应力连接筋连接,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之间利用预应力纵向筋连接,极大地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连接操作简单快速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管廊结构211的对接面为连续的凸凹面,即该对接面为一连续的凸凹不平的表面,第二管廊结构212的对接面为相对应的连续的凸凹面,即为与第一管廊结构211的对接面对应的连续的凸凹不平的表面,第一管廊结构211和第二管廊结构212的两个对接面相贴合时,两个凸凹不平的表面刚好相啮合,预应力连接筋213穿过第一管廊结构211和第二管廊结构212的对接面并拉结固定第一管廊结构211和第二管廊结构2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预应力连接筋213呈弧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131和第二端2132;第一管廊结构211的内侧面靠近第一管廊结构211的对接面处设置有第一操作孔2112,且在第一管廊结构211内预设有供预应力连接筋213穿设的第一连接孔,该第一连接孔与第一操作孔2112相连通;第二管廊结构212的内侧面靠近第二管廊结构212的对接面处设置有第二操作孔2122,且在第二管廊结构212内预设有供预应力连接筋213穿设的第二连接孔,该第二连接孔与第二操作孔2122和第一连接孔相连通;在安装第一管廊结构211和第二管廊结构212时,第一管廊结构211置于第二管廊结构212上,两者的对接面相贴合,将预应力连接筋213的第一端2131从第一操作孔2112插入至第一连接孔中,并经第二连接孔从第二操作孔2122穿出,该预应力连接筋213的第一端2131紧固于第二操作孔2122内,预应力连接筋213的第二端2132置于第一操作孔2112处并紧固于第一操作孔2112内。在紧固预应力连接筋213时,对该预应力连接筋213进行张拉使其形成预应力紧固第一管廊结构211和第二管廊结构212,而后再将预应力连接筋213的第一端2131和第二端2132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管廊结构211包括管廊顶板23、形成于管廊顶板23两端侧的第一管廊外墙板251以及形成于管廊顶板23内侧的第一管廊中隔墙板261,第二管廊结构212包括与管廊顶板23对应的管廊底板24、形成于管廊底板24两端侧的第二管廊外墙板252以及形成于管廊底板24内侧的第二管廊中隔墙板262,第一管廊结构211和第二管廊结构212对接时,第一管廊外墙板251和第二管廊外墙板252对接形成管廊外墙板25,第一管廊中隔墙板261和第二管廊中隔墙板261对接形成管廊中隔墙板26。管廊顶板23、管廊底板24和位于两端侧的管廊外墙板25围合形成预制管廊20,图3和图4显示为具有一个管廊中隔墙板26的预制管廊20,通过管廊中隔墙板26将预制管廊20内部的管廊容置空间215分隔形成两个区域,即为两仓型的预制管廊20。当然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管廊20还可以省去管廊中隔墙板26形成单仓型的预制管廊,也可以设置多个管廊中隔墙板26形成多仓型的预制管廊,比如三仓型、四仓型预制管廊。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管廊结构211的对接面为第一管廊外墙板251的端面和第一管廊中隔墙板261的端面,第二管廊结构212的对接面为第二管廊外墙板252的端面和第二管廊中隔墙板262的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管廊单元21内的阴角216处设有加腋结构217,加腋结构217内留设有供预应力纵向筋22穿设的贯穿孔2171。阴角216包括管廊外墙板25和管廊顶板23、管廊底板24的夹角,管廊中隔墙板26和管廊顶板23、管廊底板24的夹角。结合图1所示,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21拼接时,对应的加腋结构217上的贯穿孔2171相对齐,预应力纵向筋22插入至对齐的贯穿孔2171内,而后张拉预应力纵向筋22形成预应力紧固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21间的第一管廊结构211和第二管廊结构212的对接缝218相互错开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21的拼接面214上形成有相适配的卡接结构2141,两个管廊单元21拼接时,相贴合的拼接面214上的卡接结构2141相啮合。该卡接结构2141为形成一个拼接面214上的凸台,和对应的形成另一个拼接面214上凹面,拼接时凸台和凹面相对合。较佳地,在拼接面214上设有防水胶条2142,该防水胶条2142设于拼接面214的中部。如图5所示,拼接面214上靠近预制管廊20的外侧设置有止水条2143,起到止水的作用。为方便吊装第一管廊结构211和第二管廊结构212,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管廊结构211的顶面设置有供吊装用的第一吊具2113,第二管廊结构212的底面设置有供吊装用的第二吊具2123。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拼装过程为: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先于待施工的管廊的位置处浇筑垫层10,而后吊装第二管廊结构212,再吊装第一管廊结构211,将第一管廊结构211置于第二管廊结构212上,利用预应力连接筋213将第一管廊结构211和第二管廊结构212连接紧固,竖向张拉预应力连接筋213形成一个管廊单元21,如此循环形成至少两个管廊单元21,将管廊单元21拼接对齐,穿插预应力纵向筋22,纵向张拉预应力纵向筋22形成一段预制管廊,该一段预制管廊至少包括两个管廊单元,较佳地为5个管廊单元,外包防水施工然后回填土完成本段的预制管廊施工,重复上述步骤开始下一段施工直至整个预制管廊施工完成。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